Search 搜尋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當西方指揮大師碰上台灣布袋戲?!
來自芬蘭的國寶級指揮家約瑪.潘努拉,將應北市國之邀,來台演出「指揮大師潘努拉的東方奇緣」音樂會。這次的「東方奇緣」有多奇?潘努拉除了要指揮國樂團,還得跟布袋戲同台演出鍾耀光的《哪吒鬧東海》,一邊指揮管絃樂團一邊與布袋戲北管鑼鼓呼應;此外,除了演出西方管絃經典,也要挑戰樂名曲《東海漁歌》與《古槐尋根》大師使出渾身解數,場面想必精采可期!
-
焦點專題 Focus
十個關鍵字 帶你走入《西夏旅館》
從「魔幻寫實」了解小說的描寫手法,再從「西夏史詩」與「旅館」了解作者借著西夏歷史的隱喻與旅館為載體,進行小說的書寫的意義,進而在圖尼克與小說中每間客房裡的「夢」去觀看現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情慾」、「暴力」與「父」權影響。最後,西夏民族的敗亡造就了「遷徙」,破敗後流亡到了旅館究竟「變形」為什麼樣的人呢?在破碎的文字與歷史之間,西夏旅館裡,流離失所的人們沒有了「身分認同」。 小說家駱以軍沉厚的史詩鉅著,如一幢結構複雜、曲折難行的迷宮。透過上述十個關鍵字,我們試圖為讀者提供一張地圖,讓你可以活著走出《西夏旅館》!
-
焦點專題 Focus
在靠近途中叛逃,也在叛逃路上靠近
儘管不易辨讀,但小說《西夏旅館》畢竟是個自我追尋之旅;劇場作品《西夏旅館.蝴蝶書》當然也是自我追尋的故事,卻未必直承自小說。對於數年前即已動念改編的魏瑛娟來說,閱讀原著小說勢必成為一不可能稍停、妥協的叛逃過程,(小說家也藉由文字與無數故事的層疊鋪展,尋找自己的救贖),並且通向自身可感知理解的世界觀。
-
焦點專題 Focus 專訪《西夏旅館.蝴蝶書》導演魏瑛娟
西夏迷霧,旅館煙雲──從小說啟程
要如何從小說迷宮般的文字走出,轉化成劇場中撲塑迷離的推理劇?魏瑛娟以本省籍女性劇場導演的身分,如何與外省二代男性作家駱以軍的作品對話?魏瑛娟說:「整齣戲從形式到內容,都處在二元對話的關係中。駱以軍是外省二代男性作家,我是本省籍女性劇場導演;小說和劇場;陽本和陰本;台灣與中國;西夏與蒙古;尋找父親與尋找母親;文字與攝影」
-
焦點專題 Focus 當駱以軍遇上魏瑛娟
燃盡青春 探問「我是誰?」
魏瑛娟指出,駱以軍和她都是五年級生,她從《西夏旅館》看到「五年級的史觀」。兩人成長背景雖然不同,但在面對政治上共同的「父親」時,有著相同的焦慮與漂流經驗,「我是誰?」是所有創作者永遠的大哉問。駱以軍則從魏瑛娟作品看到兩人的相似處:同樣在創作中將青春燒盡。
-
焦點專題 Focus
如煙浮現的「西夏」
在史詩般的《西夏旅館.蝴蝶書》劇場裡,那些消逝的,竟如煙浮現,羌人吟詠的回聲、西夏文字之謎與考據、獨臥一室的少年、發光的房間、款擺的身體、島嶼上的蝴蝶「羅乙君」說:「你的閱讀方式決定了你的命運!」
-
企畫特輯 Special
國際中樂指揮大賽 打造中樂更遠更廣的未來
由香港中樂團舉辦的「國際中樂指揮大賽」今年已經舉辦了第二屆,新的優勝名單也才剛剛出爐,愈辦愈熱烈的活動也將延續,二○一七年的第三屆更將與台灣的傳統藝術中心合辦。這個大賽源自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閻惠昌有感中樂指揮人才缺乏,是中樂發展上的瓶頸,藉著舉辦國際賽事,可讓世界更多指揮人才參與中樂演出,更可藉此推展中樂,讓更多世人認識的多元面向!
-
即將上場 Preview 才華與幽默兼具
約翰.皮薩瑞里 簡約輕鬆的爵士時刻
即將在八月下旬造訪台灣的爵士吉他演奏家約翰.皮薩瑞里,在父親與成長環境薰陶下踏上爵士音樂表演之路。這次訪台帶來的四重奏,他身兼主唱與吉他手,再搭配上鋼琴、低音提琴與爵士鼓,簡約輕鬆的風格,加上他幽默風趣的表演,將為樂迷帶來美好的聆聽體驗。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吳思珊、何鴻棋 聯手二重奏
認真「聽」與「說」 重新認識老朋友
吳思珊和何鴻棋這兩位朱宗慶打擊樂團的頭號人物,為樂團同台演出一年少說上百次,但只有兩人合作的二重奏,這回可是第一遭。在「你說我聽.你聽我說」音樂會中,兩人特地委託作曲家周莉婷新創《我說你聽》,用一種概念性的銜接將擊樂、對白、人聲、戲劇元素串在一起。透過這次的合作,也讓認識了廿多年的這兩人,重新像學生一樣向對方學習。
-
即將上場 Preview 敲擊日常物件 生活處處樂音
青年優人《早安》 挑戰「零優鼓」
沒有「優鼓」,還是「優人」嗎?由青年優人推出的新作《早安》,顛覆以往觀眾對優人神鼓沉穩靜定的印象,以聲音、肢體、影像,呈現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與議題的關注,將透過敲打各種生活物件,展現現代城市的多元樣貌與豐富節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源自唐努烏梁海的傳奇
亞洲中心——圖瓦共和國
說起圖瓦,很少人能正確地說出它在地圖上的哪一個地方,更遑論能理清其人民的血緣源流。這個曾是蘇聯一員的共和國,清代稱為「唐努烏梁海」,曾被認為是亞洲的地理中心。圖瓦人民傳統上以游牧為生,現在卻因政治因素分散在不同國境內。如今隨著世界音樂風潮,圖瓦音樂逐漸讓許多樂迷聽見,這個神秘的國度,也隨之引發世人的好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圖瓦到台灣
傾聽,與自然宇宙共生之音
這些來自北亞的圖瓦朋友,雖然長得很像蒙古人,但在語言上卻更近於突厥,民族認同上也不同於蒙古。他們的信仰與相信天地萬物皆有神靈的薩滿教淵源深遠,影響深入人民的文化與生活,而他們的音樂即來自與自然的互動,發展出具有三度空間、多層次音色的泛音聲響世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從台灣到圖瓦
呼麥,亙古吟唱的追尋
那些隱身大山巨湖、草原大漠裡的牧人,透過亙古繚繞的吟唱呼麥,讓世界聽見了他們。這種令世人驚奇的演唱,技巧其實相當繁多與複雜,只要能符合「緊縮聲帶」與「同時發出兩種以上的音高」,都可以稱作呼麥。他們透過呼麥技巧模擬風聲、水聲等自然之音,讓聽者隨著歌聲,聽見那亙古動人的一片土地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來自圖瓦的跨界女高音
珊蔻.娜赤婭克 讓人無法定義的女聲
出身游牧民族的圖瓦女高音珊蔻.娜赤婭克,不僅打破性別禁忌,學會了原本只限男人能唱的呼麥,更跨出國境,從傳統出發,結合爵士即興、噪音音樂、前衛音樂和美聲唱法於一身,和世界各地傑出的音樂家、表演團體合作巡迴。游牧民族的血液,讓她不管在那個地方、不管遇上什麼樣的表演者,她都能夠與之相和、也彼此刺激,也是她成為無法定義的精采女聲。
-
企畫特輯 Special
實驗性創作.創作性實驗
Yes! Try Out的「實驗.創意」讓不同作品的多重影像劇場本質迸發出來,當人們已經厭倦了刻板的劇情結構,這個Lab實驗啟動計劃,不僅在單一作品中表現出展演的多層次,更是在橫向的「作品作品」聯結上,讓每個作品的影像與內涵,複疊到另一部作品上,一部接著一部、一部影片疊著另一部影片,在同一空間的不同區塊面向裡呈現,而且絕對超越僅僅由視覺影像所呈現的空間感,同時也是一種多元敘事觀點的表現策略。
-
演出評論 Review
展現了新穎與想像的傳統製作
指揮呂紹嘉不時引領樂手力掀狂瀾,奏至酣處時,整個樂隊都像打了類固醇,連維也納愛樂都不見得能奏得更大聲。但也有無數時刻,樂音極致細膩,澄澈剔透,尤其是木管樂器。我必須特別提到的還有管樂全體、小號首席、長號,以及定音鼓。《莎樂美》光是樂團就足夠聽眾享受。
-
演出評論 Review
顧小失大的歌劇新詮《莎樂美》
導演最大膽的一筆,落在結尾的五秒鐘。當國王喊出「殺了這個女人!」取代莎樂美之死的,卻是莎樂美突然拔槍將國王射殺,而黑落狄雅在上方高舉雙手,士兵們向她致敬母親的地位被抬高,回應聖經原始故事:莎樂美本來就是接受母親指使而行動。但是這層關係之前既無篇幅鋪排,突然高舉兩位女性的勝利,而軍方又毫無猶疑立即支持王后奪權,這一切顯得勉強而欠缺說服力。
-
新銳藝評 Review
絕不貧窮的貧窮劇場體現
《未完待續》作為北京小劇場代表之一,質地乾淨、勁拔又淳樸,與近年來大量加入數位科技、跨域表演的台灣小劇場有著迥然之別,它讓我回想起過去台灣的小劇場特質故事明瞭,簡單、精準又不失真誠的表演,可愛甚至帶些土氣,仔細推敲,似乎什麼都沒說,只留下高明的留白讓觀劇者自行填鴉,餘韻留存。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戰」成名,絕非「偶」然──南非翻筋斗偶劇團
二○○七年,倫敦國家劇院推出《戰馬》,佳評如潮、票房長紅,不僅轉往西區商業劇院演出,進軍百老匯後,亦勇奪五項東尼獎,由史蒂芬.史匹柏改編的電影版本隨之上演 。 在《戰馬》的舞台上,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與真實馬匹同尺寸的戲偶,在出神入化的操偶技巧中,彷彿有了生命,令人驚嘆。而幕後負責偶戲設計與技術,就是來自南非的翻筋斗偶劇團。 翻筋斗偶劇團創立於一九八一年,由艾居恩.寇勒和巴索.瓊斯共同組成,團名Handspring源自兩人對俄國偶戲藝術家塞吉.歐伯薩夫的景仰歐伯薩夫認為,偶的靈魂活在掌中。 這個老牌的偶劇團初期以兒童劇為發展主力,後期的作品則關注於政治與社會議題。和南非最受矚目的藝術家,跨足美術、劇場、影視等領域的威廉.肯特里奇的相遇,則是該團的另一個轉捩點。 二○○四年,該團與西非偶戲團合作的《高大的馬》,首度嘗試大型動物偶一隻由兩位演員、踩著高蹺操作的高大長頸鹿偶,也就是這隻長頸鹿,讓英國國家劇院導演湯姆.莫里斯特來觀賞並探詢邀演可能,因此催生了《戰馬》,開啟了偶劇的新紀元。 從一個地區性小型偶戲團,到全球知名,跨國合作邀約不斷,翻筋斗偶戲團又有何不為人知的操偶密技?《戰馬》的一戰成名,對當代偶戲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在翻筋斗偶戲團即將為台灣觀眾帶來《烏布王》之前,本刊帶你一探其「掌中乾坤」!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小不是問題 看「偶」的七十二變!
若真的要討論《戰馬》對當代偶戲的影響,應該說,人們更願意去承認,原本以為只能服務兒童劇場的偶戲,它也可以演出嚴肅題材與娛樂成人觀眾。而為了登上大型舞台,或在街頭製造奇觀效果,大型偶的發展當然是可能的產業方向;但偶戲奇觀的重點不在「大」,精巧細緻的操控,賦予死物生命,皆可成為奇觀。所以,戲偶不論大小,百花齊放的創意,讓更多人喜歡看,都將帶來偶戲的「戰馬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