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政治永不缺席
從解嚴前後的一九八○年代起,台灣的劇場就瀰漫著批判政治與社會的聲音,甚至達到「遍地開花」的狀態,不管是小劇場或大劇場。後來雖因社會開放而使劇場的政治批判風潮稍歇,但創作者的自省也顯現在創作之中。隨著近期公民運動再起,以政治觀點思索社會議題的劇場氛圍也似乎開始重新復甦。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在香港 可以有多政治?
從「九七回歸」之後,香港的表演舞台上少不了切入政治議題的劇場創作:從進念嘲諷的「東宮西宮」系列,到陳炳釗啟始「新文本運動」探索香港社會現實以至全球化的普世議題,到近期也有多位女性編劇/導演推出關注社會政治的創作。作為一個政治性的場域,對香港來說,劇場的使命不只是在藝術上回應本土,更是在政治上堅守一方自由的土壤。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恍惚遊走間 戲在你身邊
看戲,除了坐在觀眾席看舞台上的演員,涇渭分明地看著戲劇情節推進,還有什麼可能性?由英國Punchdrunk劇團在天普劇廠演出的《溺死者》,透過建築物內的多樣空間與充滿創意的觀賞動線設計,讓觀眾如入戲劇情境之中,隨意遊走之際,演出就在身邊發生,是真是假,叫人驚喜
-
藝視窗 News
王孟超接掌台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
【台灣】 王孟超接掌台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 縱橫劇場卅年的資深舞台設計師王孟超,近日接掌台北藝術中心籌備主任,於104年底啟用前籌畫軟硬體設施建置並規畫營運模式。作為台北的第二座國家級劇院,北藝中心人事運作採兩廳院行政法人架構,未來兩年也將持續推出論壇與教育訓練課程,活化行政效率。 王孟超提出「24小時劇場」、「使用者的劇場」概念,中型實驗劇場24小時供團隊排練、演出,將使用者至上理念落實至場館內部設計。除了設備提升至國際級水準,亦不忘著眼於優質節目,未來將以長銷式思維降低藝文團體表演成本、累積技術人才,醞釀潛力團隊亮眼登台。建築前衛、實驗性十足的台北藝術中心,讓王孟超得以馳騁想像、擘劃一座屬於民眾的未來劇場。 印度文化節 《少年Pi》女主角帶來印度舞蹈 由台北印度愛樂中心主辦的第10屆印度文化節將於11月2日盛大揭幕,在汐止夢想社區藝術村開幕現場將以遊行、香料美食市集、講座等,一網打盡食衣育樂全方位文化。往年活動亦曾邀請國家級古典舞蹈團蒞台演出,今年度推出的兩檔舞蹈類節目各為《寶萊塢傳奇》、《婆羅多舞奇幻之夜》,由Sridevi Nrithyalaya(SDN)舞蹈團與台灣印度舞團一同展現印度舞蹈的力與美。 活動更以以五光十色的寶萊塢電影為主題,邀請曾參與《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製作的編舞家Sheela Unnikrishnan領軍SDN婆羅多舞蹈團,偕同《少年Pi》女主角阿南蒂帶來印度古典婆羅舞蹈(Bharatanatyam),串連多部寶萊塢電影經典情節,與觀眾一同回味電影中神祕典麗的印度風情。更多資訊請參考www.india.org.tw/newsContent.aspx?id=211。 第二屆「香港周」 帶來四大主題展覽 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的「香港周」邁入第二屆,11月29日起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那個不是CHINA的《china》
在《CHINA》小說中,我曾說過,在書寫中,我是魏翰,我亦是馬蓮與馬新,我也是乾隆,所以,我也是瓷,我也是玉。我的意思是我試圖化身他們。現在,我覺得,是黎煥雄要化身他們了。而每一名演員看起來都那麼像,彷彿,他們一直是他們。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凝視歷史,檢視生命
地點:國家音樂廳一樓大廳 時間:二○一三年八月十六日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張曉雄 五感樂活
客人踏進張曉雄家門,聽到的第一句問候通常是「我家不好找吧?」喜歡清幽環境,不想推開門窗就看到鄰居在做什麼,張曉雄在北藝大後山上找到了現在的居所,對面是基督學院,遠眺則是觀音山群,「往窗外一看,兩個信仰就這樣接在一起了。」他笑說。 「朋友常說我很極端,不是一直在家宅,就是一直在飛。」家人都還在澳洲,加上不定期的交流或講座,出國是家常便飯,回來除了排練上課,幾乎都待在家裡,「有時候早上有課,晚上排練,中間的空檔我還是會回家休息。」 打通原本的主臥室,客廳甚至比某些排練場還來得大,全都是古意盎然的原木傢俱,其中點綴幾朵百合或蘭花。採訪這天,才剛認識沒寒暄幾句,他便問起吃飽了沒?要來碗麵嗎?光是看舞者在料理台上切菜下油起鍋擺盤,手法步伐如同一場即興舞作,當然不客氣地回答來一碗吧。他走進廚房,指指桌邊說他做菜只需要這三罐,醬油、鹽、醋,有時候加一點自製雞油,幾顆辣椒。邊說邊做,不出十分鐘,我手上多了碗雪菜肉絲麵,坐在客廳長椅一邊喝茶,一邊聊起他的平日生活。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傳達製作概念 留下舞台風景
一張概念獨特的演出DM,吸引觀眾走進劇場;豐富多樣的演出劇照,讓人回味再三這都要歸功於劇照師的藝術創意與紀實工作。與表演藝術團隊合作密切的陳長志表示,在拍攝宣傳劇照時,他是「提供想法,幫助製作宣傳」,會在顧及演出本身創作概念的前提下,丟出不同的拍攝主題;而在演出現場的劇照拍攝上,他特別在意三個層次:職業倫理、滿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以及自己身為攝影師的創造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墜落之聲 通往生命邊境
「迫聲音」特展來自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的策劃,透過「形、音、像」這三項元素,從物體、身體、水流、浸溺、失重等路徑,詮釋墜落心理,為觀眾勾勒出失重、滿溢、靜止甚而消失的生命情境。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金馬影展搶先看
明年的奧斯卡外語片,你可能今年就可以在金馬國際影展看到了!透過邀請各國代表角逐奧斯卡外語片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當年度該國的年度佳作,今年不少應邀放映的代表影片,都已有大獎加持,你可以看看你心中的愛片,是不是具備奧斯卡得獎相!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芭蕾故事串成的解謎之書
芭蕾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為何動作位置規矩繁多,服裝如此華麗?《阿波羅的天使芭蕾藝術五百年》依循歷史脈絡,藉由許多故事、軼事、細節來介紹芭蕾的起源和流變,流暢的故事敘述,讓人把一知半解的芭蕾知識串接起來,可說是芭蕾的「解謎之書」。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法蘭西三城戀 巴黎、西布勒、貝桑松
感謝錄音技術的發明與日新月異,讓我們迄今仍能聽見傳說中的美好音樂。與法蘭西三個地方有關的三張經典錄音,讓我們跨越時空與塞哥維亞、拉威爾與史寇達相遇,音樂之戀,得以久長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umaq.烏瑪》 重探石板屋的文化深義
說到排灣族,心中浮現的字眼仍只是百步蛇或石板屋嗎?而看到層疊錯落的石板,還是直接聯想為排灣族人的家屋型制嗎?umaq,是石板屋的排灣族母語發音,但對排灣族人來說,卻遠不僅只是一座建築而已。以排灣族文化為創作核心的蒂摩爾古薪舞集(Tjimur Dance Theatre),將推出的年度製作《umaq‧烏瑪》,翻轉大眾對石板屋的粗淺理解,重新認識umaq在排灣族文化中的深度意義,無論生時、死後,umaq都是族人與祖靈的歸處。 來自屏東三地門的蒂摩爾古薪舞集創立於二○○六年,藝術總監廖怡馨、編舞家巴魯.瑪迪霖皆是排灣族人,且將傳統樂舞的身體語彙融合於現代舞,過去舞作主題多由傳統工藝品的象徵意涵出發、反思部落生命觀的當代詮釋。《umaq.烏瑪》突破傳統樂舞中的音樂美學,編舞家將圖像記憶概念落實至舞蹈,以肢體展演傳統工藝木雕、陶壺等部落意象,以跨界實驗賦予在地文化「原創」活力。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極至體能《背包客》 逗趣冒險旅行去
搭上近年流行的旅行和背包客題材,來自台中的極至體能舞團,將帶來「不按牌理出牌」、「以不正經揶揄正經唯美編舞」的逗趣新作《背包客》,透過經典流行音樂與結合戲劇、舞蹈的表演形式,勾勒出背包客冒險與諧趣並存的旅行經驗。 一群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困在各自座位想望掙脫桎梏,在〈泰伊思沉思曲Meditation from Thais〉的旋律中,充滿喜感的肢體動作,也傳達了都會裡的人們企望透過旅行逃離限制重重的生活。隨著ABBA樂團〈I Have a Dream〉,一只背包逃到天涯海角的夢想成真,客機上準備啟程的群舞、人與背包的接觸技巧雙人舞、與不同國度背包客猶如梵谷星空中短暫交會的星辰、拿錯背包或機靈閃躲竊賊的戲劇性舞蹈、隨遇而安與睡袋共舞最終,在艾爾加(Edward Elgar)的〈威風凜凜進行曲〉中,過往大英帝國出航殖民的榮光,為現代背包客以個體之姿出征各國的冒險精神取代,也為這支舞蹈壯遊,畫下搞笑卻充滿遠行渴望的句點。
-
戲劇新訊
徐堰鈴《塵埃》 科學角度透視生命實相
「科技與人性」的拉扯,似乎是新世紀最難分難解的命題。科學,是不斷去測量已知和未知的界線;而超越已知,似乎是人類最神秘又危險的本能。進步或傷害,全是相對且折返的。莎妹劇團新作、徐堰鈴執導的《塵埃》,透過科學角度探問生命本質,特寫人類存在的模樣:人是何物?人何從何去?為什麼有慾望?人了解組成自己的現實是什麼嗎?徐堰鈴表示,人若是塵埃所組成,那麼,其不可見的思想運動,將在作品中,以語言、以身體、以歌唱、以多媒體,物質性地在舞台上顯像。 《塵埃》由兩位演員穿梭在不同的世界與情節裡,輪番扮演各種角色,並在辯論、聊天或詰問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不分你我、不分敵友、跨物種對話的想像世界,完成一個類舞蹈氣質的表演。舞台為一室內空間解構的爆炸瞬間,在凝止的力度中,演繹文本中潛在的永恆、消長、瞬間,是情感,是速度,也是動態的濃縮與微觀世界。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當代傳奇劇場《蛻變》
一個人變成蟲,只能被困在自己的一方住間裡,這種令人沮喪的題材,現代劇場不算少見。但令我好奇的是,身為一位堪稱全能的戲曲演員吳興國,要怎麼用戲曲表演的唱、唸、做、打,來和西方文學經典對話;更何況是演一隻蟲?! 作家卡夫卡作品《變形記》裡的主角一隻大蟲,讓尋常的故事(家庭經濟的重擔讓人喘不過氣云云),變成了「瘋狂超現實」;一言難盡的苦,將主角蛻化為無法表達的蟲,最後甚至遭到家人的誤解和隔絕。這既是最社會寫實,又是特別超現實的寓言,竟能讓編、導、演吳興國,繼《李爾在此》之後,再度挑戰獨角戲戲曲的抽象象徵,往往都是描繪現下即時,現在多少得倒錯反轉,用戲曲的抽象象徵,來演繹現實裡的「超現實」。這叫研究導演方法的我,如何能不著迷與好奇?!
-
戲劇新訊 《仲夏夜之夢》台語版
阮劇團《熱天酣眠》 台式愛情大亂鬥
繼取材自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妻子學校》的《金水飼某》後,嘉義的阮劇團再度挑戰西方經典本土化,新作《熱天酣眠》改編自莎士比亞知名喜劇《仲夏夜之夢》。故事融合南部的庶民文化,描述海神媽、山神公爭吵不休之際,還不忘派手下好爺插手人間事,亂點愛情光明燈。四個陷入感情糾葛的年輕人,陰錯陽差步入這場戀夢陷阱中,展開一場荒唐盲目的換換愛風景。 《熱天酣眠》由林榮三文學獎得主吳明倫改編,全劇將莎劇的韻白轉譯為台語發音,兼具俚俗氣味和地方特色,展現嘉義人自有的直率、粗魯與野蠻,一種獨特的生猛風格;情節則刪去旁枝末節,更集中於青春和愛情的主題上,符合南台灣的風土民情。導演陳信伶說,《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四百多年前寫下的「致青春」,是每個愛情喜鬧劇最初始的原型,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就如劇中台詞「人若是底咧戀愛,不管時攏咧眠夢」,可說是「愛到卡慘死」!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
這三場音樂會,要推薦一個,還真有點難!各有各的曲目特色,如果票價能負擔,建議三場都不要錯過!只是這對一般大眾應該也有點難。 「柏林愛樂」不管指揮是誰,都會不錯吧?更何況是賽門.拉圖,而且兩天的曲目在台灣都不太容易聽到,「不過」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廿世紀的曲目「偏多」,而且票價奇高,雖說藝術無價,但對很多人來說會有些望票興嘆吧! 「匈牙利廣播交響樂團」由湯瑪斯.瓦薩里領軍,演奏的都是這樂團的經典名曲,柯大宜的《嘉蘭舞曲》、貝多芬的《命運》、加上瓦薩里邊彈邊指揮的李斯特《幻想曲》。票價跟「柏林愛樂」比起來「親民」多了。不過這個樂團在九年前到過台灣! 「英國伯明罕交響樂團」,這個由賽門.拉圖拉拔成世界注目的樂團是第一次到台灣,這樂團不僅朝氣十足,而且還由一位年僅卅五歲的指揮界新星尼爾森斯帶領,帶來的曲目又是他拿手的華格納、百聽不厭的《新世界》,還有得葛萊美獎的希拉蕊.韓演出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也許」有一天當目前「傳說」會接替賽門.拉圖「柏林愛樂」職位的尼爾森斯「真的」當上了「柏林愛樂」的音樂總監時,你會說我曾經在台北看過尼爾森斯的指揮!他的確了不起! 這樣看下來,大概知道我要推薦哪一團了吧?
-
音樂新訊
當擊樂碰上電吉他 新曲打造新聲響
在現代音樂領域中不斷創出新議題,十方樂集今年的年度公演,將擊樂與電吉他的合作為主題,邀請活躍於馬來西亞的華裔作曲家鍾啟榮、旅法作曲家廖琳妮及台灣新生代作曲家劉韋志創作,並將發表國人作曲家楊聰賢的新作與法國作曲家Hugues Dufourt的創作。 鍾啟榮的《Music for Jimi致吉米》是一首為預置音響和打擊三重奏的作品,題獻給美國知名吉他演奏者Jimi Handrix。天才Handrix是一位左撇子,不僅革新了許多吉他重要的演奏技巧,同時也是第一位將錄音的效果作為音樂表現理念的搖滾樂手。廖琳妮的作品名為CCC,單用六個泰來鑼配合手風琴及吉他,以單一樂器開發各種聲音的變化和想像,再加上電吉他與手風琴帶有金屬性的多元音色特徵,為樂曲的和聲融入張力與色調。 劉韋志的《沉沒的領域》是作曲家對日本畫家池田學的畫作有感所創作的第五首作品,他以環繞式音響空間的概念,以電吉他、擊樂和預置音響為素材,建構充斥豐富音響。由於劉韋志從池田學的畫作感受到某種狀似人類文明「擱淺」或「沉沒」於自然意象,因此本首曲子也隱喻著人類將文明推展至繁榮的當下,往往使自身轉為陷落與崩壞。
-
音樂新訊
史蒂芬.賀夫+吉村七重 帶你悠遊東西
沉著、冥思、秩序,精神性的體會處處潛藏於東方文化,而壯闊、起伏、情感則讓西方文化呈現出與東方截然不同的風貌。此次NTSO國際音樂節的名家系列以東西交融揭開序幕,由梶間聡夫指揮,邀請鋼琴家史蒂芬.賀夫及日本箏名家吉村七重,帶來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暴風雨》,與日本作曲家武滿徹深思生死的《絃樂安魂曲》、吉松隆讚詠自然的《適夢.非夢》。 二度來台的史蒂芬.賀夫甫獲英國皇家愛樂協會器樂演奏獎,並擔任英國廣播交響樂團二○一二樂季的焦點藝術家,是英國備受矚目的鋼琴大師;而積極為傳統樂器注入當代詮釋的吉村七重,與各大管絃樂團合作演奏二十弦琴的足跡遍及歐美,屢獲傳統音樂、文化振興獎項,為日本箏樂演奏巨擘。NTSO的名家系列以東方禪意充填協奏曲式、讓西方華美壯闊迴盪心腸,一趟悠遊東西的音樂之旅即將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