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上海
「海派戲劇演出系列」上陣 《亭子間嫂嫂》驚豔
為紀念上海開埠一百七十周年,上海現代人劇社特別推出「海派戲劇演出系列」,由海派小說名作改編的《亭子間嫂嫂》打頭陣,總共五齣作品,展現不同時代的海派風情。其中更有首度將張愛玲一生搬上舞台的《張愛玲》,與改編自經典中國電影《小城之春》的同名越劇。
-
香港
動工前最後「大戲棚」 戲曲中心英譯名惹爭議
西九文化區今年再度在年前舉辦「西九大戲棚」活動,以多場精采戲曲、中國舞蹈和當代音樂的節目,吸引觀眾到訪。此活動在未來西九戲曲中心的選址舉行,由於戲曲中心的設計已然出爐,即將動工,所以這次「大戲棚」也是動工前的最後一次。另戲曲中心最近也引發英文譯名爭議,話題從文化面延燒到政治面。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三傑重聚 就是讓你「搞不定」!
今年的「春鬥」,猶如一班好漢各自練功後,再度相聚的競藝擅場。雲門二團在三位編舞家鄭宗龍、布拉瑞揚、黃翊巧手聯彈下,展現的不是「轉大人」的隆重,而是更生猛喧鬧的年輕擂台夠騷夠嗆、能靜能動,靈活多變,讓二團走出副牌,跳出自己的舞台魅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與影像攜手 拼貼繽紛「臺北地圖」
為了以音樂會描繪樂團的所屬之地,臺北市立國樂團大手筆地規劃了一場以「台北」為藍圖的音樂會,要將這個都市的街景、文化與風土人情伴隨著音樂呈現觀眾眼前。上半場演出台北流行國樂組曲。下半場,則將十二個行政區分別從創作及影像的角度呈現,除了委託十二件音樂創作之外,更邀請十二位導演以當前最流行的「微電影」模式,勾勒出他們心中所屬的行政區特色。
-
藝號人物 People 資深演員暨綠光劇團團長
羅北安 樂上舞台 變身超級賽亞人
總是瞇瞇眼、哈哈笑、體態如大熊的羅北安,是大眾熟悉的電視劇裡的「爸爸」,三月又要登上舞台,演出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系列的《單身溫度》。雖是綠光團長,但在辦公室裡沒有座位,「我可以一天十六個小時都在演戲,但不要規定我每週哪天哪時要幹嘛。」酷愛演戲的他,面對演戲的那種心跳感與心動感,就像是初戀時刻!
-
藝號人物 People 日本編舞家
梅田宏明 身體訊息強大 舞蹈魅力無窮
二○○九年來台演出《碎拍漸境》與《格局N次方》兩支獨舞作品,梅田宏明以充滿科技感的舞台燈光與簡潔有力的肢體吸引了台灣舞迷的目光。大學時主修攝影的他,為了尋找可以把自己也融入作品之中的表現形式而選擇了舞蹈,他說:「舞蹈的魅力實在超乎想像之外,它所擁有的訊息量非常大,雖然舞蹈以外我也有試著進行其他的藝術創作,但因為身體本身所擁有的訊息量實在太巨大,所以創作上我還是會以舞蹈為主。」
-
特別企畫 Feature
經典作品.創世紀
一九一三年五月廿九日,芭蕾舞劇《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首演於巴黎的香榭麗舍劇院(Thtre des Champs-lyses),前衛的音樂引發觀眾的強烈抗議,造成當時的醜聞。但這齣由斯特拉溫斯基作曲、尼金斯基編舞、洛里奇設計舞台布景、狄亞格列夫率領的俄羅斯芭蕾舞團演出的舞劇,卻未因此湮沒於歷史煙塵,反而成為後世許多編舞家挑戰的里程碑。 問世百年的《春之祭》,何為其成形的時代背景?這些關鍵人物,又如何參與此中?透過六大密碼,本刊帶領你回到經典之作的創作時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失敗裡復活 從死亡中綻放
舞者們身上披著深褐色粗布麻衣、肢體僵硬扭曲,不諧和的音響加上粗野又強烈的節奏以石破天驚之力猛擊《春之祭》的首演讓尋不著美感經驗的觀眾憤怒反彈,但其前所未有的管絃樂效果與和弦的組合,打破了自古以來古典音樂的框架,卻又讓它贏得日後「對西方音樂史上影響最大的五十部作品之首」「廿世紀管絃樂中最偉大的作品」等等歷史里程碑的高度禮讚。
-
特別企畫 Feature
5位編舞家 5個驚世祭典
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為何成為後世眾多編舞家意欲挑戰的里程碑?編舞家們到底如何將之解讀,然後構築出舞作?透過對尼金斯基首演版、碧娜.鮑許版、林懷民版、黎海寧版與沈偉版這五部《春之祭》的演出呈現與動作分析,或可看出其中端倪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動百年祭典 全球狂熱啟動
為了向《春之祭》這個作品首演百年致意,歐美舞蹈界推出不少演出系列企畫,知名編舞家如比爾.提.瓊斯、阿喀郎、韋恩.麥奎格,知名舞團如傑佛瑞芭蕾舞團、荷蘭舞蹈劇場、貝嘉芭蕾舞團、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波修瓦芭蕾舞團等均將演出相關製作,這場《春之祭》狂潮,將席捲全球舞台!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聽、讀 讓你離《春之祭》更近!
趕不上一九一三年的首演,讓影集與電影帶你回到百年前時空;斯特拉溫斯基親自指揮與其他大師的詮釋,讓你的聆聽超越凡俗;對斯特拉溫斯基的深入閱讀,讓你了解他如何打造出這樣驚世駭俗的世紀經典
-
企畫特輯 Special 新世紀天籟美聲奇蹟
LIBERA英國天使之翼合唱團
前身為歷史悠久之「聖菲利浦少年合唱團」,於一九九九年正式更名為LIBERA的天使之翼合唱團,在現任指揮普萊茲曼(Robert Prizeman)的帶領下,近年來以純淨美聲、獨特音樂表現吸引了全球愛樂人的目光。今年四月,天使之翼合唱團終於要造訪台灣,除帶來風靡全球的經典歌曲〈聖樂卡農Sanctus〉、〈天使榮耀頌Gloria〉、〈與我相隨Stay With Me〉之外,也將挑戰演唱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
即將上場 Preview 首度與台灣樂團合作
莎賓.梅耶 演繹莫札特的純淨美聲
有「單簧管第一夫人」美稱的莎賓.梅耶,以獨特的純淨音色、對樂曲的精準解讀和高貴的品味,享譽國際樂壇。這次將與NSO一起演出莫札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也是她第一次與台灣的樂團合作,令眾多樂迷充滿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歌劇大師的非歌劇經典
威爾第《安魂曲》 人性關懷更勝神性描繪
將於台灣國際藝術節中演出的威爾第《安魂曲》,可說是歌劇大師在歌劇之外的代表經典。一如威爾第那些史詩壯闊般的歌劇,這部與眾不同的宗教彌撒曲也展現了劇力萬鈞的磅礡氣勢。
-
即將上場 Preview 陳志勇繪本小說搬上舞台
紅躍劇團《抵岸》 探索新移民眼中的奇幻世界
澳洲華裔插畫師陳志勇的圖像小說《抵岸》,以非寫實的手法鋪陳移民面對新世界的故事,在紐西蘭紅躍劇團的改編中,以超過兩百件新奇特異的布景道具,打造出一幅幅新世界的絕妙幻境,全劇結合動態視覺與肢體劇場,生動描繪出新移民身處陌生環境的徬徨,以及在溫暖美好的小小善意裡,閃現的人性光輝。
-
即將上場 Preview 穿梭於城市、荒野和太空
四銀翼劇團《青鳥》 探尋幸福的奇幻旅程
梅特林克經典劇作《青鳥》,敘述兩位孩童以純真的眼光、無限的勇氣,以及對他人不造作的關懷,穿梭於城市、荒野和太空尋找青鳥的冒險歷程。在法國四銀翼劇團的版本中,透過光影裝置、3D動畫、錄像藝術重建如夢境般的流動場景,演員則以結合肢體、默劇、體操和小丑多樣表演技巧,引領觀眾走入尋找幸福的奇幻旅程。
-
企畫特輯 Special
羅大佑 讓搖滾與交響相遇 迸發台灣意境
資深流行音樂人羅大佑在這次的「瘋搖滾.硬台灣」中,擔綱重要演出角色。他認為這次搖滾與交響的同台演出,是相當有誠意地在「結合一種粗野的聲音和一種纖細的聲音」,讓這兩種音樂撞擊出火花。演出包含改編自他的兩首名曲〈鹿港小鎮〉和〈火車〉,因為「這兩首歌都很有台灣味,是我想嘗試在西方交響樂型態中表達的東西。」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雄與神諭
希臘悲劇的當代詮釋
希臘悲劇的起源已不可考,一般認為與酒神戴奧尼索斯的祭儀有很大關係。原始慶典中,音樂、舞蹈、化妝、面具服裝的運用,成為劇場的雛型。儀典中的戲劇元素,自宗教活動中獨立出來,形成了今日的戲劇。 希臘悲劇至今歷演不衰,成為現代劇場不斷挪借取材的珍貴遺產。就題材來看,希臘悲劇用以古喻今的方式,呼應當時雅典的政治社會事件,故事並不停留在表面,而是處處潛藏著微言大義。就演出來看,希臘悲劇對面具、歌隊與音樂的結合使用,這種特殊形式。往往也是現代劇場試圖突破寫實主義框架時,經常拿來實驗的對象。 來自希臘的阿提斯劇院,不斷以創新手法賦予希臘悲劇當代風貌。導演特爾左布勒斯在執導希臘悲劇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一套獨特的身體訓練法,藉以尋找文本背後,潛藏著失落的身體密碼。他在場面調度上偏好幾合圖形的排列,更讓人在觀賞他作品時,聯想起有待解謎的象形文字,如同古希臘神諭。 阿提斯劇院此行來台,將搬演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的《普羅米修斯》中,在特爾左布勒斯的詮釋下,演員以動靜對比的身體能量,充滿劇場空間,將讓觀眾見識希臘悲劇的震撼力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閃閃發亮的創新遺產
希臘悲劇在形式與內容上,與寫實劇場的觀念格格不入,成為現代劇場在激發創造力上的最佳挑戰。由於沒有人真正看過古希臘悲劇的演出狀況,透過劇本、場地與花瓶畫像的想像重建,往往是瞎子摸象,卻激發出現代劇場多元豐富的景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酒神、流亡與身體
希臘劇場大師特爾左布勒斯,以其與演員發展出來的獨特表演訓練體系有機動力法享譽歐洲。他在為執導希臘悲劇《酒神的女信徒》時,發現不能用理智的方式接近悲劇文本,而必須用身體,尤其是身體對痛苦的承受力,才能打開悲劇的硬殼。於是透過演員疲累而出神的「酒神式」身體,卻搭配歌隊有序幾何圖形的排列,呈現出舞台上的獨特悲劇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