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描繪夢想與現實的歡樂喜劇
看表演或聽音樂會時,通常都會忽略收票帶位的服務人員,他們如同無名英雄,細心奉獻,讓演出得以順利進行。在倫敦查令十字小劇場演出的《服務員─前台音樂劇》則以前台服務人員為主角,讓觀眾好好地認識前台人員在「歡迎光臨」和「晚安再見」之間的忙碌工作、青春心事及遠大夢想。
-
即將上場 Preview 向張雨生致敬
《天天想你》 實現未竟的霹靂夢
一齣《天天想你》音樂劇,由許多夢想組合而成。即使那麼多年過去,在大小場合聽到張雨生的歌,就彷彿他從來沒有離開一般。的確,他那從未失去純真的笑容與聲音、充滿人文省思的詞曲,還有熱血積極的精神,至今仍烙在大夥的腦海,一起唱歌、聆聽、排練讓張雨生的好友櫻井弘二都開玩笑地說:「我對他愈來愈熟了!」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重返熱蘭遮》回探歷史 尋索自我定位
海上霸權時代,各方爭相擴增勢力,「熱蘭遮」的歷史背景與定位,為表達東西文化差異、又能融合英文與世界接軌的音樂劇製作概念,提供了最好的題材。製作單位請來紐約百老匯重量級導演傑佛瑞.鄧恩親自來台執導,並首度在國內導入紐約音樂劇製作模式,精采可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8:小品音樂劇繽紛展現
熱情之聲不受限 困境帶來更多可能性
台灣的音樂劇發展,除了大舞台的展演,更發展出「小品音樂劇」路線,光是這一年,就出現了多齣令人驚豔的製作如《早餐好了吧》、《阿茲大帝》、《下午,美術館裡的四個人》、《鐵工廠莎瓦哩卡阿工仔!》、《愛神紅包場》等,題材多樣,讓人看到豐富的可能性,在音樂劇並非顯學的台灣劇場,熱情歌者的驚豔之聲,令人欣喜!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音樂劇演員
張世珮 隨遇而安 嘹亮歌唱
《四月望雨》中溫柔的鍾有妹,《隔壁親家》裡婉約的李招治這是台上的張世珮,台下的她卻是個性調皮、有著「天塌下來也不怕」氣概的「山東大妞」。主修聲樂的女高音,卻因緣際會踏入音樂劇的世界,就這樣一路「玩」得開心不已;最近她又將隨著音樂劇《天堂邊緣》的演出,再度嘹亮歌唱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溫柔教頭 美麗歌聲的推手
從擁有好歌喉到能真正上台表演,中間這段過程,就需要「歌唱詮釋指導」來幫忙了!從歌劇到音樂劇,也指導過多位流行歌手藝人,魏世芬的工作不只教唱歌,還要送他們上台,陪著發聲、修正韻味、調整體態、平穩心理。運用女性的溫柔傾聽,魏世芬從歌手外顯的問題看進內心癥結,再慢慢解開。她從不認為自己有「教」這回事,而是了解對方要什麼,適時給予意見,順著他們的節奏引發就是這麼「連哄帶騙」地,讓歌手將歌聲包裝成更美麗的禮物,送到觀眾的心中。
-
紐約
《蝴蝶夢》碎! 紐約製作人遭詐騙
在紐約百老匯,近來爆發了一樁離奇的詐騙案:一位希望藉由將音樂劇《蝴蝶夢》推上百老匯舞台證明自己能耐的製作人Ben Sprecher,因籌募資金找到神秘大金主,卻因「金主病逝」消息引發投資者懷疑,警方進而揭發這是一樁仲介者藉由介紹「金主」詐騙仲介費的案子。
-
即將上場 Preview 劉亮延「花癡劇場」最終章
《白蘭芝》爵士樂入戲 另類描繪「姊妹情深」
李清照私人劇團編導劉亮延的「花癡劇場系列」來到最後一部《白蘭芝》,改寫自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經典《慾望街車》,並以音樂劇形式呈現,內容聚焦於姐姐白蘭芝與妹妹史黛拉之間,從羨慕忌妒恨展開的細微情感轉折。
-
藝號人物 People
春去秋來 經典廿載
作為香港一位具代表性的劇作家,杜國威選擇不迴避《春天》的光環而讓《秋天》迎向面對另一個時機、另一批觀眾和另一種劇場發展狀態的挑戰,是他對香港戲劇「感情之所在」,亦見其對香港劇場的承擔。他把《秋天》視為對香港話劇團和觀眾致意之作,這份情意直如劇中小蝶在養子Danny(即死去的鳳萍之子)身上投射對姐妹的懷念。
-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聲音表演家
梁小衛 任性自在 即興人生一場
常常在黎煥雄執導的幾米音樂劇中、以聲音令人驚豔的梁小衛,是香港知名的聲音表演者,縱橫劇場、音樂會、舞蹈劇場等等舞台。即將再度扮演音樂劇《地下鐵》中媽媽一角的她,擅長即興演出,人生也過得即興,總是說:「我是不小心進入這個圈子,不小心喜歡上音樂的。」
-
異聲藝談 Tribune
「投資」文化的新思維
由於公部門經費有限,所以政府施政應擇要為之,而非全面包山包海,應從高槓桿效應的項目著手,並且從「建設觀點」轉為「投資觀點」,減少「你有我也有,輸人不輸陣」的自我膨脹優越感,去除典範引用錯誤浪費有限資源的弊病。
-
紐約
「東尼獎」齣齣獲提名,個個沒把握
美國的戲劇盛事東尼獎,日前揭曉最新一屆的入圍名單,《曾經》與《彼得與摘星人》分別以十一項與九項提名,分占今年東尼獎提名的音樂劇和舞台劇類提名榜首,而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女演員雅莉安達也因在Venus in Fur中的精采表現或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整體來說看不出誰是眾望所歸,也顯示了這一屆的競爭激烈。東尼獎頒獎典禮將於六月十日舉行。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音樂劇演員、導演
曾慧誠 音樂劇,就是要「溝通」!
擁有紐約大學音樂劇表演碩士頭銜,是少數在美國受過完整音樂劇表演訓練的台灣演員,耀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歸結音樂劇的表演核心:「就是溝通!」用音樂、歌唱、舞蹈這三者一家的表演方式,為戲劇說的故事主旨服務。明白一個外國人難以融入文化語境要求甚高的美國音樂劇界,他決心返台,透過耀演劇團的創立與製作,打造屬於台灣的音樂劇未來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音樂劇《阿伊達》 跨時空的真愛傳奇
音樂劇版的《阿伊達》,由知名歌手艾爾頓.強與音樂劇作詞家提姆.萊斯聯手打造,自一九九八年首演以來就備受歡迎。五月中將首度到台灣演出的《阿伊達》,場景從一間現代博物館的埃及文物展中開始,藉著女法老安奈莉絲的歌聲將故事帶回古老的埃及跨時空的真愛傳奇,乘著優美的歌聲與音樂,讓歌劇經典有了新的詮釋。
-
倫敦
奧立佛獎提名揭曉 音樂劇《小魔女瑪蒂達》受矚目
倫敦劇壇的重要獎項「奧立佛獎」日前揭曉入圍名單,音樂劇《小魔女瑪蒂達》獲得包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配角及最佳新音樂劇等十項提名令人矚目。而一同入圍音樂劇類新製作則多是改編自著名電影或動畫,也令劇評人擔憂原創製作欠缺的問題。
-
即將上場 Preview 菸草女工變身東區OL
《東區卡門》 搬演台北夜店風情
歷經台灣音樂劇三部曲,音樂時代劇場新作《東區卡門》,以惹火誘人的勁歌熱舞跳脫鄉土風格,以《卡門》歌劇為基底,軍人荷西變成臨檢卡拉OK的警察,菸草女工卡門變身為東區上班族,台北東區夜店的形形色色全上了舞台。
-
上海
「文化廣場」蛻變 轉型音樂劇殿堂
上海的「文化廣場」原屬老上海的法租界,承載著無數上海人文化記憶,歷經各種角色轉變,現在又重歸文化了。二○○五年起改建,現在打造了高科技舞台,並定位為音樂劇的專屬演出場地。九月底的開幕演出即推出《極致百老匯》,邀請多位國際音樂劇明星共襄盛舉。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洪榮宏 走過死蔭幽谷 再展炫彩歌聲
以〈一支小雨傘〉走紅台灣歌壇的洪榮宏,是台語偶像的第一人,深厚的歌唱素養、憂鬱的氣質,他的歌聲一直以來都是許多粉絲心中的最愛。這回,他不但要重新登台唱歌,而且還是挑戰演出音樂劇,將在《我是油彩的化身》劇中飾演主角畫家陳澄波。重新出發的他,不再沉鬱,拋下過往的灰暗記憶,要為台語歌曲找到更多表演的可能性。
-
戲劇
走過跳舞時代 看見女人堅韌身影
尚和歌仔戲劇團的音樂劇《白香蘭》,改編自團長梁越玲之母陳蘭的真實人生故事。女主角曾是「黑貓歌舞團」成員,也曾在歌仔戲團演出,如同許多堅韌的台灣女性,在丈夫過世後一肩挑起養家活口、扶養子女成人。融合傳統歌仔戲和西方歌舞劇的表演形式,《白香蘭》是一齣跨越傳統和現代的台語音樂劇,由作曲家李哲藝創作的專輯《一蕊香蘭》,更入圍今年金曲獎的「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音樂「合理」說話的魔幻力量
應台灣「瘋戲樂工作室」之邀,美國音樂家、曾任《獅子王》等多齣知名音樂劇音樂總監的約瑟夫.邱吉(Joseph Church),首度訪台舉辦大師班,分為「詞曲創作」與「演員訓練」兩組,指導台灣學員創作與表演音樂劇的訣竅。藉由大師的提點,學員們學到了「在音樂劇中,不只要讓音樂說話,還要讓音樂『合理地』說話」的種種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