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點子舞展
-
舞蹈 2018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陰間、垃圾、酷刑 新世代解讀《春之祭》
今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以《春之祭》為主題,在「微舞作」專場中邀來三位新生代台灣編舞家鋪陳他們對《春之祭》的解讀:林素蓮《小姐免驚》探討紅衣女孩犧牲後踏入陰間的歷程;劉彥成《垃圾》提問物件的用與被用「之間」的曖昧過程;劉冠詳從《春之祭》的祭祀聯想到酷刑,而舞蹈與酷刑的本質是相似的,《酷刑姿勢練習》就是透過酷刑來探索姿勢(舞蹈)。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香港編舞家
黃大徽 舞蹈範式的轉移 讓他終於被看見
出身「進念.二十面體」的黃大徽卅年來對身體論述和使用的關注從未動搖,但他在香港一直被視為屬於「戲劇界」,直到近年香港對舞蹈的想像有了更多參照,「舞蹈界」才開始正視他的創作。黃大徽的舞台身體,正好體現了香港舞蹈邊界的移動過程。他以自己的生命不斷地與這邊界協商,在行動之中讓協商的痕跡累積成自己的世界觀。
-
即將上場 Preview 印尼艾可舞團 從傳統走來
蘇布里揚托 跨界腳步反思當代
跨足傳統舞蹈與商業演出的印尼編舞家艾可.蘇布里揚托,將首度帶著旗下艾可舞團,造訪台灣演出。源於在印尼潛水勝地哈瑪拉黑島的在地研究,蘇布里揚托分別以當地男舞者與女舞者發展出《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雙舞作,以傳統舞蹈為根,闡釋當代議題。
-
焦點專題(二) Focus
種出來的生活 織出來的路
這群青年以工寮作為基地,唱歌、踏步、生活在一起,這是瓦旦.督喜與夥伴的夢想。在市區邊緣處,用腳步踏出自己的山與海;用耕種、織布活出傳統;再用創作、行動反思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的關係。這一切都在花蓮豐村22-23號,市區邊緣工寮,持續充滿能量地編織、生長著。
-
焦點專題(二) Focus
尋探傳統 照見未來
近年累積出六十六種腳譜的TAI身體劇場,在透過創作與田野反思當代原民處境,及原民傳統與現代文明之間的關係的路上,在新作《尋,山裡的祖居所》中首度與異文化背景的創作者合作。法國作曲家暨劇場導演羅蘭.奧澤與TAI一同走上太魯閣的大禮部落,找到雙方的共鳴,打造出的舞作透過太魯閣族歌謠及該族服飾常見的黑、白、紅色彩,乘載當代與傳統不同層次的意義。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舞展「微舞作」
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 舞動生命當下
給你廿分鐘說說自己,你會怎麼說?編舞家林祐如、陳武康、劉彥成應邀參與今年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中「微舞作」演出,分別用舞蹈述說自己的當下。新手爸爸陳武康的作品近乎平鋪直敘地表達了「舞蹈著、流汗著」的過程;經歷親人殞逝的林祐如學習放鬆,以雲朵的姿態等待未來;劉彥成則向內探掘,透過混搭的音樂與物件,試圖詢問「我如何成為『我』。」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法國編舞家
大衛.溫帕許 劇場儀式 令人迷醉
大衛.溫帕許的劇場觀,緊密連結著「儀式」。他相信劇場作為一道儀式及儀式發生的地方,至今仍是。儀式是私密同時共享的,如同劇場。他學過點希臘文,並在傳統祭典中找到編舞的動機與要領。在古希臘的祭儀中,他特別著迷於酒神戴奧尼索斯的狂歡節,一個交織了神秘主義、性交、非常德、非理性的身體經驗及精神轉化過程。
-
即將上場 Preview 林素蓮「邊緣人物計畫」第三發
《福吉三街》 素人起舞各訴孤寂
不同世代的素人表演者,齊聚舞台,用各自的質樸身體,舞說生命的孤寂這是編舞家林素蓮的新作《福吉三街》,也是她「邊緣人物計畫」的第三個作品。不強調技巧,只表達真誠,在貼近這群表演者的流行歌曲中,他們訴說各自的生命故事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歐舞者暨編舞家
李貞葳 學得愈多,想放下的愈多
曾在以色列巴希瓦舞團訪台演出與「鈕扣計畫」展演中令觀眾眼睛一亮的舞者李貞葳,去年離開待了五年的巴希瓦舞團,展開了自由舞者與創作者的人生。她落腳比利時,短短十個月,從沒有任何認識的人到結交許多新朋友,還做了三個計畫,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帶著她自由探索。現階段的她覺得,學得愈多,想放下的愈多,愈自然的東西反而愈有吸引力,她想尋找更原始的元素,找未裝飾過的身體。
-
即將上場 Preview 「新點子舞展」各自取徑
蘇威嘉、董怡芬 探索動作如何「說話」?
將在五月底、六月初登場的兩廳院「新點子舞展」,邀來兩位風格殊異的編舞家蘇威嘉與董怡芬,分別展演舞作《自由步》與《我不是我》。雖然題材不同,但兩者的內在核心有著相似的企圖:形式作為內容,動作如何「說話」?至於兩位如何各自取徑尋答,那就劇場中見分曉囉!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量身訂做》 黃翊邀你「一起入舞」
《量身訂做》非如尋常作品就單一主題深耕發掘,更像是一個讓想法彼此激盪碰撞的實驗平台,其所匯聚的十一個訂製項目,宛如小說故事裡各自精采的短篇子集,不僅僅於展演當下俱足呈現,且都具備了再次成長的潛力,等待日後走向各自獨有的發展藍圖。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黃翊 音樂為底 構築舞蹈的建築景致
「無論是古典或現代,會讓我留下印象的音樂,通常取決它能不能夠衝擊我,或讓我難過,或讓我被嚇到,至少必須具備一項,令我感覺這音樂超出原有理解範圍,帶來嶄新想像。」這也是黃翊舞作屢創新局的關鍵。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蘇文琪 傾聽自己 舞出當下身體情緒
聲響如何進入身體?聲音如何編織進舞蹈?蘇文琪的方法是意念先行,建構肢體,再加入聲音材料。身體的聲音通常是一種直覺,是個人的正確性,旁人無法置喙,只是看每個個體作為一種界面,能不能完好地傳達出來。
-
演出評論 Review
溫醇的暴力
久居國外的賴翠霜在音樂選用上有其新意,群體在地板上快速地掃腿,將心中的激越搭配著音樂裡的情緒,表現得很好!一段眾人在表面和樂的合照之後,消融在沙發上的神來之筆,更是突破了家庭的偽飾,一針見血,刀刃猶在滴血般!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賴翠霜《家.溫 ℃》、「鈕釦計畫」
七月正熱,舞蹈新花盛開。 兩廳院的「新點子舞展」,還有前年展開的「鈕釦計畫」,都是主打年輕新銳編舞家的新創作平台。「新點子舞展」已經在六月呈現陳韻如和楊維真的作品,七月推出今年最後一檔,賴翠霜的作品《家.溫 ℃》,將以「家」為主題,演繹家庭對人的性格行為的影響。曾為碧娜.鮑許舞團的舞者、二○○八年台新表演藝術獎得主的賴翠霜,五年後會有什麼樣的蛻變進化,令人期待。 「鈕釦計畫」的誕生,是為了讓在國外發展的編舞者,能有機會在台灣發表創作機會的平台。今年迎回台灣的四位編舞者,袁尚仁、蔡冠伶、高沛齡、張藍勻分別自德國、瑞士、紐約和香港。這幾位傑出的舞者如何在創作的舞台上初試啼聲,亦值得關注。 另外,由三十舞蹈劇場主持的「三十沙龍創作空間」也將推出兩套新秀節目:由多媒體藝術家與編舞者合作的「跨領域實驗創作」,以及由Show Case選拔出來的進階創作「駐點創作」發表。在這個位於中和的舞蹈實驗苗埔會長出什麼花來,得到舞團的地下室坐坐才知道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心靈力
陳韻如 編或跳 都要讓自己開心
很多人會告訴陳韻如,妳是有條件的。他們要她應該利用天分,可以換取很多,就會成就。「換什麼呢?對一般標準而言是換名氣、地位吧。但我只是想換我的舒服與開心,換得我想完成的。」她可以明白那些人的好意,但她也帥氣地補了一句:「So?我此生不為迎合別人期待而活。」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母性力
楊維真 成為人母 創作視野更深廣
楊維真說:「年輕時你只關注個人的情感與哀愁,有了孩子後,雖然體能變差、時間變少,但整個生活的先後順序都會不一樣,思考的人生意義會從自己衍生到整個社會環境。你會對『付出』這件事有很不同的感受。」如何從孩子的眼光去審視成人價值,再轉換成舞蹈語言,成為為人母的她獨享的一種女性特權。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出走力
賴翠霜 不斷移動中 提煉舞蹈劇場
長期在台灣與德國之間來去,身兼舞者與編舞者的角色,賴翠霜把在歐陸的表演編創經驗與美學體驗融入舞作,開放多元的視野,形塑舞蹈劇場的另類風貌。時時在旅途中的她,對於五年、十年後的事,她不去想像太多,遠景是模糊的。她選擇活在當下,保有不設限的彈性。
-
舞蹈
在路上,諦聽凝視屬於「我」的風景
編舞家鄭宗龍的長篇舞作《在路上》,呈現了他在「旅行」中的思索、領悟與感受,自我的分裂與辯證,屬於他自己的風景。走進劇場,《在路上》提供的是這般景致悠悠的西塔琴蜿蜒繚繞,勾勒出異國氛圍。舞者們輕盈晃蕩入場,在不同音樂行進中變換身形,一如旅行者時時將身心裝進多變的世界容器裡。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從德國奔回的編舞黑馬
賴翠霜 從困圍中尋索內在自由
她是碧娜.鮑許的學妹,也是台灣少數在德國發展的舞蹈工作者,自二○○二年起陸續應邀返台與國內舞團合作發表編創作品,在以舞作《囲》贏得○八年台新藝術獎後,也讓國人驚覺這位編舞黑馬賴翠霜的出現。她的新作品《抽屜》,延續《囲》的系列,將從大環境的包覆,回到個人隱匿內在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