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康乃馨

相關文章 17 篇
  • 帕布斯說:「如果你的生活有50%一是快樂的、創造的,49%是有壓力的,對我來說就是個很完美的人生了。」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以一顆強壯的心 為作品創造合適的世界

    趁著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帶著《康乃馨》再度訪台,舞台設計大師彼得.帕布斯也應邀與台灣的觀眾面對面,與本地藝術家吳季璁與舞台設計廖音喬分享交流創作經驗。長期與德國名導彼得.查德克及碧娜.鮑許合作,面對這兩位喜愛在排練場上探尋未知的創作者,帕布斯笑說,「你需要有顆強壯的心,也要對自己非常有耐心,得有定力繼續等、繼續找。」

    文字|吳孟軒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竟的承諾

    《康乃馨》何能帶來那樣大的衝擊?我的人生後來每遇消極茫然,便自問誰是「我想成為像他那樣的一個人」,答案總是碧娜.鮑許。她那份強大的人類里程碑式的創造力我望塵莫及,但我認同那種「全天下人都那樣想然而我不」,是需要一個大而豐富的內核作為對抗的力量,這個內核仰賴紮實的美學養成,不滿足於經驗的貧瘠。

    文字|成英姝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哀傷就是我的本質

    死亡必然華麗,否則生存的艱辛,要如何去訴說。優雅必須被陌生者踐踏,否則我們如何懂得緬懷、以及哀悼與懊悔?每一個流星般隕落的零碎事件,都是浩瀚天體遣來的神秘訊息,也是引領我們繼續黑暗前行的指引明燈。

    文字|阮慶岳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康乃馨》的誘惑

    有一次,我忘了是那一年,鮑許在巴黎有一場演後座談,當被問及其創作背後的動力是什麼的時候,她簡單直接他說了一句:因為我害怕。或者,這句話就這樣成就了她的事業。

    文字|鄧樹榮
    第303期 / 2018年03月號
  • 克麗絲黛兒.吉爾波舞於《康乃馨》。
    焦點

    訪前烏帕塔舞團舞者──克麗絲黛兒.吉爾波

    我們訪問了克麗絲黛兒.克爾波,這位出身烏帕塔舞團的女舞者,侃侃而談她在碧娜舞團五年的經歷。

    文字|吳俊憲、白水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克麗絲黛兒.吉爾波舞於《康乃馨》。
    焦點

    訪前烏帕塔舞團舞者──克麗絲黛兒.吉爾波

    我們訪問了克麗絲黛兒.克爾波,這位出身烏帕塔舞團的女舞者,侃侃而談她在碧娜舞團五年的經歷。

    文字|吳俊憲、白水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在生命的瓦礫之上—— 凝視存在 凝視碧娜.鮑許 Pina Bausch Dancing for the Truch

    碧娜.鮑許, 一個從德國歐陸狂捲震撼全世界的名字; 舞蹈劇場, 一種打破界線卻真實鏤骨的複合性藝術。 十年前,《康乃馨》帶來滿場的驚世感動, 今年,《熱情馬祖卡》將是久違的歡快淋漓。 她的個性強悍美麗, 她的舞台危險張狂, 她的主題, 那孤獨與恐懼,激情與渴愛, 啊,如此直視貼近存在的顫抖和勇氣。 誰都不能忘記她的名, 因為誠實,因為愛。

    文字|本刊編輯部、Atsushi lijima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聲光園》在九龍寨城公園展演,圖為其中由Ulf Pedersen 創作的WABI SABI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即將迎接「不惑」 戮力打造新銳舞台

    今年邁入第三十九屆的香港藝術節,在迎向「四十不惑」的路上,除了依然引進多元的國外精采節目,更戮力打造新銳現身的舞台。今年推出的「新銳舞台系列」,是運用香港藝術節的製作經費與專業團隊管理資源,由藝術節親自主辦,將演出《唐人街繁華夢》等四檔節目。此外,舞蹈方面也邀來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演出經典作《康乃馨》,一起展演的還有鮑許的相關影片展。

    文字|莊彗彗、Matthew Andrews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 1997年訪台時,兩廳院人員帶碧娜.鮑許拜訪漢唐樂府,碧娜在談話中啜飲品嚐中國茶。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用藝術綺思舞動人生

    所謂「無三不成禮」,就在碧娜.鮑許舞作三度來台演出時,留下了如今看來千金難買、永不可得的禮物,那是我真誠邀請她親筆寫下的簽名陶盤。此時此刻想起這件往事,雖然不勝唏噓,卻也讓人深刻感受什麼是「剎那即永恒」,每次走到兩廳院文化藝廊看到這個陶盤,想起碧娜.鮑許和兩廳院、和台灣的緣分和際遇,內心總有許多感動與懷念。

    文字|陳郁秀、許斌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熱情馬祖卡》的音樂,混合了葡式鼓樂、歌曲、爵士樂與打擊樂,探戈、森巴、還有華爾滋大合奏。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強悍的孤獨

    碧娜.鮑許不避諱用她的舞蹈來詮釋各種殘酷與暴力,權力位置的壓迫和宰制,彼此的折磨與消耗,大抵上反映了她的一種悲觀,然而在面對瓦解和崩毀時,唯一不存在鮑許的舞中的是逃避,永遠只有凝視和對抗。她的作品中大量的重複動作,不只是印象的強化,它是一種意志,與看不見的、不可違抗的法則搏鬥的彈奏。

    文字|成英姝、Dr. Jochen Viehoff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碧娜.鮑許之所以撼動觀眾的心,不在於她的「舞蹈劇場」,而是作品中呈現出近乎自然主義的表現形式。圖為《交際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碧娜的「舞蹈劇場」為何觸動人心? 他們「來真的」 於是我們流淚——

    碧娜.鮑許之所以撼動觀眾的心,不在於她的「舞蹈劇場」,而是作品中呈現出近乎自然主義的表現形式,表演者在舞台上都「來真的」,舞者或其本身的經驗都曾即興入舞,所以當觀眾看到男舞者撫摸全裸女舞者,表演者閉著雙眼在舞台上跌撞桌椅時,會留下滿臉淚痕與觸了電般的感動。

    文字|王凌莉、劉振祥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一九九二年應邀來台的日本國寶級藝人坂東玉三郎,是日本傳統藝能歌舞伎「女形」角色的佼佼者。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OPEN HOUSE大開眼界 多幅演出海報展出,重溫珍貴回憶

    兩廳院的生日慶祝活動尚未落幕!想知道更多兩廳院的點滴故事,這個月可以到兩廳院「文化藝廊」,看十七年來表演藝術圖書館收藏下來的多幅珍貴海報,海報上可以看到大師級藝術家的親筆簽名,而海報背後更有許多精采故事,讓你更了解兩廳院的台前幕後

    文字|廖俊逞
    第143期 / 2004年11月號
  • 碧娜.鮑許。
    焦點

    一種鮑許式的震撼教育 從德國空運來台的「康乃馨」

    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鲍許(Pina Bausch)三月初在香港發表爲其量身訂做的新作後,將隨後於月中首度抵台,演出代表作《康乃馨》。幕一拉起,滿佈康乃馨的舞台,鮑許要給台灣一場絕對的視覺震撼演出。

    文字|趙玉玲、Francesco Carbone
    第52期 / 1997年03月號
  • 《康乃馨》從原本的三個半小時,縮到兩小時。
    回想與回響 Echo

    不完整的作品,完整的碧娜 在台北看《康乃馨》

    在台北看《康乃馨》,感受極端複雜。碧娜.鮑許雖未親身到過台灣,但通過種種轉介,早已「有形」地影響了八〇年代以降台灣的表演走向因此,十五年後,在台北的舞台上初識碧娜,不啻是一次無比親切的「重逢」。

    文字|鴻鴻、林俊宏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澳洲籍舞者Julie Shanahan(上)在《康乃馨》裡有舉足輕重的表現。
    回想與回響 Echo

    嶄新的觀舞經驗 《康乃馨》觀後

    在移植前衛的經驗裡,台灣有許多控訴、嘶吼、歇斯底里以及諸多作者的喃喃自語,這次碧娜.鮑許又帶來了另類的理性,一種受過禮敎的野蠻,夠嗆!

    文字|陳逸民、許斌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鲍許的《康乃馨》

    《康乃馨》的舞蹈美學是反「美」的──旣反美國大衆歌舞的廚藝,亦反傳統現代舞蹈的美感經驗。結尾時,鮑許將她所帶領的舞團自嘲地比作西方遊樂場裏的畸形人物表演。如果她呈現給觀衆一道菜,那是一道不加佐料的生洋葱。

    文字|紀蔚然
    第54期 / 1997年05月號
  • 碧娜.鮑許
    特別企畫 Feature

    碧娜.鮑許終於要來了!

    期待許久的德國現代舞巨擘碧娜.鮑許(Pina Bausch)終於要率其烏帕塔舞蹈劇場來台演出。在面對她的作品《康乃馨》的震撼之前,我們得先做好「心理準備」。

    文字|林亞婷、陳德昌
    第51期 / 1997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