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演社
-
戲劇
迎接兩岸小劇場界的「肉搏戰」
即將來臨的幾個月中,透過學術研討會與相互邀演,兩岸的小劇場(實驗戲劇)將有機會密切交流、「互探虛實」。大陸近期表演藝術環境的偏向市場化,使北京邀演單位期待台灣小劇場的演出帶來多元的風貌;香港的表演工作者則嗅出未來兩岸三地合作的發展生機;那台灣劇場工作者又如何看待這樣的未來呢?
-
戲劇
莎士比亞不是Shakespeare
「莎士比亞在台北」的五個作品主要以詮釋個別劇作為主,而這些演繹經典的創作者,又似以「語言」為其重點。無論是玩弄油腔滑調的文藝語調、抑或生吞活剝乾澀的譯語、還是走火入魔地拆解語音、乃至拋棄語言和大師來個雞同鴨講,對這些集合台北的創作者而言,「莎士比亞」幾乎等同於語言,一種高不可攀又難以馴服的語言。
-
專題
捨外招重內修,吃苦當作吃補
從當年的受訓者轉變為現在的訓練者,「時空相異,天壤之別」成為他們在執行訓練時共同的感嘆,「搞不清楚是自己過去比較能吃苦, 或者是現在下的藥太猛,這些年來好像沒有人能受得了嚴格的訓練。」
-
劇場思考
以胡撇仔戲為名
誠如傳統戲諺說的:「消戲無大簿」,重口味的胡撇仔戲真要演到讓人情迷意眩,甚至發人深省,其實相當高難度;「裝」瘋「賣」傻之妙,文本難以表盡,要演好外表沒大學問的胡撇仔戲,其實比有程式為依歸的古本戲更需要好演員、好劇團。
-
表演視界
金枝演社《可愛冤仇人》
-
台前幕後
那美好的仗已打過了?!
在步入千禧年前後即不斷發生重大轉變的台灣,一切都顯得如此風雨飄搖,表演藝術界也在接續的動盪裡,一路步履蹣跚,備嘗艱苦。恰巧這時,也迫使了金枝再去重新思考劇場在這社會中的定位,以及它應該扮演的角色。
-
台北
望向文化交流的另一扇窗口
「小亞細亞戲劇網絡」的目的,不是單純的美學槪念立即交換,不是要比誰的演出最前衛最具實驗性,而是除了藝術理念的交流外,也希望可作為不同地區了解彼此文化的窗口;單就這個層面來看,這樣的立意方向在目前台灣的文化環境中算是少有難得的。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聆聽彼此的聲音
團隊到重建區必須是配合對方,了解他們的生態和作息,能夠獨立完成的就盡量自己完成,地方可以提供,但沒有義務提供我們需要的支援。不過,就算你到了一個地方,可能感覺大家很冷漠,請勿因此氣餒,因為當地居民們仍在看著我們,我們仍然必須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並且藉此聆聽到他們内心的聲音。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出神入戲,劇場展現修行人生
若以「修行」的觀點來觀看現代劇場中的創作者與其作品的關係:劉靜敏的實踐、轉化,展現了當代劇場中獨具一格的表演模式;王榮裕借用民間信仰的元素,呈現生、猛的表演特質;賴聲川多齣富含寓意的作品,無形中傳遞佛法的質感。無論是信仰上的昇華,或者是創作上的啓發,他們都帶出了戲劇與宗敎(信仰、修行)的微妙關係。
-
台前幕後
金枝弄蝶
「台灣的小劇場常常玩的是形式,這一次,我希望演員可以盡可能地『深』,去嘗試從沒有人敢做的表演深度。」王榮裕表示。因此,劇本寫就後,創作才正要開始,在「群蝶」相當完備的劇本架構與角色意念下,演員們跟著王榮裕「玩」了近半年的時間,一點一滴地豐富劇本的血肉,朝向更具生命力的演出形式。
-
異人館
誰讓他死在舞台上 戲子王榮裕
「我們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如何在過程中使自己更強壯,而不是更油條、變得更懂得閃躱問題!」
-
台前幕後
新世代的羅漢傳奇
金枝給人的印象是相當草根又武功高強,就好像現代台灣的梁山泊,而這次的作品議題廣及死亡、性、情愛和性別,主角都是民間藝人和草莽英雄。目不暇給的場景中,反映了台灣社會的五光十色,這就是眞實的「台灣羅漢傳奇」。
-
回想與回響 Echo
敘事美學的危機
後現代劇場淪爲意象製造廠,這是八〇年代小劇場運動的一項「遺產」。《天臺之蛙》確實展現一股意象之流的動能,但是,一旦意象之流失去觀照的焦點而變成亂流,意象拼貼流於「後(現代)而不厚(實)」,未免無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城市的藝文空間
理想的城市藝文空間不只是一個支持藝文活動與表演藝術的場地設施,更重要的是它得流露一種「市民之地」的公共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斷壁殘垣的藝文夢
爲爭取「華山特區」爲藝文空間,藝術界成立了促進會,以各項活動向各界爭取認同。然而,去年年底金枝演社在此演出和土地所有者引發衝突,凸顯了「特區」懸宕未決的問題。
-
戲劇
古事新調一輓歌 評《祭特洛伊》
金枝演社的《古國之神──祭特洛伊》讓我們看到,克難演出也可以營造大製作的氣勢,而且改編外來的素材無需改名換姓也照樣能獲致戲劇本土化的效益。
-
現象視察
流浪的現代劇場
以往峨眉廟會傳統戲劇的觀衆都是小貓兩、三隻;然而當晚的戲,竟然讓峨眉人放棄電視走出家門
-
回想與回響 Echo
胡撇仔戲與胡撇仔母子
夜市上一齣胡撇仔戲《俠女白小蘭》,讓看過胡撇仔的老觀衆驚奇:靑年仔也曉作opera;讓沒見識過胡撇仔戲的新觀衆訝異:這什麼烏白亂撇的opera。從日據壓制的悲情中發展出來的台灣opera,何以至今不曾光復。而透過覆面俠女白小蘭,卻使在胡撇仔戲台下分開的母子,復迎納在胡撇仔戲台上。
-
戲劇
暗夜.金枝.胡撇仔
金枝演社去年底在夜市、廟口演出「台灣胡撇仔戲」Taiwan Opera,形式上的熱鬧、混雜,內容上的新鮮、曖昧,讓觀衆有著不同的反應與回響。「但是,我們對他的期望更高一些。」
-
戲劇
語言的混沌與認同的困境
《潦過濁水溪》所反映出的語言問題,似乎說明了台灣現代表演藝術過度仰賴演員個人的生活經驗,而較少來自有系統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