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明
-
特別企畫 Feature
配音、小丑、梨園科步 從無到有的入戲之途
排王嘉明的戲,演員會在排練前期「一起上課」,像這次排《理查三世》演出前半年就開始全體演員聚首學習的「訓練」課程,有配音課、小丑課、梨園戲、肢體開發,甚至魔術。戲裡都用得上嗎?不一定,但這是讓演員有機會一起尋路「共同工作的開始」。對演員而言,參與王嘉明的製作,似乎更像是成為創作者之一,在從零到有的過程中,透過「身體力行」的方式,找到各自參與創作的平衡點。
-
即將上場 Preview 四位導演從「物件」出發
莎妹劇團「四物」 日常裡尋索異常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推出的「歲末聯歡」之作「四物」,依然聯合四位編導魏瑛娟、王嘉明、徐堰鈴與Baboo,以「物件」為主題發想演出,意圖從日常物件中尋索新的觀看與敘事方式,尋找出日常的「異常」。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妖狐鬼魅 聊於日常
蒲松齡的《聊齋誌異》,鬼影幢幢躍然紙上。劇場頑童王嘉明再次跨界傳統戲曲,與山宛然、弘宛然兩個布袋戲團合作《聊齋聊什麼哉?!》,捨棄傳統彩樓以老式洗衣店為場景,並由劇場演員吳朋奉串場演出,結合布袋戲、傀儡戲及皮影戲的元素,發揮布袋戲原生的野、即興、溢出,展現取材現實、無拘無束的創作動能。
-
演出評論 Review
時代從未小過
這也是為什麼,九○年代以降,Kuso會成為一種時代精神,因為嘲諷讓我們和一切的團體、信仰、價值,都維持一道安全距離,可是它的代價,就是令人覺得一切都事不關己,不必認真,毋須負責。我認為,這正好也是極盡嘲諷之能事的這齣戲,所付出的代價。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SMAP X SMAP》 哈日風下探九○年代
繼《麥可傑克森》談八○年代、《李小龍的阿砸一聲》談七○年代,王嘉明的常民系列這次來到九○年代,他以日劇與動漫導入,穿插同時代的社會事件,以日劇十一集的形式為敘事結構開展,拼湊升斗小民的生活面貌,書寫九○年代台灣人的幸福論。
-
專欄 Columns
客
想做主人的焦慮瀰漫整座台灣旅館,因此發展成不管是政治或人民都搶著作主,以致聽不進其他人的台灣式民主。像位用眼淚和激昂語調來博取掌聲,以掩飾自己沒有表演技巧可以演好主人的演員,或是以高喊社會公義和生命價值的姿態遺忘正在作劇場這件行為,像每天電視裡一堆屁股坐在椅子上慷慨激昂空洞的談話性節目
-
戲劇新訊 莎妹劇團「一桌二椅X4」
回歸極簡舞台 探問劇場本質
「一桌二椅」是中國傳統戲曲舞台的配置,簡單的桌椅,透過高度抽象和寫意的方式,化繁為簡,衍變出各種象徵性的符號,界定表演的空間與環境,激發觀眾無盡想像。莎妹劇團新作「一桌二椅X4」剝除繁複的舞台元素,回歸極簡的劇場條件,魏瑛娟、王嘉明、徐堰鈴和Baboo,四位導演在一桌二椅的遊戲規則下,各自以不同主題和形式,切入表述,探問劇場本質。 魏瑛娟以《2033 沒事,Happy Birthday John Cage》向前衛音樂家約翰.凱吉致敬。約翰.凱吉生前狂熱投入蘑菇研究,關於蘑菇與音樂的關係,留下許多重要筆記。魏瑛娟說,蘑菇並非如我們想像全然沉默,相反地,蘑菇飽含豐厚的音樂性,只要深刻思索,必能體會。王嘉明藉由《笑場》摸索演員在嚴肅與輕鬆、悲劇與鬧劇、哭與笑被語言界定之前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王嘉明說,「笑場」不是一個帶有道德指責的劇場術語,而是一個關於劇場和人生的哲學命題。徐堰鈴的《別》描繪人生中「不得不離開的情狀」,作品透過動作與音樂的共同發展,組合不同人物,故事和情境,承載了離別的畫面和狀態。Baboo的《檢場》延伸傳統戲曲中檢場人的功能,讓檢場人走入戲中,時而凝視劇中人演戲,旁白敘事,時而化身劇中角色,說白入戲。(鄒欣寧)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老傳統、新對話
入秋的南京,夜晚已有些許涼意。江蘇崑劇院的「蘭苑」裡,鑼鼓輕點,青年演員正在排演新戲。導演王嘉明在觀眾席上,緊盯著台上演員的走位;藝術指導 蔡正仁坐一旁,安靜而專注地看著戲,兩人不時低聲交換意見。這是至少近百年未在舞台上全本呈現的《南柯夢》排練現場。素有「劇場頑童」的王嘉明首度跨界執 導崑曲,沒想搞革命,而是回歸崑曲的基本表演設定,以當代手法重新剪輯,以簡馭繁,重現崑曲古典優雅的特質。傳統崑曲的基本表演形式以折子戲為主,一折戲 一個風格。《南柯夢》以連本戲的面貌出現,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如何讓戲更多元豐富,折子與折子的連貫更順暢,現代劇場手段,在這齣戲裡,扮演了關鍵的角 色。 延續文學家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所掀起的崑曲熱潮,由兩岸聯合製作的《南柯夢》,不僅找來了王嘉明,更吸收了他長年合作的 老班底──舞台設計黃怡儒、燈光設計王天宏、服裝設計賴宣吾,借重他們在現代劇場激盪出的絕佳默契,為崑曲注入當代審美品味。然而,崑曲的動作程式有其嚴 格的限制,如何在不破壞傳統的前題下,帶給老觀眾不同的新意,也讓年輕觀眾感覺到,崑曲可以這麼炫?王嘉明說,在南京待的時間斷斷續續加起來有近半年之 久,過程難免繞了很多冤枉路,因為最不熟悉的反而是所謂傳統的「東方」文化。「傳統戲曲界期待我們有當代的呈現,但我們反而想學老東西。這很有趣,也是這 次導演上的動能。」 老觀眾凋零、新編戲當道,不只是崑曲,從京劇、豫劇到歌仔戲,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創作人才的合作,已經成為今日的主流趨 勢。戲曲的唱唸做打自成一套程式,舞台美學又以虛擬為表現手段,講究風格的現代劇場導演遇上傳統戲曲,如何介入詮釋、與傳統對話,同時實踐創作理念?本期 「現代劇場導演的古典奇遇」特別企畫邀訪四位跨足戲曲的現代劇場導演──以一系列「小劇場崑曲」實驗深獲矚目的戴君芳、曾受邀三度執導豫劇的呂柏伸、多次 與外台歌仔戲合作的傅裕惠,以及崑曲《南柯夢》導演王嘉明,看他們如何在傳統戲曲領域自我定位。 經濟景氣持續低迷,物價高漲薪水不漲,觀眾 荷包緊縮精打細算,表演藝術市場面對空前嚴峻的挑戰,不過,還是有不少戲在一片慘綠的票房中異軍突起,不僅場場爆滿,售票速度更有如偶像演唱會般秒殺。他 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本期焦點專題,從「分眾市場,客製化劇場時代來了嗎?」、「早鳥折扣下殺,觀眾買不
-
專欄 Columns
美
在這年代,要說服一個人你看錯了是很難的一件事,不管是對觀眾或是創作者,那等於是對他的道德批評、人身攻擊,這所延伸的白話就是「你不懂啦!」「你瞎了嗎?」「怎麼這麼沒有品味?」「老派!」「遜!」這種「美」的屈辱和傷害,想必很多人經歷過,不管是攻擊還是防守。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嘉明 不談創新傳統 回望簡約之美
「我常說崑曲是我劇場的啟蒙,大家都不相信。」一次觀賞崑曲的經驗,讓王嘉明明白了劇場的本質和美學,享受每個流動的細節之間縝密的邏輯。首度執導崑曲,王嘉明表示:「我做的非常傳統,請不要想像有多麼當代。」他期待以自身的導演經驗,將作品調整到令現代觀眾感到舒服的狀態,進而能拉近距離欣賞。他說:「因為崑曲本身就很前衛。」
-
專欄 Columns
夢
甲骨文會以這樣的一個場景、物件和動作來表達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劇場感,這字像是撬開封住夢入口巨石的一顆小支點,撬開後裡面滿滿的是文人的詩詞、莊周的蝴蝶、《紅樓夢》的人物、湯顯祖的四個夢許多古人對於夢深深迷戀所留下的寶藏。
-
企畫特輯 Special
TSO新樂季 「在地經營,讓世界都看見」
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新樂季開始前,與北市交團長黃維明進行面對面專訪,談到北市交新樂季的製作,黃維明迫不及待地要向樂迷預告令人耳目一新的歌劇與音樂會製作。擔任團長三年以來,黃維明對樂團有十足的信心,對北市交,他的經營理念就是:「在地經營,國際接軌,讓世界都看見」!
-
專欄 Columns
面
打著批判、實驗、人性旗幟的製作,為何常常看起來像是粗糙的團康晚會活動?雖然還是會得到很多溫暖的鼓勵。讓人盯著旗子,會不會讓自己和觀眾忘了風景?既然是看風景,有這麼害怕迷路需要做旗子嗎?我面向的就是事物面向我的,所以會不會實際上我呈現的是:我需要這些溫暖的鼓勵和讚賞?
-
專欄 Columns
亡
人到了某個年紀常會提到「勿忘初衷」,我忘性好,想不起來我做劇場的初衷是什麼,不過也會懷疑初衷是可靠的嗎?還只是一個虛擬出來安慰自己、合理化現狀,類似童年創傷的幻象?初衷會不會反而讓自己怕改變,更固執,更無法面對變動?如果真有初衷,為何初衷彷彿像初戀一樣美好?為何忘不了?
-
專欄 Columns
報
不管哪一種,「報」都是一個審判的情境。完全符合現在多數媒體的「報導」,同樣是秉持著公平、公正的面貌的一場審判大會;更不用說「報仇」基本上就是懲罰有罪之惡人的正義行動。
-
專欄 Columns
監
「監」的水面或鏡面,在現代應該就是手機的鏡面。隨時拍照,留下自我監視的證據;隨時上網,讓自己處在監視網中;隨時打卡,讓別人監視我在哪裡;一直加好友,可以讓更多人監視我。 一種正面積極被迫害妄想症的充實人生。 所以,當我監視我自己時,我的自己裡面有眾人。
-
專欄 Columns
古
兩位崑曲大師傳承教導的過程,呈現了「古」的動人場景。口傳過程會徹底了解許多事情是無法書寫下來的,它會因為不同人的理解,不同的智慧,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和爆發不同的火花,也因這不確定性,反而有更多「古」的新可能性和莫名厚度。
-
專欄 Columns
旨
若將味覺視為劇場,舌頭視為舞台,許多問題和思考是一致的,例如文創產業。像慢食這樣的理念當然不是為了訴求菁英品味,或是宗教式的理念信仰,慢食宣言起草人義大利詩人Folco Portinari曾說:「慢食運動,應該要由人類崇高的遊戲心所支持,而遊戲是不能成為宗教信仰的。」
-
專欄 Columns
如
假如總是牽著相信的手,牽到忘我,忘了相信都有假如為前提,回過頭想想,如果這世界是由假如所構成的,那真實又是什麼?寫實主義的「假如」又是什麼?希臘悲劇的呢?想到有那麼多「如果」的可能性可以在劇場中玩耍應該會相當開心吧?
-
專欄 Columns
言
劇場中「言」不及義的重要性正在於因為言永遠不及義/藝,所以,需要有更多的言外之物。在創作和表演中,「言」與行之間、行與義/藝那夾層之間莫名、不可測、神秘的宇宙,才是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