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八:歌劇
東西題材齊聚 歌劇互別苗頭
各大樂團在本樂季中都安排了有別以往的歌劇演出,題材更跨越東西。一向演出義大利浪漫歌劇的北市交,這次卻要挑戰莫札特的《狄托的仁慈》,製造不少話題;國臺交則要以音樂會形式演出華裔作曲家周龍的英語《白蛇傳》,還邀來假聲男高音麥可.馬尼亞契詮釋青蛇;而NSO明年要演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將有顛覆傳統的導演詮釋,也令人非常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精巧之作
《睡美人》聽見雷史碧基的奇幻樂思
義大利作曲家雷史碧基的歌劇《睡美人》,將由兩廳院歌劇工作坊舉行台灣首演。雖是大家熟悉的童話,但作曲家增添了許多靈巧可愛的角色,並且,充滿了奇幻想像的聲音。而他也使用了很多作曲家的音樂語言,來讓作品的多樣性與鮮明性更加突出,而且串連得巧妙自然。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女武神帶路 華格納歌劇探訪高中校園
為了帶領高中學子認識華格納的歌劇世界,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NSO聯手,趁著NSO即將製作演出全本《女武神》,特地到新竹高中舉辦讀劇活動。由劇場導演鴻鴻主講,帶領竹中音樂班同學進行,透過親身的劇本體驗,也種下了學生心中的歌劇種子。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女武神》
從原先設定「齊格菲」單一主題的樂劇,不斷擴充至四部大型樂劇串連而成聯篇樂劇形式巨作《指環》,華格納除了才氣過人,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女武神》可說是《指環》中最匪夷所思、情節最錯綜複雜的作品。身為天神的父親,殘忍地要不知情的女兒殺死同父異母的哥哥;哥哥卻又愛上了從小失散的雙胞胎妹妹;兩人所生的兒子未來竟娶了自己的姑姑弒親、亂倫、夾雜著世代的恩怨、權力鬥爭、人性(抑或神性?)慾望的墮落等等。華格納真的是將雙子座無窮想像力發展到極致的代表人物。 期待多年,NSO終於正式將《女武神》端出來,成為本年度最重要的製作之一,撇除洋洋灑灑的外國歌唱家名單,女主角之一的齊格琳德由陳美玲擔綱、天神之妻佛麗卡由翁若珮飾演、八位女武神都由國內優秀演唱家,如:羅明芳、林慈音、林玲慧、林孟君、范婷玉、張嘉珍等人擔任,這樣的組合令人萬分期待,不知在名導演漢斯-彼得.雷曼的揉捏、錘鍊之下,會呈現出怎樣驚人的結果?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革命分子華格納
說華格納是個天生的革命分子,一點也不為過。 十九世紀初,歐洲正處在狂風暴雨的改革浪潮之中,從法國大革命資產階級對封建制度的革命開始,德國的狂飆運動更強調了地域語言與文化及其英雄主義。青年時期,華格納熱中於社會運動,參與了德勒斯登的德國資產革命,發表了他對當時革命的看法:「藝術永遠是社會制度的一面好鏡子。只有在偉大的社會運動肩上,真正的藝術才可能從野蠻的狀態中,上升到它應有的文明高度。」華格納的宣言,正承襲了浪漫主義對於教會與貴族的封建制度之反動,與歐洲人崇尚自由的民族情感。 一八四九年起,華格納積極展開歌劇改革的運動,發表《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及《歌劇與戲劇》等著作,闡述其欲擺脫貧瘠的傳統歌劇思維,提倡音樂與劇本更緊密、更有機地結合,聽覺與視覺並陳表現的「樂劇」形式。他認為當時的歌劇已經誤入歧途,音樂在歌劇中應該是手段卻成為了目的,而戲劇本來應是目的卻成了手段。因此,有別於當時義大利歌劇空洞的聲樂技巧,或是法國歌劇的華麗場面堆砌,華格納主張,無論是劇情、語言、音樂、演員動作、舞台氣氛,甚至包括劇場建築和內部空間,都須統一起來,為一個作品而服務。他的「總體藝術」的美學觀念,影響現代劇場至今,也催生了廿世紀以導演為主的劇場。 華格納的革命精神,更反映在性別意識上。例如在《女武神》中,他創造出不同於以往歌劇溫婉、無助,與父權社會大相逕庭的女性角色。相較於中古世紀的女武神,她們受到女巫傳授的飛行術與預見未來的先知能力,常常和其他智勇女性典範被歸類為原始母性的象徵,進而也代表著成熟社會中不完全服從、同時又追求解放的女性意識。華格納透過女武神的鮮明性格,進一步讓女性在愛中掙脫社會束縛、勇於追求解放。這些自由的、無懼的、活出自我的女性形象,不管是男子氣概般的特質、或是個人自主意識的彰顯,都是華格納對當時男女地位的迥異作出犀利批判。 今年是華格納的兩百周年誕辰,除了為演出華格納歌劇而創立,每年七、八月舉辦的「拜魯特音樂節」,將演出全新製作的《尼貝龍指環》之外,歐陸各國所推出的活動也不勝枚舉。巴黎國家歌劇院於今年一月起至六月的「2013指環藝術節」為止,長達六個月連續演出華格納歌劇作品,並在六月中到月底演出全本《指環》。此外,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柏林歌劇院、奧地利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美國西雅圖歌劇院、瑞士
-
特別企畫 Feature 華格納之愛
女武神
將戰士英靈運回神殿,是她的職責 飛馬鎧甲的冷豔英姿,是她的形象 在神話中,她是介於神與人之間的橋梁 在華格納筆下, 她從榮耀的象徵,變成受寵的女兒,掙脫倫常、造成毀滅、化身救贖 她的歌聲從天際呼嘯而過 她是──女武神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只美麗,也是毀滅與救贖
如唐懷瑟的終曲合唱中所吟唱的歌詞:「那神聖而純潔的人,已站立在上帝面前的天使軍中,她曾為之流淚的罪人,為之祈求上天赦免的人獲救了!」華格納歌劇中的女性形象呈現浪漫主義唯美特質,神聖而純潔,有真摯的愛情,果敢的犧牲。她們為華格納的歌劇增添柔性美麗的色彩,也為這渾沌混亂的世界,灑下救贖的盼望。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秉持浩然正氣 在愛中追求解放
身穿閃亮鎧甲、頭戴羽翅金盔、手持長矛鋼盾、騎著駿馬飛行這就是「女武神」,來自北歐與日耳曼神話中的颯爽英姿,在華格納歌劇中更被發揚光大、深入人心。她們的形象一路演化,在華格納歌劇中是天神佛旦鍾愛的女兒,卻也充滿人性情義,寧可叛父出手拯救兄弟與姊妹華格納抓住女武神最鮮明的特色君子浩氣進一步讓女性在愛中掙脫社會束縛、勇於追求解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律法約束「情」難為 佛旦的權力困境
面對最鍾愛的聰慧女兒,佛旦先傾吐心中的苦楚:「我作繭自縛,/是最不自由的一位。」接著展開了長大的敘述,這段敘述看似說給女兒聽,實則告訴觀者許多未在舞台上發生事情的始末,交待了由《萊茵黃金》到《女武神》之間發生的事情,還預示了後兩部的情節;如此的敘事手法亦是華格納成熟作品的一大特色。當青春漸逝時,佛旦轉向追求權力,卻也難忘愛情,成為他的致命傷。權力遊戲的縱橫捭闔,固然將他推上權力的高峰,卻也讓他為許多合約與律法所拘束。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亂倫之戀 叛父之罪
踏入劇院看歌劇前,何不先做做功課,搞清楚有那些精采劇情與唱段,正式上場時才能悠哉欣賞?本刊特邀歌劇達人林伯杰來為大家紙上導聆,風趣剖析中領你進入華格納《女武神》的神妙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女武神》導演專訪
漢斯-彼得.雷曼 帶領觀眾接近真正的華格納
高齡七十九歲的德國歌劇導演漢斯-彼得.雷曼,曾製作華格納歌劇超過八十次,且擔任過華格納之孫、魏蘭德.華格納和沃夫崗.華格納的助理多年,對於華格納歌劇的詮釋,更強調貼近作曲家的原意。這次應邀擔綱國內首次完整製作《女武神》導演工作,雷曼強調,這部歌劇清楚地點出了整齣《指環》的張力、問題點、戲劇性,此外《女武神》中交織了各式各樣細膩的人性,這些特點,他都會在台北的製作中呈現出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女武神》女高音專訪
費絲麥爾 乘著音符 站上舞台之巔
《指環》系列歌劇中,女武神布倫希德的戲份不但吃重,角色際遇、心境轉折更是起伏巨大,要擔綱這樣的角色,非能量強大的戲劇女高音不可。這回NSO製作的《女武神》,邀來這兩年在歐陸備受矚目的女高音依姆嘉德.費絲麥爾擔綱,本著日耳曼人嚴謹認真的性格,她從長年的配角升任舞台主角,在角色中找到自己的詮釋特色。趁此機會,本刊越洋訪問到費絲麥爾,與我們分享她對演出的準備功夫與生涯的未來規劃。
-
特別企畫 Feature
原汁原味 深情詮釋
國家交響樂團於二○○六年以音樂會形式上演《尼貝龍指環》全本歌劇,創下國內歌劇演出史的記錄,今年更為華格納兩百歲冥誕,挑戰《女武神》全新製作。為了讓國內觀眾看到原汁原味的華格納歌劇,音樂總監呂紹嘉特邀長期在拜魯特劇院工作的導演雷曼與台灣藝術團隊合作,資深舞台設計師蔡秀錦擔任舞檯燈光暨服裝設計。一個暨經典又在地的製作即將登場,令人拭目以待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製作不斷前仆後繼 中國將成為歌劇強國?
北京國家大劇院從○九年開始舉辦歌劇節,今年活動將於四月開始至七月初,一共上演十二齣歌劇。國家大劇院對歌劇的看重從其自製節目中的占比可以看出,五年間自製的廿八齣作品中歌劇就占了廿一齣。而距北京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天津,也有天津歌劇院今年以「有歌劇的城市」為主題,自三月廿日起陸續演出九齣經典歌劇。這樣傾力於歌劇發展,是否寓意了中國意圖邁向「歌劇強國」之路?
-
企畫特輯 Special
TSO新樂季 「在地經營,讓世界都看見」
在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新樂季開始前,與北市交團長黃維明進行面對面專訪,談到北市交新樂季的製作,黃維明迫不及待地要向樂迷預告令人耳目一新的歌劇與音樂會製作。擔任團長三年以來,黃維明對樂團有十足的信心,對北市交,他的經營理念就是:「在地經營,國際接軌,讓世界都看見」!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憶廿世紀的典範歌者——費雪狄斯考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獨唱音樂會,係以歌者為中心,選曲主要為了一展歌喉,不同於此,費雪狄斯考在安排他的音樂會時,匠心獨具,以作曲家為主,安排一組組的歌曲,他更是第一位在音樂會中,將聯篇歌曲不間斷地完整演唱的歌者。他不僅唱德語藝術歌曲的代表作,如舒伯特、舒曼等人的作品,也發掘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等人較不為人知的藝術歌曲。諸此種種,以一人之力,費雪狄斯考讓愛樂者得以一覽作曲家精心寫作的藝術歌曲全貌,擴大了古典音樂欣賞曲目的深度與廣度。
-
特別企畫 Feature
翻轉歌劇「藝」視野
歌劇,到底要用耳朵聽,還是用眼睛看? 歌劇製作,劇場元素只為了音樂而服務? 歌劇歷史長達四百多年,十九世紀末,受到華格納提倡「總體劇場」的影響,歌劇成為現代劇場導演大展身手的舞台。廿世紀劇場赫赫有名的大師級導演,不約而同地跨足歌劇製作,為新一代觀眾帶來全新的藝術形式。 當代歌劇的舞台演出,長久以來一直有正反兩面的論戰:反對者宣稱,過度強調戲劇與視覺效果,損及了音樂本身;贊同者認為,音樂與劇場元素的充分融合,相輔相成。 在這波歌劇革命的新浪潮中,歌劇到底產生了哪些質變?當現代劇場遇上古典歌劇,作品如何被賦予迥異於過去的觀點與解讀?除了視覺的加乘之外,當代導演面對經典歌劇,又有何詮釋策略? 彼得.布魯克執導莫札特的《魔笛》即將在台灣國際藝術節登場,本刊帶你一起挖掘,歌劇何以為劇場的極致範例,所有元素都極其劇場化,比劇場還劇場的「超級劇場」(mega theatre, hyper-theatre)!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古董大改裝 與當下時空對話
費森斯坦以降,許多導演企圖從現代角度檢驗歌劇演出,尋找一種與音樂之美與力相互匹配的表演形式;也有許多導演努力將傳統劇目和現實生活連結。在他們手中,古典世界不再只是懸空的心靈居所,而能夠幫助我們從中找到與時代的對位關係。歌劇在廿世紀吸引了更普及的觀眾,遠勝其前兩個世紀的創作全盛時期,這正是現代歌劇演出不斷求變求全的成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獄或天堂? 全看你怎麼玩!
面對限制重重的歌劇,導演可說是又愛又恨,歌手演員不好用,還要跟指揮「左右共治」,在此中如何揮灑創意,就看導演的想像與功力。不過,樂於接受挑戰的當代導演不少,更有各種奇妙策略執導出精采製作,無論是去蕪存菁的簡化、或是走表現主義的誇張,也都能在歌劇濃烈元素的基礎上,得到發揮的空間。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蒙特蘇瑪》 政治宣示盡在其中
今年適逢普魯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國各地都推出了相關紀念活動。而他親筆編劇的歌劇《蒙特蘇瑪》,柏林國家歌劇院也於一月底舉行音樂會形式的重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結合音樂與他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