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翻轉歌劇「藝」視野
歌劇,到底要用耳朵聽,還是用眼睛看? 歌劇製作,劇場元素只為了音樂而服務? 歌劇歷史長達四百多年,十九世紀末,受到華格納提倡「總體劇場」的影響,歌劇成為現代劇場導演大展身手的舞台。廿世紀劇場赫赫有名的大師級導演,不約而同地跨足歌劇製作,為新一代觀眾帶來全新的藝術形式。 當代歌劇的舞台演出,長久以來一直有正反兩面的論戰:反對者宣稱,過度強調戲劇與視覺效果,損及了音樂本身;贊同者認為,音樂與劇場元素的充分融合,相輔相成。 在這波歌劇革命的新浪潮中,歌劇到底產生了哪些質變?當現代劇場遇上古典歌劇,作品如何被賦予迥異於過去的觀點與解讀?除了視覺的加乘之外,當代導演面對經典歌劇,又有何詮釋策略? 彼得.布魯克執導莫札特的《魔笛》即將在台灣國際藝術節登場,本刊帶你一起挖掘,歌劇何以為劇場的極致範例,所有元素都極其劇場化,比劇場還劇場的「超級劇場」(mega theatre, hyper-theatre)!
-
特別企畫 Feature
老古董大改裝 與當下時空對話
費森斯坦以降,許多導演企圖從現代角度檢驗歌劇演出,尋找一種與音樂之美與力相互匹配的表演形式;也有許多導演努力將傳統劇目和現實生活連結。在他們手中,古典世界不再只是懸空的心靈居所,而能夠幫助我們從中找到與時代的對位關係。歌劇在廿世紀吸引了更普及的觀眾,遠勝其前兩個世紀的創作全盛時期,這正是現代歌劇演出不斷求變求全的成果。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獄或天堂? 全看你怎麼玩!
面對限制重重的歌劇,導演可說是又愛又恨,歌手演員不好用,還要跟指揮「左右共治」,在此中如何揮灑創意,就看導演的想像與功力。不過,樂於接受挑戰的當代導演不少,更有各種奇妙策略執導出精采製作,無論是去蕪存菁的簡化、或是走表現主義的誇張,也都能在歌劇濃烈元素的基礎上,得到發揮的空間。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蒙特蘇瑪》 政治宣示盡在其中
今年適逢普魯士的腓德烈克大帝三百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音樂家集於一身的大帝,德國各地都推出了相關紀念活動。而他親筆編劇的歌劇《蒙特蘇瑪》,柏林國家歌劇院也於一月底舉行音樂會形式的重演,讓我們有機會認識腓德烈克大帝是如何結合音樂與他的王朝。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能劇?歌劇?! 窺探東風西漸的途徑
七月的柏林「感染音樂節」,以日本作曲家細川俊夫的《松風》作為壓軸。這齣改編自日本能劇的歌劇,全以德文演唱,演出樂器也以西方管絃樂為主,但仍營造出東方的幽韻;而相對於靜謐的劇情與聲響,莎夏.瓦茲編創的舞蹈動作顯得橫衝直撞,和能劇中沉緩的肢體語言截然不同。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三:歌劇
國際卡司加持 歌劇盛宴拉高規格上場
各大交響樂團的歌劇製作,是國內樂迷難得觀賞精緻總體歌劇演出的機會,而今年適逢建國百年,各家端出的菜色自是更勝以往。NSO主打歌劇大師浦契尼,演出台灣少見的《修女安潔麗卡》與大家耳熟能詳的《蝴蝶夫人》;北市交則是把羅馬歌劇院的《阿依達》原味搬來,還有帕華洛帝接班人里契特拉加持;國臺交也難得演出歌劇音樂會,邀請國外聲樂家來唱貝多芬的《費黛里奧》。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挑戰世俗眼光 追求自由的愛情悲劇
《卡門》故事從小說改編為歌劇,又從歌劇衍生出多樣的改編如芭蕾舞劇、電影、戲劇,為什麼這個故事如此魅力驚人,讓人願意用不同的形式訴說?從小說的源頭看起,到歌劇的改編工程,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悲劇故事,以主角性格的強烈對比,文明與野性的激烈衝突,是這樣撞擊著多少閱聽者的感官與心靈!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人多場面大 就是要「俗又有力」!
《卡門》是齣場面大、人頭多,演得熱鬧滾滾的嗆辣好戲!通俗的劇情,好聽的音樂,讓它成為音樂史上最受歡迎的歌劇之一。通常把歌劇《卡門》搬上舞台,不是「向外」把場面搞大、人頭增多,製造超級舞台景觀,就是「朝內」挖掘人物內心,強調男女主角對比性格。總之,不論看熱鬧還是看門道,都絕對有看頭!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寬恕包容憎恨的宗教救贖
二○○○年由舊金山歌劇院製作的歌劇《越過死亡線》,與一九九五年的同名金獎電影,都是改編自美國致力推動廢除死刑運動人士海倫.普列金修女於一九九三年出版,根據其在一九八○年代初期以精神導師身分輔導死刑犯的親身經驗所成書的同名小說。歌劇版啟用「全美」卡司,作詞、作曲家則是當時仍沒沒無聞的泰文斯.馬克立與賈克.海吉,當時因電影的盛名備受矚目,也因作詞、作曲家的生澀令人擔憂。但這部作品出乎眾人意料地成功,而且令人最印象深刻的竟就是當初令人最憂慮的作曲與作詞。
-
特別企畫 Feature
結合音樂與思潮的理性之聲
十八到二十世紀初,歐陸國家歌劇正盛行,但英國卻表現頗為冷感,作品乏善可陳。這或許與英國強大的戲劇傳統有關,因為英國作曲家無法在外來的音樂形式(歌劇)和本土的戲劇文學當中找到平衡。這個現象,一直要到二十世紀中,布瑞頓歌劇的出現,他的音樂語彙成功地結合當代文學,解決了語言和音樂的矛盾,英國人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歌劇。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機音樂」為底 傳統元素混融
東方歌劇開拓者——譚盾
作為華人作曲家,譚盾可說是最受矚目的一位,不只因為他曾得過奧斯卡的電影配樂獎,也因為他創新的作曲手法,混融了各種東方聽覺與視覺元素,打造出不同凡響的歌劇新貌,從《馬可.波羅》到《秦始皇》,為東方歌劇邁向西方跨出第一步。
-
其他分類 專訪歌劇《黑鬚馬偕》作曲家
金希文 用音樂寫馬偕的生命境界
「《黑鬚馬偕》是我構思了將近七、八年的作品!」感動於馬偕的事蹟,金希文,這位台灣當代最受矚目的作曲家,投注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籌畫以大型的歌劇製作,來貼近馬偕這一個人在台灣付出三十年的故事,希望能夠引發共鳴,讓馬偕這個他心目中景仰的對象,被更多人模仿和效法。
-
其他分類 專訪歌劇《黑鬚馬偕》劇本原創
邱瑗 寫出馬偕「平凡之大愛」
因為寫這齣戲,邱瑗從長老教會、靈糧堂到溫哥華的中文、台語各種聚會到都去感受心境,那陣子也讀聖經,從裡面找想法。然而她卻很明確地決定自己的方向:「我不要這齣戲是一部宗教劇,我不要只寫給基督徒看,我不要只寫給台灣人看,我要寫給大家看!」因為馬偕來台的目的雖是傳教,但邱瑗更認為馬偕的影響力不會只有宗教,他對台灣有更多的貢獻值得稱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進歌劇世界(下)
歌劇,這個集人聲、器樂、戲劇、舞蹈、舞台設計之大成的演出形式,四百多年來始終是樂迷心中的Prima Donna,是舞台上恆久不墜的明星,她如何生成如此耀眼風姿,而且能歷經歲月洗滌,仍熠熠生輝? 延續上期的特別企畫,這回我們將更深入歌劇世界,為讀者介紹時代變遷下的歌劇風格,以及歌劇發展的當代面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新乎?舊乎?歌劇乎?
二十世紀後半裡,新創歌劇得以成功的作品,均蘊含著獨有的「音樂劇場」理念,這些作曲者無不自舊有經典作品取經,他們也是歌劇演出的常客,面對四百年歌劇史,他們深切瞭解其中的新舊更替,均非空穴來風。舊作新演更以製作取勝,其中,音樂詮釋與舞台製作都為歌劇演出史寫下篇章,在歌劇史裡,歌劇導演終於開始有其特殊的地位。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走進歌劇世界(上)
歌劇,這個集人聲、器樂、戲劇、舞蹈、舞台設計之大成的演出形式,四百多年來始終是樂迷心中的Prima Donna,是舞台上恆久不墜的明星,她如何生成如此耀眼風姿,而且能歷經歲月洗滌,仍熠熠生輝? 適 逢一、二月接連有莫札特莊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的「歌劇風華」,還有應香港藝術節之邀演出的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弄臣》的演出, 本刊特地規劃本次特別企畫,從基礎入門了解、歌劇之所以為歌劇、歌劇的演變等面向,為讀者開門領路,好觀賞歌劇殿堂的無限風光 本次特別企畫將分上、下兩期刊出,下期將針對歌劇的各國風情、歌劇的今日創新面貌推出專文,敬請期待!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關於歌劇的天才十問
為什麼歌劇不用說的,而要用唱的呢? 義大利文或德文歌劇根本聽不懂,為什麼不用中文唱咧? 什麼是莊歌劇,什麼是喜歌劇呢? 一、二月接連著多場精采的歌劇演出,有莫札特莊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兩廳院歌劇工作坊的「歌劇風華」,還有應香港藝術節之邀演出的帕爾馬皇家歌劇院《弄臣》,想品味不同形式的歌劇演出,這正是最好時機。 本刊特邀國內的歌劇研究權威、台灣師大音樂系的曾道雄教授,為想輕鬆走進歌劇殿堂的你,打開這扇五彩繽紛的華麗大門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音樂就是主體 美聲構築天籟
較之其他戲劇所不同的是,歌劇的演出更重視歌唱和歌者傳統聲樂技巧等音樂的元素。音樂在歌劇中,才是重要的關鍵部分!演員必須同時具備歌唱與表演的藝術才能,根據劇本與作曲家所譜寫的歌曲來重新塑造角色的形象。而樂器的演奏除了與聲樂相輔相成外,也需要擔負著刻畫人物性格、提示或揭示劇情和發展戲劇,烘托環境氣氛等等任務。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征服舞台四世紀的Prima Donna
從有史可考的第一齣歌劇《達孚尼》在一五九七年誕生以來,歌劇這個演出形式,始終佔據著劇院舞台的中心,也以各種變貌擄獲各個年代樂迷的心。回顧這個風華絕代的Prima Donna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她的歷史樣貌,是如此多樣繁複,如此迷魅動人。
-
電影導薦Movie
不純情的愛情電影
四月是適合品嚐愛情的季節。華格納知名的歌劇《崔斯坦與依索德》,搬上銀幕,演出中古世紀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背後其實很政治;《愛無間》讓「野蠻女友」全智賢周旋黑白兩道、大談三角戀。嗯!不純情的愛情電影,你嚐到苦澀的滋味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