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表演書寫 舞出「人權」行動
看威廉.佛塞舞作《人寫》《人寫》讓觀眾與舞者之間的界線消失,任何抽象與象徵,都因為實地加入而具象且清晰,那一張張的「畫作」,都是行動後的成果。去實踐、革命、造反、掙脫,畢竟「寫」是動詞,佛塞要人們動起來,那超過半世紀之前的人權宣言,才更有存在意義。
《人寫》讓觀眾與舞者之間的界線消失,任何抽象與象徵,都因為實地加入而具象且清晰,那一張張的「畫作」,都是行動後的成果。去實踐、革命、造反、掙脫,畢竟「寫」是動詞,佛塞要人們動起來,那超過半世紀之前的人權宣言,才更有存在意義。
原上海崑劇團的副團長張軍成立了「張軍崑曲工作室」,朱家角實景園林版崑曲《夢回.牡丹亭》是其團隊製作的第二齣作品。此版本由各界精英跨界組成,中國音樂領軍人物譚盾、舞蹈家黃豆豆、著名學者于丹等,本劇以實景園林回歸明代傳奇湯顯祖的劇作《牡丹亭》,走入當時士大夫家班賞曲的娛悅生活情境,從而了解崑曲在此閑情逸致的氛圍中,鍛造出更為精緻及華美。
為了紀念中國戲劇大師曹禺的百歲誕辰,由他一手創立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特地搬演曹禺的四大經典:《日出》、《雷雨》、《北京人》和《原野》。當中的《日出》和《原野》為新排劇碼,後者五十年內從未被人藝搬上大劇場舞台,這次突破困難,邀來著名導演陳薪伊,並由人藝實力明星濮存昕、胡軍、徐帆、呂中連袂出演,令人期待。
今年適逢被譽為「中國莎士比亞」的劇作家曹禺百年誕辰,不常為特定劇作家舉辦專題藝術節的香港,也特地在今年十月至十二月舉辦「曹禺戲劇節」慶祝紀念,透過演出與書寫,引領香港年輕世代認識曹禺的不朽和當代性。除了演出與講座,「曹禺戲劇節研討會」也會同步進行。
巴黎劇場新季開始,就有三齣紮實的「大河劇」吸引劇迷入場,分別是波蘭導演魯帕的Factory 2、加籍黎巴嫩裔導演瓦吉‧穆阿瓦德的《濱海、焦土、森林》三部曲與德國導演彼得.胥坦的《附魔者》,演出長度分別是七個半小時、十一個小時與十二個小時,透過不尋常的演出長度,讓我們繼續確認,「劇場」仍然是一塊人類無可取代的精神溝通聖地。
泰德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廳,首次邀請舞團駐團,由英國編舞家麥可.克拉克領導的駐團計畫,於八月底發表了第一階段的成果展現;舞作由七十五個業餘舞者與八個舞團舞者共同排練,舞者帶有稜角的動作與地板佈景的幾何圖案發展出有趣的關係,而業餘舞者略帶笨拙、且帶有機器人感覺的步伐則讓觀者覺得新鮮。
德國的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史林根希夫,於八月下旬因肺癌辭世,享年僅四十九歲。這個當代藝術的叛逆之子,創作從電影、劇場到視覺藝術,創作風格大膽挑釁,面對自己的癌細胞也直視不諱,持續以日記、劇場、影像等方式記錄自己對抗病魔的過程,活躍的程度讓人忘了他是個癌症末期的病人,以至於他的死訊仍震驚了世人。
百老匯最新的話題製作,莫過於六千萬資本的音樂劇《蜘蛛人》,由U2的Bono和Edge作曲作詞,加上《獅子王》音樂劇的導演茱莉.泰摩,令人頗為期待。但在製作過程中卻負面新聞不斷,又是傳言經費不足可能胎死腹中,又是演員檔期問題只好換角,現在終於定下了十一月十四日預演、十二月廿一日開演的日期,宣傳也已上路,波折多多的《蜘蛛人》終於要起飛了!
去年才剛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演出,被《紐約時報》讚譽為「眼看與耳聞同樣精采」的香港中樂團,今年新樂季的開季音樂會,就演出意義非凡展現豪情壯志的大型史詩交響樂《成吉思汗》。原曲演出用上一整個樂團,再加上六十多人的合唱團,並將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頭琴、呼麥、長調,以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團體運用在曲中,形成近兩百人的龐大陣容。而改編成國樂版本,更突顯了蒙古族音樂的風味。
「柏林雜耍節」主辦至今已超過十五萬人次造訪,筆者多年來陸續走訪這個藝術節,但每年仍有新的驚豔,可見主辦單位的用心。它和一般街頭表演仍有差異,這裡少有站立不動的雕像,來此演出的藝人都是經過特技、雜耍或藝術學校訓練出來的專業表演者。尤其是可以在藝術節或特別場所演出等,絕不會僅有三腳貓功夫!
「廣東現代舞周」由香港編舞家暨重要的中國現代舞推動者曹誠淵於二○○四年創辦,今年已經堂堂邁入第七屆。愈辦規模愈大的活動可說是中國與世界的現代舞交流平台,今年舞周由廣東星海演藝集團及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以「發現亞洲」為主題,集中邀約亞洲重要現代舞團隊和藝術家參與。除了舞蹈展演更包含了豐富的工作坊與大師班,讓年輕舞者得以密集地與世界舞壇互動激盪。
「海派清口」的脫口秀教父關懷,在與周立波分道揚鑣之後,找來上海滑稽劇團的當家花旦胡情雲,打造女版周立波,推出「玫瑰金口」演出。「玫瑰金口」在梅蘭芳、坂東玉三郎等名家演出過的蘭心劇院上演,也有與曾在此開講的周立波挑戰的意味。內容說的是「男人那點事」,但性別話題的分際,還有待精準拿捏。
由藝術家佩伊爾與音樂創作者佩松合作的「自動機械偶歌劇」《位於天堂與地獄的房東─酷畢東》,就在巴黎開幕不到兩年、融合藝術創作與市民生活美學的「Le 104藝術中心」演出。這個演出充滿了藝術家用廢棄物回收重造的偶與裝置,搭配教堂聖樂、流行歌曲或當代音樂聲響,營造了充滿超現實感的場景,讓觀眾如經歷一場奇幻夢境。
英國政府的預算緊縮政策可能讓藝文產業面臨寒冬。英國政府宣布將刪減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的文化預算,預估目前受政府補助的八百多個藝文機構中有四分之一在未來四年即將倒閉;而英國文化媒體體育部宣布裁撤電影協會更引起輿論譁然,包括國家劇院、泰德美術館、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蛇形藝廊、南岸藝術中心、沙德勒之井劇院等大型機構都挺身抗議補助驟降。
今年的「舞在八月」舞蹈節以「人權」為主題,包括比利時現代舞團、威廉.佛塞、傑宏.貝爾等知名團隊與編舞家,都用身體盡情展演性別、性向、種族、戰爭等議題,提醒人類「人權」的重要。開幕由比利時現代舞團與九位扮裝皇后合作演出的《卡蒂妮亞》,以舞蹈劇場的形式,透過誇張的俗麗戲服、獨特的扮裝故事,優雅又悲傷地道盡老扮裝藝人的辛酸與絢爛。
中國國家話劇院六月中旬首演了大型「音樂話劇」《蕭邦》,以紀念波蘭鋼琴詩人蕭邦的二百週年冥誕,不但有中國青壯派導演王曉鷹帶領的創意團隊,還有知名的鋼琴家李雲迪現場演奏,以戲劇與音樂交錯的形式,鋪陳蕭邦這位傑出音樂家豐富而熱情的一生。
今年邁入第五屆的「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將於十月十五日,以天籟女歌手朱哲琴的《「世界聽.見.朱哲琴」2010樂匯.香港》揭開序幕,多個節目將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前展現,呈現「亞洲傳統藝術如何進入當代生活、如何在當代生存與演變」。這次的節目中除了有台灣國光劇團的《金鎖記》與心心南管樂坊的最新製作《羽》參與之外,還有什麼精采內容呢?本刊在此帶你先睹為快!
近年來閃耀歐洲舞壇的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日前在巴黎維特科學藝文公園展演廳,盛大推出連演三週名為「西迪拉比.三部曲」之三部舞作,包括了他的成名作《信仰》,以圖書館為背景的《神話》,還有最新的《巴別塔(世界)》,後者結合了十三個不同國籍的十八位演出者,演出中出現十五種各國不同語言,蓋起一座編舞家心中「融合文化差異、追尋和諧世界」通往天堂的巴別塔。
走過半世紀的荷蘭舞蹈劇場今年舉行金禧巡迴,於七月在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四天。推出的四套舞碼,包括尤里.季里安在二○○九年新編的作品Mmoires d'Oubliettes,以及季里安兩齣舊作,還有其他駐團或合作編舞家分別為一團及二團所編的舞碼。
「世界舞蹈聯盟」(World Dance Alliance)及「舞評協會」(Dance Critics Association)兩個組織七月中同時在紐約開會,舞者、編舞家、舞蹈研究者、舞評等等齊聚一城,很是熱鬧。台灣在本屆「聯盟」裡又特別出風頭,不但大會主席是台灣人,表演節目裡,有十一個台灣舞團或舞者,讓人不得不讚歎台灣舞界的活躍。
布雷根茨戲劇節創立於一九四六年,主辦單位在戰後殘破的歐洲籌劃了這個藝術節,在湖邊推出莫札特的歌劇《可愛的牧羊女》,成為當年的表演盛事。經過多年舉辦,「布雷根茨戲劇節」已經擁有完整的劇場硬體設備,各類表演藝術也都囊括。每年在湖上舞台演出的歌劇都是重頭戲碼,今年仍演出去年的製作《阿伊達》,美麗的湖上風光與炫麗的大型場景讓觀眾陶醉不已。
有著八十年歷史歐式建築風的新光劇場,透過現代人劇社的整合包裝,晚間專門演出由現代人劇社製作的懸疑劇。七月份新光懸疑劇場正式掛牌,同時二○一○新光懸疑劇場演出季也拉開帷幕,將連推六部劇碼,讓觀眾形成「看懸疑劇到新光懸疑劇場」的共識,在歷史氛圍濃厚的空間中看懸疑劇,分外有感覺。
柏林愛樂戶外森林音樂會 為樂季劃上美麗句點 柏林愛樂每年總是以一場萬人同歡的戶外森林音樂會,為樂季劃上句點。今年也不例外,於六月廿七日當晚,柏林愛樂精銳盡出,邀來知名人氣女高音芮妮.弗萊明主唱,讓現場二萬多位觀眾沈浸在音樂打造的「愛之夜」裡。
在六月初舉辦的「工廠大廈創意空間」的公開論壇中,由於對政府提出的活化工廈以支援藝文創作的措施深感疑慮,加上與會的官員無法為工廈藝術家釋疑,使得部分工廈藝術工作者在官員背後拉出抗議布條,使得這個意在溝通交流的論壇也就此草草結束。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