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亞洲劇力無邊界」戲劇節宣傳海報。
香港

「亞洲劇力無邊界」 再掀香港小劇場活力

由「小劇場.大戲劇」主辦及製作的「亞洲劇力無邊界」是一個相當有野心的劇場節,內容雖只包含三個小劇場作品,但卻是來自廣州、香港和日本的創作,也有創作人帶領的工作坊、座談會等,似乎要發起一次小劇場的革命。這次節目以「日本」為主題的理念,是創作者回應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即便作為計畫主題有點讓人不明所以,不過也是一次有趣的嘗試。

文字|陳國慧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美國偶戲協會東南區偶戲節的演出現場。(鄭淑芸 攝)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偶戲撞擊」 迸出不同的創意啟發

如果你是一個偶戲人、當你覺得你有一個好主意,想要試試看靈不靈,或是你的新創作做到一半,想看看觀眾的反應,你可以試著參與在美國偶戲圈很流行的一種活動「偶戲撞擊」(Puppet Slam)。它還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最常出現的是偶戲夜總會(Puppet Cabaret)、偶戲大雜燴(Puppet Potpourri)等等。

文字|鄭淑芸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自由劇團藝術總監之一、劇作家米卡萊.卡樂仙。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戲劇即是他們人生的實踐

關於白俄羅斯自由劇團

今年的香港藝術節,來自白俄羅斯的「自由劇團」應邀演出,呈現兩齣戲:《反轉哈洛.品特》Being Harold Pinter與《翩娜.一朵花》A Flower for Pina。被譽為「歐洲最後的政治劇團」,自由劇團在自己的國家被當成異議者迫害,被逼踏上離鄉流亡的路途,而在白俄羅斯,連觀眾看他們的戲都犯法!

文字|傅裕惠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周立波與胡潔兩人的婚紗照,周立波不改搞笑風格。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海派清口周立波 以婚禮籌募慈善基金

時近歲末年終,大型演出充斥提升熱鬧氛圍,而慶婚嫁娶,也是年終活動一道紅色的煙花,人人都喜看燦爛的團圓,何況是鬧過緋聞明星的創意婚禮?海派清口名嘴周立波,正是善用視聽大眾的微妙心理,索性將計就計,把婚禮辦成公開演出,將禮金變成慈善基金,在媒體公開運作下,再度踏上婚姻殿堂。

文字|李翠芝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傑克森的道路》的主角鞭策著自己來到世界各地,與觀眾分享如何自助勵志。圖為該劇主視覺。
倫敦

《傑克森的道路》 挑戰廿六天、廿六個場地演出

喜劇演員亞當斯達爾在一月份推出自編自演的作品《傑克森的道路》,首度在倫敦挑戰,連續密集地在廿六天內,選擇在廿六個大小不一、觀眾規模不同的戲院演出。亞當斯達爾在劇裡化名為傑克森,以模擬宗教信仰且帶有勵志啟發性的演說,闡述著如何依循Jactions公式/方式,達到所謂Jacksons way的境界。

文字|江家華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澳門城市藝穗節令人想起英國愛丁堡藝穗節。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澳門:澳門城市藝穗節 另類空間展活力

創辦迄今已經第十屆的「澳門城市藝穗節」,特色即在城市中以各種不同的空間找尋展演的可能性,多年來也累積了很多創作環境劇場、特定空間劇場和發掘另類劇場空間的經驗,加上面對城市的發展和轉變,令這些作品充滿特色。今年的活動從十一月十二日至廿八日舉行,其中即有不少可堪玩味的演出。

文字|陳國慧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的職場白領勵志話劇《浮沉》可視為職場版《亂世佳人》。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 延燒世博熱情魅力

雖然上海世博會已經於十月底落幕,但十一月初展開的「2010上海國際當代戲劇季」仍是以「精采世博,戲劇無限」為主題,邀集丹麥、以色列、愛爾蘭、韓國、日本、台灣、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的戲劇團體和戲劇工作者參與演出,劇目則包括了話劇、默劇、肢體劇場、音樂劇、音樂劇場等多種表演形式。

文字|李翠芝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PAR表演藝術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羅伯.威爾森與路克.邦迪 演繹荒謬劇名作

巴黎劇場每年的上演劇目,永遠少不了荒謬主義劇作家的作品。而本檔期的巴黎劇場,也出現了荒謬劇場之聯合國大戰的有趣場面:美國的羅伯.威爾森帶領義大利知名女演員Adriana Asti,演出愛爾蘭貝克特的《美好的時光》;瑞士名導路克.邦迪(Luc Bondy),挑戰羅馬尼亞尤涅斯柯的《椅子》。

文字|謝東寧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英國藝術委員會新的十年補助計畫也提供給單一表演者或藝術工作者申請補助的機會。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財政緊縮時代來臨 藝文界褲帶勒緊面對未來

英國財政「緊縮時代」正式來臨,英政府近日公佈「公共開支評估」(Spending Review〉將大幅刪減公共預算,不僅因政府削減大學補助可能讓學費爆漲,文化預算也刪減三成,而掌管文化補助的英國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本身就必須砍掉一半預算,地方政府為了響應中央政策,也拿文化補助開刀,英國西南方的薩默塞特郡(Somerset County)甚至刪光全部的文化預算。

文字|劉郁青
第216期 / 2010年12月號
伊莎貝.雨蓓飾演的白蘭琪(左)腳蹬紅色高跟鞋、 身穿設計師華服,十足巴黎時尚女子樣貌。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瓦里科夫斯基《街車》 伊莎貝.雨蓓淋漓演出白蘭琪

歐陸當紅的波蘭籍導演瓦里科夫斯基,去年與法國巨星伊莎貝.雨蓓合作,演出新詮版本的《慾望街車》。瓦里科夫斯基的新版以《街車》為名,去年十一月底來到柏林演出,脫下原著的美國南方風情,換上巴黎時尚,劇中雨蓓以巨大能量征服劇場,幾乎讓人無法逼視。

文字|陳思宏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新生代演員羅瑞.金尼爾以柔和詼諧幽默的方式,稱職地詮釋出《哈姆雷特》中的憤怒與痛苦。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回顧去年劇壇 雖不景氣仍有亮眼佳作

回望二○一○年,由於英國政府大幅刪減公共預算,不僅影響到藝術單位的津貼補助、學費的高漲,鎮日裁員抗議的新聞占據版面,表演藝術市場多少也遭受波及,倫敦城籠罩在低迷氛圍中。所幸,英國媒體點醒我們,若是仔細檢視倫敦去年一整年在表演藝術上的表現,還是有些亮眼的新星及佳作誕生。

文字|江家華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Chasing的幽默及許多非舞蹈的動作,對觀眾來說相當討喜。
紐約

應葛蘭姆舞團之邀 布拉瑞揚編創Chasing首演

擁有八十五年歷史的瑪莎.葛蘭姆舞團,除了擁有豐富的葛蘭姆經典舞碼,也持續創新與新世代對話。台灣編舞家布拉瑞揚這一季也再度應葛蘭姆舞團之邀,編創新作Chasing,並於三月中於紐約首演,這支舞的出發點是葛蘭姆偏於晦澀的作品Death and Entrance,布拉從舞者出發,以幽默與非舞蹈、生活化的動作,與前者構成強烈對比。

文字|謝朝宗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音樂劇《曾經》描寫一對愛爾蘭青年因音樂結緣,也因曲終而人散。(Joan Marcus 攝)
紐約

「東尼獎」齣齣獲提名,個個沒把握

美國的戲劇盛事東尼獎,日前揭曉最新一屆的入圍名單,《曾經》與《彼得與摘星人》分別以十一項與九項提名,分占今年東尼獎提名的音樂劇和舞台劇類提名榜首,而剛從研究所畢業的女演員雅莉安達也因在Venus in Fur中的精采表現或得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整體來說看不出誰是眾望所歸,也顯示了這一屆的競爭激烈。東尼獎頒獎典禮將於六月十日舉行。

文字|謝朝宗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邁克.德西演出獨白劇《賈伯斯的痛苦與狂喜》時,戲劇效果都靠他的文字、聲音和臉部感情來傳達。(AP 提供)
紐約

是新聞還是戲劇? 「賈伯斯」、「富士康」在劇場

美國獨白表演者邁克.德西以他本人探訪深圳工廠的經歷為本,寫成獨白劇《賈伯斯的痛苦與狂喜》,大受歡迎,但也被駐中國的新聞記者踢爆,劇情中強調親眼所見的中國工廠描述失真。備受質疑的德西堅持他是劇場表演者,所以為戲劇效果加油添醋是難免的。但劇場中對真實事件內容加油添醋,是不是說謊?

文字|謝朝宗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穆桂英掛帥》裡多媒 體與演出交融。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古戲樓裡的定幕京劇 《梅蘭芳華》演梅派精華

正乙祠是北京城南知名的會館之一,館內的戲樓造型別緻,全木構建,許多老一輩藝術家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等戲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在皇家糧倉成功經營了三年崑曲《牡丹亭》的「普羅藝術」,勇敢承接下活化這棟歷史文化古蹟的挑戰,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蘭芳華》,一百分鐘在三百年古戲樓裡看盡梅派六大經典的精采折子。

文字|郭耿甫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