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当代华文戏剧的交流年

大陆和港、台三地的当代戏剧,本来是各自为政的,如今有了交流,在同一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今后的相互影响恐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大陆和港、台三地的当代戏剧,本来是各自为政的,如今有了交流,在同一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今后的相互影响恐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民国八十二年刚刚过去,这一年可称之为海峡两岸当代戏剧的交流年。

台湾的戏剧早就已经登陆大陆。正如两岸的其他交流,先是单向地流,不管探亲的人潮还是资金的钱潮,都是先由台湾流向大陆。过了一段相当的时间,才见双向的流动。不过由于我们对大陆的一切均深具戒心,对向台湾的任何流动,总采取一些防范的措施。民国八十一年首次允许大陆的戏剧登「台」演出。先是周弥弥演出大陆的越剧《祥林嫂》,继则由大陆留美的昆曲名旦华文漪来台演出《牡丹亭》,到接近年尾上海昆剧团居然渡海来台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了《长生殿》。此二剧不但是昆曲的名作,也是我国古典戏曲的瑰宝,台北的观众眼福不浅!

到了八十二年,话剧才继传统戏曲之后姗姗来迟。除了曹禺的《雷雨》和《北京人》先后在台北由台湾的导演和演员加以新诠释,而曹禺的另一出话剧《原野》以歌剧的形式面世外,大陆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靑年艺术剧院」分别为台湾的观众带来了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和田汉的《关汉卿》,终于使台湾的观众听到了真正的「京味儿」话剧,领略了大陆古装话剧的丰彩。

也是在这一年,台湾的剧作正为海峡两岸的戏剧界人士有计划地在大陆系列推出。主其事的是上海的「话剧艺术硏究会」、「现代人剧社」和台湾的「中国戏剧艺术中心」,后者将负责策画在台推出大陆的剧作。此计划如果能够付诸实行,新的一年中两岸将可欣赏到更多对方的剧目。

似乎是做为八十二年度两岸当代戏剧交流的里程碑,香港的中文大学恰恰在十二月初召开一次规模颇大的「当代华文戏剧创作国际硏讨会」,邀请了海峡两岸和海外的当代华文剧作家和戏剧学者与会。在大会中硏讨的剧作有《芸香》(徐频莉)、《留守女士》(乐美勤)、《狗儿爷湼槃》(刘锦宪)、《死水微澜》(查丽芳)、《桑树坪纪事》(朱晓平、杨健)、《泥巴人》(熊年)、《回头是彼岸》(赖声川)、《花与剑》(马森)、《命运交响曲》(袁之勋、林大庆)、《聊斋新志》(杜国威)、《女娲》(陈敢权)、《花近高楼》(陈尹莹)、《生死界》(高行健)等,分别选自海峡两岸、港澳及海外的华人剧作。

大陆人口众多,戏剧作家相对的也多,故参加硏讨的剧作最多。香港居地利之便,提供的剧作也不少。台湾方面,据笔者所知,大会尙邀有其他剧作家,都因事未能与会。黄美序与司徒芝萍以戏剧学者的身分在大会提出论文。笔者也有论文提出。此外,大陆的戏剧学者田本相、余秋雨、董健、朱栋霖、导演陈颙、林兆华、剧作家吴祖光、香港的学者David Pollard、黄维梁、梁锡华、张佩瑶、陈丽音、陆润棠、蔡锡昌、方梓勋、导演钟景辉、杨世彭等均有评论提出。

这次盛会是首次当代华文戏剧作家和戏剧学者的国际性集会,象征的意义大于实质的交流。在短短的五天之中,只能彼此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真正透澈地了解犹赖此后更多的交往和作品的互相观摩。

大陆和台、港三地的当代戏剧,本来是各自为政的,如今有了交流,在同一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今后的相互影响,恐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文字|马森 戏剧学者,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