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剧场导演鸣海康平(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 提供)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日本剧场导演

鸣海康平 探索文本多样性 包容差异的并存

日本中生代导演鸣海康平,擅于将演员的身体性及表现能力、人工化的舞台设计、文本内在的戏剧性并置,呈现出「随著时间累积的风景」。这次的《交换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计划》是与台湾莎妹剧团合作,他认为,戏剧更需要具有多样性与包容,吸纳各种想法、文化,让作品向上升华,因为跟每个想法不同的观众一起进行共享的作业,戏剧才能从希腊时代传承至今。

日本中生代导演鸣海康平,擅于将演员的身体性及表现能力、人工化的舞台设计、文本内在的戏剧性并置,呈现出「随著时间累积的风景」。这次的《交换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计划》是与台湾莎妹剧团合作,他认为,戏剧更需要具有多样性与包容,吸纳各种想法、文化,让作品向上升华,因为跟每个想法不同的观众一起进行共享的作业,戏剧才能从希腊时代传承至今。

新舞台艺术节

莎妹剧团X日本第七剧场《交换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计划》

11/18~19  19:30   11/20  14:30

台南文化中心原生剧场

INFO  www.ctbcculture.org/#!207_stage

提到日本三十、四十世代的杰出剧场导演,一定少不了「第七剧场」的导演鸣海康平(Kouhei Narumi),就读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期间便与几位演员成立了剧团,原本想要学拍电影的鸣海,却一头栽进了戏剧的世界,因为他认为要拍电影之前要先学会戏剧,因此便加入学生剧团开始进行相关活动。在课堂上学习戏剧的相关知识与当代作品,并且在剧团累积相关经验之后,他发现戏剧的魅力更胜电影一筹。

聚焦文本的多样性

「我从中感受到从希腊开始延续至今的历史、戏剧对于人类与社会所具有的作用、人类的可能性等。所谓的『剧场文化』,基本上是为复数的人所准备,非得在特定的时间与场所发生,因此『上演』的型态受到场所与时间的限制。起因是有生命的人表演给有生命的人看,换句话说,因为无法简单地搬运,也难以成为个人所有,因此人与人必须在现场不可,某种意义说来是一种类比表现/体验型态,剧场内包含艺术家与观众所有有生命的人共享由虚构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感受到其魅力。」

剧团创立之初,鸣海康平也身兼编剧,但在二○○二年执导别役实的剧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便不再编写作品,因为他在阅读大量剧作之后发现,从古至今的各式剧本,例如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契诃夫、贝克特等,至今依然在世界各地演出不辍,而且即使是同样的剧本也会因为时代与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诠释方式,于是他便转为「对一个文本所拥有的多样性产生兴趣」。每个剧本都有其搬演的历史,使用拥有同样过去的文本,「面对现在的世界以自己的诠释来找出答案,透过这样的过程,让我感觉到自己与历史及世界联系在一起,非常有趣。」

地球上有六大洲,如果出现第七洲的话,就如同创造出新大陆,因此鸣海将自己的剧团取名为「第七剧场」,期许剧团能创造出新世界的剧场。鸣海擅于将演员的身体性及表现能力、人工化的舞台设计、文本内在的戏剧性并置,呈现出「随著时间累积的风景」,在日本海内外皆获得极高的评价。

呈现多样化身体语言的舞台空间

他执导的作品特征,就是将能剧、歌舞伎、舞踏、现代舞等融入作品里与戏剧结合。他认为:「戏剧使用语言,因此向世界发声时存在著语言的高墙,但人类的身体是越过这面高墙的要素。我们使用的训练方法含有能剧、歌舞伎的身体思想,类似用芭蕾基础动作来训练芭蕾舞一样。透过这些基础训练使演员具备共同的身体语言,再将舞踏或现代舞等身体语言并置在身体上使其产生化学变化,不断地重复这样的实验。在舞台上充满一致性的身体语言虽然美丽,但我对多样化的身体语言交织而成的舞台空间产生的可能性充满兴趣。」大约五年前的鸣海,思考的是日本人的身体跟地面的关系,如今他所关心的是身体逐渐失去本来所拥有的历史同时,就如同经济发展一样,身体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鸣海康平追求唯有戏剧才能表现的效果,他认为除了语言与身体,戏剧的特征之一是「设计拥有时间的空间」,在这虚构的空间跟观众一起创造是不可或缺的共犯关系。舞台空间对于观众而言是「他者」,因为是他者才能想像,去找出新发现。他认为戏剧才能表现的事情就是:「舞台空间里的表演者和观众席上的观众在特定时间内的空间相遇,演出进行时开始彼此对话,演出结束后对话依然持续著。这样的相遇称为『戏剧』的现象,这样的对话就是戏剧或文化的本质。」

差异的存在是跨国共制的魅力

因为追求超越国界的演出,至今已经在韩国、德国、法国、台湾公演过,拥有丰富的国际经验,谈及这次的台日跨国制作《交换手札.杜斯妥也夫斯基计划》,对两国演员的身体性差异,他认为同为亚洲国家,彼此的差异性不大,但在他的印象中,日本人的身体有传统、西方、亚洲、现代性等各式各样的薄影重叠其上,相较之下重叠在台湾演员身体上的影子比较深,两国演员对声音强度的处理方式也不同,这是因为有没有别麦克风演出的习惯所导致的合理差异。但他认为,若是将这些差异平均化,跨国制作的魅力就会减半,因此活用各自的长处,制作出更有为精采的作品,这就是跨国制作的魅力所在。

这次公演为台湾「莎士比亚的妹妹们的剧团」、日本「第七剧场」与「三重县综合文化中心」的跨国共制,为三年期的计划。由台湾与日本的导演来执导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这三者国籍、年代、地域与历史皆不相同,唯一相同之处就是「人」而已。鸣海认为,现今的世界有恐怖攻击、恶化的国际情势、难民问题等,因此「多样化」与「包容」这两个词语经常被提起。文化,特别是与我们有深刻关系的戏剧更需要具有多样性与包容,吸纳各种想法、文化,让自己的作品向上升华,因为跟每个想法不同的观众一起进行共享的作业,戏剧才能从希腊时代传承至今。他认为经由这样的作业跟创造更好的社会是相同的,因此跨国制作拥有极大的可能性,台湾与日本的可能性,可说是亚洲的一种可能性,这次演出的新发现,只有亲身到剧场观赏演出才能得到。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1979年生于北海道纹别市,现住三重县三重市。1999年就读早稻田第一文学部时与几位演员共同成立「第七剧场」。

◎2008至2013年担任SENTIVAL!艺术节的艺术总监。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担任日中韩共同演剧祭 BeSeTo艺术节执行委员。2008至2011年担任学习院女子大学艺术节顾问。

◎2012年以POLA ART FOUNDATION研修员的身分赴法研修一年。

◎2014年起担任三重县立综合文化中心(Théâtre de Belleville)艺术总监。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