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最后的提词人》、《不可能的边界》与《樱桃园》等作品与台湾观众见面的提亚戈.罗提吉斯(Tiago Rodrigues),此次以亚维侬艺术节新任总监身分访台,将与国家两厅院开启3年的伙伴合作关系,邀请二至三位年轻艺术家前往亚维侬参与首届「不可能的传承」艺术家培育计划(Transmission Impossible Project),与各地年轻创作者参加大师工作坊,进行跨世代、跨文化的剧场艺术交流。借此机会,本刊邀请提亚戈与国家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分享与交换剧场对当前世界与当代观众的意义,如何持守价值又能开创新局。
Q:首先想聊聊艺术节。相较这几年艺术节兴起的策展风潮,无论是亚维侬艺术节或是最近登场的两厅院秋天艺术节,似乎较不倾向走这路线(即便还是存在「标题」或某种「主题」),反让人想起「节庆」的起源原不需任何议题,单纯让人们仪式性地聚集在一起。如今在渐趋分众的当代社会,集体经验变得零碎,我们还需要艺术节来提供这样的集体仪式体验吗?
提亚戈.罗提吉斯(以下简称提):我认为是的。即使是在那些文化机构很完善、大众生活充满文化活动的国家,我们依然需要艺术节。艺术节让创作者与观众能在短时间密集相聚。这就好像在问,我们如果天天一起吃午餐,那还需要圣诞节、新年聚餐吗?我们需要创造让大家聚在一起的场合,不只是固定的少数人,是所有人都能彼此在此相遇。这就是艺术节的核心意义,就像是餐桌上的仪式聚会,让我们对话、辩论、交流意见。借由一年一度的聚集,激荡创意,成为平时「日常午餐」的能量与养分。透过艺术节,能让我们停下来想想我们所处的位置,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它代表了某种「记忆」。因此,我也想对两厅院秋天艺术节今年的主题「记忆中的黑夜」致意。
亚维侬艺术节并没有单独的年度主题,但我们却可从演出作品观察到多个主题一一浮现。比如有时候会发现好几位艺术家同时关注类似议题,像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之类的,我们就会依此主题规划相关讨论。我们不主动寻找节目回应特定主题,而是延伸关照节目本身所反映的主题。
刘怡汝(以下简称刘):提亚戈对于艺术节的分享,我多有同感。两厅院最早开始标示「艺术节」,是为了行销目的,藉著「仪式感」产生某种社会氛围,借此和不太熟悉剧场的观众产生关联。比如TIFA(台湾国际艺术节)作为「人人的嘉年华」,期待带入不同观众族群走进剧场,并借由大量周边活动,让大家都能用自己方法和剧场产生关系。也因此,两厅院的艺术节大都带有很强的品牌意味,有和世界产生连结的TIFA、具有深厚历史的爵士音乐节,以及近年更强调场馆意识的「秋天艺术节」,既是参与更是行动——以更深刻的社会议题或困境,引导思考与辩证,期待能为众人带来「心脏上的重击」。
提亚戈.罗提吉斯(Tiago Rodrigues)
现任亚维侬艺术节总监,是首位非法国籍总监。葡萄牙籍导演、演员、剧作家、制作人。得奖经历包括2018年欧洲剧场奖、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9年佩索亚大奖等。作品经常受邀至亚维侬艺术节、巴黎秋天艺术节及各大剧院演出。与比利时无.名剧团(tg STAN)共事后确立「团队无阶级」的信念,坚持为演员书写剧本、与演员共同创作,在舞台上透过剧场语汇将现实赋予浓重的诗意。
刘怡汝
现任国家两厅院艺术总监,曾任国家两厅院主任室秘书、副总监及代理艺术总监,参与推动两厅院法人化与组织改造等多项工程。曾于台湾多个表演艺术团队及教育机构任职,含云门舞集、击乐文教基金会、台北市艺术管理学会,台北艺术大学等。也投入公关媒体领域,为国内少数横跨「产、官、学」经历之艺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