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共制与委托创作:与艺术家及机构合作的策展实务」讲座现场。(在地实验ET@T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全球化时代下,艺术家们的合作与生存策略

侧记「国际共制与委托创作:与艺术家及机构合作的策展实务」讲座

国际共制在当今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已成为表演艺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的繁荣发展。台北艺术节策展人林人中应艺术组织「在地实验」之邀,于7月下旬以「国际共制与委托创作:与艺术家及机构合作的策展实务」为题,深入探讨了国际共制的定义、模式及其对艺术产业的影响。(注)

国际共制与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特别是自2010年代以来,随著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三馆的成立及2022年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的开幕,台湾的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些改变对艺术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家在进行独立创作时,与机构合作的可能性愈来愈大,而这种合作形式正是国际共制的核心。

两个以上的国际制作伙伴  参与作品生产过程

林人中进一步解释国际共制的定义和模式。由于台湾也有许多国际合作,但这和国际共制不同。他引用了由欧洲当代表演艺术网络组织(IETM)和韩国艺术管理服务(KAMS)共同研究的资料,指出国际共制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制作伙伴,这些伙伴可能是艺术节、剧院或视觉艺术机构。他们通过合议的契约,共同投入资源支持一项制作或以发展过程为主的计划。共制的核心在于过程,伙伴不仅仅是出资,更重要的是参与作品从无到有的整个生产过程。

共制的两种主要模式为「共资创投」(The co-financing model)和「艺术或文化上的合作」(The artisitc or cultural collaboration) 。共资创投主要是指制作伙伴在资金上共同支持一个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例如支付人事费、购买研究资料、场地租赁等。普遍常见的共制是由剧院提供设备完整的剧院空间给艺术家去进行发展制作新作品及展演,这种共制方式的成果将是由主办制作单位发表国内或世界首演。而一个共制计划可包含两个至十多个制作单位。

比如今年在台湾国际艺术节演出的《这不是个大使馆》,就是由台湾的国家两厅院和瑞士洛桑维蒂剧院联合制作,作品通过探讨国际政治和文化交流,呈现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名单中还可以看到许多其他共制单位,像是柏林艺术节 (Berliner Festspiele)、维也纳人民剧院 (Volkstheater Wien)等,这些单位就比较有可能是进行资金挹注,而较少直接涉入作品制作过程。林人中分享许多台湾过去相当成功的国际共制案例,像是2014年蔡明亮的《玄奘》、威廉.肯特里奇的《乌布王》、2017年云门舞集林怀民的《关于岛屿》等。观察这些制作的共制名单不难发现,资源投入的程度也与艺术家在国际上的艺术成就有关,成就愈高,号召力也愈强。

不只是资源投注,也包含合作与对话

国际共制常由两个单位共同主办,在更紧密的合作中,著重于文化合作的内涵,通过合作来探索和实现艺术创作。林人中提出,「这时就和策展观念有关,除了金钱等实际资源的投入,若计划有策展人或是艺术节的戏剧构作来参与艺术上的对话,就进入到委托创作的工作流程。」像是这次台北艺术节《剩女经济》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共制委托创作案例。

在深度对话的情况下,国际共制也相当程度地改变艺术家的角色和定位。当艺术家与机构合作时,他们不仅仅在创作作品,更是参与了一个更大规模的文化对话。这种合作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也能在国际舞台上推广本地的艺术作品。林人中在接受本刊对于《剩女经济》的访谈中特别提到,台湾场馆或艺术节进行国际共制的意义,各个单位「有一个很大的基础共识或焦虑是希望能够增加台湾艺术家的能见度,这是一个最常被理解的原因。此外,我更在意的是特定艺术家是否需要国际共制?关键在于他的艺术在对话什么?这些作品其实是很需要有意识地去放在一个台湾以外、不管是区域或全球的艺术对话上。这个对话不是指议题操作,而是可以跨国地被了解。」

国际共制的发生,需要一年以上的铺排

通常国际策展人会借由观看展演作品来理解和研究特定的艺术家的思考、突破和作品之间的关系,追踪其发展时也会进经过长时间正式或非正式的对话的累积建立关系。林人中以《剩女经济》为例,早在计划概念确立之前,他和苏品文就已经有长期的对话或伙伴关系。他发现艺术家的生涯发展阶段,「现在需要的是出去台湾以外的地方,跟不同的策展资源一起对话。」林人中认为在台湾的艺术生态系统里,尚未建立起一个对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和创作的讨论基础。而当他担任台北艺术节策展人后,刚好有机会可以去促使这次国际共制的发生。早在作品概念定案前,各方对话就已经发生,因此这些铺排并不是单一提案的结果,而是一种长期循序渐进地的布局和安排。林人中表示这次很幸运地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作伙伴,恰好这次共制的其他3个单位——葡萄牙波多DDD舞蹈节、法国国家舞蹈中心、澳洲雪梨表演空间——各自有不同的资源和结构,这些合作单位的策展人都对女性主义艺术有深刻的理解,这让他们能够与苏品文的作品进行更有意义的对话。

国际共制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和生产模式,不仅仅是资金和资源的共享,更是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和融合。通过国际共制,艺术作品得以在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展示和推广,从而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或许随著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共制将会在未来艺术产业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注:在讲座中,林人中分享许多实际案例,因侧记篇幅有限,详细内容可参在地实验YouTueb频道中的讲座完整影音记录

〈《剩女经济》  挑战性别与经济体制的艺术探索〉

艺术家请回答-张擎佳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09/07 ~ 2024/12/07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