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布拉瑞扬受邀成为台中国家歌剧院驻馆艺术家,今日已成台湾重要编舞家。图为布拉瑞扬舞团舞作《路呐》剧照。(台中国家歌剧院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注入产业新血,在舞台上一堂实战文化课

表演场馆内的青年培训计划

剧院今天不卖票。

偌大的空台,就要上演许多青年艺术家的人生第一出创作,灯光吊杆控台布景蓄势待发,要让年轻世代青年艺术家写下一堂堂实战笔记,感受那个舞台上独特的空气感,想像观众席上那一波波投射而来充满期待的目光。台湾各大表演艺术场馆相继推出青年艺术家扶植计划,要让场馆成为新生代艺术家的「靠山」。

「开发创作者潜能,是国家两厅院在艺术家培育计划的邀请角度」,国家两厅院艺术总监刘怡汝表示,目前两厅院相关计划包含「新点子实验场」及「驻馆艺术家计划」等等,希望回应产业实际现况,将资源挹注于相对具经验及未来有高度发展潜力的艺术家们。

两厅院开发创作者潜能建立国际交流连结

刘怡汝说,「我们提供艺术家从既有经验和基础,深化创作论述、熟成节目制作、并丰富实践技能的场域。」除了在演出节目安排,两厅院也以读剧、阶段呈现、创意工作坊等形式,借由艺术家的作品与观众反馈,让作品更臻于成熟。今年比较特别的是两厅院希望可以让青年世代提早与国际接轨,与亚维侬艺术节合作「不可能的传承」艺术家培育计划。

「不可能的传承」艺术家培育计划首届由法国编舞家玛蒂德.莫尼叶(Mathilde Monnier)为计划总导师,带领两梯次各20位来自全球艺术学校、剧院、艺文机构、艺术节等具潜力的创作者,参与每梯次为期一周的培育计划,透过讲座、大师班、演出观摩及一对一讨论等,挑战原本被视为「难以传承」的艺术创作。刘怡汝说,这个计划从2024年到2026年,为期3年,每年都会推荐两位艺术家前往交流。

今年两厅院推荐周宽柔、洪唯尧两位艺术家参与,其中洪唯尧表示,这是一个比亚维侬「IN」还要再「IN」的一周,除了看戏,每天都会跟前一天看戏的主创对谈,密集地与各国各类型艺术家工作、排练,深度活在城中一周像一个月,收获满满。」

声音艺术家、作家杨雨樵受邀担任高雄卫武营「教学艺术家」。(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提供)

北艺中心音乐剧人才培育培养业界人才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的青年艺术家相关扶植计划,则分散在各专案计划当中,有工作坊的形式如音乐剧人才培育计划,也有透过制作串联,如复象公场的《回家》,2019年入选「儿童剧场演出前期展演计划」,由北艺中心提供团队经费、场地等资源进行作品发展,2022年儿艺节正式首演,不但年度入围台新艺术奖,2023年也赴爱丁堡艺穗节演出。

北艺中心董事长王文仪表示,培育艺术家是剧场重要的任务,「我们相信没有艺术家,剧院不用存在。多年来北艺中心致力于打造一个包容多样性的艺术生态系,透过各式培育机制,北艺中心与艺术家工作,在互相讨论中,生成量身订作的发展方式。」

王文仪表示,最为人熟悉的成果之一包括音乐剧人才培训计划,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员,大都来自北艺中心。该计划从2016年首次启动至今,分成表演组与导演组,实际应用到音乐剧场景排练中,并透过音乐基础训练课程,带领学员学习如何从文字与音乐切入音乐剧导演。

参与多年的跃演艺术总监曾慧诚表示,音乐剧表演人才必须从接受培训开始,不要让他们因为直接进入业界之后,因为跟期待不同而受伤,「北艺中心这个培育计划给大家指引与分享,你在这里不一定可以做好,但是这个环境可以接受你失败。」

王文仪说接下来的计划要将人才培育的范围扩大,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从北艺中心排练场走上舞台,展现自我,享受掌声,「像今年马戏节挑大梁的朱宸祐,就是在艺穗节展露头角、并在参与北艺中心的『马戏棚』计划后,即将大展身手。」王文仪说,北艺中心作为艺术家的后盾,不但会持续、也会创造更多的资源投入。

台中国家歌剧院让艺术家勇于试错

自诩为中台湾的「艺术翻新基地」,台中国家歌剧院也提出培养新生代艺术家的歌剧院驻馆艺术家计划,从201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提供场馆资源作为创作的后盾、对话的平台,要从创作端到观众端给予艺术工作者全方位的支持。至今已经有4届艺术家发表了驻馆期间的创作。

台中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邱瑗表示,「这个计划最令我欣慰的是,歌剧院提供的资源、平台可以让艺术家们在创作路上找到突破点。」

邱瑗说就像大家常说,事业发展或人生进程会出现「中年危机」,一切好似有能顺顺往下走,但就是有点无法确认是否是自己想要继续的方向,但是在台中国家歌剧院驻馆两年期间,歌剧院提供软硬体支持,让艺术家们敢于「试错」,打开一扇新的窗、过了自己的槛,也找到一条新的创作方向,「这是我最乐于见到的事。」

台中国家歌剧院陆续邀请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新媒体艺术家王连晟、庄志维、编剧林孟寰、绘本作家包大山、编舞家陈武康、新媒体艺术创作者叶廷皓、玻璃艺术跨域创作者张博杰等担任驻馆艺术家。导演周曼农在访谈中表示,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但当一切都慢慢准备就绪,「我发现这件事可以成,也给我自己很大的信心。」小事制作编舞家杨乃璇则表示她其实是中型剧院的「新手」,「当规模变大,整体需要与规划也必须跟著改变,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崭新的经验。」

PAR广告买二送一广告图片
北艺中心音乐剧人才培育计划,影响深远。(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提供)

卫武营推动青年艺术家人群沟通力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自2018年开幕以来,即以「众人的艺术中心」为宗旨,希望透过演出拉近艺术与民众的距离,也将视角转向,希望让更多青年艺术家走进人群,透过分享让民众从表演中获得不一样的生命体验与感受。

卫武营艺术总监简文彬表示,2023年卫武营成立了「学推部」,让艺术家与民众有更多沟通的机会,培养艺术分享的动能,卫武营也启动「卫武营教学艺术家专业发展计划」,导入场馆现有的「剧场艺术体验教育计划」,让教学艺术家除了能成为场馆及学校的得力合作伙伴,更可在教学现场协助老师达成教学目标,引入艺术的多元创意。

作为一个媒合者,卫武营将重点放在艺术家给予年轻学子较为深刻的学习体验,2019年到2020年启动「剧场艺术体验教育计划」,每学期由教学艺术家进入国小、国中及高中,进行为期3周的体验课程或12周的读剧课程。2024年则邀请更多艺术家协同创作跨领域美感教案,让艺术家不只是艺术家,还能有跨领域的精神与实践能力。简文彬表示,卫武营也将提供持续性的增能系统支持,让艺术家也能成为能激励人心的「教学艺术家」。

场馆是平台,是靠山,也是创作的起点,透过不同重点的培养,虽然这不是青年世代艺术工作者最好的年代,但绝对是充满机会的时代。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3/13 ~ 2025/06/13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