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雁婷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聲響創作者
許雁婷 聲音 代表著一個個觀點,如同見證歷史存在
聲響創作是什麼?或者,我們該回頭問的是,聲響是什麼?所以這些創作者才會運用它來進行創作,而又與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樂音、樂曲有何差別?製造出怎樣不同的聲音?這次,我們就讓聲響創作者許雁婷,透過文字,讓我們展開另一種聆聽。
-
劇場ㄟ冷知識
聲音藝術給問嗎?
2010年英國當代藝術大獎透納獎(Turner Prize)由蘇珊.菲利普茲(Susan Philipsz)以聲音裝置作品《低地》(Lowlands) 奪得,是該獎首度頒給以聲音為主角的作品,一時間在許多媒體報導中被視為聲音藝術在當代藝術中展露頭角的重要指標。菲利普茲以自己哼唱的一段16世紀蘇格蘭民謠《低地》改編為3個版本,將哼唱的聲音置放在一座經常有人跳河自盡的橋下,希望透過歌曲中愛的故事改變輕生者的心意。預錄聲音的內容、聲音裝置位置使聲音在空間中產生的回響,與橋上橋下自然發生的,人群、河流的聲音等,合而構成這件作品的意義。但,聲音藝術到底是什麼呢?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挑起創意跨出國 發現海外實驗場
全球有許多藝術村或藝術基地,會公開徵求各國藝術家駐村創作,他們提供務實的協助,幫助藝術家暫時逃離日常生活場域進行創作或研究,藝術家也可能從中獲得新的啟發。目前全球數以千計的駐村open call計畫,受限於語言,主要針對的創作領域仍以視覺、聲音、新媒體藝術為主,表演藝術領域中,戲劇類受限於文本的語言翻譯問題與團隊共製的信任感建立,僅舞蹈較不受此限。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走過身體的歷史 打開另一扇門
明年將屆滿五十五歲的喬楊,是從十二歲開始習舞迄今,仍不停下舞步的舞者。二○一六年,台灣編舞家周書毅在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工作坊與喬楊相遇,牽引出合作的契機,於是有了獨舞《Almost 55 喬楊》。喬楊觸動周書毅的,是一份慢而不變的價值,她的身體呈載的是一段跨世紀的舞蹈歷史,周書毅說:「愈來愈覺得自己不是在編舞,而是在一個人物主題中旅行,從中找到養分,然後轉化到身體裡,與舞者和創作夥伴撞擊,最後在劇場作品中反射出當下的生命。」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讓你「聽」得更有趣
在聲音教育匱乏,音樂教育以西方古典音樂為主流的台灣,薛佛的《聽見聲音的地景:100種聆聽與聲音創造的練習》是個極好的開端。透過看似遊戲的練習,誘導出聲音的不同面向,進而又從哲學、文學等社會科學,及城市規劃、公共藝術裝置等設計的角度切入。讀者可從練習對聲音的敏銳度開始,到主動聆聽,乃至主動創造。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歐舞者暨編舞家
李貞葳 學得愈多,想放下的愈多
曾在以色列巴希瓦舞團訪台演出與「鈕扣計畫」展演中令觀眾眼睛一亮的舞者李貞葳,去年離開待了五年的巴希瓦舞團,展開了自由舞者與創作者的人生。她落腳比利時,短短十個月,從沒有任何認識的人到結交許多新朋友,還做了三個計畫,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帶著她自由探索。現階段的她覺得,學得愈多,想放下的愈多,愈自然的東西反而愈有吸引力,她想尋找更原始的元素,找未裝飾過的身體。
-
焦點專題 Focus
關於沖繩音樂的天才十問
碧海襯著藍天,音樂隨浪一波波湧上,人也就這麼跟著搖曳起舞想到沖繩,就讓人腦中浮現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為什麼沖繩的音樂,會這麼容易讓人想隨之起舞?沖繩音樂只有民謠嗎?演奏沖繩音樂,一定會用到三線嗎?除了大家熟知的安室奈美惠、夏川里美,還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好聲音? 趁著來自都蘭與沖繩兩地的好聲音將共同演出「海島風光」,我們也藉此多認識沖繩音樂,看看這方島域,為什麼能孕育出與海天一色的美麗樂音。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他們用舞力 激盪我們的思考
將社會性議題編織入舞,在台灣早有先例:從蕭渥廷主持的「蔡瑞月舞蹈節」每年推出與社會議題和脈動貼合的主題,到年輕一代的編舞家如布拉瑞揚.帕格勒法、蕭紫菡、賴翠霜、余彥芳等,積極回看台灣這方土地,深入研究相關議題,或在事件現場起舞,或選擇另類空間與各種觀眾接觸宣揚理念,以舞作介入社會是一條漫漫長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與支持。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荷蘭舞蹈劇場台籍舞者
吳孟珂 自由自律 舞出一片天
大學就決定赴歐洲闖盪的舞者吳孟珂,是目前荷蘭舞蹈劇場一團唯一的台籍團員。她從一出國參加舞團甄選就以荷蘭舞蹈劇場為目標,入選該團的二團三年後,去年正式升入一團,夢想實現!她表示:「在荷蘭舞蹈劇場很自由,但必須要很自律。」「看你自己要把自由帶到哪裡,很多時候要自己去爭取,譬如和很多編舞家工作,要怎麼讓編舞家看到你,是自己的選擇。可以讓視野和心很自由,同時必須很專業、很自律,不停改變、不停學習。」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變奏三:從部落到劇場舞台
找到劇場「原」創 歌聲呼應生活
原住民樂舞很早就登上劇場舞台,但多是把部落的文化風貌原樣搬演,但近幾年的幾個製作如兩廳院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米靈岸的《儀式米靈岸》與去年原舞者的《Puing.找路》,在劇場中呈現嶄新的藝術創意;原民音樂工作者也將音樂與生活結合,創造當下的新「原歌」,也是另一種表達。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四個熱血男孩 帶著鋼琴去旅行
最近在「flying V群眾募資平台」上出現了一個專案,標題是「帶著鋼琴去旅行 X 無盡熱血音樂環島計畫」。這是四個橫跨七年級前後段,熱愛音樂的大男生成宗翰、盧易之、蔡曜宇、簡子毅,他們相遇後觸發的夢想計畫。 年輕人談夢想,聽起來總似輕狂不切實際,但他們在募資前已完成此計畫的東部行,出發時間點是在四個人相繼退伍後的三個月內。或許沒考慮周全,或許細節不盡完善,資金也不足,就連計畫能申請補助的管道都還弄不清楚。不過要談行動力,毫無類似經驗的他們一頭栽進計畫之中,在超乎想像的短時間內身體力行,無疑是行動力十足。 採訪當天是他們固定週末早上的排練時間,約在製作人成宗翰的家,也是他們平時的排練地點。一抵達,旅行的要角之一兩千三百c.c.重型機車Alice停在樓下好好地在那率先迎賓。他們為每一台旅行用交通工具取上名字,重型機車、器材車、補給車,都是他們充滿生命力的夥伴。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我的劇場設計老師李國修
為什麼我說他是我的設計老師?他只是不會畫設計圖而已,但他很天才,在劇本出來後,對每個場景空間都有想法和畫面,我就負責把他的天馬行空具體化,當然也是很大的挑戰。好處是很多我想像不到的概念,就從他那邊學到。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把你訓練成我的對手
我編導了推理、現代武俠、原住民傳說等不同題材風貌的作品,原因都來自於我有一個完全不限制我的老師。他是一個非常有胸襟的藝術家,他說過,「我不是要把你培養成為我的接班人,我要把你訓練成我的對手,讓我們一起在劇場的擂台上較勁。」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為台灣人說故事,繼續……
當劇團創辦人李國修一個轉身,真正走下了人生舞台,表演藝術圈與眾多屏風表演班的觀眾,一定急於知道:接下來,屏風會如何走向未來?接任藝術總監的林佳鋒表示,屏風在李國修生病之初,即從財務、創作和思想傳承等三個面向協調重整未來計畫;而訓練有素的團隊也會繼續遵循李國修的創作方向,為台灣人說故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也曾有過的歌舞年代!
台灣也曾經有過類似寶塚的大型歌舞團,如作曲家楊三郎所辦、引領風潮的「黑貓歌舞團」,王振玉創辦、風靡一時的「藝霞歌舞團」等,當年也都曾引起轟動、一票難求,且走紅海內外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愛寶塚!粉絲現身NO.1
江蕙如 認真的偶像最迷人
我覺得寶塚裡面幾乎每個人都很認真,甚至有點認真過頭在表演,即使只是後面的一個小角色,讓整個舞台散發出一種很正面的能量。我會迷上瀨奈純除了她的美貌之外,就是這股很認真、很用力的氣。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我愛寶塚!粉絲現身NO.2
林嘉欣 喜歡她,就永遠支持她
有些人可能覺得同一齣劇看很多場很瘋狂,可是看第一次時,可能只看得到自己喜歡的演員及和她演對手戲的演員,多看幾場後,可以看到其他舞台配置,還有其他角色的演出。不同座位也可以從劇場的不同角度觀看。她們有時候會到觀眾席,像《吉普賽男爵》一開始主人翁登場時就從觀眾席走出來,我當時剛好坐在靠走道的位置,就很幸運地可以看到喜歡的演員從旁邊走過去。
-
幕後群像
寂寞的聆聽 為這個世代留聲
為國家交響樂團等團隊擔綱現場錄音多年的尤子澤,說現場錄音就像「辦一場婚宴」,他最早到、最晚走,時間壓力也很大。而「樂團是活的!錄音也是活的!」他強調每一場錄音都沒有既定的規則,樂團位置的前後、高低,不同樂曲所需的人數不同等,指揮會在每場音樂會調整樂團狀況,他必須繃緊神經,確認混音後製該怎麼處理,「多聽、多想、多看。」尤子澤如是說。
-
幕後群像
讓台灣舞者穿得很時尚!
在與表演藝術界合作十多年後,林秉豪最近想完成最初的夢想,回頭專心致力於自己最喜歡的舞蹈服裝,並將時尚元素加入劇場或舞蹈服裝,產生新的視覺,於是他於今年自創了時尚舞衣品牌。他說,看見國外的舞者因為打扮,讓自己展現自信風采,他也希望能服務台灣舞者,讓他們可以在台灣買到自己喜歡也合適的舞衣。
-
一本藝術經
科技與表演 無間合作的創作旅程
正當「科技藝術」成為劇場顯學之際,觀眾若非茫茫然不知劇場裡的科技與藝術孰為主從,就是舉起放大鏡極力檢視科技與表演是否在混種過程中失了本質。然而,近年異軍突起的編舞家/舞者蘇文琪,透過和聲音藝術家張永達、科技裝置葉彥伯等人的合作,以《W.A.V.E城市微幅》親身示範了當科技與表演同為創作發起概念時,便無所謂主從問題缺少任何一端,作品便不可能發展、主題也無從揭露。本刊特別採訪YiLab團隊,暢談《城市微幅》的舞台、視覺與聲響裝置如何並進落實,最終完成一場精采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