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余怡菁

發表文章 17 篇
  • 菲利普.格拉斯的極簡主義風格,是受到東方音樂的啓發。
    面對大師

    從東方到西方 菲利普.格拉斯

    提到音樂上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一般幾乎立刻聯想到菲利普.格拉斯,但很少人知道,菲利普.格拉斯最早確定自己極簡主義的風格,是受到東方音樂的啓發。 菲利普出生於美國巴爾的摩,父親的收音機理店,是他最早發現音樂的地方。班.格拉斯的收音機修理店,除了修理收音機,也兼賣錄音帶,他常把滯銷的錄音帶帶回家,放給他的三個小孩聽,試圖了解這些錄音帶乏人問津的原因,恰巧這些錄音帶都是偉大的室內樂作品。菲利普從小就在這批賣不出去的錄音帶中,認識了貝多芬四重奏、舒伯特奏鳴曲,蕭士塔高維奇交響樂等不受時尙靑睞的音樂。一直要到他靑少年時期,菲利普才接觸到一般的古典音樂。 菲利普六歲開始學小提琴,八歲學豎笛,開始認眞地把音樂當成未來的志趣。他十五歲就獲准進入芝加哥大學就讀,主修數學和哲學,半工半讀,靠著在餐廳打工和機場搬運工作來維持,並利用空閒時間彈鋼琴和作曲。十九歲大學畢業後,菲利普立志要做作曲家,從芝加哥搬到紐約,進入茱麗亞音樂學院,同時揚棄他在芝加哥時期所用的十二音技巧,到畢業時,他已與當代許多作曲家學作曲,但是仍未找到自己的聲音。 跨音樂、形式的創作方式 菲利普在作曲上的突破,直到他在巴黎發現印度音樂才算展開。在巴黎期間,他師事Nadia Boulanger學作曲,並受僱於一位電影製片人,以記譜方式整理印度西塔琴演奏家Ravi Shankar的音樂,讓法國音樂家得以閱讀、演奏。在記譜的過程,菲利普慢慢掌握印度音樂和西方音樂完全不同的觀念和技巧,如獲至寶,接著遠赴印度、北非、喜馬拉雅山了解當地音樂,回到紐約之後,完全摒棄過去的音樂,開始在作品中大量採用東方作曲方式。 到一九七四年時,菲利普已經創作了許多作品,大多數作品都由他自己的Philip Glass Emsemble來演奏,其中以他四小時的Music in 12 Parts爲代表作;到一九七六年他和羅伯威爾遜共同合作的《愛因斯坦在海邊》,達到巔峰,這部劃時代作品不僅成爲音樂極簡主義的聲明,也奠定了他極簡主義大師的地位。 菲利普是位相當多產的作曲家,除了交響樂、弦樂作品之外,也橫跨舞蹈界和劇場,爲劇場、現代舞作曲,如爲當代美國重量極編舞家Twyla Tharp所做的In the Uppe

    文字|余怡菁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台前幕後

    側寫林美虹

    從蘭陽舞蹈團到義大利再到德國,這一路上她從未徬徨。

    文字|余怡菁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復刻選文 面對大師

    極簡領航者,前衛開創號

    極簡主義作曲大師菲利普.格拉斯,七○年代以極簡主義音樂崛起,由他作曲、羅伯.威爾森導演的《沙灘上的愛因斯坦》,被認為是廿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對於廿世紀下半葉音樂的影響,難以估計。他也是最早跨出純音樂界,把觸角伸向劇場界的作曲家,重要的作品大半都在劇場發表,影響延伸到音樂以外的藝術媒介。十二月他將來台演出,本刊特於美國邀請被喻為近廿年來中國崛起的最重要作曲家譚盾與他做一場音樂創作的對談。

    文字|余怡菁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男舞者的動作大體而言都是主動,具侵略性、攻擊性,而且具有支配性的。
    焦點

    童眞的眼眸 二十年的累積 《灰瀾三重奏》

    舞蹈界宿耆劉鳳學,雖然已七十二歲,至今仍創作不輟。西班牙詩人畢先諾.阿雷山德列(Vicente Aleixandre)詩作《最小的》,成爲她此次創作的繆司。

    文字|余怡菁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 林美虹正與台灣舞者排練《奧菲歐與尤里迪妾》第二幕。
    台前幕後

    中德共創新歌劇

    台北音樂季登場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里迪妾》,是一次中德藝術的交流實驗,由德特蒙歌劇團和台北市交響樂團共同合作。舞蹈的部分由旅德多年的林美虹編舞,中德舞者同台演出。

    文字|余怡菁
    第61期 / 1998年01月號
  • 陳學同舞團共有二十餘人、來自各族裔。
    藝鄉人

    寂寞的路上開花結果

    從早年學舞被視爲怪物,到在紐約華埠成立舞團,在競爭激烈的美國舞蹈界打出一片天地,陳學同給自己挑了一條辛苦、漫長、崎嶇的路,三十年如一日,是什麽維繫著他對舞蹈的執著?

    文字|余怡菁
    第53期 / 1997年04月號
  • 由菲利普.格拉斯作曲、羅伯威爾森導演的《愛因斯坦在海邊》,被認爲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面對大師

    極簡領航者,前衞開創號

    極簡主義作曲大師菲利普.格拉斯,七〇年代以極簡主義音樂崛起,由他作曲、羅伯威爾森導演的《愛因斯坦在海邊》,被認爲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對於二十世紀下半葉音樂的影響,難以估計。他也是最早跨出純音樂界,把觸角伸向劇場界的作曲家,重要的作品大半都在劇場發表,影響延伸到音樂以外的藝術媒介。十二月他將來台演出,本刊特於美國邀請被喩爲近二十年來中國崛起的最重要作曲家譚盾與他做一場音樂創作的對談。

    文字|余怡菁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殷承宗每二年至少都在紐約有一場獨奏會。(圖爲殷承宗在卡內基音樂廳音樂會海報)
    焦點

    遲來的演出 大陸旅美鋼琴家殷承宗

    一九六二年得到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第二名的殷承宗,是最早在國際舞台揚名的中國鋼琴家之一,但因文化大革命音樂生涯一度中斷,一九八三年在紐約落脚,重回國際音樂舞台。早在一九八八年,台灣音樂界就曾邀他來台演出,但因種種因素無法成行,直到最近,殷承宗的台灣之行總算敲定,本刊特於美國採訪這位鋼琴家。

    文字|余怡菁
    第46期 / 1996年09月號
  • 今年十三歲的黃于純被認爲是最具潛力的天才兒童。
    焦點

    小小手指震八方 華裔小鋼琴家黃于純

    九歲贏得紐約愛樂交響樂團靑少年大賽,現年十三歲的華裔小小鋼琴家黃于純被認爲是美國近年來最有潛力的天才兒童,在短短二、三年內先後與紐約愛樂、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並與庫特馬索及萊比錫布商大厦管弦樂團巡迴歐洲,廣受好評。八月份,她將和亞洲靑年管弦樂團到台灣演出,本刊特於美國採訪這位小鋼琴家。

    文字|余怡菁
    第45期 / 1996年08月號
  • 黃哲倫
    藝鄉人

    從《蝴蝶君》到《金門大橋》 紐約專訪黃哲倫

    在這個新闢的單元裡我們將系列報導躋身於海外表演藝術圈的華裔工作者。首先登場的便是《蝴蝶君》舞台劇本原著黃哲倫──一位懂得如何去碰觸人性意識禁區的作家。

    文字|余怡菁
    第18期 / 1994年04月號
  • 武滿徹爲紐約愛樂一百二十五周年慶所作《十一月的階梯》奠定了他的大師地位。
    里程碑 Milestone

    爲東西方音樂搭造一座橋

    甫於年初逝世的日本現代作曲家武滿徹,在二十世紀中下葉,當世界文化由單向轉向多元化、融和發展時,適時出現,並將東西音樂交互引介、交融,使得東方和西方文化活動產生具體連繫,進而相互影響。

    文字|譚盾、余怡菁
    第49期 / 1996年12月號
  • 譚盾是第一位出任「BBC蘇格蘭交響樂團」常任作曲和副指揮的東方人。
    藝鄉人

    在世界文化上添磚加瓦

    今年三十七歲的譚盾,是文革後第一批中央音樂學院學生,一九八六年來美後即活躍在紐約表演舞台。他的作品多元,音樂舞台從實驗劇場橫跨到國際首屈一指的音樂廳、歐洲音樂節。從去年十二月起,他爲英國BBC蘇格蘭交響樂團聘爲駐團作曲家,並兼任副指揮。

    文字|余怡菁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 《出島》最初是荷蘭米可瑞劇場委託張家平製作紀念梵谷百年祭的作品。
    藝鄉人

    Ping Chong 張家平 出身粤劇世家的美國前衞劇場導演

    六〇、七〇年代是美國前衛劇場黃金時代,實驗性強,創作力驚人。這批當年的反叛、前衛藝術家,今天都成爲主流,如以《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崛起的怪才導演羅伯.威爾森。與威爾森同期,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的張家平(Ping Chong),則是其中最顯眼的東方面孔。

    文字|余怡菁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因著唱歌,田浩江從北京鐵工廠一路唱上國際舞台。
    藝鄉人

    從北京鐵工廠唱上國際舞台

    一九九一年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初次登台的男低音田浩江,目前已經成爲大都會歌劇院曝光率最高的華裔歌唱家。在文革中成長的田浩江,二十歲以後才開始學唱歌,學唱歌是爲了進文工團,爲了離開苦悶的北京鐵工廠,但他沒有想到,唱歌帶著他走得這麼遠,從北京鐵工廠一路走到了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舞台。

    文字|余怡菁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 《輸入》Enter的舞名取自電腦上每完成一個指令後必按的輸入鍵;也可視爲相關語,指舞者進入舞台。
    紐約

    永遠的前衛 模斯.康寧漢與電腦編舞

    在藝術界或甚至任何行業,常常有這樣的說法:當年輕、反叛的激進派日漸衰老以後,他們自己會成爲新的保守派。這樣的版本顯然不適用於當代編舞大師模斯.康寧漢(Merce Cunningham)的身上。這位七十四歲的編舞家,當年風格前衛,爲美國現代舞界開創嶄新的局面,四十年後,他以新作證明,他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前衛舞蹈家。

    文字|余怡菁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陳乃霓演出《祭》。
    藝鄉人

    在美國揮舞出一片天 專訪舞蹈家陳乃霓

    來自台灣的舞者兼編舞家陳乃霓,在一九八八年於紐約創立自己的舞團,經過多年的耕耘,羽翼漸豐。這個每年三百多場演出,經費二十餘萬美金的舞團,已經成爲繼陳學同舞團之後,美國東岸由華裔編舞家主持的主要專業現代舞團。

    文字|余怡菁
    第46期 / 1996年09月號
  • 受聘爲琵琶第音樂院作曲敎授的陳怡,是近年美國音樂院聘的極少數中國作曲家之一。
    藝鄉人

    東方音符向美國高等學府進軍 華裔作曲家陳怡

    陳怡,這位少見的中國女性作曲家,目前擔任「美國婦女愛樂交響樂團」和「香堤克利男聲合唱團」的駐團作曲家。今秋起,陳怡將受聘爲琵琶第音樂學院的作曲敎授,是近年美國音樂學院聘任的極少數中國作曲家之一。

    文字|余怡菁
    第43期 / 1996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解讀點字樂譜

  • 戲劇(曲)

    秀琴歌劇團《鳳凰變》+真快樂掌中劇團《壵》 傳統X新編X前衛三位一體

  • 戲劇

    《和合夢》 以沉浸式展演回應酷兒想像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未完待續的三幕劇

    鋼琴家范德騰與許哲誠的創作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