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瑞拉斯在香港演唱後即將兼程來台演唱。(周凡夫 提供)
專題報導 Feature 專題報導 FEATURE/藝術節

—九九三香港藝術節前瞻

去年第二十屆香港藝術節盛大而令人難忘。一共有來自廿二個國家的近千位藝人,在十三個場館舉行的一百二十四場表演,創下空前的一千五百餘萬港元的票房收益。第二十一屆香港藝術節將在九三年一月三十日揭幕,在爲期二十三天的節期中,來自十五個國家有超過一千位表演者,盛況可能將猶勝上屆。主辦單位並首度保留了部分票券給台灣年代公司預售。門票平均較台灣便宜百分之四十。

去年第二十屆香港藝術節盛大而令人難忘。一共有來自廿二個國家的近千位藝人,在十三個場館舉行的一百二十四場表演,創下空前的一千五百餘萬港元的票房收益。第二十一屆香港藝術節將在九三年一月三十日揭幕,在爲期二十三天的節期中,來自十五個國家有超過一千位表演者,盛況可能將猶勝上屆。主辦單位並首度保留了部分票券給台灣年代公司預售。門票平均較台灣便宜百分之四十。

初期購買節目目的在吸引遊客

經費中四成半來自三個資助機構

香港藝術節於一九七三年創辦,成立初期其中一大目的是吸引更多海外遊客到香港旅遊,最初三屆亦由英國別名「藝術節出租先生」(Mr. Rent-a-Festival)的伊安.韓德(Ian Hunter)及其所屬的倫敦哈羅德.霍爾特公司(Harold Holt Ltd.)負責策劃,管理和安排節目,第四屆開始,改由位於倫敦戲院區,由沙達(A. Chardet)和威利士(Hubert Willis)掌管的安東尼.沙達製作公司接手策劃管理和安排節目。一九八〇年開始,藝術節成立自己的節目委員會,作爲甄選節目,與擔任藝術總監的威利士溝通的管道。

兩年後,藝術節聘得史廸敦(Keith Statham)擔任藝術總監,才開始直接在香港策劃控制藝術節的營運,一九八八年新增設經理職位,由鄭新文接手後,每年先由節目委員會定出節目大綱,才和駐倫敦的藝術節國際節目總監西力格(Joseph Seelig)商討。可以說,二十年來,香港藝術節和英國一直保持著密切關係。

香港藝術節在組織上來說,是香港藝術節協會主辦的活動,協會根據公司法例註册爲公共慈善團體,每年主辦藝術節的經費,四成半來自三個主要資助機構,市政局,演藝發展局及賽馬費,四成來自門票收益,商業贊助則佔一成半。

本屆之經費預算爲三千五百八十萬港元,增幅爲6.3%,三個資助機構各撥款五百八十萬,爲求達致收支平衡,票價平均增加8%,預計票房收益會有12%增長。也就是說會超過一千六百萬港元了。

音樂性節目場數項目仍爲最多

卡瑞拉斯演唱票價創紀錄

一九九三年香港藝術節場數項目最多的仍是音樂性節目,三十七項中佔了十九項,身形最巨大的亦是音樂節目中的西班牙男高音歌王卡瑞拉斯的獨唱會,和於一月三十日用作開幕,共演出五場的大型歌劇《玫瑰騎士》。

歌王卡瑞拉斯去年首次訪港已創下市政局節目票價九百五十元的最高紀錄,今年最高票價更達一千二百元。儘管節目詳情在售票時仍未公佈,祇知道歌王會唱普契尼、威爾第、托斯蒂、唐尼采第的歌曲和一些歌劇詠嘆調,相信仍會是民眾最搶手的節目。

歌劇《玫瑰騎士》陣容最盛

奧斯陸/薩爾斯堡/紐約三樂團濟濟一堂

宣稱是香港藝術節歷屆最大型的歌劇製作《玫瑰騎士》,仍然採用本地與海外藝人合作的模式,由香港管弦樂團及藝術節合唱團作爲演出的音樂,監製是英國格蘭特堡歌劇團前任製作總監,曾爲九一年藝術節製作過《費加羅婚禮》的羅列斯(Stephen Lawless),指揮是他的老朋友,曾擔任過瑞士琉森歌劇院音樂總監的布萊頓(Roderiek Brydon),演出女主角元帥夫人的是獲英女皇頒授CBE頭銜,剛在九二年藝術節演出托斯卡一角光芒萬丈的女高音巴斯圖(J. Bar-stow),陣容鼎盛,最高票價七百元,堪稱超値。

三個海外團體,規模最大的是首次到香港演出的挪威奧斯陸愛樂管弦樂團(OSLO Philharmonic Orch),這個由葛利格於一八七一年創辦的北歐樂隊,自一九七九年由拉脫維亞裔的揚森士(Mariss Jansons)出任音樂總監以來,十餘年間,樂團在他帶領下,「南征北討」,訪問過美國、日本、和歐洲各地,儼然爲最具聲望的北歐樂團之一。

奧斯陸愛樂管弦樂團訪港的首兩晚演出均由曾贏得帕格尼尼大賽冠軍的渡邊玲子演奏布魯赫的小提琴協奏曲,但祇有三月十六日最後一場,才安排有北歐作品,西貝流士的第二交響曲,和葛利格的六首歌曲,擔任獨唱的是挪威的歌劇名星Marianne Hirsti。

號召力最強的海外樂團會是二月十日及十一日演出的薩爾斯堡莫札特學院室內樂團,無數獲獎錄音及頻密的巡迴演奏,早已爲該國建立起國際性的崇高聲譽,這次由已八十高齡的音樂大師山度威(Sandor Vegh)親自指揮訪港,很有可能會是大師與香港樂迷的吿別演出了。樂團訪港兩晚曲目均以德奧作品爲主。

機會難逢的却應是二月四日開始連演三晚的紐約早期音樂合奏團(New York's Ensemble for Early Music),將由早期音樂專家倫斯(Federick Renz)領導樂團以早期樂器演出蒙台威爾第的三套名作:以音樂會形式演出奠下現代歌劇基礎的《奧爾菲歐》、《聖母晚課經》和九部牧歌,用以紀念這位文藝復興音樂大師的逝世三百五十周年。

美蘇兩個重奏團曲目精彩

名家樂手均具不同吸引力

一九九三年藝術節的音樂明星,除卡瑞拉斯外,還有擔任「駐藝術節名家」的北愛爾蘭長笛家高威(James Galway),除開獨奏會外,還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和著名歌手蓮尼(Cleo Laine)携手舉行一場大眾音樂會;另一方面,蓮尼則會與夫婿約翰登和夫及其樂隊演出一場爵士樂音樂會,其他爵士樂表演名家還有紐約作曲家鋼琴手荷維兹(Wayne Horvitz),和美國比爾艾烈特的歡樂爵士樂隊,而英國充滿九十年代動感的敲擊樂組合「是/否族」(YES/NO PEO-PLE) 則會帶來富有衝擊性的城市動脈的音樂。

古典樂迷最感興趣的却是世界知名的前蘇聯鮑羅丁絃樂四重奏,和隔別十年再度重臨的美藝三重奏(Beaux Arts Trio),前者三場音樂會排出了柴可夫斯基及布拉姆斯生平創作的所有弦樂四重奏作品(各三首),後者則演奏海頓、拉威爾及布拉姆斯的鋼琴三重奏,還會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貝多芬的三首協奏曲。

此外,美國低音大提琴聖手蓋瑞卡爾(Gary Karr),將 John Cage的《4分33秒》列在節目單上的華裔女鋼琴家陳靈,由香港名家樂手擔任的埃克森能源輕組曲系列音樂會,都各有不同吸引力。至於香港的兩個職業樂團,除了香港管弦樂團由艾德敦領導,分別與占士高威及美蘇三重奏演出兩套四場節目外,香港中樂團則邀得大陸民樂大師彭修文再度合作執棒,演出他自己的套曲《十二月》選曲,音詩《雲中鶴》及《懷》,由阮士春演奏柳琴協奏曲《雷波月琴調》。

巴黎歌劇院舞團演出《唐吉訶德》

大野一雄舞踏藝術帶來新衝擊

藝術節的舞蹈節目共有六項,其中最爲矚目的,當屬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演出。這個於一六六九年由路易十四創辦,當今歷史最悠久的舞團,將會演出雷里耶夫根據佩蒂巴(Petipa)的舞譜改編的不朽舞劇《唐吉訶德》,將由魅力四射的藝術總監杜邦(P. Dupond)領導東來,大衛高曼指揮,廣州交響樂團伴奏。

現時在歐洲引起廣泛談論的英國映畫舞劇團,則會演出極具創意的《奇情「慌」唐夜》是一齣向緊張大師希區考克致意的製作,靈感來自希氏的電影,詭秘兼幽然。

至於日本舞踏一代宗師大野一雄,已屆八十高齡,但其揉合了達達主義、虛無主義、西方流行音樂、德國表現主義及地方色彩的舞蹈藝術,當會爲今年的香港觀眾帶來新的衝擊。

皇家莎劇團推出名劇《錯中錯》

捷克劇團上演喜劇《弄臣與女皇》

六項戲劇節目各有不同風格,再度訪港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將會演出莎翁名劇《錯中錯》(The Comedy of Errors),由賈治(Ian Judge)執導,背景改爲六十年代,曾奪得奧利佛佈景及服裝獎。

由捷克傑出丑角玻利夫加(Poliv-ka),與其法籍太太保蘭(Chantal Poullain)拍檔組成的別類風格劇團(Bolek Polivka Company)則會演出《弄臣與女皇》,一齣有關權力慾與兩性之爭的喜劇。

日本的地人會帶來當代黑色喜劇《藪原檢校》,這齣集鬧劇與恐怖劇於一爐的劇作,由井上廈編劇,木村光一執導,自一九七三年公演以來即大受歡迎,並獲國際藝評人大加稱道,日語演出,附中英文字幕。

香港兩個職業劇團推出兩個新製作,香港話劇團由楊世彭指導,演出史汀拿(J. Sterner)原著的翻譯劇《他人的錢》(Other People's Money),合共演出十九場,將由兩組演員分別以國、粤語輪替演出,場數各半。中英劇團則推出原創劇作,由張達明根據羅智成同名長篇敍事詩寫成的《說書人柳敬亭》由毛俊輝執導,以時空交錯手法來演繹明末及現代的亂世民生。

至於剛重組的香港實驗粤劇團,則會首次推出移植自崑劇的《十五貫》,據稱會是具有當代意念和意識的製作,但宣稱整個「實驗」並無製作「新粤劇」的意圖,但却有意在現存的粤劇劇場上注入時代的新元素及新意識。

在音樂、舞蹈、戲劇三大類節目以外,還有一項難以歸類的「演出」,由美國指揮家卡爾戴維斯(Carl Davis)指揮香港小交響樂團,爲二十年代攝製,長達五個半小時的電影鉅製《拿破崙》(Napoleon)作現場伴奏,電影配樂則爲戴維斯創作。

至於每年均備的「合家歡節目」,更是號召力十足,包括來自前蘇聯體的奧巴索夫木偶劇團,越南國家水上木偶劇團,法國的單車劇團、美國出類拔萃的魔術師麥拜特(Jeff McBride)。

節目包羅萬象保持國際特質

提昇藝術環境形成積極力量

經過二十年發展的香港藝術節目,可說包羅萬象,同時充分發揮「國際性」的特質,更已建立起引進世界各地高素質節目的形象。此舉也就拓展了香港演藝工作者和觀眾的視野界,旣刺激了香港演藝水平的提昇,也使觀眾的要求,隨著欣賞水平的提高和上升,成爲香港演藝發展過程中一股強大的積極的力量。

藝術發展步伐快慢,因素雖多,主要仍在於藝術環境的提昇,演藝工作者與觀眾在觀念上及視野上得以不斷擴展,香港藝術節在踏入第三個十年之時,回顧過去兩個十年,便可以看出在這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貢獻。這顯然是在歲月累積下才能得以見出的成果。

 

特約報導|周凡夫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