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作人、翻譯、國際巡演經理……孫平為各階段的自己規劃不同工作角色和內容,盡可能觸及劇場製作的不同面向,理性有條理地建構自己的製作人視野;但她同時是個擁有四歲女兒的媽媽,陪伴家人也是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緊密工作十一年後,她決定暫緩腳步,讓自己有時間充電,也從孩子身上放眼望去,這新的一代人未來將成為怎樣的劇場觀眾?他們對劇場會有哪些我們不曾想像過的期待和需求?
才剛在孫平面前坐下準備訪談,「我接下來要休假至少三個月」,她扔出石破天驚的一句話。這是手上同時有四個製作跑、甚至曾同一週兩檔節目演出的製作人會做的決定嗎?
「我工作了十一年,期間歷經結婚生子,覺得最近到了盤點人生的時刻。」端起杯子緩緩啜飲一口咖啡,問她是否因感覺過勞而想停下腳步,她搖頭,「我不會覺得過度耗損。這段時間的忙碌也是自己設定的,耗損面是有,但不是精神上,而是意識到身體必須重新調整。」「邁向四十歲,有很多覺醒,如果要繼續跟未來觀眾合作,我要把身體健康調整好」。
會有這些覺醒或調整,孫平的四歲女兒扮演至為關鍵的角色。身為這時代並不少見的高齡產子者,孫平對自己能否維持良好的體能狀態陪伴孩子一路成長頗富自覺,但更自覺的,是從孩子身上放眼望去,這新的一代人未來將成為怎樣的劇場觀眾?他們對劇場會有哪些我們不曾想像過的期待和需求?
「這是我的職業病。」她自嘲一笑,接著正色分析,「我一直在觀察他們的成長模式,因為和我們有太巨大的不同,也就是說,未來的觀眾和現在會非常不同。」「所以我必須全面思考未來工具如何使用。」這股由複雜因素交織而成的動力,推著她暫停工作排程,進行名為休假、實則從事大量自學研究的input時光。
從程式設計、運用科學工具分析兒童感知,孫平對未來世代的旺盛求知慾,是連女兒在幼稚園演出《青鳥》,她都可以從中發現一套值得參考的專案管理方式。隔一陣子,我們又約了碰面拍攝,她同樣安排滿滿的充電行程:到台北當代藝術館看攝影展,到敦煌書店買書……
能夠說停工就停工,歸因於她堅持保有獨立工作者身分,不進入任何機構組織上班。雖然,這同時意味著自己要更積極主動地創造、爭取機會,卻也保障了挑選工作、挑戰自我的自由空間。「之前沒進組織,是因為想嘗試不同風格、不同領域的創作,也希望透過實作繞一圈。」從製作人、翻譯、國際巡演經理……孫平為各階段的自己規劃不同工作角色和內容,盡可能觸及劇場製作的不同面向,最後拼組出一幅劇場生態的完整樣貌,也讓她更清楚身為製作人,該在何處著力,該怎樣照看細節、縱觀全局。
如今,她還是抗拒進入機構,原因兜回了家庭,「在機構上班工時太長。在孩子和機構之間,我選擇孩子。」她輕嘆了口氣,「這是跟生育晚有關的社會學問題,但與其說我們要做選擇,不如說是環境缺乏更多彈性讓我們能夠兼顧。」
話雖這麼說,身為一路幹練工作了十一年的劇場製作人,對於如何把工作的管理技術與工具挪用於家庭生活,她可自有一套。藝術行政最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利用表格分類管理龐雜業務,她如法炮製,把和藝術家先生的家庭分工、開銷、親子時間……通通製成excel檔,老公一目了然之餘,也請照表盡自己該盡的責任。
這情節怎麼聽來有些熟悉?孫平放聲大笑,「我都說我早就是『月薪嬌妻』了!」孫平哪孫平,不如趁著這次假期對劇場的雙工╱薪家庭開個課,傳授一下如何用Excel搞定家事分工吧!
孫平的一週行事曆
和孫平的訪談儘管早早完成了,行事曆卻是最晚到手的。然而打開這份「(長假中的)劇場製作人暨人妻與人母」的行事曆,教人不由自主發出讚嘆:果然是用EXCEL檔縝密管理公私領域的工作者!從同一周末有兩檔製作上演的瘋狂製作人,到目前騰出更多時間空間陪伴女兒、學習充電,工作行程看似靜寂的行事曆,其實潛藏著等待蓄積飽滿的能量,女兒就是孫平最大的行動電源。在那些親子陪伴看似百無聊賴的時光,她一面付出滿滿母愛,一面接受孩子成長給她的刺激反饋:未來下一代觀眾是怎麼成長的?他們會需要怎樣的劇場?身為劇場工作者,她該怎麼和未來觀眾合作?這一切的答案,或許就隱藏在母親和孩子一同購買的甘甜水果、或蹦跳前往公園玩耍的路途中……(鄒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