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畫家與紀錄片導演吸食鴉片之後,迷離般地倒掛在翻轉的獨木舟上。(Michèle Laurent 攝 Théâtre du Soleil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超越種族的創作,還是自我辯護?

羅伯.勒帕吉與陽光劇團的《Kanata首部曲:爭議》

因為先前的抗議,加拿大導演勒帕吉與法國陽光劇團的首度合作作品Kanata差點因北美製作方的撤資而胎死腹中,但在陽光劇團藝術總監莫虛金的堅持下,改名為《Kanata首部曲:爭議》在去年十二月底首演。不同於最初橫跨十九至廿一世紀的時代三部曲,《Kanata首部曲:爭議》將時空背景設定於近代,並採用多線敘事描繪族群共生的現象,以及弱勢族群的處境。

因為先前的抗議,加拿大導演勒帕吉與法國陽光劇團的首度合作作品Kanata差點因北美製作方的撤資而胎死腹中,但在陽光劇團藝術總監莫虛金的堅持下,改名為《Kanata首部曲:爭議》在去年十二月底首演。不同於最初橫跨十九至廿一世紀的時代三部曲,《Kanata首部曲:爭議》將時空背景設定於近代,並採用多線敘事描繪族群共生的現象,以及弱勢族群的處境。

二○一八年夏天在北美掀起的輿論風暴讓Kanata面臨胎死腹中的命運。(註1)然而,在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的努力堅持下,演出計畫死灰復燃,並改名為《Kanata首部曲:爭議》Kanata - Épisode I - La Controverse,於十二月底在巴黎彈藥庫劇院(Cartoucherie)順利首演。這部備受矚目的作品不僅是兩位當代劇場巨擘的心血結晶,也是陽光劇團(Théâtre du Soleil)成立五十多年來,首部由外來導演執導的演出。在餘波盪漾的氛圍中,導演勒帕吉(Robert Lepage)與陽光劇團如何透過藝術創作回應時事紛爭?他們是否能用人性化的詮釋,超越種族和文化的分際?

「尊重」與「自由」的衝突

“Kanata”是北美原住民易洛魁語系(Langues iroquoiennes)的文字,意指「村莊」,也是加拿大國名的由來。以此為題,勒帕吉試圖回溯他故鄉兩百多年來的種族衝突,重探原住民與殖民者之間的複雜關係。然而,戲中摻雜了許多讓原民餘悸猶存的歷史傷痛(註2),引起部分人士的嚴重抗議。他們認為,這次創作並沒有任何原住民的參與,恐怕擺脫不了白人呈現印第安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有「文化侵占」(appropriation culturelle)之嫌。發酵的輿論不僅讓北美製作方決定撤資,也突顯出「尊重少數族群」與「創作自由」之間的矛盾。

面對原民的指控,莫虛金強調,若是用疆域和種族去框限文化內涵,只是突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差異,如她所言:「文化沒有任何時間與空間的界線,它並非專屬於某人的資產。(…)無論是團體、部落、宗派、種族、人民或國家,每個群體無法獨占自己的文明。他們的故事匯集成全體人類共享的歷史。而藝術家的職責就是闡述這種偉大的歷史。對我們來說,所有文化都是神聖的創作資源。我們必須抱有尊重和感激之情,謹慎地汲取這些資源。(…)劇場就像是帶領大家通往世界的門窗。(註3)的確,陽光劇團最明顯的特色,就是用人道精神突破任何界線。它的成員來自於廿四個不同的國家,作品也充滿跨文化的色彩。自八○年代起,莫虛金始終用同理心和嚴謹的調查態度深入異國的文化與歷史,將其轉化為富有寓意的史詩和引人入勝的表演(註4)。因此,她堅持用藝術創作抵抗充滿意識形態的論戰,讓普羅大眾自行評斷Kanata是否背負了竊取原民文化的罪名。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