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旻辰(高信宗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的成長處方箋╱人物速寫.快問快答 跨世代藝術家群像

從「四年級」到「八年級」 他們的人生

關於藝術這條路,他們有的剛自起點出發不久,志氣昂揚,興致盎然;有的是走至中途,回首感懷深刻,前望兢兢業業;有的是走過千帆,放下後更登自在……從從「四年級」到「八年級」,人生總有起伏卡關,也有豁然開朗,創作的「成年禮」會在哪一刻發生,暗黑的恐懼何時迎面襲來,且讓這五位藝術家,藉著快問快答(或者慢答),分享那些夢想、偶像、期待、恐懼、未竟之事……

關於藝術這條路,他們有的剛自起點出發不久,志氣昂揚,興致盎然;有的是走至中途,回首感懷深刻,前望兢兢業業;有的是走過千帆,放下後更登自在……從從「四年級」到「八年級」,人生總有起伏卡關,也有豁然開朗,創作的「成年禮」會在哪一刻發生,暗黑的恐懼何時迎面襲來,且讓這五位藝術家,藉著快問快答(或者慢答),分享那些夢想、偶像、期待、恐懼、未竟之事……

高旻辰 舞者

生於1994年,26歲,屏東縣來義鄉義林村排灣族人,族名為Aulu Tjibulangan。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2014年參與編舞家布拉瑞陽作品《勇者》後,正式加入布拉瑞陽舞團至今,為團內最資深的舞者,曾演出《勇者》、《拉歌》、《漂亮漂亮》、《無或就以沈醉之名》、《路吶》、《#是否》等作品。除了擔任專職舞者外,也曾以獨立藝術家的身分,獲選Pulima藝術獎新秀、菁霖藝術基金會美國舞蹈節獎學金,並以作品《粉紅色》於2018年獲選Pulima藝術獎。2019年則赴澳洲墨爾本駐村,與Larrakia族編舞家Fary Lang與其他澳洲當地原住民族表演藝術家交流, 並受邀與歌手舒米恩Suming於達爾文藝術節同台演出。

 

王連晟 數位藝術家

生於1985年,35歲,創作是興趣之一(其他還有布袋戲、動畫、電玩、網球等等等),嗜好是寫coding,作品橫跨互動裝置、音像表演和跨領域演出,曾受邀至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主題展展出。裝置多從媒材出發,並以齊整的動作、巨大的量體呈現一種集體的感知慾望,探討亞洲地區面對全球化的困境與問題,《靜電位》(2008)、《再生運動》(2011)、《閱讀計畫》(2016)等作為其代表;相較於裝置作品的規整,音像則聚焦共感,透過相對鬆散的結構呈現,從早期的使用點線面的數位風格、到《演算風景》(2016)模擬自然,《地平線》(2017)則以人工智能演算,富有娛樂性;今年度作為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製作《無光風景》,是首度擔任主導的表演藝術作品。

 

布拉瑞揚 編舞家

生於1972台東嘉蘭村,48歲,排灣族。漢名為郭俊明,於1995年改回族名布拉瑞揚.帕格勒法,為「勇士」之意。曾為雲門舞集舞者,後轉為駐團編舞,亦曾替瑪莎.葛蘭姆舞團編過二齣舞作,2012年獲頒十大傑出青年,2015年返回台東創辦「布拉瑞揚舞團」,目前團內共有八名全職舞者。自稱「老一代的舞蹈神經病」,一天的行程通常是:起床、早午餐、下午一點進排練場、排練完去健身房跑步、吃晚餐、回宿舍。日子不是在排練場,就是在前往排練場的路上,他說:「我覺得我就是要死在排練場。」目前舞團的兩大創作脈絡,一是從舞者們的生活發展,如《拉歌》(2015)、《漂亮漂亮》(2016)、《無,或就以沈醉為名》(2017)、《#是否》(2019);二是從原住民傳統樂舞學習,如《阿棲睞》(2016)、《路吶》(2018)。

 

鄭嘉音 偶戲導演

1969年生於台北,51歲,現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藝術總監。1989年因參與蘭陵劇坊演員訓練而踏入劇場。1992年畢業於台大外文系,1999年取得美國康乃狄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偶戲碩士。1999年回國後,與同好創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為台灣首創當代偶戲劇團。作品有《最美的時刻》(2009)、《剪紙人》(2010)、《洪通計劃》(2011)、《洋子Yoko》(2015)、《夜鶯》(2016)、《微塵.望鄉》(2017)等,以穩定的創作頻率,持續探索人偶表演與觀眾對話的可能,作品多次受邀於國際藝術節演出,並入圍或提名台新藝術獎。於2013年遷址宜蘭,創立「利澤國際偶戲村」,成為台灣第一座以當代偶戲為特色的藝術園區,並致力於國際偶戲交流與專業偶戲教學籌劃,是為台灣當代偶戲發展的重要推手。

 

紀蔚然 劇作家

1954年生於基隆和平島,66歲,10歲左右舉家遷移到台北。陸續於輔仁大學英文學系、美國堪薩斯州大學戲劇系碩士、美國艾荷華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完成學業,並持續創作。《創作社》劇團創始成員之一,並曾任教於政大英文系、師大英語系與台大戲劇系,現已退休,為台大戲劇系名譽教授、專職編劇。2013年,獲第17屆國家文藝獎。戲劇作品有《黑夜白賊》、《夜夜夜麻》、《也無風也無雨》、《好久不見》、《拉提琴》、《艷后和她的小丑們》、《莎士比亞打麻將》、《安娜與齊的故事》、《盛宴》等,學術專書有《現代戲劇敘事觀:解構與建構》、《別預期爆炸:洪席耶論美學》。散文集有《嬉戲》、《終於直起來》、《誤解莎士比亞》,並著有長篇小說《私家偵探》。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