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習鋼琴起家,音樂劇科班養成,演員姜柏任不只肩負音樂、表演、歌唱長才,還擁有天賦異稟的創作能力。台灣長紅的音樂劇作品《鬼歸代言人》之系列故事發想便出自於他,然提起此事,他往往要退後一步,強調:「我不是編劇,只是故事發想,以及歌詞創作還有最後的統籌。」姜柏任說比起自己在製作中被放在哪個職稱,他更在乎另外兩件事情:自己腦中的故事有沒有走進觀眾的心?另外,就是團隊是否養出有志一同的合作默契。
「當然,大部分的表演作品都是團隊合作的成果,但我認為音樂劇尤其是如此。」與姜柏任談音樂劇,滿嘴都是導演做了什麼、演員如何詮釋、編舞如何安排,多半把自己放得很小很後面。他說,團隊中當然也會吵架、會撕破臉,但最終總會找到同樣的結論。以《鬼歸代言人》為例,「它不是一人獨大的工作,不是成就某一個人的藝術產品。像是導演林聖倫(小馬)就說得很好,我們是共同承擔、共同面對。」姜柏任說,這份共同的心意,是他在音樂劇中最喜歡的一種氛圍。
雖自音樂劇科班畢業,但姜伯任的進修之路卻未曾停歇,他說自己的生活,撇除工作,少有休閒娛樂,只道:「我出國的原因,不是演出,就是去上工作坊進修。」此刻,他也是一名歌唱老師,但是對自己的歌場技巧仍然不夠滿意,一逮到機會就會向不同的老師求藝。「不只有我這麼做,我周圍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如此,而且大家也不會特別提,這就是我們的日常。我們很清楚自己雖然站在線上,卻仍然渴望可以不斷向前。」他的神情飛揚,不只是明白自己的幸運,更是懂得這一路以來的艱苦,並且甘之如飴的結論。
「所以你說科班這件事情重要嗎?某部分來說重要,卻也一點都不重要。因為如果你有意識要成為一名音樂劇演員,無論畢業自哪裡都會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除創作者外,他也是一名音樂劇演員——「我都稱呼這種工作為『神選之人』。」他笑容燦爛,看起來太過浪漫,但也許只有真正投身其中的人才會明白,這份浪漫的背後得扛著巨大的壓力。
「這大概就是興趣及專業之間的不同吧?興趣也許隨時都可以喊停,然而一旦踏上專業,寂寞與痛苦的程度都與快樂一致,為了站上舞台,你要每天不斷練習,練習發聲、舞蹈、表演,而且即便做了這所有的訓練,也不見得有機會站在台上。藝術的眼光很主觀,團隊覺得不適合你就是不適合,演員是一個被動的選擇,最後的決定權不在你的手上,所以除了外在的表演訓練,還有很多自我療癒消化功課,以及反覆自我去評價的過程。對我來說,這永遠是一個從外到內的循環。」
姜柏任說,他過去一直努力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音樂劇演員」,「可是到了現在,我更想要去探索的是:我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這個結論說得很輕,卻是他通過無數角色之後,才認清的事。
姜柏任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劇系畢業。演、唱、編、導與主持功力俱佳的全能型創作者。《幹麻醬紙創意工作室》藝術總監。《鬼歸代言人》系列作品的故事╱編劇統籌╱作詞,並擔任多出製作之演員,如《Re/turn》、《鬼歸代言人》、上海百老匯音樂劇中文版《愛與謀殺的紳士指南》、韓國音樂劇中文版《小矮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