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專欄 Columns
托爾斯泰如是說的省思
沒學校不行,有學校卻不是全部,其餘的部分只要不被學校體制給搗壞,了解了一些專業基本然後走出去,繼續去質疑探究,用畢生的精力去實踐,也許我們還可以給所謂的藝術專門學校一些認同吧!
-
專欄 Columns
貝多芬也是你的師祖公?!
有了貝多芬,才有徹爾尼;有了徹爾尼,才有對後世影響很大的李斯特和萊謝蒂茨基。這兩位演奏家就像是賽馬競技場中的冠軍馬,在退休後,像種馬一般,開始努力地培育下一代音樂家。因此,到了十九世紀末期,幾乎所有歐洲的鋼琴老師,都擁有這兩位大師的血統。哪天你應該仔細研究看看,說不定貝多芬也會是你的「曾曾曾師祖公」。
-
專欄 Columns
言
劇場中「言」不及義的重要性正在於因為言永遠不及義/藝,所以,需要有更多的言外之物。在創作和表演中,「言」與行之間、行與義/藝那夾層之間莫名、不可測、神秘的宇宙,才是真正的意義
-
紐約
列汶養病去 大都會歌劇院誰接班?
領導大都會歌劇院四十載的資深指揮家列汶,從二○○六年身體就亮起紅燈,頻頻因恙取消演出,大都會歌劇院這個樂季甚至都沒排他上場指揮。去年十二月初,大都會終於正式宣布他到二○一三年樂季結束都不再指揮的消息,也讓人引頸期待,會是誰能來接列汶的班?而最可能的,就是剛接任大都會首席指揮的路易西。
-
柏林
「克萊斯特年」 讓人重新認識兩百年前的文豪
死後作品才受到肯定的德國文豪克萊斯特,去年是他逝世兩百周年,於是德國政府將這一年定為「克萊斯特年」,編列預算舉辦各種慶祝活動,靜態展覽、戲劇演出、戲劇節、朗讀活動、網路互動等輪番上陣,讓年輕的世代重新認識這兩百年前的文豪。
-
倫敦
藝術體檢報告、實習手冊出爐 讓環境發展更健全
年底通常是體檢過往年度環境發展的時機,英國的全國藝術推廣協會去年底公佈英國第一份針對藝文環境的體檢報告,呈現二○○七年至二○一○年間藝文環境的變化;約與此同時,英格蘭文化協會與創意及文化技能發展機構針對在文創產業中的實習制度也出版《藝術實習手冊》。以上文件,不僅提供了對英國藝文生態更清楚的瞭解,也進一步保障相關人才的工作權益。
-
巴黎
劇場過寒冬 小團與私立劇場掙扎求生
在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的景況下,因為政府補助的縮水,不少法國的私立劇院與團體,只得各憑本事尋求贊助或募款,如曾來台演出《低迴李爾王》的「國際視覺劇場」苦等不到政府允諾的補助只好自己扛貸款,而彼得.布魯克的北方劇院也得靠觀眾贊助才能將新歌劇順利推出。
-
上海
MIT滬地有聲 看台劇正流行
上海的歲末演出黃金檔期,卻正是「台風」狂吹,包含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果陀劇場、相聲瓦舍等劇團接力演出,且多是商業邀演、售票演出。除了果陀的《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翻譯劇本,其他幾齣都與懷舊、兩岸分隔等的歷史滄桑符號有關,透過劇場,中國的觀眾也閱讀了台灣的過去。
-
北京
中國演出票務競爭熱 大麥網升級服務看向國際
中國的演出市場日益蓬勃,相應之下周邊的服務競爭也日益火熱,如票務服務公司就成為構築產業的重要環節,不同於台灣票務系統專注於購票服務,大陸的票務公司通常提供多元化面對演出、主辦方及觀眾的服務,甚至主辦活動與經紀。而新近推出的「大麥網」更整合多元性服務,甚至預留多語言版本,企圖將業務推向國際。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溫宇航、魏春榮 昔日同窗合演悱惻《梁祝》
由戲曲學者曾永義編劇的崑曲版《梁祝》,是第一部由台灣出產製造的崑曲劇作,二○○四年首度搬上舞台,一月初又將重製演出。此次重製將由新科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小平執導,知名崑曲巾生溫宇航與中國北方崑曲劇院名旦魏春榮主演,溫、魏是自幼同堂學藝、同台演戲的同班同學,而《梁祝》也是兩人闊別多年後再次的合作演出。
-
藝號人物 People 中國旅美琵琶演奏家
吳蠻 懷抱琵琶不遮面 彈撥之間尋知交
知名琵琶演奏家吳蠻,是少數能以東方樂器征服國際樂壇的音樂家,在她手中,琵琶早已走出古典傳統,成為現代音樂家眼中筆下揮灑豐富的樂器。帶著琵琶,吳蠻也以「吳蠻與朋友們」為名,進入鄉野山林中挖掘珍貴又不為人知的音樂,讓這些素人音樂家們成為音樂會主角。今年,吳蠻找到台灣的原住民朋友,讓山林之聲與錚鏦之音,愉快唱和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京劇老生到跨界演員
盛鑑 身懷傳統底蘊 志向舞台天際
身為被外界看好的新生代京劇接班人,主工老生的盛鑑,卻是在兜了一大圈後,才更確立自己想演出傳統京劇的方向。這幾年來他參與了不少跨界演出,從現代戲劇、舞蹈到電影,但在中國知名京梆演員裴艷玲的教導下,盛鑑懂得了欣賞傳統的真美,也對傳統梨園訓練對自己演員功力的深厚扎根找回信心。但他也說:「現在的我,想做很多事,演電影、電視,甚至有興趣的現代劇場,也願意接。我想把自己放大一些,告訴自己:我是一個演員,不是某一種演員。」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能量怒放 搖滾你的舞蹈神經!
侯非胥.謝克特,一個近五年才在英國發光發熱的編舞家,來自以色列的他從小學習民族樂舞,卻在現代舞的舞台上綻放出如同搖滾偶像般的超爆能量,他的作品毫不矯飾、直擊感官,這次他將帶來二○一○年的作品《政治媽媽》,讓台灣觀眾體驗這震動世界的舞蹈巨浪。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絕對自由 非關政治
《政治媽媽》是一個嚴肅的作品嗎?答案見仁見智,但《政治媽媽》絕對是一個大鳴大放的高分貝之作。從第一秒鐘開始,從舞台爆出的強勁節奏是那樣毫不留情得無法閃躲,迫使你不得不把耳朵和全身毛孔敞開。
-
先修班 The Beginners' Class
關於曼陀林的天才十問
曼陀林姓「林」嗎?它跟曼陀珠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各國的曼陀林長得都不太一樣? 曼陀林長得好像吉他,它也可以用來彈搖滾樂曲嗎? 來自以色列的曼陀林演奏家艾維.艾維塔(Avi Avital)將於「2012臺灣國際藝術節」演出,趁此機會,讓我們來認識這個造型古典又可愛的樂器吧!
-
即將上場 Preview 第六屆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
顛峰舞星齊聚 綻放永恆精采
原本每年暑假上陣的芭蕾饗宴「國際芭蕾舞星在台北」,今年提早上陣,讓愛舞觀眾搶新體驗新舞星、新舞作的精采。依然是各家首席聚集,美、俄、法、德、韓各舞繽紛!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一:《夢想家》事件讓文化議題登上政治舞台
文化人怒火引爆 總統候選人首度面對提問
「建國百年」的一齣國慶晚會《夢想家》音樂劇,引爆了文化界長期以來對政府文化政策的不滿情緒,由一群藝術家與社團、協會所組成的「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發起「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連署活動,在面對輿論及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雙重壓力之下,文建會主委辭職下台,三黨總統候選人也破天荒接受文化界提問,文化議題終於登上政治舞台,但這只是開端,文化人的監督仍須持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二:台式「定目劇」出現了嗎?
定義紛擾難清 「官」的想像與「民」的掙扎
「定目劇」、「文創劇場」一個個看似打造劇場榮景的名詞,去年在台灣頻頻出現,但這些名詞,卻是官方有官方的想像,團隊有團隊的思考,但無非與劇場的產業式發展發展有關。真正要落實,面對的不只是演出場地的缺乏、目標觀眾的設定不清,更有演員能否負荷長程演出、票房能否持續推動的問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三:「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完工
庶民力量的展現 藝術造夢五年達成
從二○○六年十二月啟動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歷經五年歲月,無數人力與心力的投入,終於在去年十二月三日在萬里鄉萬里國小完成最後一場的演出,宣告這個凝聚民間力量點滴資源達成的藝術工程圓滿完工。這個藝術造夢的過程,可說是表演藝術圈內最正面的一股力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觀察之四:藝術評論光譜的改變
從黑白變彩色 網路為藝評開展新「視」界
平面媒體空間的銳減,讓藝術評論的發表一度消沉,但網路媒介的興起,則帶動了「藝評復興」的趨勢,更在去年達到一波高峰臉書、噗浪、智慧手機的加持,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的開台,都讓藝評環境從原本的黑白轉為彩色,多元發聲,而且對評論的思考與書寫方式也有相當的變化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