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演出評論 Review
理想而純粹的動機
很少能在劇場裡看見創作動機這麼理想純粹的作品了!例如透過生活觀察而沉澱的抒情創作《偶戲練習男孩》、堅持表達性別認同的《寂寞B姐俱樂部》與對災害中人性關懷而作的《廢墟》,或是像《時空旅人》這般由做夢聯想出的傳奇想像。儘管彼此使用的劇場媒介和語言不同(這甚至是件好事),市場訴求的效果也不一,至少,作品展露的自信和堅持,稍微勝過我們對所謂「新人」的期待。
-
演出評論 Review
「驫」的一則遊戲
經密集肢體訓練的兩位演員,還是藉著靈活的情緒表達,與精準的節奏、肢體拿捏,與驫的班底,把個作品表現得流順、舒坦!觀眾先是不明所以,後來隨著角色自然搞笑的相互逗弄,仍忍俊不禁,乃至進入角色,漸次融入舞作發展。
-
新藝見/新銳藝評
少即是多 看見安寧
安寧本人對於蕭邦的想法是「減法」,如何能夠將不需要的情緒與戲劇性抽掉,回歸最自然的音樂本質,是安寧此次演奏的訴求,而這正與蕭邦對於音樂獨立性的認知相同:回歸到音樂面向,而非任意與文學藝術結合,將一首樂曲以音樂面貌詮釋,可說是最根本的彈奏方法。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環台倒立的Mr. Candle--黃明正
以特技為針 織縫現實與理想
帶著一身特技本領,黃明正卻不甘自己只是一個特技演員,一年來以「環台倒立」的行動,踏上自我與土地的追尋之旅。他將行遍兩萬公里的倒立影像,剪輯成揉合旅遊、夢想與行為藝術的紀錄片,以「Mr. Candle」作為實踐藝術行動的代言人。在新作《透明之國》裡,現場的馬戲特技獨角戲也將穿插紀錄片,以互文的對位關係,呈現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對照與交會。
-
紙上讀劇 Playwright & Reader
空曠舞台上的慾望之戰
《摩訶婆羅多》出自印度偉大的神話史詩,在法國劇作家尚-克勞德.卡里耶爾(Jean-Claude Carriere)的改編下轉化為舞台上豐富多姿、演出可長達八小時的精采劇本,而在此次北藝大戲劇學院的演出中,則聚焦在兩個家族之間的俱盧野會戰。在篇幅限制下,大幅度更改刪減,以大戰始末為始末,不拘於故事的情節,而力圖傳達史詩之精神經歷慾望而超越慾望。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莎夏.瓦茲新作《繼續》 為歐洲戲劇節揭幕
擔綱今年「歐洲戲劇節」開幕演出的,是名編舞家莎夏.瓦茲的新作《繼續》。這支舞延續瓦茲之前的博物館對話系列作品,跳出博物館空間,獨立成為完熟的鏡框舞台演出,台灣旅德舞者孫尚綺的獨舞也在幕與幕之間扮演承接的重要角色。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紐約:在劇場裡 唸完《大亨小傳》
由實驗劇團「電梯維修公司」演出的《蓋茲》Gatz,是本季紐約最特殊最熱門的一部戲,演出的腳本就是《大亨小傳》全文,一字不漏,一字不多。以一個無聊的辦公室為場景,主角演員如同小說中的敘述者拿著書從頭唸到尾,七小時後唸完;演出當中,同個辦公室的同事不時入戲演出書中角色,可說是把我們在閱讀小說時投入的狀態具像化。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跨越宗教與國界的大愛
知名史學家史景遷的著作《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由香港「進念.二十面體」改編為九十分鐘的歌劇,十一月初於香港聖依納爵小堂演出,由許敖山作曲、廖端麗編劇,知名華裔男低音田浩江擔綱飾唱主角利瑪竇。導演胡恩威邀請台灣的無獨有偶劇團參與創作,以戲偶、面具、投影與電子音樂,鋪陳出豐富而多層次的內容,編劇廖端麗從反戰觀點出發,藉著利瑪竇的人生,彰顯跨文化、跨宗教、跨國界的無私大愛。
-
藝視窗 News
明華園進駐台北糖廍文化園區
【台灣】 明華園進駐台北糖廍文化園區 台 北市市定古蹟台北糖廠原址規畫翻新的糖廍文化園區,11月20日舉行開園試營運活動,明華園歌仔戲團總部正式進駐。進駐之後的明華園除了將此處作為辦公室 之外,也將運用為排練與製作場地,團長陳勝福表示,明華園進駐糖廍文化園區,不只作為歌仔戲藝術發展以人才培訓基地,未來他將會把明華園的演出Know- How全部公開;而他也公開徵求擁有裁縫技術的失業人員加入明華園的陣營,由老師傅親自教導戲服的製作技術。陳勝福也表示,糖廍文化園區不適合作大型的演 出,但內部空間可作為排練場及小型演出場地,以後除了明華園,也歡迎不同類型的演出團體使用這裡的硬體設施。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常態補助受理收件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11年的第一期常態補助將於1月1日起到1月31日止收件,受理5月1日以後的計畫,歡迎各團隊與藝文工作者利用「藝文補助線上申請系統」申請。申請的類別為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文化資產(含民俗技藝)、藝文環境與發展等。 南台灣交響樂團與附設青少年管絃樂團招募團員 南 台灣交響樂團與附設青少年管絃樂團展開2011年第一次的團員招募,預計於12月底進行甄試。在南台灣交響樂團的團員部分,要招募小提琴、Bass、巴松 管、Tuba、法國號、打擊等類;附設青少年管絃樂團部分,則要招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Bass、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巴松管、法國號、小號、長 號等類。報名資格不限年齡與性別,報名自即日起至12月20日止。預定甄試時間為12月25、26日,地點在高雄縣鳳山瑞興國小。洽詢電話:0938125120盧總監。 文建會辦理「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補助作業 為 慶祝建國一百年,文建會依據「中華民國 精采一百行政院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計畫」,特訂定「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補助作業要點,希望結合地方、民間資源與創意,展現
-
藝妙人物事
巴塔斯維克 不可忽視的低音
「低音號」(tuba)是銅管樂器裡面音域最低,也是最大的樂器。低音號的音量飽滿、穩定,但是也因為發音管又粗又長,發音略顯遲鈍,吹奏時氣耗量又大,不僅少有作曲家為這件樂器創作曲目,要將這項樂器吹奏得駕輕就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任務。然而,巴塔斯維克卻不甘於如此,反倒是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
談畫說樂
「月光小丑」的多重樣貌
義大利傳統「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中的一個主要角色,十八世紀初法國畫家華托(A. Watteau)筆下的一位感傷人物皮耶洛(Pierrot),為何激起世紀末多位藝術家的興趣,完成了一連串大異其趣的傑作?
-
藝@書
「通俗教父」說故事
多年來,無論是電視廣告、電影和劇場腳本、甚至親自粉墨登場詮釋別人的人生,吳念真說故事的功力總是壓倒性地令人著迷。有時不免想像,這些曝光了的故事是否更可能僅為冰山一角,其餘的都還在吳念真腦中伺機突出水面這一次,睽違多年未出版著作的他,重新拾起文學創作的筆,任水面下的故事躍然拔出,新書《這些人,那些事》的故事,多數來自吳念真親臨現場的半生回憶。讀著這些生動且充滿戲劇張力的人與事,油然想起吳念真對推理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的讚語:「通俗是一種功力。」在本書中,吳念真亦親自演示了「通俗」動人的不俗力量。本刊特地選摘精采篇章,以饗讀者。
-
藝@書
誰改變音樂?誰被音樂改變?
本月介紹的三本書,分別從三種角度書寫音樂與個人、與群體、與國家社會間的關係,行文從抒情散文、夾敘夾議乃至專業論述,堪稱一次音樂文化書寫的小型爆炸,其結果當然繽紛奪目。
-
藝@電影
影展秀電影 好片院線會再見
影展大拜拜,未必幕落人散一場空,好電影在這裡總會找到繼續發光的機會,若不是早被片商定下,就是在影展中被片商相中購買。這次介紹多部影展參展片,就是要繼續上院線吸引你的目光。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英國合拍劇團《春琴》、「石井漠」華麗經典
前衛西方碰撞東方傳統,會擦出什麽火花?總是特別令人期待!被喻為全英最佳肢體劇場的合拍劇團(Complicite),取材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的文學作品《春琴》,以集體創作的方式結合操偶、戲劇、多媒體、視覺化肢體等,打破語言、國界藩籬,跨越文化差異,融合生活的物件,開創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 國寶級的「阿嬤舞姬」李彩娥女士,在二○○九年世界運動會開幕式表演時,雖罹患白內障而視力模糊,但她仍登上六米高的球形流動舞台,魅力四射地優雅舞動,讓全球有目共睹!她的堅持與執著精神令人極度敬佩。今年李彩娥為緬懷日籍恩師石井漠,募集舞壇新秀並且重建、創新經典代表作,讓大眾可以再度欣賞八十六歲的舞蹈大師丰采,難能可貴!其口述歷史專書《飛舞人生》,更值得推崇!
-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英國合拍劇團《春琴》
很少看表演,一是自己的氣質知識都未夠班,每每想看也不知從何挑起;再是身為庸俗之人,其實不太有臉踏進國家殿堂。之所以想看英國合拍劇團的《春琴》,既不是因為劇團,也不是因為谷崎潤一郎,為的是日本女星深津繪里。 雖然谷崎潤一郎的作品還是讀了些,對他那種幽微深刻細膩糾纏揪心的敘寫也不算太陌生,但因為自己對戲劇演出的陌生,是以從來也無法想像那些蘊藏在文字裡面的濃烈與焦慮不安,會怎麼在舞台上化開來。而當前幾日在某處拿到《春琴》的宣傳品,看見劇照中深津繪里操偶的沉靜姿態,不知為何,竟往漫畫《明日的王樣》中,那部《逆歲之岬》的氣氛聯想。突然覺得,假若今年只有看一部戲的扣打,那應該就是這部了。 只能說,幸好我今年看戲的扣打還沒用掉。
-
藝號人物 People 德國聖十字合唱團指揮 羅德利希.克萊勒
以普世精神詮釋《彌賽亞》Roderich Kreile
德勒斯登聖十字合唱團是目前全球擁有最悠久歷史傳統的少年合唱團之一。十一月該團將協同德勒斯登愛樂交響樂團訪台演出經典神劇《彌賽亞》。此次領軍來台的指揮家是該團指揮羅德利希.克萊勒,帶領該團迄今已屆十二年,本刊特別專訪克萊勒,請他一談他與聖十字合唱團的結緣、對《彌賽亞》的看法、以及與德勒斯登愛樂合作之心得。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藝術交錯孕育 綻放創作力量
藝術是有生命的。不但單在創作時,其自身能夠逐漸成長茁壯,臻於完美。更神奇的是,如同上天的恩賜,它還能讓自身所散發的光芒,與其他的創作元素進行光合作 用,產生微妙的化學變化。繁衍成延續另一個創作的力量。在本月份雜誌【封面故事】與【特別企畫】單元所介紹的兩個作品,都是在如此藝術創作的交錯孕育中, 綻放的生命之花。 在 水墨柔韻潑灑下、雲霧飄渺間,不同層次的景深交疊,讓舞者彷彿置身於虛實交錯處,流轉氣象萬千。從《行草》、《行草貳》到《狂草》,編舞家林懷民讓接受完 整西方現代舞訓練的雲門舞者,重新歸零。以靜坐、太極導引、拳術、書法等中國傳統訓練,用肢體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書法絕奧。在兼具粗獷與細膩氣韻流動中, 「以書起舞」的雲門,艷驚全球。本月【封面故事】所介紹的雲門舞集的新作《屋漏痕》,雖然亦是延續此一創作脈絡,但不同的是,它更進一步地掙脫了觀舞者對 於書法的既定印象與想像。 屋漏痕,它所代表的不單只是一段見形辨意、指事辨物的理性思考過程,而是一種書法的意境,也是一種創作的態度。「山水畫裡面或書法裡面都同時講究留白、虛實這類的趣味,所以我們就從這樣的趣味出發;那麼大家會說你不表現書法你要做什麼?沒有!我們在跳舞,跳一個從書法的美學出發為跳板,所創造出的舞蹈。我想它有它獨特的一個面貌!」林懷民如是說。但是要如何具體化、落實化這個「獨特的面貌」,如何從「以書起舞」到「引墨為舞」,而至「一一自然」,是一位藝術家對自己的挑戰,也是雲門舞者們在傾斜八度角的舞台上,不斷地跌倒、爬起、跳躍的背後,對自己的期待。 同樣地,即將來國家兩廳院演出,被喻為「全英最佳肢體劇場」的「合拍劇團」,這次也是從日本的古典文學出發,企圖在劇場表演中,找出全世界人類共通的語言。雖然台灣觀眾對於日本大眾、精緻文化並不陌生,但是能夠跨界請來日本劇場、電影、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以「巫」之名 探觸熟女情慾
「能文、能武、能生、能旦」,被譽為「本色天成」的豫劇傳奇王海玲,演什麼就像什麼,究竟還有什麼角色難得倒她?台灣豫劇團這回找來中生代備受矚目的編劇施如芳,為她量身打造新戲《花嫁巫娘》,藉一則虛構的部落傳說,帶觀眾走進魔幻傳奇的巫覡世界,並以「巫」之名,大膽探觸熟女情慾,挑戰梆子姑娘舞台生涯五十年來最大的表演尺度。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交響奧林匹克」 各項樂器的超級比一比!
「NSO主題樂園」系列將在十二月初推出趣味十足的「交響奧林匹克」音樂會,讓音樂家變身運動員,在音樂廳舞台上超級比一比:「誰是跑的最快的馬拉松選 手」?「誰吹出來的音最高」?「誰會用音樂作最多的表情」?「誰演奏得最大聲」?「誰是最厲害的小朋友指揮」?「誰是速度極限王」?讓你隨著播報員的精采 報導,跟隨著激烈的賽況,開心踏入音樂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