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盧卡斯:我的角色,就像是烏龍茶裡的一滴干邑酒
盧卡斯強調,在這次《落神賦》的合作裡,自己的角色,就像是烏龍茶裡的一滴干邑酒,不改變茶香,但是讓茶味更香醇:「我的工作只是呈現南管精髓,不會加入顯而易見的非南管元素,完全不想遠離傳統。」
-
特別企畫 Feature
驚豔,化為浪漫詩章
在如今的文化語境之下,重新閱讀曹植(192-232)的〈洛神賦〉,以及在曹植一千四百多年之後的江南名妓柳如是(1618-1664)模仿〈洛神賦〉所寫的〈男洛神賦〉,可以發現兩相映照,男人看女人,女人看男人,神化了的理想異性真是從「驚豔」開始,一見鍾情,四目相接,六神無主。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南管的天才十問
南管是音樂、戲劇、還是樂器的名字? 南管與北管有什麼不同? 正逢漢唐樂府推出《洛神賦》,想去感受南管的優雅氣氛,又怕聽不懂當場睡得打呼怎麼辦? 免驚!本刊特邀漢唐樂府藝術總監陳美娥,與專案經理陳倫頡,為「南管新鮮人」來個入門解惑,讓你輕鬆進入南管的「美麗境界」。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選擇,鎖住曹七巧的一生
京劇《金鎖記》融合了張愛玲《金鎖記》與《怨女》,以補足《金鎖記》原作當中所不足的動機與情感;並提出一個小說中僅被略提過的角色小劉,七巧少女時暗戀過的男人。小劉不是七巧的選擇,卻在她後半生以幻象形式出現。小劉象徵七巧可能有的另一種人生。作為「選擇」的象徵,小劉也不斷地向七巧提供另一種選擇。七巧終究聽不進小劉的話,也不曾做出另一種選擇。「選擇」是閱讀《金鎖記》之後產生的改編觀點。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小說意象留在小說裡
京劇《金鎖記》 虛實交織曹七巧的悲怨
京劇版《金鎖記》劇本修了五稿才拍板定案,「起初不死心,硬把文字意象一一轉換為曲文,導演讀初稿,卻皺著眉頭說『沒戲』,只得重新來過。」因此,王安祈和學生趙雪君決定拋開小說意象,「我們改採虛實交錯、時光疊映的敘事架構,讓蒙太奇手法回應原著的意識流。」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頭號張迷說愛玲
張愛玲的〈金鎖記〉,是傅雷眼中「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也被夏志清盛讚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 國光年度大戲將〈金鎖記〉搬上京劇舞台。戲曲如何轉化張愛玲的抒情造境?戲曲的唱唸形式是不是吃得下〈金鎖記〉?又,為什麼是現在? 本刊特別找來兩位互封對方為頭號張迷的學者──楊澤與張小虹,針對京劇版《金鎖記》,提出他們的獨到見解。 張小虹說,〈金鎖記〉就應該用京戲演,才可以提供一個風格化的語言跟風格化的創作方式。 楊澤認為,京劇《金鎖記》跟當代傳奇的《慾望城國》很不一樣,後者是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的接軌,前者則是回過頭去做盤整,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回歸。 只是,這樣的回歸還是必須往前走,不能只是懷舊,不然就沒意思了。
-
藝號人物 People 從端莊青衣到壞女人
百變旦角─魏海敏
從野心貪婪的馬克白夫人,恨夫殺子的樓蘭女,陰騺倨傲的王熙鳳,到個性扭曲的曹七巧,魏海敏用高難度的角色,一次次試煉自己,成就精采。
-
其他分類
現代舞的家庭傳奇
在藝術性與宗教性臻於一的世界裡,其實有兩個雲門存在,一個是天上的雲門,一個是地上的雲門。因為曼菲和柱子的離去,地上的雲門掌門人,林懷民固然掉了左右兩根手臂,不,兩根翅膀;然而,天上的雲門大開,把他心愛卻早夭的一對兒女收了回去。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繼往開來的華文現代戲劇大師
一場雷雨,震古鑠今─曹禺
曹禺先生(1910-1996)過世到這個月,剛好十週年。 中國人一談到現代劇場,沒人不知道曹禺,大家幾乎都讀過或看過他的作品。 文化老人巴金說: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可以演,也可以讀的作品。 對岸的話劇研究所前所長田本相說:曹禺是中國話劇繼往開來的人物。 透過曹禺,我們可以走進華文戲劇殿堂,順便想想台灣現代劇場的經典在哪裡?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歷五十年而不衰的悲劇經典
北京人藝來台 演出第三版《雷雨》
北京人藝與曹禺關係深遠,曹禺為北京人藝創院首任院長,一九五四年人藝首排《雷雨》,半世紀來兩度復排,號稱是人藝的「看家戲」。最近一次是二○○四年人藝七十周年慶暨《雷雨》首演五十周年,也就是這次將來台演出版本。
-
大師.經典 Maestro and Master piece 李寶春改編,曹禺學生謝晉執導
西皮二黃 讓《原野》再「火」一次
《原野》是曹禺三大劇作中裡命運最多舛的一部。前兩部《雷雨》和《日出》都在掌聲中落幕,唯獨《原野》,上演後沒有幾天就遇到了蘆溝橋事變,槍林彈雨,湮滅了這部新作大鳴大放的契機。對於這部光芒被戰火掩埋的巨作,辜懷群希望透過悲壯的史詩與悠揚的皮黃旋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把《原野》再次演「火」起來。
-
戲劇 歐丁劇場《安徒生之夢》
評閹割西方的一場夢
《安徒生之夢》並非要只是要講童話,而是要講童話態度背後不自覺的殘酷。這種反省幫助我們不至於陷入自以為是的天真裡,這通常也是人類學會教我們的。
-
音樂
大師手筆,極盡聲色之娛
打頭陣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從緩慢序奏開始就做出極為精細的分析,接著逐步展現扣人心弦的流動力量,勁道一路貫穿到結尾宿命高潮,一氣呵成的架式不愧大師手筆。其音樂美學一向以精純為尚,讓悠遊的音符自然歌唱,至於刻骨銘心的表情則非詮釋重點。
-
音樂
威風凜凜的俄羅斯榮光
呂紹嘉手法精鍊撐住三個大格局樂章的張力,一方面呈現威風凜凜的俄羅斯榮光,另一方面在傳達辛辣嘲諷內涵之餘,也沒有忘記底層的深沉陰暗。他引領樂團發出熱血沸騰的飽滿音響,並以毫不止息的無情衝擊力傳達鮮活戲劇,白熱化動量從頭到尾震驚全場。
-
音樂
向左向右向何方?
以淒美壯烈的歷史故事為骨幹、以藝術總監黃正銘設計的音樂為血肉、再以「跨領域藝術作品」為方向,《十面埋伏》自始便以「大」為追求。但這終究是「音樂」以樂器為工具的藝術品,但其中關於樂器的考量卻最不完整。
-
戲劇 幫派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西城故事》挑戰莎士比亞的音樂劇傳奇
改編自莎翁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美國音樂劇《西城故事》,本地觀眾應該早已透過電影版對其中劇情與音樂相當熟悉。這齣由知名指揮暨作曲家伯恩斯坦作曲、傑洛姆.羅賓斯編舞導演的音樂劇,據說當初是為了「打敗」當時聲望如日中天的斯特拉溫斯基與巴蘭欽的舞劇而作。現在看來,《西城故事》應該算贏了,全世界看過《西城故事》的觀眾恐怕比看過斯氏《春之祭》的多很多呢!!
-
戲劇 不顛覆不解構 要讓學生演得像歐美職業劇團
莎劇名導楊世彭 帶來原味《羅密歐與朱麗葉》
多年前楊世彭便打算譯導中文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今年夢想終得實現,除了讓劇中人「開口說中文」外,場景設定為十六世紀末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完全遵照原著劇本。相較於台灣戲劇界慣以解構、顛覆、時空搬移手法詮釋莎劇,楊世彭笑說:「我難得來一趟,總要呈現一齣規規矩矩、原汁原味的莎劇給台灣觀眾欣賞吧。」
-
戲劇 非關契訶夫 攸關女同志
徐堰鈴的《三姊妹》 鬍子小姐來挑釁
台灣劇場界實力派演員徐堰鈴跨行當導演,繼二○○四年顛覆《梁祝》故事中扮裝意象的處女作《踏青去》後,新作《三姊妹》再度挪借《白蛇傳》的三角戀,講述一對女同志戀人之間出現第三者後,三「姊妹」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糾葛。
-
音樂
八十二歲俄國絃樂巨擘巴夏 原味呈現俄式風采
俄國指揮家魯道夫‧巴夏的名字代表了將管絃樂團的聲音迅速雕琢,以作曲家的想法為原則,清澈、明確地忠實呈現作曲家意圖,這個特質除了與二十世紀中後期俄羅斯音樂家的訓練相同,更可說來自他的老師、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的深厚影響。
-
音樂 身兼演奏、指揮和教育的全方位音樂家
祖克曼:若對音樂沒有熱情,一切都空談!
對於祖克曼來說,演奏似乎輕而易舉,甚至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作為一個指揮家,他風格獨到,站在樂團前,有著猶如君臨天下般的威儀,節拍揚起,指揮棒下虎虎生風;作為一個老師,他對學生在技藝上,甚至在對音樂微妙的把握上,都有著嚴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