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傳藝中心掛牌開幕 文建會一手規劃興建的五大附屬機構之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已於去年底完成籌備處的階段性任務,一月二十八日舉行熱鬧的掛牌儀式後,六年來透過各項研究、傳習、保存計畫所累積的文物和影音資料,已陸續遷回位於宜蘭五結鄕的園區。因部分建築工程尚未完成,「傳藝宜蘭元年」將採分段啓用原則,結合宜蘭舉辦多年、聲譽斐然的國際性活動,希望把這些活動帶來的觀光人潮,順道帶進園區,讓最多人在最快的時間認識傳統藝術中心。未來,這個佔地二十四公頃的園區,也可望成為冬山河畔另一深具吸引力的景點。三月份,首度推出與「綠色博覽會」同步的啓用活動,主要包括執行多年的「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成果展,以及主題館内的工藝品展示。詳情請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03)9500624 (施如芳) 美國 布魯克林音樂院春季節目 以下一波藝術節聞名的布魯克林音樂院,在每年春季的節目規模雖稍小,但陣容也頗具排場。 今年春季上陣的,首先是已經移遷到BAM旁邊的馬克.莫里斯舞團(Mark Morris Dance Group),三月將演出兩組節目,包括世界首演的《四人關係》Foursome,莫里斯本人將在這支舞作親自演出;此外,還有由莎士比亞環球劇院劇團(Shakespeare's Globe)帶來的莎劇《辛伯林》Cymberline,將由六位演員與兩位樂手扮演全劇近三十個角色,導演則是曾任經驗分享劇團導演的麥克.阿福雷德擔任,該團的藝術總監馬克.瑞藍斯(Mark Rylance)也是演員之一。四月則是三齣蒙台威爾第歌劇(《尤里西斯》、《波佩雅》、《奥菲》)的聯套演出。接下來的五、六月還有精采的戲劇與舞蹈,詳情與購票請參考網址:www.bam.org。 (張明傑) 韓國 世界兒童與青年劇場日 三月二十日是第二屆的「世界兒童與青年劇場日」(Theatre for Chil
-
戲劇
九歌兒童劇團
創立於民國七十六年的九歌兒童劇團,今年剛滿十五週年,是國內兒童戲劇界的先驅之一,選擇以《想飛的小孩》當作十五週年慶的戲碼,主要是該戲所要傳達的「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正是九歌的創立精神。 這齣戲敘述一群懷抱夢想的孩子如何同心協力,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完成飛行夢想。劇中運用造型可愛的大頭人偶、充滿童趣的歌舞,將觀衆帶進五、六〇年代純樸的鄕間,和一群小孩共同實現不可能的任務,分享他們的喜悅與淚水,並體會孩提時代友情的純眞與可貴。導演朱曙明表示,故事的時空背景其實是自己的童年回憶,在那個物資平平的年代,凡事都要自己動手做,反觀現代小孩,他們難以體會從頭到尾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因此除了讓現代的孩子瞧瞧父母的童年生活外,也透過戲劇啓發他們尋找夢想並親身實踐。
-
表演視界
金枝演社《可愛冤仇人》
-
專題
藝術無國界,創作全球化?
國際合作,是開放競爭之外的另一大「入世」課題。 在「全球化vs.在地化」、乃至於「全球本土化」的討論逐漸淹起滿地口水之際,具有跨國合作實戰經驗的數名國内外創作者,在此提出他們對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第一線觀察。 同時,環顧世界地球村的其他角落,跨國藝文合作所撞擊出的火花日益頻繁而醒目。近年來在發展跨文化創作方面著力尤深的新加坡,是其中値得詳加介紹的特例,其成果與檢討均有一定累積,足可提供國内比較與深思。
-
專題
旅行,在各個文化村落間
去年底才在關渡藝術節演出《肢體二重奏紫色地球》Duet OcReTerrE的法國塞納弗互動舞蹈劇場(Synalephe Interactive Theatre),是由茉莉.玉果内特(Yasmine Hugonnet)和馬辛.伊安那瑞里(Maxime Iannarelli)這兩位來自法國巴黎的年輕舞蹈工作者所組成。他們都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舞蹈暨音樂學院,馬辛不到三十歲,茉莉更小,年僅二十三。這對舞蹈伙伴來台灣短短兩年,卻已經有許多與本地團體合作的經驗,兩人接觸的層面既廣且深,為台灣舞壇帶來相當另類的實驗風格。 一九九九年秋天,馬辛成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交換學生先來到台灣,有了這一年的認識與了解,讓馬辛深深為台灣藝術家所擁有的熱情、與正在建構中、充滿活力的文化環境所吸引;他不只很希望自己能繼續留下來,還鼓勵遠在紐約學舞的茉莉也飛來台灣。但問題接踵而至:一個只能拿觀光簽證的外國人(六個月就得離境一次,沒有工作簽證、也沒有勞健保),又不能向政府單位申請補助,怎麼有那個本錢留在台灣當藝術家? 馬不停蹄的遊牧舞人 茉莉輕描淡寫地說「沒錢有沒錢的做法」。他們在台灣做的第一個演出Who Create the Happening?裡所有舞台裝置都是路邊撿來的,參與演出的工作人員也都是不拿錢的。在前一兩個月,馬辛曾經去教法文,茉莉則去當美術模特兒,賺點錢。可是到後來他們卻發現:這些賺錢的工作佔去太多創作的時間,他們就決定喊停,改從每次的受邀參與創作、演出和教學中,賺取生活所需。這樣的生活雖然清苦,但卻是最能堅持理想的方式。 茉莉說,當初兩人組團就是希望透過不同文化、藝術領域的知識和特色的互動交融,開拓出更寬廣的藝術空間,於是跨領域、跨國界(文化)成為他們作品的最大特色。他們不但非常有意願觀賞台灣藝術工作者的創作,並透過進一步的交談、了解,以發現志趣相投的伙伴。去年三月他們一起參加了在台中舉辦的「WAC國際劇場藝術節」,帶領接觸即興的工作坊;八月,馬辛為青春編舞營編作《變態》;十二月,除了上面提到的《肢體二重奏紫色地球》,他們還參與「第六種感官表演藝術祭」,演出與視障者一同發展出盲人接觸即興實驗Beyond,並與多位美術、影像藝術家合作。這兩個人就像蓄滿了電力的馬達,穿梭在排練
-
專題
與其「控制」,不如「謙卑」
跨界裝置藝術家張忘,從美術、創作者,同時也是觀衆等多重角度,來看《行草》的多媒體運用。
-
專題
編舞軟體Life Form簡介
一般說來,Life Form是在麥金塔系統的電腦上操作,但Life Form也有出產適用於Windows的版本。Life Form檔案不大,一般的電腦都可以安裝,網路上有適Windows版的試用版可供下載。從前年開始,台灣仕治電腦公司即有代理販售。Life Form舞者的動作基本上都是由操作者設定的,但它也提供部分典型的動作圖庫(比方旋轉動作),可在某種程度節省操作者設定動作的時間。 (本刊編輯 陳品秀)
-
深度藝談
音樂深刻卓越,作風調皮隨性
當日的帕格尼尼《綺想曲》,他可以為了展現其個人技巧,在同一個樂段以反覆的方式,用更難的技術重複演奏,而且不只是在特定的樂段,而是只要他能玩的部分,幾乎都不願放過。
-
音樂
楊.葛巴瑞克&希利雅合唱團音樂會
楊.葛巴瑞克(Jan Garbarek)是來自挪威的薩克斯風音樂家,他自六〇年代出道至今,已成爲歐洲爵士樂界的大師級人物,七〇年代起便與世界各地的頂尖民族樂手合作,冷冽疏離的薩克斯風音調,融合巴基斯坦、黎巴嫩、巴西等地的民族音樂,創作出張張精采的融合爵士(Fusion)佳作 。 九〇年代葛氏開始與來自英國的人聲團體「希利雅合唱團」(The Hilliard Ensemble)合作,該團擅長演唱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古樂曲調,搭配葛氏的薩克斯風即興穿梭其中,加上音場控制的變換反射,營造出仿如教堂優雅聖潔的聖樂,也使得他們合作的幾張專輯不但受到世界各地音樂獎項的推崇,更在全世界拿下百萬張以上的銷售量,將是國內愛樂者難得的聆聽經驗。
-
舞蹈
大河舞劇──命運之力
繼前年七月新象率先引進、引起轟動的「舞動世紀」舞團,在國內掀起「踢躂舞」熱潮,成軍五年、享譽愛爾蘭的《愛爾蘭大河舞劇──命運之力》,融台百老匯舞台聲光效果與愛爾蘭踢躂舞的極致動感魅力,將帶給國內觀衆另一波視覺驚喜。「命運之力」源自西歐古老的居爾特語,意謂「強勁的風」,它以深藏的古老神秘力量傅遞愛爾蘭踢躂舞的節奏與表情,數十位從世界踢躂舞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冠軍舞者,展現舞劇精采面貌。
-
表演視界
奧地利小提琴家 盧卡斯.大衛(Lukas David)
-
音樂
瘋狂打撃高手TOKEBI
TOKEBI原意是韓國民俗傳說中的小妖精,醜陋卻具有超能力,他們懲罰惡人,幫助好人。在劇中,表演者將結合改編自 PungMul的古老韓國藝術(一種韓國傳統的打擊秀及民族舞蹈),發展出二十一世紀的表演形式。 TOKEBI表演者專精於打擊樂與舞蹈已長達十一年之久,劇中他們被設計成以五種不同的顏色來呈現,代表五種不同的人性,在頑皮而有個性的角色感染力中,透過強力的節奏,結合打擊樂器、現代舞蹈、人性寫實與多變的服裝造型(包括染髮,勁爆狂野的髮色呈現韓國富有想像力的新世代),同時藉由舞台道具像鍋子、竹子、水桶等傳遞PungMul爆炸性的活力,舊瓶新裝的現代音樂將帶領觀衆進入從未經驗過的韓國音樂領域。
-
專欄 Columns
誰來決定劇場建築形式與設施內容?
很多國家,都是歷經了許多建築劇場的風景,終於認清劇場是用來作演出、觀賞表演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是為了這項目的而服務。難怪當今有國際一流建築師,在完成一座美好劇場或音樂廳的時候,會說技術劇場專業諮詢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
專欄 Columns
WTO之後的表演藝術
進入WTO之後教育市場也將逐步開放,表演藝術所吸引的學生可能不足以符合基本的市場規模,不過,設備的相對投資較低,而師資如果來自具有優越傳統的東歐國家或大陸地區,或許可以建立一個小而美的精緻藝術學府,進而為台灣培養傑出的創作、表演與幕後人才。
-
專題
創作跨國,能打通藝術血脈?
在增加國内創作的國際能見度、進而促成文化外交的功能與使命之外,跨國合作的形式其實具有更為寬廣的創作空間,蘊藏豐富的文化能量;而撇開「本土化」或「文化樣板化」的政治考量來看,向外尋求合作的藝術創作,也可以在藝術品質的追求上,有更為積極的目的性。
-
專題
江湖闖蕩,先掂清功夫深淺
對於身居台灣這塊土地之外的人而言,他們總能琢磨出台灣文化與藝術創作的特點,進而拼貼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創作風貌;可是,身處台灣的創作者,似乎像困在錢鍾書描繪的《圍城》裡,看不見大格局,也走不出困境,總有喃喃未盡的焦慮。
-
專題
文化什錦,炒一道星洲料理
這些年來,新加坡跨界藝術在國際上日益受到注意,從跨語、跨文化到跨形式,在創作與交流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好處是培養了一群對跨文化見慣不怪、有一定藝術要求的的觀衆;但是,我們更關注的是,這股創作潮流如何對抗新加坡國内的功利主義思想,在本地評論長期缺席的情況下,對於跨界藝術的經驗與實踐,能否逐漸建立各種批評系統,讓後人參考與繼承。
-
環球舞台
病毒入侵,震盪人心
巴舒化舞團藝術總監勒赫林以大膽、激烈、感性的作品為以色列的舞蹈史寫下輝煌的一頁。集合了勒赫林七個作品的《十級地震》建設了一種輕鬆調皮、打擊搖滾、悸動人心的氛圍,根據作家彼得.漢德克作品《冒犯觀衆》而編作的最新舞碼《勒赫林病毒》,則是一股沉著應戰、待機反攻、潛藏於幽暗之中的神祕力量。
-
環球舞台
唐璜的劇場誘惑
不同導演的版本製作,不但豐富了劇本,也透露出個人、社會與劇本間複雜的愛恨情仇。馬茲.艾克既然懂得如何重新詮釋古典芭蕾,將流動空間的美感焦點轉移到文化的深層意義上,當然表示意義的思考早就存在他的腦海裡。與其說他是以一位編舞家的身分導戲,還不如說他是以劇場導演的思考來編舞。
-
環球舞台
亦喜亦悲的超現實童話
《三個橙子之戀》充滿了人的喜劇但也有絲微人的悲劇感傷,所以曾有人質疑這齣歌劇是一部"classical"還是"modern",「兩者都是,因為它有浪漫、抒情、悲劇與超現實」蒲羅柯菲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