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文建會二〇〇二年民族音樂創作獎徵曲 文建會為累積台灣當代音樂文化的資產,希望經由鮮明的台灣主體特色,成為亞東的文化中心,但深感如果缺少創新的動能、包容的視野,不僅會形成自我封閉的緊箍鎖鏈,也將失去為下一代詮釋文化的能力。有鑑於此,為鼓勵作曲家從事民族音樂的創作,以提昇民族音樂的創作水準,並推動民族音樂人才的培育,將舉辦「文建會二〇〇二年民族音樂創作獎」的徵曲活動。藉由這個活動,擴大辦理民族音樂樂曲新作品的編創、演奏推廣、錄音曲譜出版,藉此豐富台灣民族音樂樂曲的資料庫,且落實民族音樂傳承及弘揚文化的目的;更能達到作曲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台灣音樂發展的契機。此次活動徵件内容包括合奏曲、協奏曲及室内樂。即日起至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收件。詳情請洽:國立實驗國樂團(02)23435252轉21〜25 ;傳真:(02) 23435757 (編輯室) 法國 音樂諾貝爾獎飛躍坎城 風光明媚的法國坎城並非只有影展而已,每年一月在坎城舉辦的MIDEM唱片大展,是音樂工業裡最盛大的活動。也有不少獎項在MIDEM頒發,例如音樂界裡的諾貝爾獎──Polar Music Prize,便藉著MIDEM唱片大展的機會,公布該年得獎名單。根據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表示,二〇〇二年得獎名單將於一月二十一日公布(不過有可能延遲一週),頒獎儀式則在五月中於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雖然該獎項才設立十二年,但公信力已逐漸確 立,被視為音樂界的諾貝爾獎。Polar Music Prize是由已故的Stig Anderson所設,他曾是ABBA合唱團的唱片製作人,也是瑞典音樂界的龍頭老大,他捐出大筆金錢給瑞典皇家音樂院成立Polar Music Prize,希望能藉此鼓勵致力於拓展人類音樂視野的創作者或是機構,入圍者透過「國際著作人及作曲家聯盟」 (CISAC)及「國際唱片工業聯盟」(IFPI)推薦提名。二〇〇年的得獎主共有三位,分別為美國作曲家Burt
-
雜誌文章索引 《表演藝術》雜誌第九十七期至一〇八期
2001年雜誌目錄作者索引
作者/文章標題 頁數 期數 【三劃】 于善祿/打開台灣劇展史──匯演的系譜與考掘 28 第九十九期 于善祿/跨不出校門口 ?──戲劇比賽在台灣 30 第一〇二期 于善祿/打開應用戲劇的新視野──戲劇、劇場與教育歐亞連線國際研討會 92 第一〇六期 小棕/文化交流有心人──「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之「柏林在香港」 24 第九十八期 小棕/落花的心道──看梅卓燕《花落知多少》在香港 86 第九十九期 小棕/節奏、結構、力量的結合體──德國福克旺舞團「浮現獨舞」 8 第一〇八期 【四劃】 王友輝/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看「台灣文學劇場」系列談文學作品的戲劇改編 72 第九十七期 王友輝/窗外,有無法描繪的藍──評屏風表演班《婚外信行為》 61 第一〇二期 王友輝/劇場,罐裝人間幸福的條件──評綠光劇團《人間條件》 70 第一〇三期 王友輝/教育,在劇場裡追風──《追風少年》、《公車站牌》與劇場教育的未來 79 第一〇四期 王立德/現代音樂教育的巨擘──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李奧韋納 85 第一〇二期 王安祈/讓我迷戀了三十年的攸忽嗓音──杜近芳與台灣京劇 18 第九十八期 王安祈/昔人今已遠.典型在夙昔──文化變遷中,周正榮、胡少安、高蕙蘭的三種態度 93 第一〇八期 王亞玲/一塊大餅怎嚥得下?──台灣現代戲劇團體的西進策略 28 第一〇五期 王紀澤/放洋的櫻花──亞裔舞台設計新秀小野田奈津 15 第一〇二期 王凌莉/我,我們,還有光──林原上《分身錯置》 50 第九十七期 王凌莉/拼圖花園──評組合語言舞團《花之SPA靈魂進化之旅 ─ 生命花園》 56 第九十九期 王凌莉/兵分兩路,共創雙贏契機──劇團的新世紀經營策略 92 第一〇〇期 王凌莉/最深入民間的舞蹈滋養地──看台灣三項舞蹈比賽 20 第一〇二期 王凌莉/不怎麼跳舞的pub實驗──評世紀當代舞團《PUB怕不怕》 80 第一〇三期 <
-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 藝術與政治的探戈舞步
在十二月寒冬的選舉政治熱中,人民可以看到政治人物搬演的「另類表演藝術」,個個聲嘶力竭、肢體誇張,再加上震天價響的競選歌曲,這,不正像是一齣大戲嗎? 表演藝術與政治,這看似兩不相干的領域,卻也在歷史的軌跡中,留下時隱時顯、時近時遠的複雜關係──這兩者間的人與事,或相依、或對立,就如同拉丁美洲的探戈,舞步中可以說出多少恩怨、多少情仇。 以下就是幾個相關的故事。
-
現象視察
第六種官能的心靈接觸
視障者劉懋璋、劉懋瑩兄弟雖然是第一次參加小劇場的演出,置身在以「觀」衆為演出對象的劇場舞台上,他們對於身為演員的自覺,卻是深刻而別具哲思的。
-
即將上場
鄭京和小提琴演奏會
韓國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家鄭京和,是目前音樂界女小提琴家中的翹楚,她的琴音時而低吟迷人,時而高亢堅決,廣受樂迷喜愛。這次應牛耳藝術之邀來台,將演出台灣罕見的曲目──由科賴里改編的杰米尼亞尼的D大調第一號大協奏曲以及考驗演奏家演奏技巧與深度的巴赫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第二號以及膾炙人口的韋瓦第《四季》。
-
即將上場
小提琴巨匠盧卡斯.大衛與台灣絃樂團
奧國小提琴家盧卡斯.大衛(Lucas David)應台灣絃樂團之邀與該團合作協奏曲外,也將舉行個人獨奏會。這位曾受教於堤博.韋嘉與密爾斯坦的小提琴家,曾是五、六〇年代備受矚目的炫技家,並且在二十五歲時受聘任教於維也納國立音樂院,自一九六六年起擔任德國西北德大學德特蒙音樂院的小提琴教授,今爲該校的榮譽教授。盧卡斯.大衛此次來台將在獨奏會上演奏超技的全套帕格尼尼二十四首《綺想曲》,這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演出。
-
即將上場
《想飛的小孩》
九歌兒童劇團即將推出十五週年系列兒童劇《想飛的小孩》,這齣專爲兒童製作的戲劇由大頭人偶與撐竿偶攜手演出孩子們希望飛上天空的夢想。
-
即將上場
二〇〇二跨洋巡演版《看見太陽》
果陀劇場大型歌舞劇《看見太陽》,由舞台視覺大師聶光炎、導演梁志民、作曲陳國華與編舞馮念慈聯手出擊,讓觀眾在次體驗音樂劇的驚艷,這齣聯合二十多位歌舞優聲代的實力演員演出的歌舞劇,果陀劇場不僅要讓台灣觀眾重新體驗,四月也將遠赴紐約演出這齣膾炙人口的精采好戲。
-
即將上場
俞麗拿、李堅協奏曲之夜
YWCA青少年管弦樂團此次邀請知名鋼琴家李堅及小提琴家俞麗拿來台,將於二十八日的協奏曲之夜,演出《賽爾維亞理髮師》、舒曼鋼琴協奏曲、《廟會》及《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二十九日在羅東聖母醫院所舉行的紀念音樂會則由三位傑出的音樂家李逸寧、李堅與黃維明,同台攜手演出。演出曲目分別爲法朗克鋼琴小提琴A大調奏鳴曲,舒曼的三首《羅曼史》,米堯爲豎笛、小提琴與鋼琴的組曲及巴爾托克鋼琴、小提琴與豎笛的對話。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演藝團隊發展扶植計畫」開始申請 九十一年度文建會「演藝團隊發展扶植計畫」的補助申請案,即日起開始收件,至十二月十四日截止。十二月中至明年一月下旬開始進行評審作業,一月底前公佈入選團隊名單。該補助計畫新的作業要點(含申請表格)電子檔於十一月十五日在文建會網站首頁公告,意者可直接下載。 文建會表示,由於九十年度的計畫作業細則為實驗性規定,經實際運作後,發現仍有改進空間,所以曾於八月及十月邀集百餘團隊及專家學者代表召開兩次座談會,共同就本年度評審作業所發現之缺點,加以審慎研究檢討,才擬定出新的作業要點。該作業要點除依「行政程序法」規定外,也設計放寬送審條件,但在複審階段加強實質審査功能,文建會表示,放寬送審條件,主要是考量景氣對團隊經營所造成的壓力,同時避免有遺珠之憾,希望藝文界人士能了解該會的用心。詳情可電洽:(02)23434129,網址http://www.cca.gov.tw/cgi-bin/index.cgi (編輯室) 〔美國〕 舞台藝術的爵士組曲 全美最大的舞台科技博覽會,也是美國劇場科技協會(USITT - United State Institute for Theatre Technology)的年會,將於明年(2002)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紐奧爾良(New Orleans)展開。這個博覽會除了提供與劇場設計等相關的展覽外,也開放給廠商參加,包括燈光、電腦軟體、機械設備、劇院建築、音響、特效等,只要跟娛樂工業有關的產業,都會在此現身。活動期間也有相關的講座與課程,無論是有興趣的人、學生、買主、或是業者,都可來瞧一瞧。網址:www.usitt.org (耿一偉) 〔德國〕 華格納歌劇破浪而出 或許這是繼一九七六年,沃夫岡.華格納(Wolfgang Wanger)在拜魯特歌劇院百年慶時,邀請當時年僅三十二歲的法國導演Patrice Chere
-
即將上場
亞太弦樂四重奏「深秋時分的法國音樂行」
在這深秋時分,故宮正如火如荼地舉行法國文物展,而全台唯一由全男性演奏家組成的亞太弦樂四重奏也向這次展覽靠攏,推出法國室內樂的經典之作,讓樂迷在欣賞法國三百年的經典畫作之餘,也能浸染在充滿法國迷濛色彩的佛瑞與拉威爾的弦樂四重奏中,一窺上個世紀轉換時,音樂與繪畫同爲藝術本質的互通之妙。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這些人,走進黑洞。
2001《黑洞》,排戲筆記。
-
柏林
聆聽布蘭德爾,像讀一本好書
在莫札特奏鳴曲第四樂章著急不安的a小調輪旋曲裡,中段在節奏不變下轉為A大調;此刻他指下音色的突然變化,就像從黑白轉為彩色,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而這中間的過門就只有簡單幾個音符而已。
-
香港
節奏、結構、力量的集合體
福克旺舞團現任藝術總監韓蘅沓的作品,非常著重舞蹈本身最純粹、最原始的質感,講求力量與節奏;清楚而嚴密的結構、空間的充分作用、重心偏重向下沉的動作,都是她的舞蹈簽名式。
-
藝人館
感動出於巧合,無需執著
對於觀衆的讚賞,經過後設分析之後,徐堰鈴得到了自己的結論,並且發展出一套應對模式──她淡然,她會點頭微笑並且接受,也會說「謝謝」。但她這麼告訴自己,這不關她的事。
-
遊藝場 ART SPECE
堅實硬體內的一股和風
就士敏廳的色系、氣氛來看,的確是和風洋溢的空間,淺色系的地毯、淺褐色的舞台、淡色系的基調,乾淨、舒服的指數可列為台北展演空間的冠軍。
-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好的仗還會打下去
在台灣政治改革史中,劇場人一直扮演著批判者的角色,無論是由劇場直接走入政治者如李永萍,或是用戲劇直接批判政治、台灣現況的如王墨林、魏瑛娟,他們藉由參與社運表達他們的建言,正如魏瑛娟說:「沒有任何媒介比戲劇更接近、更易表達政治立場,尤其是和觀衆直接面對面的爆發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台灣命運唱同調
近年來的選戰,台語歌總是各候選人必唱的競選歌曲,遙想二、三十年前,台語是一種不能在中小學說的語言,台語歌更是難以在電視上聽到的歌。台語歌謠自日治時代以降,經過不同執政者的打壓,終於在二十世紀末鹹魚翻身,然而隨著本土意識的興起,成為象徵台灣文化的重要圖騰之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個歌仔戲家族的榮耀
七〇年代,在政府鼓吹本土意識的風潮下,歌仔戲經過幾十年來政府刻意壓制與邊緣化後,從地方的野台登上了金碧輝煌的國家劇院,在這些崛起自外台的歌仔戲班中,明華園是刻意被政府培養成象徵本土文化的政治圖騰,而他們的劇、影、視通吃的際遇,更是令許多同為來自外台歌仔戲班的同行欣羨不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紅頂商人的戲台春秋
二十世紀初,縱衡商場與商界的辜顯榮憑著對戲曲的熱愛,在淡水築起了台灣第一座新式劇場──台灣新舞臺,它是當年台灣最紅的表演場;二十世紀末,辜振甫在台北信義區建造了延續台灣文化的新舞臺,而且以更宏觀的文化視野看待它;以民間力量構築表演藝術舞台,在台灣的文化史上,辜家有其不可抹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