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約爾格.德慕斯鋼琴獨奏會
德慕斯一九二八年在奧地利出生,自幼學習鋼琴,十四歲即於維也納愛樂廳舉行首演,並曾於一九五六年在義大利國際布索尼鋼琴大賽獲第一名。德慕斯最爲人所津津樂道即其錄音作品,迄今爲主他已灌錄超過三百五十張唱片,其中包括舒伯特、德布西鋼琴全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與古鋼琴曲,巴赫、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和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全集。另外,德慕斯也曾與二十世紀偉大藝術歌曲大師費雪狄斯考、舒娃茲可芙合作,曲目相當寬廣。 德慕斯熱愛收藏歷史性古老鋼琴,貝多芬二〇〇週年誕辰時,還曾應邀於波昂演奏貝多芬曾使用過的鋼琴。而在鄰近薩爾茲堡的加貝小鎮,也有以德慕斯爲名的鋼琴歷史博物館,大師並在此指導來自世界各地的習琴學生。今年七月德慕斯首次來台,預計將演奏包括莫札特、舒伯特、布拉姆斯、舒曼等德奧經典。
-
即將上場
高雄南風劇團推出《台灣人間〈兼〉神》
一九九六年台灣飛彈煙火並存,紙錢與空頭支票齊飛,一個道壇小混混如何藉著宗敎與政治的力量,成爲人民的主宰?爲了尋找他心目中人生最大目標黄金屋與顔如玉,開始他壯志雄心的北伐,到台北發展。經高人黃金闕及青海女的開示,在亂世中最大的賺錢事業就是指點他人迷津,成爲敎派中的領導人。於是他開始一段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旅程。 《台灣人間〈兼〉神》是由加拿大的 Brad Logrin 所導演,而劇作家石光生也因此劇獲得高雄第十七屆文藝戲劇類首獎。對於劇中所描繪的是九六年的台灣光景,南風劇團的解釋是「九六年不遠!歷史一直進行著,而我們太容易遺忘。一九九六年和二〇〇〇年一樣,荒謬和胡鬧一樣精彩上演!」
-
即將上場
第三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以「展現世界音樂地球村」作爲節慶主題的「第三屆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從七月卅日起到八月五日,連續七天,共計二十場的音樂會,將邀請全球各地傑出合唱團抵台演出,此次受邀團隊包括有享譽國際的英國泰利斯學者合唱團、令人爵士躍動的美國裘比利合唱團、風靡歐洲的德國新浪潮合唱團、日本伊丹混聲合唱團、芬蘭維洛亞佩多合唱團等。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屛風的李國修,與風屛的李修國再度重逢。 演員稍動,眞情依舊。這年頭,眞情難得,濫清滿坑滿谷。 ──屏風表演班《京戲啓示錄》 你見著了,但聽不到。「靜」,可能是最美的聲音。 ──美國「林肯中心爵士樂團」 「動」的好?或者「靜」? ──舞蹈訓練班
-
表演賦比興
「炫.白」的啓示與隨想
作為一個劇場設計者,我進出劇場不僅僅只是觀賞到幾次表演,同時也豐富地領受到創作者的藝術智慧,嚴謹執著的創作態度,實驗創新的勇氣與信心。
-
焦點
新加坡當代戲劇巨匠
郭寶崑自稱是「文化孤兒」,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劇本集取名為《邊緣意象》,顯示了他對於自己處境的體會,以及對於新加坡文化現狀的了悟。雖然新加坡並不處於任何源遠流長的文化的中心,可是,卻是中華、印度、回教與歐洲等偉大文化匯集的地方。
-
焦點
殉道者的備忘錄
筆者之所以賦與《商鞅》如此高的評價,並非出於個人的趣味和喜好,也不僅僅是這部作品所達到的人性深度和美學力度,而是因為在「文革」後所恢復和倡導的中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品中,《商鞅》是在其歷史劇領域中的最後一名完成者和集大成者。
-
研習營
一場在地的國際學習盛宴
今年暑假,台灣舞蹈界將有一場新的交流盛事,為期三週的「台灣國際舞蹈營」將在國立藝術學院舉行。除了當代專題、資格證書鑑定、類型舞蹈、經典/創作研習等課程,還包含工作坊、座談會及對外演出等部分,此次研習營預計將可招收約一百五十位全期學員。
-
台前幕後
黑色歌舞,數盡江湖滄桑
排戲過程中,蔡振南不時吐出的詩化語言是排練場最動聽的聲音。此外,蔡振南的人生經歷、對社會細微的觀察,也拓展了羅北安與其他演員的視野。比方像是黑道的邏輯、言行舉止等等細節,在多方討論後越來越具體。
-
台北
華語世界的戲劇盛會
繼五月開始的一波藝術節熱潮之後,七月下旬在台北登場的將是「第三屆華文戲劇節」,來自上海、天津、香港、澳門、新加坡等五個城市的劇團,將與台灣的「國立藝術學院」及「台灣藝人館」兩個演出團體一同獻藝。
-
慕尼黑
搭起世界的橋樑?
今年三月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區舉行的第七屆慕尼黑國際舞蹈節,以「世界之間」為主題,聚集了來自十一個國家的當代舞團,這些受邀團體的美學大多源自非西方傳統卻融入獨特現代感。大會精心安排的「肢體文化/肢體 言語」研討會,更廣泛探討當代舞蹈面臨的各項議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意義的重新定位
二十世紀的表演藝術,它的所謂「現代主義」,在於解除固有的後期浪漫主義或古典劇場及芭蕾的束縛,但就在解除束縛的同時,它本身卻也開始面臨被解消掉的威脅。面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所造成的許多質變,所有的表演藝術,無論以聲音、動作、或圖像的語言動作來表達故事或理念,在這個後期資本主義時代,都有如風中之燭般,為了維繫它們的藝術主體價値而掙扎,並意圖以各式各樣的創作來自我重新定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史觀的解構與重塑
女性主義表演史觀建立的目的,正是挖掘重建那些被過去既有史觀篩漏遺忘的表演活動事蹟,而所謂的女性主義的特定政治性格,又恰好是讓吾人解構既有史論,重新檢視被深埋遺忘的過去,並據此重塑建構未來史觀的主要關鍵與動力。
-
特別企畫 Feature
設備與觀念的革新
以前蓋棟劇院總以為是千秋萬代之事,人們總是去設想未來可能的需求,但事實往往證明想像中的未來,與預期有相當大的落差。如果能縱觀歷史發展及了解近代思潮,我們很容易勾勒出理想中現代劇場的面貌,它應該是自由地、更開放地以建築語彙去構築劇場意象,絶對避免教條規則,沒有真正最好的建築答案,因為劇場和語言演進或者大陸漂移一樣,都是緩慢、不間斷地在進化中。
-
特別企畫 Feature
意識形態的實驗與實踐
在二十世紀的劇場歷史裡,我們可以看到政治對劇場直接而粗暴的宰制,也可以看到劇場工作者介入社會政治現實的強烈企圖與作為。而更為普遍的情況是,劇場工作者有意識地以個人與社會所面臨的迫切問題為題材,直接對政治經濟體制的不公不義提出嚴厲的批判或深刻的反省。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元素的重組與再製
相對於舞台劇、舞蹈、音樂演奏、雜耍綜藝秀、偶戲、歌劇這些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便已發展成熟的表演領域,本世紀也有許多難以用既有劇種分類的演出,跨越不同劇種、甚至於不同藝術類型的界限。這些跨界演出的創作過程多少帶點實驗性,其中膽子較大的,也敢在寫實/反寫實的形式化兩極之外,摸索劇場光譜的曖眛地帶。
-
回想與回響 Echo
跨越時空的東西交流
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藝術節注意到台灣的表演團體,不可諱言地有部分原因與歐洲的「東方熱」有關。這場中、法古典宮廷樂舞的跨文化的的《梨園幽夢》,獲得觀衆的熱烈回響,十場票房皆逾八成以上。可說開啓了另一種國際舞台的契機。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表演工場唱「獨角戲」
臨界點的團址「生活劇場」提供了一個場域,沒有任何藩籬,放任、自由、民主,只要是對小劇場演出有興趣的各路人馬,幾乎都能夠吸納,具有某種「同儕匯集力」,看似組織結構鬆散,卻像一隻變形蟲一樣,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輪廓、變換自己的面具。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踏,昨日漸行暗去的身影
當年舞踏給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似乎已平復下來,反而更能抽離那些過剩的表現形式,看到剝開彩裳以後所裸露的身體,竟是與裝置、戲服、道具這些構成舞踏場域的符號一樣,不過是彰顯日本人獨特感性的一個符號而已。
-
舞蹈
以自然為本、文化為貌的原始主義
永子與高麗反映了典型的後現代日本社會思考模式:對現代化後的日本失望,而對「美好的過去」充滿懷舊。在創作理念上,他們屢屢追溯人類身體中餘留的原初記憶;意圖突破文明的束縛、回歸自然,則是他們身為現代人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