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蔡瑞月舞蹈硏究社浴火重生 於十月二十七日經由台北市政府通過,位於中山北路二段的「中華舞蹈社」,舊稱「蔡瑞月舞蹈硏究社」正式被評爲市定二級古蹟後,十月三十日凌晨兩點卻發生大火。由於是木造建物,舞蹈社部分屋頂及天花板均被燒毀,而歷年收藏的蔡瑞月舊時舞蹈服裝、演出活動檔案、簡報資料及老照片的翻拍底片等也都付之一炬。 「蔡瑞月舞蹈社」是建於民國九年的日式官署宿舍,民國五十三年由舞蹈家蔡瑞月向市府租用,成立「蔡瑞月舞蹈藝術硏究社」。民國七十二年間蔡瑞月因政治因素離開台灣、定居澳洲,舞蹈社由媳婦蕭渥廷與其妹蕭靜文管理。今年年初,市政府原計劃以長期佔用土地及房舍爲由,收回舞蹈社,但在引起文化界人士的反彈及抗爭後,最終市府鑒於蔡瑞月舞蹈社對台灣舞蹈界的特殊貢獻,決定將舞蹈社列爲市定古蹟保存。八月間由民政局通過古蹟認定,十月二十七日市政會議正式通過將中華舞蹈社列爲市定古蹟。在舞蹈社確定不被拆除之後,蔡瑞月也專程自澳返台準備籌設「蔡瑞月文敎基金會」;孰料還未完成公吿手續,舞蹈社便因一場大火付之一炬。 舞蹈社被大火燒毀,剛上任的文化局長龍應台表示,市府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規定重建蔡瑞月舞蹈硏究社,也由於舞蹈社的歷史意義特殊,又是國內古蹟火損重建的首例,市府將委託專家完成規劃硏究,再進行硬體工程,重建後的營運管理也將在規劃時一併考慮。 文建會則表示,雖然大火燒毀舞蹈館,但蔡瑞月的舞蹈成就皆已作成紀錄留存。文建會之前委託蕭靜文舞蹈團承辦「台灣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歷史」一書已於去年夏天問世,列爲「蔡瑞月舞蹈史料彙整出版計畫」中,而蕭靜文舞蹈團提出的「蔡瑞月舞作重建計畫」及「千禧舞蹈社區行」兩個方案,前者已獲文建會兩百萬元的補助,後者也在文建會的支持下,蕭靜文舞蹈團將在台灣各縣市巡迴演出蔡瑞月的舞作。而關於舞蹈社重建計畫,主委林澄枝表示,文建會將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 (編輯室) 「傳統藝術叢書」新書出版 爲了讓國人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去年九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委請學者專家主筆撰寫台灣各類的傳
-
九二一文化震撼系列報導
灰飛湮滅後的絲絲情「藝」
當危及生命的災難驟然而降,「藝術」可以扮演什麽角色?表演團體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九二一大地震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摧毀了無數美麗的家園。此時此刻,所謂的「藝術」似乎成爲最奢侈的非生活必需品,無法提供受災居民實際的協助;然而,在整個救災過程當中,表演藝術界卻不甘於只是承平時期的文藝使者,許多團體或者深入災區、用自己的方式協助居民,或者振臂疾呼、出錢出力。同時,由於地震所帶來的巨大災難,也強烈衝擊著文化人原本的自我定位及價値觀,讓許多人重新思考「藝術」的意義。因此,從這個月開始,我們將針對此次國內的表演藝術界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的反應及行動做一系列的觀察與報導。首先將以月誌的形式記錄從九月二十一日起至十一月中所取消的演出,以及期間表演藝術界各個團體的賑災行動;不過因爲有太多的地方團體深入災區,默默貢獻心力,我們的資料恐仍有遺漏之處。
-
活動看版
凝眸諦視 台灣京劇史照展
由國立國光劇團委任王安祈策劃的「台灣京劇史照展」,將於十二月十一日至三十一日,在國家音樂廳文化走廊展出。此次展覽的主要內容爲各劇團公演劇照及重要演員的個人相片,並有相關的文字資料展、經典劇目影片放映會與座談會。
-
其他分類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爲什麼歌仔戲的演員都是女生?(台北 金小原) 答:其實在歌仔戲剛發展的農業時代,所有的演員都是由男人擔任的,一直要到農業時代要過渡到工業時代時,才有女性演員的出現,大約是距今六、七十年以前的事。當時因爲女性在社會上找工作不容易,剛好歌仔戲班蓬勃興起,不少父母就把女兒送到戲班學戲,讓她們學得一技之長可以不用靠丈夫。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爲舞台上生旦對唱時,男人與女人的「key」差很多,男生與女旦配合時,男的會唱不上去,相反的女旦跟男生配唱時,也會覺得好像卡住一樣;因爲歌仔戲中的生旦對手戲多,所以就越來越多女性扮演生角,讓對唱時較順暢。後來進入工業時代,女性出來走動工作的機會多了,女性演員投入演出多了,男性演出的機會就少了,所以女性演員就成爲戲班的主力。但除了以唱唸爲主的生旦主角外,其他的角色如丑角仍多由男性扮演,但現在也越來越多女性在扮演丑角了。 問:我對歌仔戲很有興趣,可是台語不好,可以有什麼方法學習呢?(新莊 章白容) 答:我建議可以從學台語文開始,或是學唱歌仔戲、台語流行歌開始,這樣比較容易進入狀況,通常經由唱歌是比較容易學語文的,學台語也不例外。先學唱再進入唱腔、身段的學習,就可以了。 問:據了解,歌仔戲沒有固定劇本,那演員如何揣摩角色呢?如何與其他演員搭配?(桃園 顧怡怡) 答:這就和讀書一樣,要靠腹中的累積,好比說學生在唸小學時,要他作文很難,因爲知道的知識不多,到了中學就會好一些,到了大學可能就更會作文,甚至可以出口成章。演員也是一樣,學的戲齣多了,腹中才庫豐富,自然就可以運用在舞台上,演「活戲」(就是沒有劇本,只靠故事大綱演的戲)也能勝任。至於和其他演員的搭配,也是要靠時間培養良好的默契,因爲默契好所以可以在台上對答如流;當然也會遇到頭一次演對手戲的演員,那麼不順默契不好也是正常,但只要有機會繼續一起做戲,靠智慧來思考對方的反應,相信在第三次以後就會很順了,就像小孩子學講話,剛開始也不能和大人回應,過幾次就順暢了是一樣的道理。 問:請問廖女士最喜歡哪一類的戲?爲什麼?(桃園 林欣怡) 答:我最喜歡的是苦戲,像《三娘敎子》、《王寶釧》、《什細記》、《山伯英台》等這些講述婦女守德守節的戲齣,可能是因爲我的出身背景吧!因爲人生的坎坷,讓我在演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演員
-
焦點
曠野神鼓太虛吟
爲了企圖表達涵納古今中外、大衆小衆的宇宙觀和美學經驗,李泰祥選擇在山上呈現這個充滿宇宙氣息的玄奧作品,彷彿爲它尋覓到自創作以來更密切貼近的空間形式。
-
焦點
擊石焚松以祈天
「焚松」原本是藏人的祝禱儀式,《焚松》則從中淬取了火的滌淨和紅的莊嚴,舞者們以內視而專注的神情,與石共舞,表達著對自然的敬仰之心。
-
台前幕後
金枝弄蝶
「台灣的小劇場常常玩的是形式,這一次,我希望演員可以盡可能地『深』,去嘗試從沒有人敢做的表演深度。」王榮裕表示。因此,劇本寫就後,創作才正要開始,在「群蝶」相當完備的劇本架構與角色意念下,演員們跟著王榮裕「玩」了近半年的時間,一點一滴地豐富劇本的血肉,朝向更具生命力的演出形式。
-
台前幕後
帶領京劇跨過傳統與現代的紅海
雖是頂著宗敎意味濃厚的劇名,《出埃及》主要探討的還是人性的衝突。創作過程中,導演鍾傳幸努力將摩西還原成「人」的角色,她堅信,因著人性的不完美、人性的懦弱,才會有好看的戲。鍾傳幸認爲只要討論人性,必能跨越古今、地域、性別、階級,她藉著《出埃及》更透視人性也更了解自己,同時也體會自由的重要性。
-
東京
時間之子舞流光
勅使川原令歐洲舞壇鍾愛有加,以其美學與哲學的思維與體現擄獲人心。這位用舞蹈寫時間論文的時間之子,將引領我們跨越東西方文化謬解與成見的藩籬。
-
爵士縱橫談
當今首席爵士女強人
卡拉處理聲部之間的平衡,簡直像是個魔術師 獨奏者和其他團員的互動順暢無比 彷彿一大群頂尖嘉年華舞者盡情舞動
-
現代音樂盒
獨負戰爭十字架的音列大師
巴拉克的作品始終沒有一般人想像中 現代音樂的不安和混亂存在,相反的 裡面有高度的自制和近乎潔癖的秩序
-
特別企畫 Feature
移動的表演饗宴
在台灣,街頭表演在種種不利條件下多半仍處於被動的受邀表演性質,然而只要他們的身影一出現,總是在人來人往的街上吸引路人的眼光,街頭藝人以其專長,放緩人們急促的脚步,柔化臉上僵硬的線條,撫慰城市人疲憊的身心。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雕刻都會時光
在紐約、巴黎、柏林街頭藝人如何「粧點」城市?許多去過歐美的旅人,對於城市街頭藝人的記憶有時甚至凌駕於城市本身,他們以天地爲舞台,以多元的形式,使觀賞者釋放出情緒與想像,在忙碌的城市中停下脚步找到呼吸的空間,忘神於藝術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集體節慶與個人自由之間 戶外表演藝術與街頭戲劇
基本上街道是一個生活的空間,一個途經的空間,一個通達不同目的地的交通系統,現代街頭戲劇表演者則力圖讓想像力在街道上出現、發酵、起作用,並讓創意佔據街道,佔據人身心。
-
台北
從「小」尋找前進的力量
相較於其他藝術節,「屛風演劇祭」的企劃方向朝向多元化的開發,不限定任何演出形式及內容,只要團體夠好,都可以參加演劇祭的演出。今年第四次的演劇祭,屛風更是化被動爲主動,邀請了三個團體演出自創的作品。
-
柏林
肢體「極端」新嘗試
一九九九年的柏林國際舞蹈節特別地「極端」,不是純抽象肢體的舞蹈表演,就是完全不跳舞的觀念、行動或表演藝術。短短的十八天內總共呈現了十七個舞蹈製作,四十四場演出。
-
新西遊記
稀有動物生存手記
戲偶本身沒有生命,只有存在,它的生命經由操偶演員與觀衆共同賦予,當生命產生刹那的喜悅,是偶戲演員與觀衆共同分享的,這種無形的交流一直吸引著我。 一九九七年夏,我離開工作五年的九歌兒童劇團,踏上西方的取經之路,望著兩年來尊尊以血汗製作出的戲偶,學習的點點滴滴也湧上心頭。
-
音樂
短暫盛開的茶花
在整場演出中,樂團各個聲部的銜接、搭配,堪稱在我們國內演出過的現場歌劇中,最完美精緻的一次,値得國內歌劇製作及演出單位參考效法。
-
舞蹈
舞蹈空間重塑形象
《跳房子》作品之中舞蹈與戲劇的編排雖然仍不夠融洽,但在此次的公演節目,已不同於過去多年來搞怪而令多數觀衆怯步的演出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