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即將上場
杯子劇團黑光幻妙戲劇節
杯子劇團爲創團十五週年,特別舉辦「黑光幻妙戲劇節」,推出三齣劇碼以及一場黑光幻妙親子之敎育劇場。 首先上場的是《大象與小老鼠》,是一齣動物卡通劇,敍述小老鼠克克常欺負大象來旺,拿大象的尾巴盪鞦韆、把長鼻子當溜滑梯;森林的動物看不過去,想好好敎訓克克,但宅心仁厚的大象竟然請小老鼠看戲,於是一場有趣的「戲中戲」便上演了。《美人魚的夢》是杯子劇團獲邀參加將於韓國濟州島舉行的亞洲偶戲節的演出節目,全劇沒有任何對白,只由音樂詮釋劇情。《神仙捉鬼王-鍾馗》則將藉著幽默的對白,將小朋友的生活習性呈現在劇中。
-
即將上場
新中間風格演奏會羅貝多.薩亞斯與李永輝吉他演奏會
長期定居於台灣的南美吉他演奏家羅貝多.薩亞斯,此次將和李永輝爲台灣觀衆演出別具風味的吉他音樂,演出曲目涵蓋古典與巴洛克、台灣組曲、懷舊流行音樂、電影配樂主題曲及南美拉丁音樂組曲五大部分。羅貝多.薩亞斯一九七三年獲阿根廷首府頒贈「Martin Fier-ro 1973年藝術家」紀念獎杯。 一九八四年來台定居後成爲台灣女婿,曾爲著名男高音多明哥伴奏。一九九一年羅貝多以陳淑樺的暢銷曲〈一生守候〉榮獲金馬獎最佳歌曲獎,一九九八年應邀參加總統府介壽館音樂會演出,一九九九年爲齊豫、順子及多位流行治壇的主要歌手的專輯擔任配樂,是一位足跨古典與流行的音樂家。 李永輝畢業於西班牙馬德里音樂學院。回國後曾任漢聲(原軍中)電台吉他漫談節目主持、師大國中音樂師資班講師,目前擔任達飛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汎美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投身商界卻寄情於吉他,亦堪稱爲另類的「跨界」音樂家。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蛹之舞
-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問:你從事敎學,主持電台、寫作、演奏等工作,它們之間有什麼互通性?具有什麼不同的創造性?如何在其中持續創造性?各個收穫是什麼? (台北阿純) 答:我認爲一個人無論在從事什麼工作,都只是在做一件事情──表達自我。最近我所任敎的學校開了一個新的Program,提供給已經有工作的社會人士繼續深造的管道,這個Pro-gram稱爲「在職進修碩士班」。在所有進修的組別中,以報考「音樂敎育」組的人數最多。經過第一輪的筆試,大槪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二十幾個考生進入第二階段的口試面談。在口試面談之前,考生必須先塡寫一份讀書計畫,闡述其唸碩士班的動機與規畫。 有意思的是這些已是爲人師表的考生,幾乎有志一同的提到希望碩士班的Program能滿足她/他們對於音樂敎育理論、敎法、敎材與課程設計等四大項目的需求。但更絕的是當我對考生表示我們碩士班並沒有開這方面的課程時,她/他們依然願意來就讀。耐人尋味的是許多人提及以前在當學生時,最討厭上音樂史的課,但畢業工作後,方才發現其重要性。所以即使在碩士班修不到所謂的音樂敎育理論、敎法與敎材之類的課程,考生仍然認爲其它的課程會幫助她/他們突破敎學上的瓶頸。 從上述的面試經驗印證了一件我一直堅信的事情:做任何事情專業第一!我在這裡所談的專業並不是專指技術層面的專業,或是某一領域裡的專業,而是對人事物判斷的一種專業認知。這種專業的認知是建立在對自我生命認知的不斷追求,工作只是追求過程的媒介而已。所以空有一堆的音樂敎育理論、敎法與敎材,但缺乏對自我生命的認知,那知識理論與生命經驗是永遠不可能結合在一起。我認爲今天身爲任何一個行業的專業人士,必須具備結合知識理論與生命經驗的「專業」能力。 從上述的角度來回答我在從事敎學、主持電台節目、寫作、演奏等工作,它們之間的互通性、創造性與收穫等問題時,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我只是透過不同的形式來表達我這個「人」的專業而已。如果「我」能有所長進,「它們」在不同的形式上就會有創造性;如果「我」能持續的有所長進,「它們」就會持續的具有創造性。而「它們」各個的收穫就是豐富了「我」生命,反之亦然。
-
焦點
「鉸鏈」打造歌舞年
並不是打著歌舞劇的招牌,就能夠讓人來看戲的。果陀劇場導演梁志民藉著多年來與其他設計者合作的經驗,累積出一種「鉸鏈式」的工作方式:即一齣戲正在演出,就開始排下一齣戲,同時籌畫第三齣。像七月演出的《東方搖滾仲夏夜》,梁志民在去年七月就已著手並完成了劇本和歌詞,那個時候他還是身兼《複製新娘》的製作人,並正排練著《天使不夜城》。
-
日本
藝猶未盡
第一屆「劇場-奧林匹克」藝術祭於一九九五年在希臘雅典舉行;四年後的今天,第二屆的活動在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代表鈴木忠志的推動下,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表演團體,自四月中旬至六月間展開一場場精采的演出。
-
現代音樂盒
俄國的前衛音樂之父
德尼索夫的旋律充滿了歌唱性 在他的素淨配器當中 隱約傳達出一種宿命的悲傷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舞台影像展覽
肢體篇 季利安經典篇 團體:荷蘭舞蹈劇場 編舞:傑利.季利安 時間:一九九九年三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季利安編舞從古典芭蕾出發並揉合現代舞技巧,他的作品舞台簡約,舞作卻能傳達豐富的意象,具備高度的感染力及流暢性。他以極具個人風格的詩意、精準的動作、複雜的雙人舞變化,讓荷蘭舞蹈劇場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 《May B》 團體:法國瑪姬.瑪漢舞團 編舞:瑪姬.瑪漢 時間: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地點:國家戲劇院 《May B》充份顯現瑪姬對雕塑及造型的設計概念,並將機械生活與現代舞蹈融合在一起,舞者臉上敷上白粉像木乃伊一般,在緩慢而遲鈍的動作中呈現出他們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痛苦及壓力。 《刺》 團體:英國瞬間動力舞團 編舞:Isabel Rocamora、Sophy Griffiths 時間:一九九八年五月 地點:台北市社敎館 別以爲懸吊在空中只能是馬戲!Sophy Griffiths將空中飛人懸吊的技巧融入舞蹈的概念裡頭,舞者藉由一根繩索、一根橫桿離地舞動,只爲了要找到動作靜止在空間中的那一霎那,也爲了要表達內在情感的瞬間。 《輓歌》 團體:高麗與永子 編舞:高麗、永子 時間:一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探索生命的舞蹈物理家
現今的「雜耍」不只是技藝的呈現而已,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爲結合舞蹈、美術等各方元素,將舞台、道具、動作、雜技等互爲混融的綜合藝術。本刊特地專訪此項藝術中的代表人物魔手麥克,請他談談他在創作上的思考與工作方式,以及對藝術未來的看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體姿勢創造意象
擅長將佈景、道具、空間,經由演員語言與肢體的變換運用來述說故事情節的英國渾沌劇團,在來台演出期間,爲台灣的現代劇場愛好者舉行一場硏習工作坊。他們先由肢體即興出發,然後依創造的意象來塑造角色與場景的工作方式,與我們所熟悉的史坦尼體系從人物內在性格出發的方式,有著極大的差異。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反射内在的呼喚
溫.凡德吉帕斯創作時並不以「編舞者」自居,他的創作語言常來自與舞者嘗試直覺的肢體反射動作。《非關慾望》藉由精準的肢體技術,解放人性中潛藏的欲望。作品從許多不同的睡姿開始發展,進而展現一片令人驚異的想望冰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界迸裂的火花
此次台北藝術節多項演出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多元面貌,我們邀請到分別來自傳統、現代各領域的藝術工作者,企圖從肢體、意念、美學、形式等各個角度,再次反觀探索台灣表演藝術的新契機。
-
雅樂舞新探
雅之原形與本質的認知
雅樂舞動態的根本中心存在著一根軸,此軸線穿透人體正中心,爲人體身心覺知的深層建構一個虛實共存的標的。舞蹈者經由「雅」而能滲透,自信、自重、誠懇面對自我,此乃舞蹈者對己、對人之根本。
-
雅樂舞新探
還原入雅的身體呈現了什麼?
陳玉秀從雅樂舞中找到「中心軸」的身體概念,在她與振興復健醫院數位醫師共同發展探索之下,於日前做了一場階段性的呈現。這場異常簡單、緩慢,不同於一般觀舞經驗的呈現,引發對身體動、靜,內在狀態與外在形體的討論。
-
戲劇
粗製濫造的女人情事
就如同去年台北故事劇場的《花季未了》一樣,俳遊場《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演出,其實相當程度地反映了本地近來「懷舊」與「女性觀點」的文化風潮。但《我》劇的演出,不僅無法建立起任何觀點,甚至連原著劇本中的溫柔與抒情,也被破壞殆盡。
-
戲劇
仲夏一夢分古今
藝術學院的這一場製作,造境元素雖有前例可尋,卻是「莎士比亞產業」在台灣劇場終於「現代化」的見證,證明台灣也可以有導演莎劇的條件。雖然馬汀尼所塑造的熹波麗塔沒能形成足以統攝整場演出的詮釋觀點,卻充分表現莎劇結構均衡的大奧妙。她使我們相信,台灣劇場也有可能內化莎士比亞的戲劇經驗。
-
戲劇
君去有拙時,眞有拙時
對於一個肩負有別於其他劇團「使命」的演出團體,在呈現老年經驗時是否對演出的手法能有妥切的安排,而不致使技巧上的問題影響到整體表現,這不但是演員,更應該是編劇、導演、設計者必須思考的。
-
戲曲
陣痛與尷尬
在《大將春秋》裡,我們看到了「戲曲傳統」這一個大包袱引致的種種現代舞台適應不良症,從演員轉型的陣痛與劇團摸索的尷尬,到劇場人才資源各自爲政的游離狀態,在在使得這場演出帶著視覺與聽覺上實驗性的焦躁。
-
戲曲
囝仔轉大人
《秋風辭》顯然有龐大的企圖,企圖把史實點滴一一交代,卻囿於支線太多,敍事凌亂,無法像《曹操與楊修》簡明暢快,大切數塊。在試圖用人物獨吟、唱唸之中交代內心情緒之矛盾痛苦時,又無法像《金龍與蜉蝣》賦予凝聚的畫面。所以,用內容演繹悲劇,《秋風辭》劇情還有待爬梳簡化,用形式塑造悲劇,《秋風辭》導演手法差強人意。
-
戲曲
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
對孩童而言,「傳統」根本是一個遙遠的名詞,所以,在劇作品質的甄選上,應該更嚴謹審愼的篩選把關,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戲,不要扼殺小觀衆們享受「童趣」的權利,但是又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識,深入淺出地設定主題立意;再者也能巧妙組合各種藝術手段,從傳統中蛻變創新,讓舞台投射出各種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