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進階搜尋
-
法國
當西方遇見東方
透過演員的化妝進行解說,放映演出在當地祭典實際情形的紀錄片,以及專家在表演前後等待諮詢等活動,該藝術節不僅想讓觀衆像往常一樣「看」表演,更希望讓觀衆了解形成表演的環境與文化。
-
德國
身體的藝術
身體劇場所講求的是一個沒有衝突且不需要英雄主義的劇場,在動作中展現移動身體的藝術(Art of moving body in motion),藉由說、唱、喊、跳等各種可能性以及時空的改變現象來表達。
-
戲曲
竹林中的探險 觀《羅生門》戲曲演出
《羅生門》令戲曲界欣慰的是 傳統的表演藝術在此並沒有被 完全捨棄,京劇演員可以盡情 發揮自身數十年技藝磨練的成 果,然而,筆者在爲水袖、蹻步熱烈鼓掌的同時,思考的卻 反而是:鑼鼓配合下如此形象 化、外化的表演程式到底適不 適合《羅生門》?如此熱烈熱 鬧的氣氛是否直接影響這齣戲 的風格?
-
舞蹈
女孩們的閨房遊戲
「一九八九初夏的遊戲」有少女的輕愁,天眞、淘氣和活力,但「三十舞蹈劇場」若要走得更久更遠,勢必得跨越自設的小圈圈。放眼四周,關照姐妹情誼外的人事物了!
-
舞蹈
瞬間動力,靜止瞬間
全作結構嚴謹,各項元素扣合緊密,整體節奏漸進,最後終於沈寂。在極小的時空裡完成一 精緻的小宇宙。
-
戲劇
台灣製中國守財奴
大多數的觀衆根本不在乎演的 是什麼劇,他們在乎的是有沒 有笑點。旣然觀衆是以爆笑的 點數評斷是否値回票價,劇團 競相「賣笑」實在不足爲奇。 就這一點來看,台灣藝術學院 的《守財奴》堅守笑劇的馬其 諾防線,確實難得。
-
戲劇
不以「六十分」當滿分
如果綠光劇團的方向與目標只僅歸屬於戲劇類小品,那麼《同學會》稱得上精緻的小 品;如果非得號稱「歌舞劇」的話,那麼歌舞表演這部分所 呈現的成績,卻是扣分之處。
-
戲劇
無力的成人世界,無力的《同學會》
儘管是憂鬱星期一的晚上,儘 管國父紀念館外細雨霏霏,台 下幾乎座無虛席,笑浪此起彼 落,在滿場的笑聲中,竟微微 浮出一股焦慮:《同學會》說 了這麼多,但到底面對(或閃 躱)了什麼?
-
音樂
擴散的記憶 金慶雲獨唱會
金慶雲的選擇,顯然絕不僅以 共鳴吐字之類表層的效果爲依 歸,可以感覺到,她的視野裡 至少涵蓋了歌詞的意圖,一首 歌之中音樂與文學所牽連的文 化與歷史記憶。
-
絶活亮相
俐落鮮活林爲林
林爲林曾練功練到汗可擰出半臉盆水, 還有一次桌子壓到背,到醫院療養沒多久,就把石膏拆下來跑回去練功──對崑劇的熱情支持著這一切!
-
絶活亮相
底蘊醇厚侯少奎
「少時練功是用汗水和淚水積累而成的,累得全身乏力時,雖不可能嚎啕大哭,卻往往累到情不自禁地淚流不止。」
-
座談會
得其「門」而入?
復興劇團推出的新編戲《羅生門》,嘗試探索跨文化美學、劇場形式融合、意識形態的開發等種種可能,週末傳統戲曲劇評會由這些面向出發, 激盪了「現代京劇如何變化」的討論話題。
-
愛戲一族
師生同吟歌仔調
台北縣秀朗國小六年二十六班是一個特別的班級,小朋友個個會唱歌仔調,吹拉彈唱一手包辦,全班就是一個歌仔戲團。
-
專欄 Columns
藝術的距離
毎個人似乎都有「輕鬆」的想法:到關渡自由玩耍、休閒可以,專程到藝術學院看展演卻覺得遙遠辛苦。其實,不只民衆把距離當作不接觸藝術的藉口,主管藝術文化的官員何嘗不然?爲了解決「距離」的問題,許多展演活動都把吸引人潮列爲重點,在節目設計上流向通俗化、熱門化,然後再以觀衆多寡做爲成功與否的依據,倒果爲因地模糊了展演的本質。
-
專欄 Columns
再談戲劇的結構
上回從評論的角度談戲劇的結構,這一次我們可以從創造的角度來看。從評論的觀點談結構,意指我們應該了解他人文本的組織架構,從創作的角度論結構,更意指我們應該熟知自己文本的組織架構。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來到劇場,來見吳文翠,看生命之所寄。
-
特別企畫 Feature
評論藝術的藝術
演出的「成功」指數有賴現場掌聲的熱烈及事後肯定的評論,然而掌聲的大小常常不等於評論的必然反應,演出者與評論者在一明一暗間,各有立場,台上與台下的距離似乎難以拉近可知,評論藝術的藝術也必須是一門專業的精確技術!
-
特別企畫 Feature
凡夫俗子的荒謬鬧劇
如果還有人認爲舞蹈不宜表現生活瑣事的話,他應該來看看「莎莎請客」的作品。《太空人巷》以一個客廳演出三代同堂的場景。在香港看這支舞別有滋味。因爲我不斷想起一些香港朋友家中侷促的空間、擁擠的情形。不知香港的編舞家會如何處理這樣的題材? 請別誤會莎莎用了多麼寫實的手法模擬生活動態。沒錯,舞台主景是沙發和電視(一次十六台!但多半是幾乎靜態地分三組呈現家用器具及室內裝潢的細節,無意喧奪焦點),莎莎卻一逕用扭曲的姿勢、傾斜的角度,將日常動作重組爲荒謬的鬧劇,有時近似馬戲雜耍:男主人推著沙發旋轉、小女孩在牆上行走、180彎腰的女人搔著屁股、倒立的女人使盡辦法誘惑男人,而如何在架子上堆放物品的爭執,可以演變成一場瘋狂的小丑遊戲。這些奇觀當然極富娛樂效果,但莎莎也沒有捨棄揭露人際關係一觸即發的殘忍與暴力;作品中最激烈的一段性愛,即主動發自家庭最小的女孩身上。 莎莎和她同代的一些編舞家們一起將舞蹈的概念解放得更爲徹底──不但不再追求完美的身材和完美的姿勢,更刻意表現日常生活的鄙俗與不堪,然而觀衆卻可以從作品的想像力與直面主題的強度中,享受到另一種全然不同的美感。不能否認某些手法殘留碧娜.鮑許的影響(例如結尾老媽媽在吸塵器的袋中塞滿衣物,再若無其事地縫起來),但莎莎吸納通俗文化與日常生活的好胃口,讓我們窺見了一個不同的前景。 文字|鴻鴻 編導‧詩人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湧動的潮音中
座落於倫敦東南城區一所老敎堂內的格林威治靑少年劇團(以下簡稱爲GYPT,Greenwich and Lewisham Young Peoples Theatre)成軍至今已有三十年左右的歷史。在這段期間裡,深信劇場以人爲本,因而極具社敎潛質的GYPT,不僅對醞釀於英國本土的「敎習劇場(TIE, Theatre-in-Education)」(註1)之推展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爲劇場與社區、劇場與公民、戲劇與社會等當代劇界關心甚切的論題提供了大量深含硏究價値的素材。 回顧昔往,GYPT的設立和其他許多創建於同一時期的TIE劇團一般,是六、七〇年代英國社會急遽變動下的革命性產物:舉凡中產勢力的勃興、義務敎育的普及,還有戲劇理念的更新,皆可說是「敎習劇場」之所以能在英倫蔚爲風潮的導因。儘管TIE的定義與功能究竟爲何學界至今仍在爭辯不休,但它大抵不脫是一個以演敎員(actor-teacher)和年輕參與者間之明確互動爲基石的戲劇體驗:透過諸如「靜象劇面(image theatre)」、「論壇(forum)」、「坐針氈(hot-seating)」和「群體角色扮演(group role-play)」等技巧,編導小組運用戲劇呈現的方式將某一社會議題(如環境保護、種族分歧)具象化,並且在設計、排演的過程中預留出可供參與者實際介入討論或表演的空間,讓參與者能夠從此一虛擬的情境裡充份地感受到問題本身的深度及難處,進而在多方思辯、溝通後做成自己的結論或決定。劇場潛能於此散發出一股龐大的橋樑力量,使得平日淨在校園內接受知識餵養的靑少年得以走出象牙塔和牆外的社會現實進行直接觸握,同時對自我存在和周遭人事間的關係脈絡做番整理與思省。而這正是GYPT這個戲劇團體向來所堅持的編演理路和創作目標。 舉九四年春該團以前南斯拉夫境內之紛爭爲憑所製作的《粉碎太平》Broken Peace爲例:藉由群體角色扮演的方式,學童們在演敎員的帶領下以商業考察團的身份前往一個戰火初歇的虛構城邦做訪問。途中他們邂逅了生意人伊佛、咖啡店老闆和他的女兒娜達,以及隻身在亂世中顚沛班離的偶劇師父佐蘭(GYPT的道具師特別以回收的垃圾黏製出兩尊可用木棍操縱的玩偶來增添敍事的魅力)等人,並且從這些角色的口中聽聞了許多有關戰爭、國族、親情、愛情、偏見與仇恨的故
-
即將上場
紅綾金粉劇團《愛在星光燦爛》
《愛在星光燦爛(Jeffrey)》是一個在愛滋病陰影籠罩下的時代所發生的一個喜劇故事。傑生,一個二十多歲卻還像個大男孩的男同志,因爲生性內向害羞而一直交不到男朋友。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宣布要禁慾了!於是緊張的爸媽忙著對他講色情電話要引起他的性慾,焦急的好朋友們也趕著替他物色男朋友,卻全被他一一拒絕。直到傑生遇見健身房的帥哥小史向他展開猛烈攻勢,原本謹謹有條的生活才開始亂了陣腳。然而,正當傑生決定要接受小史的感情時,小史卻坦白地說出自己是愛滋病帶原者的眞相,一時之間傑生陷入空前的矛盾中,他是要義無反顧的繼續愛小史?還是要因爲害怕未來的生離死別而忍心割捨這段感情?於是在一連串的愛情拉鋸戰和不斷的誤解、澄淸之後,傑夫終於作了他的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