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逞
-
焦點專題 Focus 師徒同台競藝,傳統藝術綻放青春風華
大師經典.青春好戲-2010年傳統表演藝術節
由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辦的「二○一○傳統表演藝術節」,今年特以「大師經典.青春好戲」為主題,除了向畢生為傳統藝術奉獻的資深藝師致敬,看見他們畢其一生淬煉而成的豐厚表演層次與內涵外,更期待年輕一代的後輩藝生、新秀子弟勇於表現其個人特質,展現燦美青春的戲曲風華。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兩廳院新任藝術總監
黃碧端:長年的文化累積,造就兩廳院的競爭力
接下藝術總監,黃碧端除了延續既有的方向,繼續推動兩廳院各項業務外,更希望這個國家級場館可以充分發揮龍頭角色,積極培育人才,傳承兩廳院營運的專業經驗。她在文建會主委任內,就曾在文化部的組織法中提出組織法架構中,提出了「一法人多館所」的概念,期待兩廳院可以建構一套快速移轉與分享的機制,分享多年的經營經驗。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謝謝你幫舞台打開燈
悼資深燈光設計師張贊桃
雲門舞集資深燈光設計張贊桃,於三月廿五日因淋巴癌辭世,享年五十三歲。一生都在雲門工作的他,為雲門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燈光設計作品,並且屢受國際媒體的肯定。除了工作認真、待人溫暖,更讓人記得的,就是他瞇著眼睛時的笑容。本刊特以此單元,紀念這位為舞台奉獻一生的燈光設計師張贊桃。
-
藝妙人物事
藝術新住民Jayanta 在創作中尋根
來自好山好水的印度曼尼普省,身懷多元劇場身手的Jayanta,為愛來到台灣,與台灣妻子、也是劇場工作者的林浿安共組了「EX-亞洲劇團」,從初來乍到時的惶惑不安,到四年下來端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濕波變身記》、《老虎和士兵》、《島》等製作,豐富的肢體與語言令人驚艷,藝術新住民Jayanta,也在台灣穩下了創作的腳步。五月他將與劇場演員魏雋展合作《假戲真作》,讓劇場再度跨越語言與種族的隔閡。
-
焦點專題 Focus 如戲人生,一瞬之光
絕世坤生—孟小冬
梅蘭芳與孟小冬,一個是「四大名旦」之首,一個是眾人仰望的「冬皇」,兩位當年都是叱咤菊壇的藝術家,但就如同陳凱歌的電影《梅蘭芳》,孟小冬只是點綴這位一代京劇名伶感情軼事的八卦花邊,梅蘭芳的一生中,少了孟小冬,他的故事依舊精采,說的、寫的、演的,百年不散。反之孟小冬的生命裡少了梅蘭芳,就像缺了一角的圓,不夠完整。這或許這就是梨園女人的宿命吧,孟小冬在戲曲史上留名,並不僅僅在於她的戲唱得好,更基於另外兩個原因,一是孟小冬的崛起,為女演員在京劇舞台上爭得了應有的地位,二是戲台下,她與生命中的幾個男人的傳奇故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投資與扶植並行,讓好的作品與市場共存
過去,由於南台灣以重工業與勞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人口型態,長期忽略人文藝術的發展,被視為「文化沙漠」。二○○○年之後,愛河整治成功所帶動的流域文化活動、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城市閱讀運動、精心連結打造的文化資產及社區營造網絡、綠美化推動成果,讓鋼鐵之都搖身一變成為綠色都市,增添不少人文氣息。去年,世運在高雄盛大舉辦,開閉幕結合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的創意演出,讓人驚覺高雄這十年來的蛻變。隨著「南部兩廳院」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動土,高雄市將具體轉型為一個以藝術文化為主的現代化都會。在這個趨勢下,官方的文化單位將扮演怎樣的推手角色?本刊特別專訪高雄市文化局局長史哲,請他一談對高雄市表演藝術文化未來發展的思考。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陳錦誠:應回歸思考什麼是台灣文化獨特性
大陸景觀劇帶動觀光,原劇組也想做《印象.台灣》 2009.11 二○○二年大陸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劇目《印象‧劉三姐》在廣西桂林漓江上演,找來導演張藝謀執導,結果造成大轟動,不僅讓當地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也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開發相當可觀的文化和經濟效益,成為大陸文化創意產業指標項目,製作團隊隨後在麗江、西湖、海南島等地做了「印象系列」也都叫好叫座。在台灣,《印象.劉三姐》頗有名氣,觀光客趨之若鶩,這幾年赴廣西遊客增加,《印象.劉三姐》更是旅行團不能缺少的行程項目。跟隨這股熱潮去年,《印象.劉三姐》導演之一的王潮歌低調來訪,看中了包括大陸觀光客必遊的阿里山、日月潭等地;之後,製作人梅帥元也相繼來台,拜訪台灣優人神鼓,尋求合作可能性。同時也將趁機參訪台灣各地,了解是否也有機會把山水實景演出的形式帶到台灣上演。然而,以台灣的自然生態、市場規模,觀光客源,是否適合直接移植大陸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和觀察。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2010年高雄縣偶戲節「偶,來了!」
活靈活現 競馳奇想詩意
隨著春節的熱鬧氣氛,綻放繽紛奇想的高雄縣偶戲藝術節也隨之登場!從大年初一到初八,將有來自澳洲、法國、巴西、韓國、保加利亞、義大利等國的偶劇團,以及台灣在地的皮影戲、傀儡戲與現代偶劇團,競相在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演出,各式各樣的戲偶「登台獻藝」,讓你驚嘆:「偶,來了!!!」。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高雄縣歌仔戲大觀 生旦丑吸睛上陣
虎年開春,好戲開鑼!
愛看歌仔戲的觀眾有福了!過年到高雄就能看到五台好戲:明華園日字戲劇團的《猩猩膽》、明華園天字團的《租妻、搶妻大作戰》、春美歌劇團的《周瑜》、秀琴歌劇團的《阿育王》與河洛歌子戲團的《呂洞賓》。全是一線演員上陣,展現當今內台歌仔戲的精華。
-
藝號人物 People 好的模仿,來自細節的講究
唐從聖 在生活中隨時儲存表演養分
從一位剛出校門的舞台劇演員,到以模仿表演走紅螢光幕前,家喻戶曉的綜藝諧星,唐從聖靠著戲劇科班出身的紮實訓練,如海綿般吸收的驚人學習力,以及射手座「向前衝」的拼命和幹勁,為自己在演藝圈打下一片天。形容自己是需要下苦功,花時間做功課的演員,表演的累積多來自生活中細微的觀察。唐從聖強調,隨時隨地都要儲存未來表演的養分,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用得上,而且你會發現所學的東西永遠都不夠。
-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文建會新人新政 提出大陸設點與藝文體驗卷
資源有限,建議先幫忙減低團隊場租壓力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新官上任,快馬加鞭提出兩大新措施。第一項是文建會將在大陸設點,盛治仁表示,鑑於兩岸文化交流愈趨蓬勃,但不少表演團體到對岸發展卻遇上詐騙事件,求救無門,設點是透過政府力量幫助表演團體在大陸發展,了解大陸市場、尋找演出場館、給予行政協助。第二項則是計畫針對中小學生發放「藝文體驗券」,刺激藝術消費。盛治仁說,「藝文體驗券」等同於現金券,可用於票券購買,不過只限國內藝文團體展演,不包括電影、出版。他指出,他正向財政部爭取,希望「藝文體驗券」發放的對象在國中小學生之外,還能擴及高中生。之前的文創法版本提出每人要有一萬二千元藝文消費抵稅的構想,執行上的確有難處,「藝文體驗券」可說是新的替代方案。文建會希望透過學生票價補貼以及發放「藝文體驗券」的方式,擴大國內藝文人口。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人生悲喜歡快,一切「戲」出巧合?!
國光劇團今年的封箱公演以「冒名.錯認」為題,排出《擋馬》、《花田錯》、《詩文會》、《荷珠配》、《一捧雪》與《鳳還巢》六齣劇碼。王安祈說,冒名有意、錯認無心,或許事出無奈或許靈機一動,可能悲劇收場也可能皆大歡喜,「機遇與巧合,總在命運的轉折處,其所造成的錯位,呼應的是現實中難以捉摸的人生樣貌。」
-
藝號人物 People 專訪《極限震撼》導演
狄奇.詹姆斯 翻轉你看世界的角度
目前正在台北信義區上演的《極限震撼》,是場完全打破藝術戲劇類型,結合劇場、舞蹈、鋼索特技、party、秀、裝置藝術等元素的演出。該製作的導演、來自阿根廷的狄奇.詹姆斯,早以鋼索飛人秀De La Guarda走紅於外百老匯。對於這齣打破觀眾觀賞慣性的強調現場互動演出,狄奇.詹姆斯表示,他想訴諸的是比語言更純粹的物質,直接與觀眾面對面,打破從理性思考的慣性,盡其所能用感官刺激釋放觀眾的情感,衝擊他們的身體。
-
特別企畫 Feature
東西合璧汲取抽象 打造極簡之美
《鄭和1433》,羅伯.威爾森首度與台灣設計團隊合作,知名的服裝設計師葉錦添與擔任舞台技術指導的國內劇場設計師王孟超,將如何與威爾森打造這次跨文化合作的舞台視覺?本刊特別訪問葉、王二位,一談與劇場大師合作的過程與心得。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角度二:消費時代下的表演藝術
打造品牌到解讀市場 藝術也能是好生意?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文化經濟學」成為顯學,商業與藝術在「文化產業」的論述裡成了一件事,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核心之一的表演藝術,雖然仍在時代變遷的趨勢下,摸索自己的定位,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消費市場,也不得不尋找順勢發展的力量。向來強調創作本位的表演藝術生態,開始思索觀眾的需求,反省作品價值和市場的關係。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土地廟前演《煮海的人》 創作如愛情義無反顧
改編自元代雜劇《張生煮海》的《煮海的人》,將在景美福興宮廟埕前演出,而這一切的地點時間決定,都是導演夏夏擲筊請示過土地公的!如同張生為愛情煮海的義無反顧,但執著創作的夏夏卻是理性執行自己的想法。
-
焦點專題 Focus
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
湯顯祖,何人也?為何他的夢,竟能延續四百年? 崑曲《牡丹亭》不僅讓崑曲這門藝術重新受到當代人們的重視,而其背後的作者明代才子湯顯祖,也從史冊中走出,重新成為現代劇場的關注焦點。十二月的兩廳院新點子劇展,即以湯顯祖的經典作品「臨川四夢」:《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齣為題,邀請現代劇場創作者與之對話。想知道現代的劇場工作者如何跟著湯顯祖「說夢」?就讓我們先來認識湯顯祖。
-
戲劇
《步步驚笑》 金士傑挑戰瘋狂喜劇
改編自驚悚片大師希區考克經典作《國防大機密》的舞台版《步步驚笑》,將由資深導演楊世彭執導,甫獲國家文藝獎的金士傑挑大樑。劇中將由四個演員扮演間諜、警察、農夫、農婦、小販等四十八個角色。五十七歲的金士傑說,雖然他不用串演其他角色,但兩個半小時,他幾乎不下場,也非常考驗他的體力。
-
舞蹈
秦Kanoko《惡之華》 獻給死者的祭儀
在台灣成立黃蝶南天舞踏團的日本舞踏家秦Kanoko,曾以肉身作為抗爭武器,拒斥台北縣政府為興建捷運新莊線而拆除樂生療養院。如今,樂生抗爭行動雖已落幕,秦Kanoko依舊用舞踏與死去的靈魂對話,新作《惡之華》宛如一場為死者而生的嘉年華祭典,強調雖然堡壘已經瓦解,但寄居於身體的「惡所」仍蘊藏著反權力、反體制堡壘的可能性。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廖瓊枝《陶侃賢母》 回首畢生旦角風華
傳統劇目中鮮少以旦為主角的戲碼,此次演出由編劇曾永義特別針對廖瓊枝的性格、表演特質,以歷史為藍本,為她量身編寫全本以「老旦」為主角的《陶侃賢母》。廖瓊枝在劇中從二十歲花旦演到三十歲苦旦,再到中年帥旦,九十高齡老旦,將旦行藝術淋漓揮灑,也將廖瓊枝的人生藉著歷史人物,忠實呈現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