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垠慧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異色俗豔下的情慾顯相
藝術家吳天章在最新個展「偽青春顯相館」中,呈現《孌》、《難忘的愛人》、《心所愛的人》三件錄像作品。延續如劇場舞台設置的手法,吳天章像執導演出的魔術師,《孌》呈顯自溺似的皮膜快感和近乎戀物癖的美學興味《難忘的愛人》則指涉對生前美好的眷顧與留戀。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穿越《白晝》的時空對話
因著一批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長期借展的百年石膏模製品,北教大教授林志明策劃「米開朗基羅的當代對話」特展,以其中米開朗基羅《白晝》為發想,邀集美、英、德、法與台灣共廿二位藝術家作品,展開一場跨越六百年的時空對話。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紙紮文化映顯的歷史痕跡
台灣藝術家蘇育賢的錄像暨影像創作系列《花山牆》,透過台灣喪葬儀式中的紙紮文化,呈現台灣歷史發展歷程,與現世人心對生後世界的想望。蘇育賢發現,紙紮屋厝呈現真實建築形貌的習俗,意外保留了日治時期、國民政府,而今工業化之後的台灣建築形制,「連同殖民者的鑿痕、自我認同的混淆也一起帶進去。」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FLUXUS 讓藝術無所不在無所不是
一九六○年代的藝術思潮FLUXUS,主張藝術不是一件件的「作品」,而是生命的總和,藝術是藝術家實踐人生、鍛鍊自我觀照能力的記錄與軌跡,對後世藝術發展影響重大。高美館推出的「合而不流:FLUXUS五十周年紀念特展」,展出包括喬治.馬修納斯、白南準、約翰.凱吉等FLUXUS核心人物的相關史料,可說是台灣首次針對FLUXUS最完整呈現的一次特展。
-
藝@展覽
溯古汲今的台灣藝術顯像
策展靈感來自中國古籍的兩檔畫展,分別在台北與台中展出。前者「真真:當代超常經驗」展名「真真」出自《太平廣記》,展出作品勾勒「虛幻擬真」和「真實若幻」等風格特質;後者「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31-1940:二年級生」展名「刺客列傳」出自《史記》,展出多位現已七、八十歲高齡的藝術家,突顯他們在台灣美術史中扮演的時空角色。
-
藝@展覽
材質的迷戀者
英國當代重量級的雕塑家東尼.克雷格個展來到台灣,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完整呈現一九八○年代至今的四十九件雕塑代表作,以及百餘件與雕塑相關的紙上作品。克雷格雕塑創作,而且樂於探索各種材質,他始終認為,媒材就像人臉一樣擁有豐富「表情」,「媒材可以是複雜和神聖的。」
-
藝@展覽
心象攝影觀內在 紀實影像觀社會
高美館與北美館同期推出攝影展,分別是八十三歲攝影大師柯錫杰的大型個展,與八位一九五○、六○年代出生的台灣攝影家作品。柯錫杰的攝影將外在自然重新組構成抽象語彙,透過鏡頭審慎構思與重組後的視覺美感,指向人們的心象世界;而中生代攝影則以入世精神,直陳社會現狀或表達訴求。
-
藝@展覽
微觀世界的生命省思
藝術家吳季璁和張暉明,面對「三十」的人生關頭,在近期的展覽中,不約而同地,透過微觀世界的視角,分別以作品呈現了對生命境遇的思考。吳季璁《天空》透過對螞蟻的觀察,思索生存的道理;張暉明《》、《碎片》單頻道錄像作品靈感源自親人的逝世,以自然森林幽陰影像鋪陳四季更迭、生死悠然的詩意風景。
-
藝@展覽
從本土、亞洲跨越國際的雙年展多元面貌
九月底十月初,多個知名雙年展紛紛揭開序幕,藉由主題性的策展,或藝術家與策展人的有機合作,展現近年當代藝術的豐沛活力。其中「台北雙年展」主題為「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台灣美術雙年展」承續上一屆「台灣報到」的精神,不局限媒材、形式主題;「關渡雙年展」鎖定在亞洲當代藝術的交流,本屆主題為「藝想世界」。
-
藝@展覽
「生澀」的藝術 挑戰慣性與脫序
黃東昇的作品多用繪畫、拼貼、文字書寫等形式構成,在拼組過程、想像的圖像及思考生命的觀點上,個人色彩相當濃厚;他的作品才能散發出介於素人和正規藝術之間的「生」趣味,帶有微微曖昧的生澀、原始和生物感。不規則性的思考,讓黃東昇隨時在理性地自我分析和享受變化的樂趣。
-
藝@展覽
胡金銓的「武藝」 當代藝術「新傳」
今年適逢胡金銓八十歲冥誕,從去年開始,包括紐約、巴黎等地陸續舉辦胡金銓紀念影展活動,國家電影資料館擁有最完整豐富的胡金銓文物收藏,這次展出改以當代藝術結合文物再詮釋,除了呈現胡金銓的電影美學風格,並希望藉由胡氏美學的再造,象徵典範的傳衍。
-
藝@展覽
兩個中國藝術家 不同世代的生命解讀
中國當代藝術的兩位藝術家六十八歲的王懷慶與四十七歲的劉煒,同時在台北推出近作展覽,前者從單純的東方文化基因出發,結合當代極簡的表現形式,後者的創作驅動則源自「以我手畫我心」,發展出一種相當個人化的百無聊賴、或被稱為「潰瘍式」的繪畫風格。
-
藝@展覽
從小洋裝開始的家族歷史之旅
菲律賓女性藝術家瑪莉娜.克魯斯的「家系列」,透過藝術創作,蒐集母系家族三代的故事。她在外婆的老衣櫃裡發現一百多件外婆親手縫製給母親伊麗莎和雙胞胎阿姨萊拉的小洋裝,引起她追溯家族記憶的興趣。透過這些衣物為觸媒,克魯斯從外婆、母親和阿姨們口中得知許多家族故事,轉化成創作素材的來源,陸續以影像、繪畫與雕塑等形式呈現。
-
藝@展覽
藝術,作為回映世界的鏡子
藝術,是一片映照世界的鏡子,映照出表象之下的世界。兩位錄像藝術家崔廣宇與羅斯費爾德,分別在「二○一○極地日誌:錯誤的冰塊」與「製造世界」中,以揶揄、嘲弄的手法,帶領觀者看到人與環境間制約又荒謬的事實。
-
藝@書
生命是一場終身徒刑
對一九九○年代就讀於美術科系的學生來說,謝德慶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六年在紐約完成的五件「一年行為表演」作品,像是一則「傳奇」。透過《現在之外:謝德慶生命作品》中文版的譯介,我們終於能了解謝德慶當時行為演出的全貌。
-
藝@展覽
破解法蘭西斯.培根的天才神話
今年適逢培根逝世廿週年,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浮於世:法蘭西斯.培根特展」,與「法蘭西斯.培根義大利素描基金會」合作,展出培根晚期旅居義大利期間,以鉛筆或蠟筆描繪的六十幅素描,可與培根的油畫比對。素描的出現雖有違培根生前自述,打破他不做素描的神話,但依舊無損培根畫作受到後人喜愛及在藝術史上重要地位的事實。
-
藝@展覽
逃離北韓者的斑斑血淚
美籍台裔攝影家張乾琦二○○七年至○八年間,接受《國家地理雜誌》委託前往中國拍攝「脫北者」從北韓脫逃、跨越國界到中國、東南亞、日本和南韓等國的北韓人民。張乾琦前後花了四年的時間完成此一系列,透過靜態攝影和影片呈現一路跟拍的過程,鏡頭道出脫北者隨時面對被逮捕與死亡威脅的內在恐懼。
-
藝@展覽
微觀世界的藝術靈光
一年一度的「台北美術獎」去年十二月揭曉,得獎作品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此次參賽者平均年齡卅歲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後出生的藝術創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館舉辦的「二○一一台北美術獎」,也可說是呈現台灣「八○後」視覺藝術發展面貌及觀察趨向的一項展覽。
-
藝@展覽
筆筆紮實 畫下屬於故鄉的生命歲月
繪畫功力紮實的中國畫家劉小東,在攝像機器強勢的時代,他寧可透過繪畫的過程,交代所見所聞所感的世界。去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故鄉遼寧金城為作畫內容,發展出「金城小子」系列,描繪變遷的鄉土、變老的家人與兒時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相關展覽也正在台北展出。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涂維政「身體測量」 考掘城市新方法
以穿梭古今、虛實間的幽默,呈現己身對社會現象的關注,是涂維政創作的慣用手法。他的最新個展呈現了「影像.聲音.博物館」、「影像銀行尋寶遊戲」和「視覺玩具」三大系列,其中「影像.聲音.博物館」利用自己的身體,觀察並測度所在的環境,正是裝置藝術家涂維政對所在區域的考掘與觀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