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裕惠
臺大戲劇系博士後研究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榮念曾
生於中國上海,五歲時舉家遷往香港。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城市設計碩士課程。 七〇年代後期開始在香港參與舞台藝術,並於一九八二年成立藝術組織「進念廿面體」。 編導作品如:「中國旅程」系列、「二三事」系列、「百年孤獨」系列、「中國文化深層結構」系列等,曾於日本、台灣、比利時、德國、英國及美國演出。最近的作品是《四大發明》,曾於香港及柏林演出。 參與政策制定及社區服務 一九九六年擔任香港科技大學藝術中心藝術總監直到二〇〇〇年六月;二〇〇〇年七月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藝展局委員;二〇〇一年,獲香港政府文化委員會邀請擔任文化交流組成員。 曾經創立或協助成立多個民間文化藝術的組織,包括香港文化界聯席會議、國際劇評家協會香港分會、香港政策研究所等。 籌建國際文化藝術網絡 一九九六年創辦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並擔任節目總監,多年來舉辦過多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會議、硏討會和文化交流節目;亞太表演藝術網絡(Asia Pacific Performing Arts Network)的副主席,由亞洲十四個城市重要文化組織組成的亞洲藝術網絡(Asia Arts Net)主席、「上海─香港─深圳─台北」城市文化交流會議(City to City Cultural Exchange Conference - Shanghai, Hong Kong, Shenzhen, Taipei)的主席、亞洲基金會及組織會議(Conference of Asian Foundations and Organizations)董事會七位成員之一,以及鼓吹並組織由歐亞會議(Asia Europe Meeting)發展出來的歐亞文化網絡(Asia Europe Cultural Net)等等。 一九九七年,由歌德學院支持,負責籌劃爲期一個月的「慕尼黑香港藝術節」;二〇〇〇年,策劃「香港柏林當代文化節」並擔任藝術總監;二〇〇一年,於紐約成立「世界文化論壇董事局」,積極策劃二〇〇三年舉行的第一屆「世界文化論壇」。 <p alig
-
台前幕後
抹一縷古味清香
不同以往新編的嘗試,國光劇團特別「翻箱倒櫃」地找到一齣京劇的百年傳統老戲,將整齣戲的背景設於盛行嚴刑酷法的明朝,更名為《未央天》。緊接著傳統京劇老戲之後,是繼千禧年崑劇盛宴之後推出的傳統崑劇,江蘇崑劇團沒有明星,沒有大牌,六天演出的劇碼將呈現「濃郁的南崑風格」。
-
特別企畫 Feature
策展人的養成沒有捷徑
門尼諾挑選節目的方式很傳統,也很實際,就是買張票坐在觀衆席裡,靜心且耐性地觀賞這個節目的成熟度、原創性。對於想要嘗試擔任藝術節策展人的年輕一代,門尼諾強調不應該懷有太多的憧憬與想像,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跳進來做」。只有靠經驗與學習,才能逐漸熟悉這些多元的工作面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要跟當代的社會價值觀對話
尋找躲在任何文化事物表徵之下的價値觀,追求任何可能的創意與活力,是榮念曾作為策展人的原則。當我們要沿用一貫的制度與生活方式來痲痹自己的感官時,榮念曾卻不會那麼輕易地放過參與他策展活動的每一個參展者。Think!想一想,任何事情是不是一定都得是這樣?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就是要挑戰「異想天開」!
正和龍應台局長就任即將屆滿兩年以來的工作過程一樣,單從今年九月來看,台北市文化局便有率先完成國內第一座國際藝術村、公開招標西門町紅樓戲院的委託經營、著手重新規劃台北市北門古蹟附近的交通環境,以及完成第一屆國際詩歌藝術節等諸多文化活動與建設。每天瀏覽平面媒體上琳瑯滿目的市政報導,對映龍應台頭頂上的「媒體光環」,居處文化主流邊陲的表演藝術界,或許對台北市文化局文化施政的落實,多少會因較高遠的期待,而特別感到陌生。 從零到有,困難重重 從今年官辦台北藝術節的流標,第一屆亞太文化之都文化博覽會的匆匆落幕,和去年底台北藝術節「圓環走唱系列」活動因執行單位與客家歌手陳永淘之間的爭議與誤會看來,台北市文化局所主辦的表演藝術類相關活動,似乎總有和表演藝術界「不太投契」的隔閡存在。反觀今年舉辦的國際兒童偶戲節,以及許多透過文化局補助的例如「北投藝術節」、「萬華新藝象」與南港、信義區的「台北新茶鄕」和「影巷大街」等社區文化活動,顯然文化局仍是著眼較多數的觀衆市場,偏重「普及市民」的執行概念。如果我們大膽質疑,這些博覽會式的文化活動,究竟能對台北的文化藝術,有些什麼樣的累積?龍應台第一個反應是搖搖頭,然後表示:「以文化局從零開始的工作進度來看,現在看累積並不公平。」 整個文化局的工作進程,幾乎是「從零到有」地開始。龍應台以一座工廠從建立廠房、購買機器、訓練員工、包裝產品和行銷宣傳的作業進度,來比喻目前的台北市文化局只不過才剛剛開始營運,員工的訓練尙未完足,更遑論包裝行銷的推動,如何討論累積?再加上缺乏文化著眼的法規,爲了招募適合的文化行政人才,她於去年八月提議的文化人才晉用法規,到現在也還躺在立法院裡;即使旗下有近一百五十名的員工,如要理想達成所有的文化建設,沒日沒夜地加班,四年的文化局長任期根本不夠。也許不談「累積」,龍應台強調所有的活動規畫,其實背後都有「佈局」;然而政治因素的變動,誰又能給予政治承諾,實踐這用心良苦的「佈局」規畫呢?龍應台感嘆地說:「文化局長的任期應該當個十年!」 本土化可以等於國際化 以今年九月剛落幕的「國際詩歌藝術節」爲例。現今華人都會之間的競爭,日趨劇烈,幾乎每個都會都在加強自己的國際競爭力,未來五十年、甚至
-
台前幕後
好一個狂放天才的朝代!
《貞》劇的劇本的確有待商榷,原作或許不是選擇了最好的素材。但是,《貞》劇新編的舞台場面、程式動作與唱腔編曲,卻是令人大開眼界;對於尋求京劇現代化的觀衆與創作者來說,觀賞《貞觀盛事》的演出,其實是一次相當有趣的觀摩。
-
特別企畫 Feature
建造一座台灣都會的文化長城
當我們抬起頭、環顧台灣四周,也許我們會突然驚覺,原來台北和其他縣市的距離,也是如此遙遠。各個地方縣市除了需要達成主觀的文化建設目標,還得解決可能有的政治阻力、法令限制和先天環境與發展條件的困境;其文化發展的走向,也和主事者的背景、主觀願望和縣市長的支持與否,息息相關。
-
特別企畫 Feature
掙「裡子」還是要「面子」?
基於兩岸文化政策的迫切需求,文建會陳郁秀一上任便即成立「大陸工作小組」,計劃於明年推動全新的大陸文化政策,以確立未來補助的原則。補助台灣團體前往中國大陸演出,就和補助他們前往歐美國際之間表演一樣,只要中國大陸彼方提出合理對等的邀請條件,文建會不遺餘力地支持。
-
台前幕後
就在半夢半醒之間……
她很安靜,一直如冰河遺跡的深淵窄湖,湖口不廣,卻難以見底。但是,幾乎和所有女人一樣,陳品秀也結婚了!陳品秀因為生命歷程的轉折, 感覺到一股「無法忍受的窒息」;於是,創作的慾望在她喉頭哽著,她要把她的「夢魘」化為一種跨越戲劇、舞蹈的舞台呈現。
-
現象視察
搞紅「表演藝術」!
當前劇場製作的宣傳包裝與製作規模,早已隨著社會、經濟與生活結構的改變,悄悄地調整自己的腳步與體質,「半推半就」地朝著一種隱然的市場價値靠近。有幾位女性獨立製作者,單憑自己對表演藝術的熱誠與專業的自我要求,不僅跨界、跨團,以「逐水草而居」的心情,慢慢摸索著當前中小型獨立製作的出路。
-
焦點
好看就是好戲!「百年傳唱歌仔情」第二屆全國外台歌仔戲大匯演選介
了解這廣佈全國各鄕鎭縣市的外台劇團,就像是看遍一部活生生的台灣歌仔戲變遷發展史; 我們固然需要提升傳統戲曲内涵的精緻化,然而回歸觀賞傳統戲曲的戶外情調,重建傳統看戲的生態,使其適應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也足以表現台灣歌仔戲的特色。
-
台前幕後
管它風吹、雨打還是雷擊!
那個驕枉放縱的老國王,要聽取悦他的話,最後卻落得家破人亡;當初那個急躁求好的劇場導演,如今要一個人扮演七種角色,在結合傳統戲曲行當、音樂與現代戲劇元素的創作裡,找出自我表達的空間。
-
台前幕後
蠻荒世界裡的野玫瑰
我們編造出「馳馬荒原、斷瓦頹垣」裡這些在「蠻荒世界裡得勢的女人」,而其實,「她們並不是一般人幻想中的『野玫瑰」」。可想見中國評劇院這些芳齡不過四十的年輕演員,如何賣力詮釋女性的陰柔、 風騷、巧媚與真情;只不過在嗩吶、板胡和梆子的擊奏下,可有多少觀衆聽得出那女性潛藏的怨苦和壓迫呢?
-
台前幕後
改「生」爲「死」,從「舊」求「新」
李寶春的「新老戲」不但新編劇情結構,更是以累積數十年的行當與程式,翻轉傳統演出中的行當表演,讓觀衆一連看到「角色被改死」、「反串到讓人笑死」、「感動得讓人哭死」,還使出「一趕三」的絶技,盡賞「馬派」、「李派」和「言派」等詮釋。
-
尋找百分百的表演雜誌
在停刊的煙硝中尋找出路
本刊出版一百期,回顧走過的痕跡,同時也見證了這段時期台灣表演藝術的消長,這場座談會我們邀請了專家學者、同業先進,共同來探討表演藝術類相關雜誌的槪況與未來的發展。
-
藝人館
奔赴失落的地平線
陳惠文並非台灣小劇場界的新人,相反地,她過去大半的演出歷史,正與解嚴後初期的台灣小劇場發展緊密結合。再次回到國内的舞台,陳惠文正努力調適自己的表演語彙,希望以不同的形式與溝通方法,持續她在國外的學習與實驗。
-
現象視察
誰領我穿越幽谷?
許多主、客觀的環境變數,都橫隔在「藝術產業化」的這條道路上,使得迫切尋求解套的藝文工作者,不是更為茫然,便是只得各謀生路來自歐美或日本、義大利等地的藝文專家代表,提供了相當具體且全面的經營策略、補助報告與跨國性的藝文經營理念,凸顯出台灣經驗與其相差至少十至二十年的發展時間。
-
焦點
鍾情一眼,寂寞一生
就像當年梅蘭芳看到一幅「散花圖」而創作《天女散花》這齣戲碼一樣,韓再芬強烈地被這些安徽版畫中意境吸引,她亟欲想透過這些版畫激發出來的情感,說一則動人的故事。這齣戲特別融合安徽民居的建築特色,並以黃梅戲為類型,
-
歐陸名家
一位編舞家的戲劇性癡狂
從溫.凡吉德帕斯的舞碼名稱,可見得溫的創作世界中充滿對比、衝突、張力與斷裂等特質;隨著他不斷地編作舞蹈,我們看見的溫.凡吉德帕斯,其實無意尋找一套自主運行的舞蹈語彙,而是要擴展創作的動力與深化他内在的神祕世界。
-
台北
女人,如何不甘寂寞
當這些來自台東、台南,甚至背景源自台灣原住民,或是歐洲現代劇場、台灣傳統歌仔戲,甚至是現代小劇場的女性創作者,在劇場裡呈現他們對社會的觀察並提出人生的觀點時,也同時表達了她們如何看待自己;因此即使是「搔首弄姿」,觀衆或許能解讀出這群目前台灣最有活力的女性創作者,其背後所代表的女性價値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