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是一座以橡木為材、茅草為頂的多邊圓柱形建築。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全球劇場巡禮

重返十七世紀劇場風華—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院

被暱稱為Wooden O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Shakespeares Global Theatre),恰如其名,正是一座以橡木為材、茅草為頂的多邊圓柱形建築,俯瞰望去就像是一個O字母,圈棲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一隅。黑櫺白牆的劇院外觀,以及內部的露天舞台、庭院以及三層樓觀眾席,全都依照史跡打造,力求重現伊莉莎白時期的劇場風貌。每年四月至十月的藝術季,來自世界各地的劇迷蜂擁入內,倚身古色古香的欄杆旁,以天幕為光,沉浸在原汁原味的莎劇聲韻對白裡,一景一貌,所見所聞,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了與莎士比亞同在的十七世紀倫敦劇院。

文字|Mosla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藝@書

冷眼靜觀滿地瑣碎

身分多樣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在戲劇的實踐上別有見地,透過香港戲劇學者方梓勳以對話問答,讓高行健道出他的戲劇理念與創作觀。他指出,如果戲劇家有種社會職能,最多只能是一個觀察者,一個揭示者,藝術家要有一雙冷眼,一雙把自我盡量排除的中性的眼睛,當然也排除掉盲目的自戀,做一個冷靜清醒的觀察者,對世界的認知才會開始。

文字|劉梓潔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藝@展覽

高堤耶+蕭畢諾=反服裝秀的反舞蹈

法國時尚搞怪天王高堤耶,與法國當代編舞家蕭畢諾攜手合作多年,打造了一齣齣舞台上前衛趣味的時尚場景,刻正在北美館展出的「幻羽舞影:時尚頑童高堤耶與編舞家蕭畢諾舞台服裝展」,正是將兩人合作的十二齣舞劇的舞衣和配件展出,讓人睹物揣思兩人當年精采的「反服裝秀」之「反舞蹈」。

文字|吳垠慧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全球劇場巡禮

體驗大師「空的空間」─巴黎北方滑稽劇院

北方滑稽劇院建於一八七六年,只知道建築師曾在莫斯科讀過書,但這位神秘人物卻蓋了一個令後人感到讚嘆的奇妙空間。由於當初是設計成音樂廳,所以它的聲學效果特別好。當彼得.布魯克接手時,這裡真的是斷垣殘壁,但他四個月後就讓它開張了,保留了斑駁的內觀,跟著他每一次的劇場作品,簡約卻豐富地,如變色龍般展現奇妙的面貌。

文字|耿一偉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藝@CD

路遙知「馬」力 日久鑑琴音--馬友友的三場大夢

馬友友四月底才剛帶著絲路合奏團訪台慶祝絲路計畫十周年,這位當年的Lyrita相中的大提琴新秀,如今早是Sony台柱且難擋華髮微禿。隨著他的音樂路越走越深、越廣,樂迷已難三言兩語描繪馬友友樂風。 今年,樂壇忙翻蕭邦、舒曼,不過馬友友卻有張去年就錄好的孟德爾頌,今年才來發行攪局,可當成他回歸古典的成績單。不過另外兩張《歡樂頌》、《馬友友的電影情緣》,恐怕更散發著他那股熱騰騰的「馬」力!

文字|歐頭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藝妙人物事

藝術新住民Jayanta 在創作中尋根

來自好山好水的印度曼尼普省,身懷多元劇場身手的Jayanta,為愛來到台灣,與台灣妻子、也是劇場工作者的林浿安共組了「EX-亞洲劇團」,從初來乍到時的惶惑不安,到四年下來端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阿濕波變身記》、《老虎和士兵》、《島》等製作,豐富的肢體與語言令人驚艷,藝術新住民Jayanta,也在台灣穩下了創作的腳步。五月他將與劇場演員魏雋展合作《假戲真作》,讓劇場再度跨越語言與種族的隔閡。

文字|廖俊逞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藝@展覽

張才的攝像人生 直覺照映的意象地圖

前輩攝影家張才被譽為台北攝影界的「三劍客」之一,作品向以動感與戲劇性的張力,直陳的情感打動人心。這次北美館的「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將以兩百餘件黑白攝影完整呈現張才一生的「意象地圖」,現場也展出攝影家所用的萊卡相機、收底片用的茶葉罐、日常生活照及珍貴的原始印樣等,讓人一次看到張才的生命軌跡。

文字|吳垠慧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全球劇場巡禮

捷克人文與歷史的結晶體—布拉格國家劇院

早在一八四九年國族復興運動期間,捷克人就決定要興建一家屬於自己的國家劇院。奧地利哈布斯王朝拒絕提供興建資金,更激發了捷克人的民族意識。國家劇院的興建動員了整個捷克民族,大量的募款從各地湧入。國家劇院於一八八一年落成,不過一場祝融之災,將全民心血化為灰燼。幸好大量的捐款隨後補上,新的國家劇院很快地重建完成,於一八八三年重新開幕。如果您有機會到國家劇院看戲,在鏡框大幕的拱門上,會看到上面鑲Nrod Sobě兩個大字,意思是「我們國家/民族給自己的禮物」。

文字|耿一偉
第207期 / 2010年03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全球劇場巡禮

創作者的夢幻烏托邦—日本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

日本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

「靜岡縣舞台藝術中心」分為兩個區域,位於JR東靜岡車站旁邊的「靜岡藝術劇場」,以及位於大約三十分鐘車程山上的「舞台藝術公園」。「靜岡藝術劇場」狹長的建築本體呈現出流線型的線條,外牆全部被暗藍色調的磁磚所覆蓋,看起來像是一艘軍艦,或是一頭藍鯨。「舞台藝術公園」距離東靜岡大約三十分鐘車程,整體而言是一個公園設施,茶樹園滿佈其間,辦公室、劇場、戶外劇場、排練室及宿舍等聚落建築就分散於茶樹的灌木叢中。

文字|林于竝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專題 兩廳院文化沙龍 陳板談「台灣社區營造之美」

看到自己的生活 發現文化的美好

「如果無法看到自己的生活,就無法看到自己的文化。」陳板說。從社區家政班、歌謠班、韻律班,到社區巡守隊、掃街、資源回收,至發展到向相關單位提案,對國家施政之缺失提出社區的觀點或解決方案,參與感創造了社區居民對於在地社區的美感認同。從生活到文化,從社區到國家,從個人表達意見和美感到社區集體的重塑與再造,人民的創造力與生命力,就在社區營造過程中壯美滋長。

文字|周倩漪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藝@書

薩依德的「音樂」表演

文學理論家薩依德的音樂素養,除了展現在之前與巴倫波英對談結集的《並行與弔詭》中,也具體呈現在《音樂的極境》音樂評論集中。相較於前者是兩人許多次在世界各處利用交會的短暫片刻所留下的對談記錄剪裁而成,頂多稱得上是圍繞著一些模糊廣泛主題所做的意見交流,後者則每一篇都是一次表演,展現薩依德的學識、文筆、音樂造詣。

文字|吳家恆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
藝@CD

杜達美 揮灑音樂熱力的新英雄

在古典樂壇指揮星光幫中,來自委瑞內拉的杜達美,以其青春洋溢的音樂熱力,短時間內成為眾所矚目的未來大師。目前已接掌洛杉磯愛樂的他,與他在家鄉的樂團「西蒙.波利瓦」青年管絃樂團創造了不少音樂奇蹟,想知道更多,可以看《音樂的承諾》這部紀錄片,再配上這張《節日拉丁管絃樂慶典》,感受少年大師的魅力所在。

文字|林仁斌
第206期 / 2010年0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