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魏廣晧 分享最愛的爵士

記得第一次採訪他,是在一所國中,剛上完爵士樂合奏課,黑板上除了五線譜與和弦之外,還有學生畫的漫畫頭像,旁白寫著:「哈囉,我是魏廣晧!」下課時間大家嘻嘻哈哈,學生跟他沒大沒小。 也沒錯,算算年紀,他跟所教的大學生才只有差十歲。而且,聊音樂本來就沒有什麼大小之分,上課是老師,下課一樣是老師,有什麼疑難雜症,找老師就對了! 回台灣八年,第一屆帶的大學生都已經出國回來,展開他們的事業;而他自己也從爵士小號手的身分出發,教學、錄音、品牌代言人、策展音樂會、辦音樂營還跨界跟舞蹈、書法,甚至傳統鼓板樂合作。 好會扯喔!他笑著說:「是啊,我小時候還是扯鈴全國冠軍!」也許從小就不喜歡制式化,所以可以接受任何值得嘗試的事物。「我不是從小在音樂班,乖乖在冷氣房練琴,有人把我打扮得好好的上台、演完就走,而且現在的環境也不容許這樣。」因此他向前衝,把許多好玩的事情拉進爵士樂來,也向後拉,讓大批同好跟著一起投入這園地。 因為一起打拚,台灣漸漸地出現爵士音樂營、音樂節,不但欣賞人口增加,也終於有大學願意開始將爵士樂納入以古典為主流的音樂系中。這當然不是一個人不斷告訴大家「很重要」就可以完成,而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讓大家了解爵士樂的「被需要」。他想的,只是要「用爵士樂來為台灣做點事情」,並且認真地把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做好而已。 他說他看過一句話:「當你覺得這件事情是對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幫你。」 好像真的是這樣。

文字|李秋玫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音」中有戲 戲中生「樂」

音樂創作者王榆鈞

大學就讀戲劇系,王榆鈞並不以成為演員或導演為職志,但她把劇場的觀念納入音樂創作,以音樂的方式參與劇場,以音樂構成劇場畫面,「有許多朋友覺得我的音樂很有畫面感,雖然我無法真正看見他們眼中所見,但這也觸發了我對戲劇和音樂連結的想像。」長時間以音樂創作者的角色參與劇場,王榆鈞期望自己的音樂中也能有「戲」,進而讓戲中也有「音樂」。

文字|李欣恬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請把耳朵借給我 聽那些歌那些人

如果說馬世芳在二○○六年交出的《地下鄉愁藍調》是他的青春事件簿,從自我輻射至社會,那麼《耳朵借我》無疑是一面從外部收整的鏡子。李宗盛說得極好,「流行音樂是反映一個時代最清晰的東西之一。」而我們將耳朵借給馬世芳,也確實聽見了一個時代,動人的、挫折的、芬芳的、憤怒的,都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

文字|張慧慧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歡慶世足 玩出巴西、拉丁音樂新風味

巴西世足賽令全球球迷熱血沸騰,透過電視轉播,能零時差同步瘋世足。當關上電視後,若還不過癮,何不繼續感受既能熱力四射、也能浪漫輕柔的巴西、拉丁音樂呢?為了歡慶本屆巴西世足賽,許多音樂家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以各自的拿手絕活,賦予巴西、拉丁音樂新意,除了深厚的古典音樂底子之外,更展現出高超的跨界功力,呈現令人驚豔且多樣的音樂風貌。

文字|張偉明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精選書摘:《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遺憾的海—黎煥雄劇場文字作品集》

編按: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出版之《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遺憾的海黎煥雄劇場文字作品集》一書,將於今年年七月出版。該書集結台灣中生代劇場導演黎煥雄自一九八六年參與劇場編導工作以來,發表或未曾發表的的詩、散文、劇本、小說等文字創作,以及多部劇場作品的私房筆記。 全書透過書信往返的形式,揭露他長期以來對於劇場創作的藝術思索。下文即摘錄自書中兩封來自好友的回信。

文字|黎煥雄
第259期 / 2014年07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吳素君 生活就是美

走進位於東區小巷鬧中取靜的老公寓頂樓前,首先會看見門口貼的對聯「半窗花影雲拖地 一室茶香月橫天」,一身俐落的黑衣黑裙襯著超短髮,吳素君探出門,笑開了臉,招著手,「那是我寫的喔!」指著對聯,這位酷愛古典的編舞家難掩驕傲。 從雲門舞集的創始團員、創立台北越界舞團、擔任江之翠劇場藝術總監,這位停不下腳步的創作者對傳統的偏好,除了反映在書畫收藏、古典文學閱讀,她為漢唐樂府編創一系列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以南管結合梨園科步的《豔歌行》、《簪花記》、《夜未央》、《滿堂春》等作也透露端倪。 「南管戲小而精緻,因為空間局限住的身體語言,反而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在她的舞蹈動作裡,空間感被裝入身體,如同她小而美的居所,處處都是細節巧思。樸質的原木桌椅、精緻的茶點、各式陶製杯盤、各國旅行時蒐羅的小物、何建生的雕塑、奚淞的書畫、一整面書牆、屋中四處栽植的扶疏綠葉、木石她的生活無一不美,但寒暄沒幾句,她便被攝影機分了心。 「我是不是該整理一下?有點亂耶!」吳素君四顧家中,面對鏡頭難掩緊張。 編舞家眼中的「亂」,卻已是一方井然有序又美好的天地。對「美」的挑剔與追求,是吳素君從雲門時期養成的習慣,也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採訪這天,在靜靜流淌的喜馬拉雅音樂中,她問起要喝哪一種茶,中國茶、花草茶應有盡有,講著講著,也走到院子裡剪了一把香草,熱水一沖,香氣四溢。 「我愛玩,事情也多,平常待在家的時間不長,但喜歡下雨天,在屋子角落看雨。」端著茶,吳素君笑指大片落地窗旁的角落,聊起創作之外的靜好日常。

文字|張慧慧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創作沒有SOP 理解磨合才是挑戰

服裝設計李育昇

李育昇從手繪角色圖開始,一筆一劃把腦中對角色的想像具體落實在紙上,呈現給導演和其他設計,藉由設計會議統一舞台、燈光、服裝三個設計部門的基礎風格,「當然啦,計畫趕不上變化,有時候舞台改個面向、單面台變成三面台我就得要大改。」他認為,劇場最重要的是「人」,做事不難,能夠互相理解並且磨合,才是挑戰也是樂趣。

文字|陶維均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時尚與藝術交融 經典人物現身

六月有許多以時尚流行圈和文學藝術界人物為主題的傳記電影上映。《時尚大師聖羅蘭》、《巴黎時尚女魔頭》、《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一窺時尚大師的真實生活,以及如何打造出引領潮流的時尚王國。而《如佛淨土》、《三島由紀夫:人間四幕》、《殉日》、《盛開紫羅蘭》,則帶您品嘗文學家與藝術家的生命況味。

文字|田國平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聽見更清晰的指揮帝王

卡拉揚與EMI從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年的合作,奠立了卡拉揚作為指揮帝王的基礎。今年EMI唱片為了紀念卡拉揚逝世廿五周年,找回原始母帶,重新發行全套EMI時代的卡拉揚。這次Offical Remastered版本,強調全部都是原始母帶,還有世界首度數位化的新版本發行,增添收藏價值。透過嶄新的數位技術,我們可以用更清晰的角度聆聽,更靠近卡拉揚的輝煌歷史。

文字|郭漢丞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姚尚德 默劇行腳

三月廿九日,週六,青年節。台北正醞釀隔日蔓延全城的反服貿黑潮。選擇此刻離城,車行南下,空氣剝除了愈發炙熱的抗爭氛圍,徒剩氣溫兀自攀升。果真如此?當然不,否則就不會有這趟為了默劇表演者姚尚德的台南之行。 二○○六年結束法國默劇學習後,姚尚德返台從事表演工作。起先還規規矩矩投身劇場,不多久,便選擇走出劇場,走進人群。雲門的「流浪者計畫」讓他帶著默劇到上海、蘇杭、廣西等地。隔年,他以默劇和偏鄉學童、部落居民、街角百姓即興互動,擦出各種驚喜的火光。然後發展出為期一個月的駐地交流,計畫的最後一站是台南。三月,他到台南租屋落腳,拜訪廟宇,結識朋友,尋找題材,在安平、永康、歸仁等地完成預定的演出場次後,每日騎著機車穿梭台南各地,為了額外接下的邀演、講習、默劇教學。 「能藉由表演跟地方產生連結,撒下根苗,真的很有意思。」過去多在台北生活、工作的姚尚德坦言,在台南的這一個多月是他難得的體驗,「整個過程都很舒服。創作跟生活是在一起的,也就是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如果你在台北做戲,身邊的人都是和這齣戲相關的,很難接觸到一般人,在台南卻是交揉在一起,不會有『我在創作,其他人和生活不要打擾我』的狀況。」 交朋友、吃美食、創作、演出不斷加碼的行程,在月底的「南鐵藝文祭」結束後便暫告段落。沒跟上姚尚德前幾週的愜意生活,這日午後,我們見證他參與一場南鐵沿線居民反拆遷東移的抗爭活動所延伸出的默劇演出。

文字|鄒欣寧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每一次的機關冒險 都是世界首演

舞台技術設計楊金源

楊金源說:「TD(舞台技術指導)的宿命就是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演出,都像經歷一次發明與創作的過程。」承接導演的奇想,舞台技術設計要想辦法讓它能夠在舞台上實現,而可怕的是,它不會給你多少時間,不可能有像產品開發那樣有反覆試驗與修正的機會。他表示:「我們這一行,風險很高,所有事情都是第一次。儘管前面測試很多次了,可是,每個機關一出來,都是世界首演。」

文字|朱安如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重識李元佳 走入「點」的視觀世界

李元佳是何方神聖,國內鮮有人知。台北市立美術館透過「觀.點:李元佳回顧展」,整理爬梳這位長期在英倫活動的華裔藝術家作品。此次共展出李元佳在台北、波隆納、倫敦與坎布里亞等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及文獻一百九十逾件,涵蓋水墨、複合媒材、裝置、聲響、攝影等。並透過這次展覽,試圖重塑其定位。

文字|吳垠慧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魔幻嘉年華 感官的奇妙享受

吸引人又變化多端的神秘魔幻力量,始終牽引著人們的好奇心,五月起上映的多部電影,在古今穿越、神秘力量、內在人性的多種變化下,帶給人們魔幻般的神奇感受。另外,今年二月才拿下柏林銀熊獎的法國新浪潮導演亞倫.雷奈,於三月一日辭世,享年九十一歲;「記憶的迷宮──經典.雷奈 回顧展」,彙集大師包括長片、短片、紀錄片等類型作品,可一探導演開創與實驗許多電影的可能性。

文字|田國平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M如盲腸般的一九八四

《遺憾先生遺憾的包裹掉進遺憾的海裡—黎煥雄劇場文集》書摘

M的一九八四記憶,如他中年之後惡劣睡眠裡的人事雜沓之夢,M也許只想記得那年中秋節的前一晚,他與父親母親一起登上剛完成灌漿工程的家屋頂樓灑水,山影寂靜,幸福的堅毅憧憬與幽微的憂傷並存,在未知未來之前,那時,M和他的家人非常沉默。

文字|黎煥雄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