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umns
專欄

 

 

 

專欄 Columns

一路走來

那些終於攻進城堡,甚至創立新局的人,也不是「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最常聽說的就是那些浸淫在芭蕾世界的人,卅多歲就有時不我與的恐慌。恐慌是沒錯的,因為長江的後浪擋也擋不住地湧來,你回頭看看排在後面的那些年輕人的線條和精力,還可以自我安慰地覺得自己不差。但前仆後繼的浪頭不斷過來,很快你摸摸鼻子的日子就來了。

文字|古名伸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專欄 Columns

觀眾是劇場一部分,但排練時卻又不能一起排,完全無法控制的巨大黑洞。演出時,對他們又愛又恨,希望他們開心,但又覺得是否廉價?希望他們看得懂,但又懷疑是不是太膚淺?觀眾席彷彿是潛意識的空間,裡面坐著一群來來去去的觀眾,有笑聲、罵聲、冷漠的沉默,各種喧囂的雜音,無法掌握但又充滿挑逗、曖昧莫名的情感,這潛意識的空間屬於觀眾,同時,也是屬於我的。

文字|王嘉明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專欄 Columns

是花?是霧?

眼看著這些娛樂事業包容了最優秀的人才、最先進的技術,以及想當然爾最龐大的資金,不斷地突破所有的極限,我就不禁要在一旁喝采。當然以部分類似的條件;擁有最優秀的人才、獨到的見解、以及不斷鑽研的決心,雖然不見得需要龐大的資金去研發昂貴的技術,也可能產生極其卓越無法比擬的作品。這時就算看不懂、不賺錢,也都令人刮目相看。所以說重點到底在哪裡?

文字|古名伸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廳院迷福利廣告圖片
專欄 Columns

暴風雨中的「嘔心瀝血」之作

因為蘇迪勒颱風造成了全台好幾百多萬戶停電,而我家從前一個晚上也一樣成了「受災戶」,所以我坐在車裡等著手機充飽電,並且用鉛筆在白紙上寫著這篇專欄。突然間,腦子中閃過李斯特的《暴風雨》這首樂曲。這是一首描寫暴風雨或是颱風的曲子,我現在很能想像李斯特在風雨中,就著微弱的燭光,拿著羽毛筆,沾著墨水在寫這首曲子的情景。

文字|范德騰
第273期 / 2015年09月號
專欄 Columns

所以說變還是不變

我們看到了一個製作的裝台,又看到了它的拆台;我們嗅到了一個潮流竄起的氣味,又眼睜睜看它失寵退去;一個主義在歷史上標下了重要的註記,另一個和它完全抵觸的主義依然升起。這是一條兼容萬緒的洪河,它的精采就在它的不斷變化,而數不清的變化竟完全消融在快速流動的滔滔流水之中,所以放遠一看,它從來就沒有改變過。

文字|古名伸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專欄 Columns

絕對音感的特異功能

一直到我七歲時,我媽媽才發現我有絕對音感,她覺得很興奮,並且開始測試我。「轉過身,不要看到琴鍵」接著她會彈幾個不同的音,然後我會告訴她這些是什麼音。我並不覺得有任何困難,我真的不懂為何她會如此驚訝。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每當有人來拜訪,她就會像莫札特的爸爸一樣,要求我到另一個房間,去向客人展示我的這項「特異功能」。

文字|范德騰
第272期 / 2015年08月號
PAR訂閱方案廣告圖片
專欄 Columns

寫專欄有感

年紀不到,是不敢這樣寫專欄的,專欄耶!什麼叫專欄?我在《PAR表演藝術》雜誌寫了快十年了,我可知道什麼叫寫「專欄」了,可不要羨慕,也不要太苛責,天底下沒有幾個人真能寫專欄的。我算過,如果寫文章不是瞎聊天,那,就算是孔子,很仔細地寫,十年都可以把論語寫完兩遍了!第二遍又沒什麼新內容,到最後也就只能寫寫吃了什麼,喝了什麼,天氣如何而已

文字|李立群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專欄 Columns

無知,所以說……

話說自己的無知,從身體的體會開始。有時會在各種處境感覺到自己的強壯和無窮的精力,有一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氣勢;而悄悄地看不見的耗損正在蠶食鯨吞地進行,以一種不驚動大局的態勢正在撼動基礎。當臨界點一到,一發不可收拾,我們可能還滿懷無辜地不解為什麼會這樣?終於投降了,以為此生無望時,一些不可見的修補卻正在慢慢地茁壯變化之中

文字|古名伸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專欄 Columns

More Birds

那天下午,天色變黑,還可以聽到轟隆隆的雷聲。母鳥快速移動到鳥窩上方,試圖想掩蓋住已經溢出的小鳥們,在我看來是有點高難度。不過,我很驚訝地發現,牠張開了翅膀形成了孩子們完美的傘。大雨持續了十五分鐘左右,母鳥就這樣堅定地張著翅膀撐在鳥窩邊緣一動也不動。雖然我沒看到公鳥,但我相信,牠就在附近,深情地看著母鳥和孩子們。 就在那時,拉摩的樂曲來到了我的腦海中,就在那一刻,《鳥之歌》成了最佳的配樂。

文字|范德騰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專欄 Columns

像一場夢

這個劇本講的就是人性的深處,難免會有一些最過得去和最過不去的地方,人有七情六慾,也有如淨土般的心靈,人的內心可以很大很大,也可以很小。人心不會一成不變,也不該一成不變,因此會有許多恩恩怨怨,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無法跨躍的環環扣扣;有人可以因勢利導順其自然,利用遺忘來活下去,有人則想坦白清楚地交待一番。所以要如何順性而為地表現,就成了一大藝術

文字|李立群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表藝年鑑廣告圖片
專欄 Columns

鳥兒啊,你讓我更懂梅湘

除了從外觀就能分辨上百種鳥以外,梅湘還可以從叫聲辨識牠們。他花了大量的時間穿越森林和山脈,並用五線譜記錄下各種鳥的叫聲。他寫作了一首龐大的鋼琴曲《鳥誌》,這首曲子需要花三小時來演奏,曲中包括了七十七種不同的鳥叫聲。這絕對不是個「美妙」的音樂,聲響非常現代,不過,如果你曾穿越過森林,有些聲音你就能輕易聽出。

文字|范德騰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專欄 Columns

「患病」鋼琴家

晚上演出的上半場,我突然覺得一切都很美好,但在下半場時,我的胃突然絞痛,雖然如此,我還是繼續演出,而且還要「演」得很好,不能表現出一丁點不舒服。表演結束後,一堆人來後台照相加哈拉,我還是努力撐住,希望看起來很歡喜。 所以,在這樣慘痛的經驗之後,我能更了解蕭邦的音樂嗎?我能把他的作品彈得更好?告訴你實話,我不這麼認為。

文字|范德騰
第269期 / 2015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