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瓦舍 誠心誠意打造「好幽默」
自我定位於「知識分子劇場入門款」的相聲瓦舍,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語言,創造共鳴,通俗但絕不媚俗。「我們雖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智地,誠實地生活。」──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言,馮翊綱延伸為:「誠實的、決心明智的、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活下去的生活態度,才叫幽默。」對於相聲瓦舍來說,幽默,是看重「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品質」,是對於創作嚴格把關的堅持。
自我定位於「知識分子劇場入門款」的相聲瓦舍,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語言,創造共鳴,通俗但絕不媚俗。「我們雖知道生命有限,仍能決心明智地,誠實地生活。」──幽默大師林語堂所言,馮翊綱延伸為:「誠實的、決心明智的、無論如何都要好好活下去的生活態度,才叫幽默。」對於相聲瓦舍來說,幽默,是看重「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品質」,是對於創作嚴格把關的堅持。
近年亞洲國家音樂教育興起室內樂熱潮,韓國中小學推動週末室內樂營,室內樂音樂會在日本則呈倍速成長。「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現任藝術總監吳菡,應兩廳院之邀返台推動為期三年的室內樂工作坊,以培養優秀室內樂演出人才及推動室內樂多元化發展。
在現代人手一台MP3、CD都快被淘汰的今日,為什麼LKK的黑膠唱片,還能捲土重來,在唱片市場東山再起?引領這股風潮的金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陳建育,有一套自己的銷售哲學:認識自己、認識客戶、認識喜愛自己的商品,才能順利銷售。而他正是看到中產階級重視生活品質的特性,讓獨具質感的黑膠唱片,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十世紀後半裡,新創歌劇得以成功的作品,均蘊含著獨有的「音樂劇場」理念,這些作曲者無不自舊有經典作品取經,他們也是歌劇演出的常客,面對四百年歌劇史,他們深切瞭解其中的新舊更替,均非空穴來風。舊作新演更以製作取勝,其中,音樂詮釋與舞台製作都為歌劇演出史寫下篇章,在歌劇史裡,歌劇導演終於開始有其特殊的地位。
二○○六年賴聲川從北藝大戲劇系退休後,便未曾在台北正式開班授課,這次在七月初與本刊合辦的兩天講座中,賴聲川以「總論/簡論」、「關於編劇」、「關於導演」、「關於即興創作」四個主題開講,結合多年豐富的教學與實作經驗,也包含他自己對於藝術創作應該如何教授的反思。
為什麼低音管又長又直的好像甘蔗啊? 低音管看起來這麼重,小朋友能夠學嗎? 學低音管會不會很難呢? 低音管又稱巴松管,造型特別的它在樂團中分外引人注目。七月份,徐家駒低音管室內樂團將舉辦「百人巴松慶百年」音樂會,上百人拿著長長的低音管站在台上演奏,聲勢想必相當驚人!趁此機會,我們也來請教台灣的「低音管教父」徐家駒老師,請他帶著我們,進入這個有趣樂器的世界!
和只將文化創意視為商品的文創中心/絕對論者相比,《哈奈馬仙之hamlet b.》的創作者對所謂文創產業自然有更具批判性的思考,從劇中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員所處的情境,與他所經歷的認同危機,我們大概也可以猜想,《哈》劇的創作者所必須面對的內在矛盾,對他們的挑戰也要遠大於在觀看者心中所引發的疑慮。
經密集肢體訓練的兩位演員,還是藉著靈活的情緒表達,與精準的節奏、肢體拿捏,與驫的班底,把個作品表現得流順、舒坦!觀眾先是不明所以,後來隨著角色自然搞笑的相互逗弄,仍忍俊不禁,乃至進入角色,漸次融入舞作發展。
從小學琴但非音樂科班,大學念的是英文系也從沒想過要走音樂這條路,但卻成為台灣合唱與音樂劇創作的第一把交椅這就是冉天豪,創作了《四月望雨》、《隔壁親家》、《渭水春風》等重演多次的音樂劇,卻還不到四十歲。笑稱自己只「被動」受邀創作,但他靠的都是實戰經驗,邊做邊學,在獲獎、原聲帶銷售名列前茅、邀約不斷的現在,他卻謙虛地說他是「每做完一項就等於多學會了一項才能。」
《荒原》無疑是王墨林近年來所編導的最為成熟的作品。鋪滿整個實驗劇場台面的廢舊報紙,幽暗而明滅不定的燈光,營構了一種寥落、沉鬱的氛圍;詩性的台詞產生一定程度的抽離作用,防止演員情感過分沉溺於其中;生命行將走到盡頭的緊迫感,促使作者和他筆下的人物,更加急切,更加專注地叩問:何為人生意義?何為終極信仰?
這部紀錄片在歷史與政治的檢討上或有不足,然而對台灣早期舞蹈史感到陌生的人來說,卻可以親睹前輩舞蹈家對早年舞蹈敎育的辛苦耕耘。
走進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所長王美珠的研究室,淡淡的香氣隨即撲鼻而來,而喜愛各種香氣的她,最鍾愛的卻是味道雖不討喜、但實在非常實用的茶樹精油,本著學者認真研究的精神,王美珠深入茶樹精油的世界,發現這小小一瓶萃取物的深奧無邊,讓她甚至想為它寫一本書!
法國劇場大師賈克.樂寇的弟子菲利普.高利埃(Philippe Gaulier),是形體劇場(Physical Theatre)的重要推動者,門下曾教導出多位傑出的劇場與電影演員。時常應邀到世界各地主持表演大師班的他,今年下半年也到訪台灣與香港,帶領演員工作坊。表演教學獨特又嚴厲、言語尖銳又風趣的高利埃,讓參與的演員們又愛又怕。本刊特邀香港「劇場組合」經理潘詩韻為本刊讀者帶來第一手的香港現場報導。
從實驗劇場走上國家劇院,從熱鬧的歌舞劇跳到純肢體的舞蹈小品,唯一不變的是這群資深劇場工作者對跨界實驗的自我挑戰。《白》與《蝕》皆將重點歸還舞蹈。《蝕》雖爲《白》的兩倍長,但後者卻獲得不少佳評。
兩個小時的夾敘夾議,雖然達到布萊希特所主張的「疏離效果」,全場觀眾不斷保持著故事外的冷靜思考,不過同時要提問的是:這是導演希望達到的完全目標嗎?
面對一場其實是由左翼知識人所編織出來的革命場景,理想/幻想/憧憬都不免化作破碎的身影,在毀壞的烏托邦廢墟前徘徊浪盪,畢竟,那是過高的浪漫現實主義。然而,迫在眼前的是,與此同時,「革命」已是一種無法抹去的渴望,就算再少的變革,能夠擊碎「解嚴」之於「戒嚴」的虛妄性,都是《荒原》中的一絲生機。
台灣海筆子由安保運動即活躍至今的導演櫻井大造領軍,作為亞洲帳篷行動的台灣支部。呼應日本帳篷劇的精神,台灣海筆子迄今也是拒絕資助,以自主方式、在非主流空間進行展演。主要成員段惠民說:「我們不是什麼自居邊緣,在邊緣戰鬥,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是中心,還讓帳篷劇發生的事情在表演藝術領域變成中心,這是目標。」
「有沒有一家唱片行,賣的都是我們喜歡的東西?」最初的初衷,只是這樣單純的想法,曾在主流唱片公司擔任企劃的卓煜琦,選擇走出來,以「風和日麗」為名,為自己闖出一片天。不管是在咖啡館放ipod讓人試聽,或是帶著歌手到書店自彈自唱,堅持品質的他,也選擇以「非主流」的手法,讓音樂更容易親近愛樂者。
在京劇界,相信國寶級旦角魏海敏無人不曉其響亮名號,她的身段、扮相與戲曲力道,更是難能出其右,幾齣經典名作如《慾望城國》、《霸王別姬》與梅派經典戲《穆桂英掛帥》、《貴妃醉酒》,都令觀眾如痴如醉。然而又是什麼的美食小吃讓魏海敏三顧茅廬,相信讓人期待。
位於士林捷運站旁的台北藝術中心預定地,已然敲定由來自荷蘭的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贏得設計競圖。向來以突破性概念及實驗性格濃厚而知名的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及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將為台北打造出一座連結「普羅文化」與「精緻文化」的嶄新表演殿堂。 負責此次台北藝術中心設計案,同時也是大都會建築設計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以下簡稱為OMA)亞洲區主要負責人的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自十四年前開始為大都會事務所工作後,不久便躍居為該公司主要合夥人。二○○四年他來到亞洲,協助OMA在亞洲設立設計據點,繼備受矚目的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台北藝術中心成為他近期最重要的大型設計案之一。趁著北美館「台北藝術中心國際競圖作品建築模型展」開幕與OMA來台北向議會簡報設計概念的機會,透過台北藝術中心主管單位台北市文化局的安排,本刊邀請到奧雷.舍人進行面對面專訪,請他特別暢談了他與亞洲的淵源,及此次台北藝術中心獨具巧思的空間翻轉設計。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