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蘇布利陽托的《鹽》呈現了他對水下世界的個人感知,並連結到他的舞蹈生命史。
舞蹈 蘇布利陽托的舞蹈自傳

跟著《鹽》 潛進身體海洋的最深處

繼二○一七年首度訪台演出的《哭泣賈伊洛洛》與《Balabala》,印尼編舞家艾可.蘇布利陽托「Jailolo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鹽》將在八月在台北演出。這支蘇布利陽托的獨舞,匯集了二○一三年編舞家返鄉創團,回望原鄉文化地理與自身舞蹈史的身體研究,呈現了他對水下世界的個人感知,並連結到他的舞蹈生命史。

文字|張慧慧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音樂會《藍鬍子的城堡》

先前曾參與二○一一年由台北歌劇劇場製作,曾道雄導演的同部歌劇,因此對時隔八年之後,由NSO國家交響樂團推出的歌劇音樂會形式非常期待。 巴爾托克獨特的管絃樂技法在此劇中有非常精采的發揮。豐富地描寫了七扇門內的異象:「刑房」、「兵器庫」、「珍寶室」、「花園」、「原野」、「淚池」,乃至於最神秘的「第七扇門」,皆由不同樂器引導出主題動機變化,並以不和諧音貫穿全劇,創造出濃厚的陰鬱不祥感,給予指揮及樂團相當大的表現空間。 戲劇上,在音樂廳空間中如何配合影像呈現城堡內的詭譎多變?全劇僅有兩位歌者,藍鬍子公爵和少女尤蒂間猶如掠食者與獵物的權力爭奪,「慾望的無盡之鎖」,最終將加諸於誰身上? 不將門開啟,便永遠無法知曉。 文字|陳仕弦 台北歌劇劇場執行導演

文字|陳仕弦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我所經歷的性事》

「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這個團隊是好久以前就聽說過的,他們的《小朋友評審團獎》是二○一六年 LIFT藝術節裡最後的一個節目。評審團由許多十二歲小朋友組成,他們實地觀看藝術節的節目,並在最後頒發獎項。其獎項名稱非常有趣,例如有一個躺在觀眾身旁說故事,有時會以手碰觸觀眾的節目,就獲得了小朋友們給的「最佳摸手表演獎」、「最佳侵犯隱私獎」。這個團隊的理念不是要作「關於」兒童的權利,他們要作的「就是」兒童的權利。 這次他們帶來的不是兒童而是老人,而且要來分享的是一般人難以啟齒的「性」。性對台灣人來說非常「私密」,常常會被以一種連提都不能提的眼神制止,好像這是骯髒、噁心甚至邪惡的,更別說在一般場合說出來,然而我們對「老人」這個身分,又是要以一種尊敬的眼光來看待。當這兩個衝突的標籤被放在一起時,我想不只對台上的分享者是一個挑戰,對台下的觀眾更是,為什麼老人就不能有情慾?「為老不尊」是不是我們所害怕的?而這些問題也是喜愛觀察觀眾的我要推薦這個節目的主要原因。 文字|張輯米 梗劇場行政總監

文字|張輯米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音樂頑童七十二變 系列報導首發 出道卅年,魔二代再起!

哈林玩轉《西遊記》 用音樂搖滾你的世界

二○一七年專輯《西哈遊記庾澄慶的音樂奇幻之旅》標誌著哈林(庾澄慶)出道卅周年,在專輯的創作概念中他也提到,自己其實不停地在思索「要做不一樣的事」,而做一個「音樂劇」便成了答案。今年夏天,哈林團隊決定要將這段「旅程」走完,把概念專輯實際搬上舞台。哈林強調,這個演出可以說是個「戲劇為輔、歌唱為主」的音樂劇,他笑說,這個本來是音樂人們一同玩耍創作的遊戲,到了現在變成還要親身上陣、現場演出的舞台作品,那種「刺激感」確實是難以言喻。

文字|陳茂康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自然情感的超時空交會

長榮交響樂團「挪威森林 V.S. 羅馬之松」

大自然永遠是藝術家的靈感來源,而故鄉的風光景致,更為藝術家的創作灌注獨特的豐沛情感。長榮交響樂團六月初的「挪威森林 V.S.羅馬之松」音樂會,即將演出挪威作曲家葛利格與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匹基以家鄉風光入樂的傑作,在德籍音樂總監舒馬富斯帶領下,樂團與獨奏家將呈現經典浪漫樂響,更讓今昔的自然景象,在不同時空中以音符交相輝映。

文字|李秋玫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音樂 不受限的俄派鋼琴大師

普雷特涅夫 以音樂訴說一切

身分兼及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的普雷特涅夫,可說是不受限的音樂大師,一直以來,他就不是個依循常規思考的音樂家,而是創造另一條回應與詮釋音樂的方式。六月份,他將再度應邀訪台舉行獨奏會,這回帶來的是莫札特與貝多芬的鋼琴經典,少以言語表達音樂想法的他說:「如果你們想更了解我,請來欣賞我的音樂會。」

文字|張瑋珊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音樂 NTSO「首席高峰會」

霍內克與達奈洛娃 給你「純粹的維也納」

維也納不但被譽為「音樂之都」,更在音樂史上留下不小篇幅,如主導古典時期的「維也納樂派」或稱「維也納三傑」、廿世紀以十二音列留名青史的「第二維也納樂派」,為奧地利打響名號。國立臺灣交響樂團「首席高峰會」音樂會即以「維也納」為核心,邀請兩位來自維也納的樂團首席霍內克與達奈洛娃,帶來兩首來自維也納作曲家的經典大作。

文字|張偉明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音樂 雙鋼琴尤森兄弟與大提琴吳氏兄弟

東西型男兄弟檔 舞台放送雙倍魅力

相隔剛好一個月,兩組年輕的兄弟音樂家拍檔來自荷蘭的雙鋼琴組合盧卡斯及亞瑟.尤森、生於澳洲的華裔雙胞胎大提琴家吳沛軒與吳沛祺,將帶著精湛的琴藝與默契一前一後造訪台灣。前者將演出浦朗克奏鳴曲、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與台灣罕見的雙鋼琴版拉威爾圓舞曲,後者則將與新加坡指揮家水藍合作演出阿霍的雙大提琴協奏曲。

文字|賴家鑫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戲曲 高雄春藝歌仔戲《兵臨城下》與《寒水潭春夢》

探問人性矛盾 訴說寬容與諒解的愛

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歌仔戲除了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巾幗醫家》、一心戲劇團《千年》及少年歌子計畫演員及樂師的《靈界少年偵查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外,還有春美歌劇團《兵臨城下》與秀琴歌劇團《寒水潭春夢》。《兵臨城下》以四諸侯國連年征戰為背景,幾乎所有人物都在戰爭中面臨各自的矛盾與抉擇;《寒水潭春夢》則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寬容、贖罪、諒解與奉獻的愛。

文字|程筱媛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戲劇 人力飛行劇團《M,1987》

再一次,用「左眼」觀世界

一九八七年對M(黎煥雄)來說是意義特別的一年,那年他與友人成立了河左岸劇團,創作了兩個作品《兀自照耀著的太陽》與《在廢墟十月看海的獨白》。六月將演出的《M,1987》就是以上述兩齣劇重整而成,由年輕演員擔綱,不只說一九八七年的事,也說卅年來M身上的事,照樣談階級與革命,「讓年輕人能想像『左』,找尋某種程度異質的可能性或對『左』的嚮往。」

文字|陶維均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舞蹈 面對人生的那一堵高牆

王榮祿與周書毅 從《無用》找回力量

在人生低谷相遇的兩位跳舞男子,會擦撞出什麼火花?來自香港的王榮祿與台灣舞蹈家周書毅,同時面對生命中的高牆,無可迴避之下,相約以創作回應,於是編創了《無用》,雙人舞從香港的喧囂電子聲響開始,以強烈的扭曲糾結,表現出城市中不受控制的力量。藉著這支舞,他們想與觀眾分享如何面對那堵牆,回應當時的困惑,去看這個環境還能透過他們產生什麼變化。

文字|張慧慧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親子 2019臺北兒童藝術節

開心迎來廿年 就是要「不一樣」

今年邁入第廿年的臺北兒童藝術節,策展主題就是「你好不一樣!」,來自不同國家的有趣作品,取材熟悉故事卻「有些不一樣」的作品,讓觀眾打開心靈之眼,看看不同的世界。本刊精選五檔別具特色的演出,邀請觀眾來體驗這些來自國內外的創作者,如何讓你看見超乎常理的精采想像。

文字|陳茂康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戲劇新訊

《悲傷ㄟ曼波》 「弄鐃」為材轉化悲喜

常聽人言「快樂與悲傷只有一線之隔」,好似「轉」個念頭便能擁抱不同情緒、享受另一種生活;如此比喻,其實更近似一種「圓」的概念,轉著轉著、擺盪於悲傷與快樂之間。 台灣傳統習俗的「弄鐃」科儀,多出現在由孝女擔任主祭的亡者三七之際;雖稱科儀,但實際上為耍弄鐃鈸的特技表演,目的在娛「靈」也娛「人」,用以調節喪家的哀傷氣氛。圓劇團導演林正宗便曾在過去訪問中提及幼年初見弄鐃儀式雜技表演的記憶,看著表演者將一張需要兩個人才抬得動的沉重木桌頂在嘴上時,心裡所產生的奇觀和印象。楊士賢教授也曾在論文中寫道,相傳弄鐃有十八種招式,原皆用鐃鈸作為表演工具,常見以竹竿旋轉鐃鈸,或翻動、或拋接、或增高,而後衍生種種「就地取材」的特技演出,如咬犛、頂耙,甚至過火圈等。 去年,圓劇團進駐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也同時以「翻土」為概念,開啟了田野調查、演出團隊訪查和階段性呈現;七月將在國家戲劇院生活廣場舉辦的戶外帳篷演出《悲傷ㄟ曼波》,結合了前述的「弄鐃」雜技、現代馬戲和錄像展覽,利用「帳篷」作為時間與空間的中介,同時也邀請百年糊紙店為此區域打造專屬舞台,更試圖創造人間與靈界、牽掛與期待的曖昧氛圍。在悲喜交融之境、生離死別之所,笑看俗世、一同搖擺曼波。

文字|陳茂康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不加鎖舞踊館《無用》

甫以《Break Break!無用之地》獲頒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的周書毅「正面積極」地將在六月與香港不加鎖舞踊館團長王榮祿共同演出《無用》。 《無用》在二○一六年首演於香港,此次在台演出,除了有機會讓觀眾延續去年《BreakBreak!無用之地》於城市邊陲所經歷的寂寥、荒涼與微光,更能一探作品進入到劇場之後,是否依然無用舞之地?在強調身體要有用的現今,期待《無用》的雙人舞照見另一種荒蕪的身體形狀,「用力」的提問與質疑人身/人生的KPI。 分秒必爭的時代,雲門路途雖遠(同樣邊陲卻處處生機)不妨給自己一場「無用」的旅行,暫緩效率,悠悠出發。 文字|林志洋 壞鞋子舞蹈劇場製作人/行政總監、獨立創作者

文字|林志洋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常客推薦 本月我要看

《微塵.望鄉》、《台灣製造》

二○一七年因事錯過無獨有偶的《微塵.望鄉》,內心便一直有個遺憾。這是一齣和新住民和移工們有關的故事,以女性觀點出發。以人偶同台的形式呈現,以及劇本由詹傑操刀,這些都是讓我對它念念不忘的原因。另一方面,我知道有些「她們」,非常年輕,擁有很好的學歷。但由於經濟因素,「她們」必須離鄉背井,與家人長時間別離,到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照顧著別人的家人。而「她們」在台灣的故事,該由誰訴說呢?因此,當時看見《微塵.望鄉》的演出,真的好興奮哪!如今,它要加演了,終於能消弭當時錯過的遺憾。 已經有一陣子沒看舞蹈演出了,但看到林祐如《台灣製造》的宣傳片,每個人一面在理髮院洗頭,一面說自己最想台灣的藍白拖、珍珠奶茶就這樣被吸引,然後直接購票(聽起來似乎腦波很弱?)。我一直覺得舞蹈是個很神秘的藝術形式,當被觸動的時刻經常是毫無理性可言的。這支舞作以探問何謂「台灣」的主題出發,如果是戲劇可能比較容易想像,但是跳舞?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會一直延續到看完演出吧! 文字|方姿懿 自由文字工作者

文字|方姿懿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親子新訊

《亞瑟不一樣》 走進自閉症少年的青春情事

若說《亞瑟不一樣》Tendres Fragments de Cornelia Sno的主角亞瑟,到底有何「不一樣」之處:他是名十五歲的自閉症患者,有亞斯柏格症症狀,這使得他所認知的世界和他人極為不同亞瑟能察覺周遭事物的無數細節,卻無法統整概括;他的感知敏銳,也因此常受龐雜的資訊困擾而感覺不適;這些症狀所導致的外在行為,讓他難以被同學接納,也成了社交關係的阻礙;同時,他熱愛音樂且精通鋼琴,尤其鍾情於現代音樂裡的「無聲」概念。然而,當亞瑟認識了轉學生柯娜莉亞.史諾,並在心中默默萌生了愛戀的情愫時,他又將如何找尋勇氣、走出恐懼? 這個由法國導演奧古斯特(Jean-Franois Auguste)和劇作家陸惠方(Loo Hui Phang)共同合作的作品,是適合九歲以上的孩童、少年和成人一同進場觀看的演出。其中不僅呈現自閉症患者的世界樣貌:陳述斷裂的語句、片段重組的敘事、具重複性的動作,試圖讓觀者走入亞瑟的心理空間;也嘗試「以孩子的視角出發」,透過亞瑟對史諾的「情竇初開」,帶出每個人都曾經歷,或正在經歷的疑問:在融入群體與保持自我、社會規範與身分認同之間,我們該如何定義「自己」?

文字|陳茂康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韓國Novus弦樂四重奏 創造亞洲樂壇聲響新章

2019誠品室內樂節

近年從國際樂壇崛起的韓國新銳Novus弦樂四重奏,以令人驚豔的演奏實力與極具穿透力的音色,獲得各大國際媒體讚譽。四位音樂演奏功力高、顏值也不遑多讓的歐巴美男,將帶來莫札特的第十七號作品《狩獵》、舒伯特優美動人的《死與少女》等弦樂四重奏經典曲目。

文字|張瑋珊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戲曲

以「愛」給當代戲曲一帖未來處方箋

奇巧劇團、臺灣豫劇團《未來處方箋》

由奇巧劇團與臺灣豫劇團合作的新戲《未來處方箋》,是編導劉建幗閱讀俄國作家契訶夫小說《六號病房》後,取其精神構思出的作品。本劇時空背景架構在「未知的未來」,擔綱主演的是劉建幗的媽媽、「豫劇皇后」王海玲,她飾演的是一名「故障」了的人類,沒有名字,只有編號。跳脫戲曲程式行當,王海玲勇敢接下挑戰,對女兒推廣戲曲的志願,她以參與演出力挺,都是因為愛。

文字|林立雄、劉光宇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企畫特輯 Special

音符的炫目群舞 貝多芬的華麗世界

長榮交響樂團「貝多芬情人夢」

五月中,長榮交響樂團將在「貝多芬情人夢」音樂會中,演出樂聖貝多芬的經典之作。上半場以貝多芬《艾格蒙》序曲開場,接著是與台灣鋼琴家巫熹芸合作演出《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重頭戲是下半場的《第七號交響曲》,被李斯特及華格納認為是「節奏的神化」、「舞蹈的神化」。因為影劇作品的加持,這首樂曲更成為近廿年來最受歡迎的交響曲之一。

文字|張偉明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音樂 2019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

在台灣以樂會友 合唱史上的美好年代

「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今年已邁入第十九屆,將在七月底至八月初舉行,今年邀來的國際團隊包括義大利烏特合唱團、瑞典阿爾曼納合唱團、菲律賓曼達維兒童合唱團、德國薩爾布呂肯室內合唱團等,另也如以往舉辦合唱音樂營、指揮研習營、大師班、合唱講座、巡迴音樂會、合唱比賽等,豐富多元的活動,推廣合唱藝術也讓愛好者以樂會友。

文字|劉馬利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音樂 NSO「大地之歌」

馬勒「最個人的」作品 真實體驗其獨特偉大

這次「大地之歌」音樂會中,NSO將演出華格納《齊格飛牧歌》和馬勒《大地之歌》,前者是華格納獻給愛妻的放閃之作,但《大地之歌》雖傳說是因其妻送了一本《中國笛》給馬勒而啟發之作,但實際並非如此,真相是由友人波拉克博士所贈。馬勒說《大地之歌》是他「最個人的」作品;也因此,唯有正確認識馬勒的人生轉折與創作心境,才有可能更深刻地體會這部作品的獨特與偉大。

文字|張皓閔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音樂 新任首席指揮展霸氣

鹿特丹愛樂訪台 哈夫.沙尼端大菜

說到荷蘭的管絃樂團,除了威名遠播、訪台多次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外,就是將於六月初造訪高雄的鹿特丹愛樂管絃樂團了。這家百年老店來頭不小,除了是早年的馬勒專家樂團外,也在葛濟夫、聶切-瑟昆等知名指揮手下發展蓬勃,百年老店剛由新任指揮、年輕有為的哈夫.沙尼接手,他將帶來兩天兩場不同的該團拿手曲目,展現霸氣!

文字|歐頭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舞蹈 荷蘭舞蹈劇場NDT再度訪台

堅守舞蹈創作傳統 從不停歇的叛逆腳步

歐洲舞蹈界的天團、愛舞觀眾絕不錯過的盛宴NDT這三個字母,代表著荷蘭舞蹈劇場在世界舞壇不可動搖的地位。這個以叛逆為其DNA的舞團,創團迄今雖已六十年,有其「道統」卻也不斷挑戰自己,此次訪台將蒞臨台中與高雄,以六支精湛舞作讓台灣觀眾再度感受NDT的無邊魅力。

文字|林農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舞蹈 布拉瑞揚舞團《#是否》

歡樂開唱 唱出真正的悲傷

三月桑布伊在國家戲劇院的演唱會後,布拉瑞揚舞團的舞者在一樓大廳快閃開唱,為即將演出的新作《#是否》宣傳,氛圍看似歡樂的,舞作其實述說著生活中真正的悲傷。編舞家布拉瑞揚將舞者人生中的心酸編織入舞,把那些被「愛唱歌」、「愛喝酒」的原住民標籤所扁平化的故事放在《#是否》裡,因為「原住民在呈現開心時,通常就是最悲傷的時候」。

文字|吳孟軒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