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斯卡領軍 演繹兩首交響經典
NSO的「名家系列」在十一月下旬邀來芬蘭指揮家歐斯莫.凡斯卡,領軍演出「不朽。命運」音樂會,曲目就是貝多芬最為人所知的經典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命運》,以及同樣來自北歐的丹麥作曲家尼爾森之第四號交響曲《不朽》。前者以前四個音開創了音樂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浪漫時代,後者則在一戰背景下以「活著」為創作核心,在重重混亂、衝突之後,宣告音樂與人類靈魂的不朽。
NSO的「名家系列」在十一月下旬邀來芬蘭指揮家歐斯莫.凡斯卡,領軍演出「不朽。命運」音樂會,曲目就是貝多芬最為人所知的經典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命運》,以及同樣來自北歐的丹麥作曲家尼爾森之第四號交響曲《不朽》。前者以前四個音開創了音樂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浪漫時代,後者則在一戰背景下以「活著」為創作核心,在重重混亂、衝突之後,宣告音樂與人類靈魂的不朽。
曾數度訪台演出並舉辦研習營與大師班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將再度造訪並帶來精采曲目,讓台灣樂迷一享室內樂演奏的精緻與默契。參與演出的音樂家除了有近年備受矚目的台灣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還有多位美國樂壇菁英,這次將帶來蕭斯塔可維奇、阿倫斯基與柴科夫斯基的鋼琴三重奏,反映俄國音樂世代交替,可說是難得一見的高手較勁。
出身俄國的鋼琴家阿方納西耶夫,早年逃離蘇聯投奔自由,雖從此在西方開展音樂事業,但人生也注定了無止盡的漂泊。這次受邀訪台的他,曲目安排了也有類似離鄉經歷的貝多芬與蕭邦作品,本身也是詩人、文學家的阿方納西耶夫,將透過琴音,以詩意訴說濃濃鄉愁。
得知複象公場開始「素人演出計畫」,是八月觀賞了《我們在此出發》,當時很驚訝,回溯過往的觀賞經驗,複象一直有股銳利前衛的「新潮」感,做夢也沒想到他們會開始與所謂的「素人」工作。 這麼說並不是要一刀劃開專業劇場與素人,但此間的確存在著鴻溝,或更貼切的,是兩者各自擁有的特質尚未被順暢地轉化與橋接大約從二○一七為始,業餘表演者的演出探討至今未斷,我關心的是,當我們與所謂的業餘者共同創作,是取其身分作為專業場域中的一種怪誕場景,是創作者將其當作重拾創作動力的激勵者、文本素材,還是什麼?「素人演出是否有它『該有』的樣子與功能」是熟悉的老問題,更進一步,如果沒有,我們能容納它有什麼樣子? 引述與「哺乳動物潛水反射反應」劇團的藝術和研究總監達倫.多奈爾(Darren O'Donnell)聊天時他重複提起的:「不同藝術作品所同時具有的Physical Rigour、Conceptual Rigour、Social Rigour能有多麼多樣的比例分配啊!」答案呼之欲出,看人看作品皆然,看得狹隘就無路。 若你又要問,為何要讓國外的藝術家來定義我們的創作方式?那麼何不在國內年輕創作者願意投注各式各樣創作形式時,給予同等關注?同時,《孩子》可能也是個好藉口,讓你到今年六月甫啟用的樹林藝文中心去走走。 文字|陳昱君 劇場多重身分工作者
某夜回到家中,打開電視機在頻道間尋找著適合吃宵夜的娛樂時,眾多電影節目卻一個讓我想停下來觀看的節目都沒有的時候,選台器一路往下按,漸漸進入了以往不會踏入的世界。 那是信吉電視台,兩個我完全不認識的「壯年」男女接受觀眾call in點歌並演唱,唱完接著賣起洗髮精,無限跳針的廣告台詞和不停接受觀眾點歌演唱,彷彿一個沒有終點的、與我所熟知的世界隔絕的異度空間。 「這個世界真的有一群人在跟這對男女互動,並且聽信他們的推薦買下那瓶洗髮精嗎?」 陳家聲工作室的《宇宙之聲》講得似乎就是一個這樣的故事,演出地點在中壢五號倉庫藝文基地。是不是離開台北去到中壢,就有可能確知世界上真有這樣一群人呢?對於我這個台北俗來說,或許是一個有趣的小旅行。 文字|陳彥瑋 劇場編劇、心酸酸工作室室長
《tick,tick...BOOM!》原是早逝作曲家強納森.拉森在《吉屋出租》之前的自傳式獨角音樂劇,後由大衛.奧本改編為三人版本,這次的台美合作版中,即將接下挑戰的是劉廷芳、倪安東與美國演員Matthew Bauman。他們將以聲音與表演營造多重場景的流動與轉換,讓整齣戲在繁複中依然俐落乾淨,並且啟動音樂與聲音的力量跨越文化甚至語言,在幾世代後繼續喚醒沉睡的人們。
去年在「2018Pulima藝術獎表演創作徵件競賽」中脫穎而出的得主,今年將在首屆的「Pulima表演新藝站」專案中升級擴充自己的創作,並在台北、高雄兩地演出包含Aulu Tjibulangan的舞作《粉紅色》、Ising Suaiyung的舞作《semupu數》及電子音樂團體「幽法」的跨界音樂作品《aynuko》,這些作品皆由最貼近自身的生命故事出發,並連結創作者背後的族群文化與養分,將其轉化在作品中。
今年「舞蹈秋天」的《微舞作》,由鄭皓、蘇品文、田孝慈擔綱上陣,這回的命題是「神話」,三位新生代編舞家各自從自身體驗取徑:鄭皓的《觸底的形色》從近年的生命低潮狀態,發展為對於量子力學和測不準原理的思考;作為性別研究者、女性主義倡議者的蘇品文,則希望讓觀者在《嗯哼》閱讀到女人與性的關係;田孝慈則以《清醒夢》作為個人創作階段性的回顧,質疑僵固的慣常。
由張堅豪等四兄弟組成的長弓舞蹈劇場,繼二○一七年邀請以色列編舞家Eyal Dadon編創從四兄弟的童年發想的《Bon 4 Bon》後,今年推出的新作《BOUT》則是由大哥張堅豪編創,透過「拳擊」概念,將兄弟間成長過程中的碰撞衝突搬上舞台╱擂台,讓每一次「出拳」都包藏著手足間不言自明的「對話」。
在首度結合打擊樂與京劇元素、以擊樂劇場《木蘭》成功開創跨界新視界後,朱宗慶打擊樂團在二○一九年再度出擊,讓打擊樂和陶瓷工藝相互共鳴,推出新作《泥巴》作為年度壓軸。朱團以陶藝企業家林光清為素材,在劇中塑造了主角「泥巴」,一個愛做夢的孩子,在樂聲裡他幻想、創造,也鋪陳與陶藝間的關聯,為家鄉點綴繽紛聲響、也在窯燒中彩繪絢爛人生。
從二○一五年開始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以民間自發舉辦為口號,並逐步反思「對外連結」與「在地連結」,以及多元性的呈現。二○一九年除延續過去的活動,更將「街區共同策展」視為重頭戲,落實「民間發起」的意義。其中的社區劇場《洗頭:跟我說一個故事》,不僅是在地經驗的體現,更是通過日常行為去建構劇場的可能性。
妙工俊陽所遊走的空間場域幾乎不屬於當下的社會,可是又無法說完全脫離了當下社會,可以說是一種鏡射的社會。他一貫的創作似乎都在指出現代性內部的矛盾,直探慾望,「返魅」的意義在這裡變得很鮮明,直指前面所述的問題,也就是在所謂「除魅」的當代世界裡面,反過來說不過是假鬼假怪的日常生活罷了。妙工俊陽的創作,以畫筆勾勒出山川海洋的妖鬼,除了是一種特殊的地方書寫之外,個人認為更像是「照妖鏡」,以妖照妖。
看到「道成」這兩個字,就足以引起我的好奇心。這是講述女子清姬痴戀僧人安珍,卻被拒絕,清姬求之不得的怨念,令她化身為大蛇渡河尋他,最後安珍被燒死的悲戀故事。有許多以之為原型的作品在各式日本傳統藝術中出現,如能劇、歌舞伎、淨琉璃等,也有以此題材拍成的電影。這故事包含了深刻的人性、激烈的情感和奇幻的情節,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 今年的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由不貳偶劇將這個故事搬演上台,使用日語唱誦、以說書方式呈現,這應該是《道成》的第一個布袋戲偶版本?很期待這個奇麗魔幻的故事將會如何演繹出來。 文字|劉綺文 文字工作者
地理位置獨特的基隆,自古便是台灣重要的交通和軍事要地。基隆除了有年度盛大的中元祭、聞名全台的廟口夜市小吃外,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背後,一般人很少意識到基隆的防空洞數量居全國之冠。生活在戰爭遠離台灣的年代,防空洞是一段歷史記憶的刻痕,也是一個時代情感的載體。防空洞作為一個戰時/暫時的空間,它阻隔來自外在的危險,也凝結了人們對戰爭的恐懼與生存的渴望。 《未來避難所》選在防空洞演出,光是演出場域就十分吸引人。如文案提及,「以聲音和光線為主軸,在防空洞這種特殊場域中,提供不同於文本敘事的感受情境。」令人好奇,在非典型的表演空間裡,創作者將如何運用聲音和光線展開非文本的感官敘事。藉由感官刺激和氛圍營造,創作者如何打破線性時間,將過去與未來併置,感受歷史的同時是否也在一窺未來。 文字|游富凱 戲劇教育工作者
今年的文化交流盛事「香港週2019@台北」將於九月下旬展開,此次活動以「文本.舞台」為主題,共有四檔包含歌劇、舞蹈、戲劇、音樂的演出,與香港戲劇教父毛俊輝的講座與特展,及展現香港創意亮點的「香港插畫X創意設計品牌展」,繽紛多樣的展現,邀台灣觀眾一覽香港精采的文化實力與豐沛創意!
「為什麼是劇場?為什麼讓生命與熱情在此燃燒,而不是其他地方?劇場可以做什麼?劇場裡可以、或應該得到什麼?」成為彼得.布魯克從《何以如是》到《為什麼?》的持續問答。花了七十年的時光,他持續面對這個最根本卻也最龐雜的問題,去接近自由的狀態,也發現簡單的形式。
今年成立滿廿周年的香港小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葉詠詩的帶領下,來台演出「小城大兵的故事魔鬼回歸」音樂會,將呈現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的經典作《大兵的故事》。二○○五年香港小交首度製作這部作品,至今已搬演多次,這次來台的是○一六年的版本,由編舞家伍宇烈執導,台灣舞者陳武康與小提琴家曾宇謙等亞洲多國表演者參與,可說是雲集亞洲藝壇精英、戲劇與音樂跨界交鋒的精采演出。
華格納的《尼貝龍指環》是他在長年流亡生涯中醞釀而出的作品,透過日耳曼神話的重新詮釋,處處隱藏著華格納心中無法言說的複雜情感。由臺中國家歌劇院推出的「指環四年計畫」最終章《諸神黃昏》將在十月初隆重登場,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導演以自然界中自我毀滅性的掠殺、人類自我認同危機作為註解,除了建構視覺色彩的衝擊感外,亦引發觀眾對於劇本再現、篩選與展示上的議題討論,呈現當代劇場展演實踐之能量。
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二○一九年「新北市音樂劇節」,即將自九月廿七日至明年一月五日輪番上演,邀請國內劇團包括「台南人劇團」、「躍演劇團」、「愛樂劇工廠」及「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推出超過廿五場次的音樂劇演出,其中有新編創作、國際共製也有舊戲重演,題材包羅萬象,即將帶給喜好音樂劇的觀眾豐富多元的音樂劇體驗。
將於十月底於「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演出的《墜落的天使》,是法國馬戲藝術家拉菲爾.柏帖勒帶領其遺忘劇團呈現的舞台作品。透過馬戲、舞蹈和戲劇等元素的交會,並融入悲喜劇的調性、電影感的氛圍,《墜落的天使》邀請觀眾穿越一場瀰漫著詩意、哲思、荒謬、歡樂的旅程。當中不乏對於人類自毀傾向及其危險的反省,以及經由它所激起的內在力量。
今年慶祝創立卅周年的舞蹈空間舞團,於九月底以日本編舞家島崎徹的三支舞作揭開「舞空30」的序幕。三支舞作分別是《零極限》、《南之頌 》及《瞬舞力》,前者將由島崎明星舞者舞團來台演繹,後二者則分別以台灣原住民音樂與西方搖滾樂入舞,讓觀眾看到編舞家如何呈現幽雅流暢的身體與豐富的音樂性。
被譽為「香港最具才華的劇場導演之一」的鄧樹榮,以「形體劇場」的初始表演語彙自成一家。此次帶來台灣的《馬克白的悲劇》,是對莎劇的二度創作,從中和當代社會對話,並挖掘人性不同的面向。在每次演出中帶來不同嘗試的他,此次將會有何新意,值得期待。
卅年後,郎祖筠集合過去的同學、學長姐與學弟妹,演出當年的畢業製作,圓在四年前的同學會上談論的夢想。《大家安靜30》不只是經典喜劇重製,更嘗試用質樸、紮實的表演功力讓觀眾看見劇本的力度和過往呈現的不同風格,也檢視著這群已在各領域發光發熱的同窗們的成長。
青年導演張凱福,幾年前的畢業製作以經典劇本《十二怒漢》為出發點,自此不斷思考還能如何與群眾對話,並將這幾年的想法與經驗匯聚成全新製作《十二》,與編劇張敦智搭擋,保留《十二怒漢》的陪審團原型,全面改寫內容,使其更靠近台灣文化。劇中以死刑議題,探問在民主社會裡,我們所謂的自由究竟是個人意志的展現,還是幻象一場?
創團至今一百廿三年的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可說是捷克音樂的代言人,曾與德弗札克、馬勒、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等音樂大師同台演出,是現今少數能強調音樂的表現力與純粹性、保有歐洲傳統風味的樂團之一。這次訪台,由新任音樂總監畢契科夫領軍,台灣正是亞洲巡迴的第一站,並邀請柏林愛樂現任首席樫本大進同台演出,加上精選曲目,可說是難得的聆賞機會。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