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view
演出

女高音林玲慧將再次飾唱蝴蝶夫人秋秋桑。
音樂 NSO歌劇音樂會《蝴蝶夫人》

從寫實議題到文化投射 唱一場世紀交織的愛戀

浦契尼的《蝴蝶夫人》膾炙人口,演出歷久不衰,始終是歌劇迷心中的經典。繼廿五周年時與澳洲歌劇團合作全本,NSO將在本樂季尾聲推出《蝴蝶夫人》歌劇音樂會,由台灣女高音林玲慧擔綱女主角,讓這部東西音樂元素交織、反映當時社會寫實議題與文化的淒美愛情歌劇,再度繞梁耳際、打動人心。

文字|張瑋珊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音樂 第二屆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

世間雖多變 傳承期許不停歇

在全球疫情仍然緊繃下,第二屆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仍決定於八月初登場,同樣結合一系列課程與大師班,還有參與名師群的精采音樂會。適逢小提琴大師艾薩克.史坦百歲誕辰,藝術總監林昭亮特別設立了「史坦@100小提琴大師班」,期待透過富含啟發性的教學互動,可以讓年輕小提琴家擷取重要的音樂觀念和態度,獲得一生受用的體悟。

文字|桑慧芬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舞蹈 《攏是為著.陳武康》的編創實驗

傑宏.貝爾寫舞譜 陳武康長出舞蹈血肉

傑宏.貝爾的作品連續三年來到臺北藝術節,今年是與陳武康合作的獨舞《攏是為著.陳武康》,以「舞譜」為媒介進行跨國工作,由傑宏.貝爾架出骨架,陳武康長出血肉,模糊了編舞者/表演者、創作者/執行者的權力關係,「去年《非跳不可》是為他服務、轉譯他的作品;這回我是他的舞者,但我同時也是我自己的舞者,這非常有趣。」陳武康笑:「結果莫名其妙地做了一個獨舞展!」

文字|張慧慧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親子 2020臺北兒童藝術節《小路決定要去遠方》

魔幻中 一起面對生命的真實感受

由獲得二○一九年「兒童戲劇劇本創作」首獎編劇吳彥霆,與明日和合製作所導演洪千涵合作的《小路決定要去遠方》,故事主軸是親子關係的情緒處理和理解,吳彥霆將劇本定位為「大朋友小朋友劇場」,也企圖打破台灣兒童劇教條、可愛的刻板樣貌,洪千涵則將以很生活、很日常的道具取代兒童劇常見的華麗布景,嘗試將所有虛幻情節裡的體驗返還現實。

文字|吳岳霖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戲劇

新創沃土在南村 六月音樂劇響不停

C MUSICAL 新作經典連發 新星創作者初試啼聲

坐落於台北信義區四四南村的「PLAYground南村劇場」,在肺炎疫情下仍積極維持展演活動的運作,且在集會活動逐步解禁開放的六月時節,將以四部音樂劇/音樂劇讀劇作品為先鋒,在與觀眾連結緊密又不失優雅活潑的空間裡,透過音樂與文字,重新在疫情喘息之後,找回這個世代表演藝術與觀眾的互動關係。

文字|齊義維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舞蹈 當探戈碰上京劇……

《荒塚的繁花》 懷想至死不渝的古老年代

專精探戈的陳維寧,與出身京劇演員世家卻專精街舞的莫天昀,聯手推出新作《荒塚的繁花》,舞作結合了探戈與京劇,這兩種曾經繁盛如花的藝術形式,透過「愛情」這個亙古的主題,懷想那執著於愛情、至死不渝的古老年代;莫天昀更邀請母親張雲崴於現場清唱《李逵探母》、《雙面吳起》、《罷宴》等片段,也從愛情延展至對家庭結構的思考。

文字|張慧慧
第330期 / 2020年06月號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
戲劇 《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 邀你共同在場

示範沒有預設終點的真實探索

繼去年在臺北藝術節推出第一階段呈現,周瑞祥、陳煜典與王磑合作、從魔術出發進行探索的《新人類計劃》再度現身,推出《新人類計劃:預告會後》,以「回應」為命題軸心,對「預告會」之後所接收到的所有評論、回饋、聲音做出回應,他們將以發表會之名邀請「來賓」到場,誠實展現途中的他們如今身處的狀態。

文字|呂筱翊
第328期 / 2020年04月號
音樂

劇場就是音箱 解構六十分鐘的共鳴

動見体X王仲堃X自由擊《共鳴体》

繼《凱吉一歲》之後,作曲家林桂如歷經多年醞釀,與聲音裝置藝術家王仲堃、打擊樂團體「自由擊」,共同創作了新作品《共鳴体》。藉著「震動式喇叭」的運用,將表演空間轉化為可以共鳴的大音箱,結合肢體、裝置、互動,要讓到場的觀眾,在沒有片段、沒有中場的六十分鐘裡,感受另一種共鳴。

文字|李秋玫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戲劇

當代女性的「癡夢」 探問「活下去的力量」

黃宇琳獨角戲《崔氏》

繼《碰老戲四郎》之後,本事劇團團長、編劇邢本寧再度與導演王瑋廉與音樂設計柯智豪合作,透過獨角戲形式,為演員黃宇琳作戲,從戲曲經典《癡夢》出發,新戲《崔氏》探問(身為女性)「活下去的力量」,虛構出一個沒意識到自己不合時宜、卻又極力表現的過氣歌星,讓兩個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的「崔氏」,在劇場裡彼此溝通,然後共同發聲。

文字|吳岳霖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音樂 NSO「牧之神.森之靈」「來自臺灣」

再度踏上歐陸 以音樂展現自信與多元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在本樂季結束後卸任,在此之前將在四月中再度帶領樂團赴歐巡演,這回巡演準備了德布西《海》、拉威爾《達芙妮與克羅伊》第二號,及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也將演出作曲家李元貞《美濃之道》表現台灣特色,並邀請鋼琴家周善祥同行。出訪前將以「牧之神.森之靈」、「來自臺灣」兩場音樂會呈現上述曲目,讓台灣樂迷搶先聆賞。

文字|李秋玫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音樂 2020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

于特福許大師親臨 推動台灣當代音樂發展搖籃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年推出的「TIFA當代音樂平台」充滿亮點,受注目則是邀請到當代音樂巨擘匈牙利作曲家、同為指揮家的彼得.于特福許首度來台,擔任二○二○年平台駐節作曲家,除了指導大師班、其作品的演出音樂會,還有相關講座與紀錄片放映。此外還有多組國內外演奏家的合作演出,將啟發聆聽者對於聲音多面向思考、並激盪出當代聲響的各種想像。

文字|張瑋珊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音樂 長榮交響樂團「聖神降臨」「馬勒天國生活」

莫札特.布魯克納.馬勒 一展維也納的世紀風華

「音樂之都」維也納孕育出許多音樂史上重要人物,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莫札特,而「第一維也納樂派」奠定了古典樂基礎,廿世紀初「第二維也納樂派」更解放調性將古典音樂帶向「現代」與進步,這兩者之間,就以舒伯特、布魯克納與馬勒最能代表十九世紀的浪漫。長榮交響樂團的音樂會「聖神降臨」與「馬勒天國生活」,即以維也納代表作曲家來安排,以莫札特的協奏曲揭幕,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承繼,總結在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文字|張偉明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
舞蹈 雲端情人的三角戀

《奪愛最終回》 數位時代的愛情幻夢

芬蘭編舞家諾拉.漢努拉憑著Y世代對科技滲透生活日常的敏銳嗅覺,從二○一一年開始編舞以來,創作多聚焦於數位時代的生存狀態。將在三月底訪台的《奪愛最終回》是她在二○一八年開始的「數位愛情三部曲」系列首部曲,以近未來的設定,描繪一個雲端情人的三角戀通俗劇,討論當代人親密關係的新形式。

文字|張慧慧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戲曲 正明龍歌劇團《犀望》

點燃傳統故事火光 照見現代精神靈光

曾以《whats黑盆》入圍第卅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的正明龍歌劇團,將在今年的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推出改編自劉敬叔《異苑》中〈燃犀照渚〉一則的《犀望》。《犀望》也添入傳統老戲《柳家店》情節,企圖打破傳統歌仔戲正反對立的刻板印象,在建構人物間的情感牽連時,也賦予他們更立體的形象。

文字|張育嘉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戲劇 阮劇團「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

車頭邊仔ê交陪 「新嘉義座」來搬戲

在嘉義扎根的阮劇團,三年前從民雄跨足嘉義市,在嘉義火車站旁的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立了「新嘉義座」,推出主打節目「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今年已來到第三年,將從四月起展開。透過車站交通利便的優勢,阮劇團企圖藉此親近常民大眾,於是推出「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系列,鼓勵不同背景的表演人士參與,一方面當團內練兵,一方面也為行走江湖的能人前輩搭建舞台。

文字|白斐嵐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舞蹈

非關國名的感官測試之旅

歐哈德.納哈林的《委內瑞拉》

舞名雖然叫做《委內瑞拉》,但其實與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這個國家一點關係都沒有,這與編舞家納哈林不喜歡被名稱、符號定義有關。這個作品是納哈林擔任巴希瓦現代舞團藝術總監期間的最後一個作品,以上下半場不同音樂,但幾乎一致的舞蹈動作、結構編排的作品,擾亂觀眾的記憶,讓觀眾思考自己「看到了什麼」「記得了什麼」。

文字|張慧慧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音樂

沉重氛圍凝視死亡 殘酷影像述說反戰

台英跨國共製 重新詮釋《戰爭安魂曲》

由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創作、一九六二年在英國考文垂大教堂世界首演的《戰爭安魂曲》,透過傳統安魂彌撒曲中的拉丁文歌詞與詩人歐文的反戰詩,傳達對戰爭的省思。二○一八年適逢一戰結束一百周年,英國國家歌劇院特別推出《戰爭安魂曲》的新製作,由英國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丹尼爾.克萊默執導,結合了攝影、服裝、反戰文學等的多樣元素,讓布瑞頓《戰爭安魂曲》的音樂更為逼真與深刻。

文字|邱秀穎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戲劇

在政治與日常的距離間 拼湊不可知的真相

創劇團《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

繼取材自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的《日常之歌》後,編劇陳建成、導演湯京哲再次潛入真實事件與社會議題,於總統選舉年推出新作《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陳建成將時間點拉回二○○○年的首次政黨輪替,開啟他對歷史詮釋的質疑、對真相的審視,透過六個角色,呈現政治與日常間距離的不斷拉扯以描繪「白色恐怖」,將史實進行切片,然後於虛構情節間重組。

文字|吳岳霖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企畫特輯 Special

《Art on Ice歌舞冰上》 目不暇給的華麗饗宴

金曲歌王麥可.波頓現場演唱 力與美的無敵展現

一九九六年首度面世的《Art on Ice歌舞冰上》,結合舞台設計、歌手、樂團、舞者與滑冰,精湛的身體技藝與音樂表現,讓此作奠下口碑,迄今成為瑞士規模最大的娛樂演出。今年適逢製作廿五周年,《歌舞冰上》將於四月造訪台灣,除了有多位奧運級滑冰明星參演,還有多次葛萊美獎得主,身具音樂家、慈善家多重身分的麥可.波頓現場演唱全感官的華麗饗宴,正待觀眾親臨體驗!

文字|魏君穎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音樂 朱宗慶打擊樂團春季音樂會「美好關係」

從演奏到作曲 取材生活創意出擊

每年春天,朱團總是以萌發新意的創想製作音樂會。由於近年來,具備作曲家身分的打擊樂家愈來愈多。他們除了深入掌握各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技法,也充分利用打擊樂「從生活中取材」的發展特性來進行創作,因此樂團即以「美好關係」為題,精選六位兼具擊樂演奏家身分的作曲家作品,再加上一首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的全新創作,在三月中旬展開演出。

文字|李秋玫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音樂 TCO「書信音緣—鄧麗君與莊奴的空中交會」

讓一代巨星歌聲 重揚字裡行間

今年是鄧麗君逝世廿五周年,四分之一個世紀看來長久,但卻不曾被歌迷遺忘,唱起一首首老歌,優雅的詞彙裡,作詞者莊奴的名字總也如影隨形,兩人書信往返,建立起不渝的師生情緣。臺北市立國樂團以「書信音緣」為題舉辦音樂會,在台大教授沈冬的發想下,以詞人與歌手、鄉土、文學幽情、莊奴筆下的世外桃源等六個主題,讓樂迷體會那歌聲飄揚的字裡行間。

文字|李秋玫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親子 楊宜霖《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

藉由難民題材 與孩子們分享人權思索

由旅法劇場工作者楊宜霖編導的《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述說一位逃往澳洲的印尼難民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天天」的故事,在光影變化間建構場景、時事背景等,並且讓現場音樂演出及伴奏烘托敘事,由此探討人性價值與人權議題。不同於一般兒童劇對兒童觀眾傳達直線而刻板的敘事觀點,楊宜霖透過開放式的解讀,來與孩子們對話、討論,啟動思索。

文字|吳岳霖
第326期 / 2020年02月號
戲劇 趁著重聚時刻 思索人生選擇權 這一頓《年夜飯》

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座標

家人的重聚時刻,往往是重新審視個人與家庭之間的各種愛恨情仇的關鍵場景,如西方作品中常以聖誕節重聚來鋪陳,在東方就是春節的「年夜飯」了。編導蔡志擎將自已獲得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佳作的劇本《年夜飯》在過年前搬上舞台,藉著幾樣固定的年菜,點出個體與群體的關係、描繪傳承打造的固定框架,也希望讓觀眾看到,在舊有的價值觀下,人還是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座標。

文字|張育嘉
第325期 / 2020年0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