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就是音箱 解構六十分鐘的共鳴
動見体X王仲堃X自由擊《共鳴体》繼《凱吉一歲》之後,作曲家林桂如歷經多年醞釀,與聲音裝置藝術家王仲堃、打擊樂團體「自由擊」,共同創作了新作品《共鳴体》。藉著「震動式喇叭」的運用,將表演空間轉化為可以共鳴的大音箱,結合肢體、裝置、互動,要讓到場的觀眾,在沒有片段、沒有中場的六十分鐘裡,感受另一種共鳴。
繼《凱吉一歲》之後,作曲家林桂如歷經多年醞釀,與聲音裝置藝術家王仲堃、打擊樂團體「自由擊」,共同創作了新作品《共鳴体》。藉著「震動式喇叭」的運用,將表演空間轉化為可以共鳴的大音箱,結合肢體、裝置、互動,要讓到場的觀眾,在沒有片段、沒有中場的六十分鐘裡,感受另一種共鳴。
繼《碰老戲四郎》之後,本事劇團團長、編劇邢本寧再度與導演王瑋廉與音樂設計柯智豪合作,透過獨角戲形式,為演員黃宇琳作戲,從戲曲經典《癡夢》出發,新戲《崔氏》探問(身為女性)「活下去的力量」,虛構出一個沒意識到自己不合時宜、卻又極力表現的過氣歌星,讓兩個活在兩個不同的時空的「崔氏」,在劇場裡彼此溝通,然後共同發聲。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在本樂季結束後卸任,在此之前將在四月中再度帶領樂團赴歐巡演,這回巡演準備了德布西《海》、拉威爾《達芙妮與克羅伊》第二號,及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也將演出作曲家李元貞《美濃之道》表現台灣特色,並邀請鋼琴家周善祥同行。出訪前將以「牧之神.森之靈」、「來自臺灣」兩場音樂會呈現上述曲目,讓台灣樂迷搶先聆賞。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今年推出的「TIFA當代音樂平台」充滿亮點,受注目則是邀請到當代音樂巨擘匈牙利作曲家、同為指揮家的彼得.于特福許首度來台,擔任二○二○年平台駐節作曲家,除了指導大師班、其作品的演出音樂會,還有相關講座與紀錄片放映。此外還有多組國內外演奏家的合作演出,將啟發聆聽者對於聲音多面向思考、並激盪出當代聲響的各種想像。
「音樂之都」維也納孕育出許多音樂史上重要人物,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莫札特,而「第一維也納樂派」奠定了古典樂基礎,廿世紀初「第二維也納樂派」更解放調性將古典音樂帶向「現代」與進步,這兩者之間,就以舒伯特、布魯克納與馬勒最能代表十九世紀的浪漫。長榮交響樂團的音樂會「聖神降臨」與「馬勒天國生活」,即以維也納代表作曲家來安排,以莫札特的協奏曲揭幕,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承繼,總結在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芬蘭編舞家諾拉.漢努拉憑著Y世代對科技滲透生活日常的敏銳嗅覺,從二○一一年開始編舞以來,創作多聚焦於數位時代的生存狀態。將在三月底訪台的《奪愛最終回》是她在二○一八年開始的「數位愛情三部曲」系列首部曲,以近未來的設定,描繪一個雲端情人的三角戀通俗劇,討論當代人親密關係的新形式。
曾以《whats黑盆》入圍第卅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的正明龍歌劇團,將在今年的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推出改編自劉敬叔《異苑》中〈燃犀照渚〉一則的《犀望》。《犀望》也添入傳統老戲《柳家店》情節,企圖打破傳統歌仔戲正反對立的刻板印象,在建構人物間的情感牽連時,也賦予他們更立體的形象。
在嘉義扎根的阮劇團,三年前從民雄跨足嘉義市,在嘉義火車站旁的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立了「新嘉義座」,推出主打節目「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今年已來到第三年,將從四月起展開。透過車站交通利便的優勢,阮劇團企圖藉此親近常民大眾,於是推出「十八銅人台語仙拚仙」系列,鼓勵不同背景的表演人士參與,一方面當團內練兵,一方面也為行走江湖的能人前輩搭建舞台。
舞名雖然叫做《委內瑞拉》,但其實與南美洲的委內瑞拉這個國家一點關係都沒有,這與編舞家納哈林不喜歡被名稱、符號定義有關。這個作品是納哈林擔任巴希瓦現代舞團藝術總監期間的最後一個作品,以上下半場不同音樂,但幾乎一致的舞蹈動作、結構編排的作品,擾亂觀眾的記憶,讓觀眾思考自己「看到了什麼」「記得了什麼」。
由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創作、一九六二年在英國考文垂大教堂世界首演的《戰爭安魂曲》,透過傳統安魂彌撒曲中的拉丁文歌詞與詩人歐文的反戰詩,傳達對戰爭的省思。二○一八年適逢一戰結束一百周年,英國國家歌劇院特別推出《戰爭安魂曲》的新製作,由英國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丹尼爾.克萊默執導,結合了攝影、服裝、反戰文學等的多樣元素,讓布瑞頓《戰爭安魂曲》的音樂更為逼真與深刻。
繼取材自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的《日常之歌》後,編劇陳建成、導演湯京哲再次潛入真實事件與社會議題,於總統選舉年推出新作《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陳建成將時間點拉回二○○○年的首次政黨輪替,開啟他對歷史詮釋的質疑、對真相的審視,透過六個角色,呈現政治與日常間距離的不斷拉扯以描繪「白色恐怖」,將史實進行切片,然後於虛構情節間重組。
一九九六年首度面世的《Art on Ice歌舞冰上》,結合舞台設計、歌手、樂團、舞者與滑冰,精湛的身體技藝與音樂表現,讓此作奠下口碑,迄今成為瑞士規模最大的娛樂演出。今年適逢製作廿五周年,《歌舞冰上》將於四月造訪台灣,除了有多位奧運級滑冰明星參演,還有多次葛萊美獎得主,身具音樂家、慈善家多重身分的麥可.波頓現場演唱全感官的華麗饗宴,正待觀眾親臨體驗!
每年春天,朱團總是以萌發新意的創想製作音樂會。由於近年來,具備作曲家身分的打擊樂家愈來愈多。他們除了深入掌握各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技法,也充分利用打擊樂「從生活中取材」的發展特性來進行創作,因此樂團即以「美好關係」為題,精選六位兼具擊樂演奏家身分的作曲家作品,再加上一首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的全新創作,在三月中旬展開演出。
今年是鄧麗君逝世廿五周年,四分之一個世紀看來長久,但卻不曾被歌迷遺忘,唱起一首首老歌,優雅的詞彙裡,作詞者莊奴的名字總也如影隨形,兩人書信往返,建立起不渝的師生情緣。臺北市立國樂團以「書信音緣」為題舉辦音樂會,在台大教授沈冬的發想下,以詞人與歌手、鄉土、文學幽情、莊奴筆下的世外桃源等六個主題,讓樂迷體會那歌聲飄揚的字裡行間。
由旅法劇場工作者楊宜霖編導的《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述說一位逃往澳洲的印尼難民庫索莫與他的長冠八哥「天天」的故事,在光影變化間建構場景、時事背景等,並且讓現場音樂演出及伴奏烘托敘事,由此探討人性價值與人權議題。不同於一般兒童劇對兒童觀眾傳達直線而刻板的敘事觀點,楊宜霖透過開放式的解讀,來與孩子們對話、討論,啟動思索。
家人的重聚時刻,往往是重新審視個人與家庭之間的各種愛恨情仇的關鍵場景,如西方作品中常以聖誕節重聚來鋪陳,在東方就是春節的「年夜飯」了。編導蔡志擎將自已獲得第十八屆臺大文學獎佳作的劇本《年夜飯》在過年前搬上舞台,藉著幾樣固定的年菜,點出個體與群體的關係、描繪傳承打造的固定框架,也希望讓觀眾看到,在舊有的價值觀下,人還是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座標。
久違台灣的現代芭蕾大師威廉.佛塞,將於二月下旬帶著其二○一八年的製作「寧靜舞夜」造訪高雄。演出分上下半場收錄兩齣重新演繹的現有舞作《目錄》、《對話》與幾齣全新創作,透過佛塞的新作與舊作重探,讓帶著我們一探芭蕾源起及身體的音樂性。
歌聲曾受到「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稱讚,並與之建立師生情誼的阿爾巴尼亞男高音塞米爾.皮爾古,將應國家兩廳院之邀,於歲末之際訪台,協同波蘭國家歌劇團音樂總監安德烈.尤克維契,與國家交響樂團聯手演出歌劇經典選粹、耶誕聖歌與膾炙人口的民謠,為台灣樂迷打造絕美動人的聽覺饗宴。
二○二○年即將到來,由臺灣戲曲中心策畫的第三屆「臺灣戲曲藝術節」將於明年三月正式登場。自二○一八年起,臺灣戲曲中心每年都以不同的主題,邀請國內外優秀團隊和重量級國寶藝師共襄盛舉。二○二○台灣戲曲藝術節以「出走.女子圖鑑」為主題,演出聚焦「跨領域合作」及「女性意識探索」兩大特色,期望展現豐富多元的台灣當代戲曲樣貌。
繼《琵琶行》之後,南管演奏家王心心再度以唐詩經典《春江花月夜》為本,編創吟唱新曲。在「江畔.相逢」演出中,她將與作家蔣勳合作,呈現《琵琶行》與《春江花月夜》,一以中原古音吟唱,一以國語念詩引言,讓觀眾透過聆聽,想像詩人筆下「銀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激動與「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孤寂。
音樂視野與曲目跨度廣闊,從巴洛克到當代音樂皆能駕馭的大提琴家奎拉斯,在暌違台灣多年後再度造訪,將帶來他的「六首組曲,六首回聲」演奏計畫,邀請六位當代作曲家,依照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每首組曲譜寫一首回應的作品穿插演出,他說:「這項計畫是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為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帶來了新的亮點,並彰顯了它們的永恆性。」
驫舞劇場新作《非常感謝您的參與》,對此次創作的「主揪人」編舞家陳武康與錄像藝術家孫瑞鴻來說,強化演出的現場,創造親密的觀演空間,就是本作的核心。演出全是表演者跟影像即興的「當下現場」對話,並將連結擴展到與所有創作夥伴的協同關係。而觀眾也不能置身事外,透過層層套路與鋪梗,將讓創作者與觀眾都能聚焦演出共享與交流的當下。
邁入五周年的丞舞製作,將在年末推出新作《INNERMOST》,這是編舞家蔡博丞從之前的雙人版本擴展的一小時長篇,統合了他過去幾年對生死、神話、末日的思考與想像,拼貼女媧、盤古、烏鴉、繁星、通往陰界的渡船伕等東西方眾神,以挑高舞台、京劇血紅與純白的鬍鬚、紅色長棍等物件為符號,創造他所理解的「創世之前」的混沌宇宙。
相遇於二○一七年的德國漢諾威國際編舞大賽,台灣編舞家賴翃中與西班牙編舞家Mario Bermudez Gil可說是「英雄惜英雄」,種下了雙方日後合作的契機。曾獲《美國舞蹈雜誌》選為「廿五位必看編舞家」的Mario,年僅卅二歲卻已是經驗豐富的舞者與編舞家,此次為翃舞製作編創的《優雅之外》,試圖挖掘台灣舞者們的「內在動物」,藉以探索「人」與「非人」的界線與轉變。
「我們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偶爾也需要返樸歸真。」 身為都市叢林長大的高雄視覺設計師,常常覺得自己喪失了創造及創造力,躊躇迷惘不知所措。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接觸了音樂類型的演出後,才讓我的視野從此有了不同想像。 這次想和大家推薦的是,即將於十二月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上演的《雪人》與《我們要去捉狗熊》動畫音樂會!不僅可以在全台獨有音場效果的音樂廳裡聽著現場伴奏,也同時觀看兩場動畫佳作,滿足聽覺與視覺的雙重體驗,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大好機會,是提前感受聖誕氛圍的最佳首選。 藝術環繞你我,正因如此般灌溉著日常,才能讓我們對生活有著更多不同想像。來!一起進劇場感受這股魔幻氛圍吧! 文字|尤洞豆 跨域視覺設計師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