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踏春原上
關渡平原上藝術學院的舞蹈系師生合力推出了五個舞碼,「身體氣象館」策劃了一系列「後舞踏」的表演,還有「雲門」、「光環」、「雪梨舞團」也一起同慶春回大地的喜悅。
關渡平原上藝術學院的舞蹈系師生合力推出了五個舞碼,「身體氣象館」策劃了一系列「後舞踏」的表演,還有「雲門」、「光環」、「雪梨舞團」也一起同慶春回大地的喜悅。
一九九四年開年的戲劇似乎有點冷淸,屈指算來戲劇節目還不出一個巴掌,社敎館從今年一月至三月的休館,更使表演藝術的「場地荒」雪上加霜了。本月表演以傳統戲曲爲主。
揮別一九九三之後,新年的萬千氣象在音律中綻放,一串串令人驚喜的音樂豆芽翠油油地冒了出來。
雅音小集籌備年餘的新劇《歸越情》,展演不同風貌的西施,賦歷史以現代的省思;大陸崑劇龍頭浙江崑劇團帶來二十餘齣拿手折戲,陪伴海峽這一岸的中國人送舊年迎新歲;此外,還有實驗舞台劇、歌舞劇、日文劇等爲今年劃下多樣的句點。
一九九三漸行漸遠,耳畔隱約響起耶誕的鈴聲,應景的音樂會逐一展開,爲今年烙上「平安」的戳記。
冬季適合什麼舞蹈?就舞者而言,似乎無不合宜,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之後,熱烘烘的軀體已不關季節了;至於觀者,應可多少感染一些熱力吧!
十一月的舞蹈節目不多,但都很新,卻也很舊,古老的題材中有嶄新的詮釋和表達。串聯其中的是舞者對舞蹈的執著和禮讚。
台灣的樂迷愈來愈有眼福了,聞名世界的指揮、樂團及音樂家踏著音符,施施然自音箱中走出來,藉著他們的肢體語言和精湛的技巧,或許能讓我們有一番新的體認,觸發稍縱即逝的現場感動。
誠如本刊專欄作家馬森先生所言,一切藝術都是在突破前人的規範和建立自己的規則中拔河,本月的戲劇節目倒也都符合這個觀察。
表演工作坊和屛風表演班又有作品發表了。傳統戲曲則有復興劇校盛大演出的《荊釵記》,特別邀請彼岸的知名導演孫蓓君跨海指導;本土的葉靑歌仔戲團亦不甘示弱,推出《冉冉紅塵》。而如果還想嚐點新奇的,北京的中國木偶劇團和黃奕缺泉州木偶劇團亦不會令人失望。
十月的燦爛輝映此起彼落的音樂演出,眞是內行看門道,外行凑熱鬧。聯管傾力演出的《復活》交響曲是馬勒迷不可錯過的盛會,至於尙在馬勒門外徘徊的樂迷則不妨先參加劉岠渭博士特闢的講座。舒伯特的聯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也有同樣體貼的導賞及現場聆聽機會。此外,仍有許多音樂節目,都是急於向讀者推介的。
這個月有「舞之雅集」爲我們拉開光輝十月的序幕。國慶過後,來自玉山的鄒族子民呈現饒富特色的生命情趣。壓軸則由南半球的澳洲芭蕾舞團擔綱,演出全本芭蕾名劇《睡美人》。
國內三大樂團同時推出精采之作,爲本月盛事。「聯管」精心策劃的活動,以台灣版三大男高音演唱會最受矚目;而「市交」「台北愛樂」則以演奏俄羅斯風格作品互別苗頭。譽滿國際的「聖馬丁室內樂團」、荷蘭「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亦將抵合,爲台北市音樂活動共襄盛舉。
《廻望長安》舞的是對歷史故鄕的眷戀,《四分音符變奏曲》是古典芭蕾的浪漫詩情,歐亞絲則是佛拉明哥的熱情。體會不同的藝術理想和迴異的創作風格,是本月欣賞的重點。
這個月,京戲有中國京劇院的「明星組合」;地方戲有河北梆子與廣東漢劇;舊戲新詮的《北京人》,是曹禺另一個著名代表作;中元普渡藝術季中則有《目連救母》的實驗演出。
前有《爵士.台北》後有《逍遙音樂週》,現代與傳統的感動將引您一路自由即興、搖擺而下。西班牙吉他演奏家荷塞.鞏薩雷斯,與好手雲集的北京中央民族樂團,是八月另外兩場値得聆賞的音樂會。而《動物狂歡節》《小美人魚》《晚禱》等,則是特別爲兒童製作演出的節目。
天候氣象多變的夏令時節,將隨淸新多樣的系列國際兒童節目演出,一掃酷熱沉悶。從《楚辭》汲取材料的舞劇《九歌》,也在「雲門」長期精心籌備下成型。其他不可錯過的尙有明華園《界牌關傳奇》、瑞典皇家劇團《沙德侯爵夫人》等。
儘管炎炎盛夏正好休養生息,仍有蓮荷朶朶綻放一片寧靜中。「優」劇場與「九歌」兒童劇團以精選作品呈現五年創作歷程。「當代傳奇」的年度大戲《樓蘭女》,結合京劇、舞蹈、現代劇場工作者,推出台灣版的《米蒂亞》。型態多樣的「中國廣播藝術說唱團」也將來台演出中國人的幽默。
本月份的戲劇雖然沒有「大師」「經典」之作,卻有「精緻」「實驗」多種類型的演出。《彼得潘》《機器人家庭》是國外團體的詼諧表演,《風景II》《長角的暴龍》是國內小劇團的實驗創作,此外還有傳統的歌舞劇《萬里長城》、本土性爲主的「汐止藝術節」
六月,音樂活動繽紛豐盛,柴可斯基作品精選,由莫斯科管弦樂團擔綱;系列中國傳統現代作品,香港愛樂與數位大師級演奏者將攜手合作;來自波羅的海的AVE SOL合唱團,以環保爲訴求的「丹楓樂集」,均將一一登場。
波修瓦與莫斯科芭蕾舞團的古典芭蕾,和帕森斯舞團的現代舞演出都是本月盛事。此外,舞蹈空間的《繞地遊》與吳美恩等的《城市.迷亂.三十》,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實驗舞作。
這齣原名《荒謬人稱.單數》的戲,是英國劇作家艾克鵬(Alan Ayckbourn,1939)的作品,其中對人性描敍的精準深刻,與技術層面的高難度,爲人津津樂道,也是導演的挑戰。這齣戲將由賴聲川擔任藝術總監、翻譯兼改編。
這一系列舞作,轉化了意念與肢體語彙,在台北多元空間中將演出〈拜水〉與環境汚染,〈賣舞〉與江湖獻藝,〈通天吼〉與死亡再生。
掙扎,在尋歡作樂的苦惱與追求解脫而受難之間的掙扎,在苦苦懺悔與放縱感官享樂之間的掙扎 ──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夢幻劇》
五月,杜黑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將合作演出大師經典之作,樂章的優美遠超過安魂曲宗敎意境,在沈穩謐靜中,予人溫馨寛慰。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