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延長音
尋找縫隙中的光
「老師,你剛剛說要彈出像光一樣的聲音是什麼意思?」 「如何彈出有渴望的聲音?」 我愣住了。對我來說,藝術的存在聲音的本質就是為了表現心中最強烈的感受與理想。但,這個問題敲醒了我!原來,或許,許多人接觸音樂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 如何彈出像光一般的聲音?我開始展開思考地圖,抽絲薄繭,馳騁在想像中,我發現這個思考路徑對我來說幾乎是陌生的。光,天光、聖光,是能量,是希望、寄託,從天際傾瀉而下,溫柔地滋養肌膚的每一寸毛孔,溫暖、純粹。 若聲音要像光一樣,它也應該具備這些特質:由方外傾下,給人溫暖,燃起希望。 於是我開始想像,這樣的聲音應該如何被構築。也許它必須先在內心被「聽見」,而後才由身體化為琴鍵上的動作。琴槌擊弦的瞬間,聲音應該直接無形地轉化至至高,再給予時間讓聲音慢慢灑落,感受聲音的拋物線,好似聲音的路程都在給予我們溫暖,按摩著我們的毛細孔。 這時,手指不可能是單純地按下琴鍵,而是想像如何以高速但不失優雅的重量將只有一公分深度的琴鍵落到底,使著彼岸的琴槌將聲音高速射向方外,再由耳朵引導聲音落下的線條,讓聲音宛如天光般自上而下照亮心靈。 我赫然驚覺,原來,藝術的轉化是如此複雜的過程,但又好似如此地自然。 這個思索,讓我想起不久前參訪的聖家堂(Sagrada Famlia)。走進其中,彷彿進入一座會呼吸的森林:高聳的樹柱直衝雲霄,天頂枝芽向著陽光致敬;教堂屋頂的光影宛如陽光灑落葉間;彩色玻璃映照著四季流轉,春天的清新、夏日的炙熱、秋天的斑斕、冬日的靜謐,都在其中。外牆三面分別敘述耶穌的誕生、受難與榮耀,誕生立面生意盎然,訴說著耶穌誕生的感動;受難立面則轉為極端的張力,鋼筋結構如同肌肉般拉扯,中央的「橫隔膜」造型讓整個建築充滿呼吸與痛苦的張力,彷彿整個牆體正在經歷基督的捨身之苦。 高第(Antoni Gaud,1852-1926)知道自己無法在有生之年完成這座教堂,但他仍把全部的生命奉獻其中。這不為體制、不為市場、不為聲望,只是單純地想將內心的信仰轉化為奉獻。那一刻我明白了,聖家堂不是一棟建築,而是信仰的實踐,是生命的藝術轉化,是藝術家與宇宙對話的回聲。高第甚至決定聖家
-
東京
日本實演藝術福祉財團成立 盼改善表演藝術工作者勞動環境
為了改善長期以來表演藝術工作者不穩定的勞動環境,包含「日本藝能實演家團體協議會」(簡稱藝團協)、「日本演劇興行協會」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日本實演藝術福祉財團」,並於 7 月 22 日正式註冊,23 日在東京舉行記者會。「實演」泛指在舞台上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的人員,包含劇場演員、音樂家、舞者、編導、舞台技術人員等等。希望透過財團的設立,提升表演藝術工作者與幕後工作人員的社會福利,並建立能支撐整個產業的安全網絡。 根據財團於記者會公開的資料,日本的表演藝術界正面臨許多挑戰,例如日圓的貶值與物價高漲,導致大企業調高薪資,吸走人才,造成表演藝術領域人力缺乏;整體社會對職場規範與騷擾議題的關注提升,讓業界意識到改善工作方式與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少子化及高齡化的趨勢,也讓願意承繼藝術工作的人力減少,形成日本多樣的表演藝術文化傳承危機。 日本實演藝術福祉財團的成立契機,是在 2021 年,文化藝術推進論壇針對受文化廳補助的機構進行調查後,建議建立由表演藝術業界支撐的互助合作制度。在這之後,藝團協也多次舉辦研究會,針對歐洲、韓國、美國等國家的藝術家社會福利及保障制度進行研究,並於 2024 年發表「藝術家互助制度」中期建議。而在今年 4 月,由藝團協與日本演劇興行協會等團體成立籌備委員會,終於在今年 7 月落實成立財團。 財團成立後的首要任務,是先著力於推動「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加保業務」。由於表演藝術工作者大多屬於個人接案工作,普遍缺乏勞工與雇用保險的保障,一旦在排練或演出中受傷,往往必須自行負擔醫療費。財團指出,國家制度的勞災保險相比民間保險的費用合理、補助制度完整,更可以藉此建立與一般勞工相同的安全網絡。為了減輕個人負擔,財團也將分攤加入團體的營運費用,並推動簡化手續、強化宣傳,以提高團體及個人的加保意願。在政府與地方層面,近年已經有多項配套措施,包括文化廳設立的「文化藝術契約指引」、法律諮詢窗口,以及地方自治體如東京「ARTNOTO」、京都「KACCO」、滋賀「AMADO」等設立的專門諮詢平台。同時,《特定受託事業者取引適正化法》(簡稱「自由業法」)也已制定,逐漸擴大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加入的適用範圍。 除了保險業務,財團也陸續進行政策研究與提議,例如計劃與今年 9 月成立的「劇場等演出空間運用基準協議會」合作,
-
那些女子那些戲
女子5——網紅小艾的放棄哲學
我生命裡有多少個網紅小艾呢? 多少時候明明應該去健身,卻因為想要打扮漂亮,最後嫌麻煩就不去了?明明是應該好好理財,卻因為看什麼都覺得需要,就不管根本入不敷出,先刷卡再說?多少時候明明是在電腦上工作著,卻因為想要消除一直跳出的各種通訊軟體的通知,回了一大堆無關緊要的簡訊,而讓進度嚴重耽誤? 不想毀掉你的主戲,就放棄這些內心小劇場吧。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劇、導演
葉志偉 無家者的探索與存在
今年的傳藝金曲獎典禮,頒發「最佳編劇獎」時,從頒獎人口中說出「葉志偉」這個名字。少有時刻穿著西裝、白襯衫的他走上台,先是感謝,但接下來的一句話是:「老實說,我從今天一入場,一直覺得自己走錯棚。」以布袋戲作品《豆花公劇場版拍斷手骨顛倒勇》拿下獎項的他,從事現代劇場工作超過20年,而獲獎作品是他第2部台語布袋戲劇本。 「最後我想要說,我是一個北港人,我從小在媽祖廟前、菜市場長大」這是葉志偉致詞的最後一段,接下來要說的,則是關於他的成長、關於台語,更關於這個做現代劇場、編導傳統戲曲、寫影視劇本的葉志偉,此時此刻身在何處。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5╱2026 樂季最前線:國內篇
2025/2026 國內新樂季的節目已經展開,曲目豐富而多元,從經典鉅作到驚喜首演,值得細細規劃。今年的節目不僅有眾多焦點場次,也隱藏著許多值得發掘的驚喜。每一位樂迷都能依循自己的偏好,打造屬於自己的夢幻清單,把時間留給音樂最美的時刻。 本次企畫中,我們特別邀請到李元貞、林伯杰、林采韻、連士堯、張皓閔(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這5位音樂相關工作者,與大家分享他們眼中的國內新樂季節目亮點,讓讀者參考他們的選擇,一起探索這段音樂旅程;樂迷們也可以對照自己心中的清單,看看與推薦人所選曲目的異同,或許能從中發現新的驚喜與靈感。 編按:由於各樂團的不同屬性及規劃宣傳等考量,部分節目未能在截稿前提供推薦,部分則尚未完整公布,本刊搶先公開,讓讀者得知第一手消息。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作曲家 李元貞
用音樂生成圖像、牽動記憶、打開世界
李元貞的私房推薦: ★ KSO的無界搖擺★ 鼕製鼓師的聲音家書★ 魏德曼與NSO《跨樂自由的邊界》★ 先鋒之聲:從20世紀出發★ 卡特、梁仁模與TSO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資深音樂工作者 林伯杰
強敵環伺,更要聽見台灣樂團的聲音
林伯杰的私房推薦: ★ 華格納《女武神》★ NTSO 80週年團慶音樂會系列水藍,陳毓襄與國臺交★ 候任首席指揮里柏瑞契、蓋哈特與TSO★ 從巴黎到好萊塢亞歷山大.戴斯培與TSO★ KSO的無界搖擺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資深樂評人 林采韻
挑戰「大禮包」製作極限,聆聽台灣破格新聲
林采韻的私房推薦: ★ 殷巴爾、白建宇與TSO★ NTSO 水藍與國臺交威爾第《安魂曲》★ 臺灣風情畫2026 TCO 歐洲巡演行前音樂會★ 華格納《女武神》★ 鼕製鼓師的聲音家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連士堯
跨界較勁、樂壇交響,聽見音樂的多重風景
連士堯的私房推薦: ★ KSO的無界搖擺★ 殷巴爾、秦立巍與TSO★ 候任首席指揮里柏瑞契、蓋哈特與TSO★ 水藍,沃格勒與國臺交★ 《幾何幻夢雙鋼琴之夜》尤森兄弟與NSO
-
特別企畫 Feature 夜鶯基金會講師 張皓閔
從馬勒到蕭斯塔可維奇,黃金組合的必聽現場
張皓閔的私房推薦:★ 樂響啟示錄★ 殷巴爾、白建宇與TSO★ 呂紹嘉、維多利亞.穆洛娃與NSO★ 琴抒★ 殷巴爾、李映衡與TSO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毫無保留地去完成這件事:我們在金枝演社的日子(上)
1993年,由「二哥」王榮裕創立的劇團金枝演社,汲取「胡撇仔戲」的養分,發展出風格化的表演美學、台灣在地的語言能量與文化內容;同時,更是極少數培養專職演員的現代劇團。團內的資深演員李允中自2000年入團、施冬麟隔(2001)年入團,再加上稍晚入團的曾鏵萱,至今都仍維持團員身分,甚至是人生迄今只加入過金枝演社。因此,我們將從他們開始接觸現代劇場的那個時間點開始,細數李允中、施冬麟與曾鏵萱3位資深團員在金枝演社的這些日子。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毫無保留地去完成這件事:我們在金枝演社的日子(下)
Q:3位的母語都是台語嗎?在金枝學習台語、演出台語劇,對你們而言的意義又是什麼? 施:我們家以前會有3種語言,國語、四川話跟台語,但台語比例很低。在金枝發展到後來,我對台語的認同開始出現。 李:金枝一直很注重台灣本土發生的事情,所以我們的核心是都是從那些東西去發展的。因為在這個團,才發現原來台灣有這件事情,因為這齣戲要做功課,才開始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愈來愈多認識。 現在二哥也開始鼓勵我做一些自己的創作,我就會很明確表達自己的創作一定是全台語的沒有為什麼,這就是我的堅持。 我們這年紀的小孩都一樣。家裡父母都講台語,但對我們都會說國語,因為他們認為台語就是沒水準,希望小孩不要因為語言被歧視。像我以前真的被我同學傷到過,但他其實是無意的。因為本來會講台語的人,講國語的捲舌音就會發不好,然後有次我就有個音沒有捲舌,同學就說我頭髮都自然捲,但講話卻不會捲,其實我是蠻受傷的,但我們是好朋友,那時候就笑一笑。 施:我自己後來到了近10年,開始意識到台語的意義。 以前在演戲的時候,我會把自己放在藝術本位,是為了藝術服務,但後來我發現戲劇不應該是純藝術,因為戲劇要發聲、要講話,怎麼去設定故事內容、背景,怎麼去設定角色,其實都是一種「政治」。 後來覺得自己開始想要去認真著墨台語,有兩個原因。 一、我覺得台語是個很「戲劇性」的語言,比我們現行的國語,有更多層次變化。 二、從國語裡面找不到的那種力量跟活力,我在台語裡面找到。後來會覺得,如果我把台語當成是個可以去深入的目標,我好像找到了一個「落點」以前是純藝術,是懸掛在空中的,可是學習台語、認識台語,透過台語去認識台灣的事情的時候,我就可以穩穩地踩下來。 曾:我阿公、阿婆是客家人,媽媽是台語,可是他們不會跟小朋友講台語。我現在仔細想想,其實我從小跟阿公、阿婆住一起,所以我小時候聽到的客語比較多。可是他們在我國小時都過世了,所
-
音樂 維也納金色大廳合唱團、洛杉磯大師合唱團相伴
杜達美領軍洛杉磯愛樂 10月獻演斯特拉溫斯基與馬勒經典
在樂迷翹首期盼下,指揮巨星古斯塔沃.杜達美(Gustavo Dudamel)在今年秋天將率領暌違31年的洛杉磯愛樂(Los Angeles Philharmonic),攜手歐美兩大殿堂級合唱團維也納金色大廳合唱團、洛杉磯大師合唱團來台,重返國家音樂廳。規模超過250人的龐大陣容,將以兩套曲目展開旅程,一晚屬於斯特拉溫斯基的火焰與節奏,一晚則是馬勒的生命與永恆。這樣的組合,世界僅此一場,而且是「台灣限定」。 斯特拉溫斯基與洛杉磯愛樂的不解之緣 1935年,斯特拉溫斯基首次與洛杉磯愛樂合作,演出後送給各聲部首席一個吻與一朵紅玫瑰。這份浪漫而深刻的舉動,開啟了他與樂團超過30年的情誼,後來更讓他選擇定居洛杉磯。 《春之祭》在洛杉磯愛樂的歷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樂團105年歷史中演出已逾150次,既是樂團的傳統,更是每任音樂總監的試金石。2003年,這首作品更成為華特.迪士尼音樂廳啟用後的首張錄音,象徵著樂團與作曲家的深厚淵源。 《洛杉磯時報》評論杜達美對《春之祭》的詮釋:「既能釋放潛藏於我們體內不可抑制的毀滅能量,又能以精湛的音樂掌控力駕馭這股近乎超人的張力。」此次來台,他將以《春之祭》搭配色彩繽紛的《火鳥》組曲,帶來火焰般的節奏與詩意。 曾於洛杉磯求學的鋼琴家嚴俊傑直言:「第一場《火鳥》、《春之祭》很節奏型,樂曲等於洛杉磯愛樂的代表,為他們自己的慶典都是演這些曲子。此外第一場的第一首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的作品《狂熱》短篇交響曲(Frenzy: a short symphony)也是非常重要,因為那是他為了洛杉磯愛樂去年才寫的。」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小粒訪RAY—關於百老匯的五四三(4)
在觀眾眼底滾動式調整 全員戒備「試演」一個月
「小粒」是台灣編劇簡莉穎,「RAY」是旅美影像設計孫瑞鴻,兩人透過一場老友間的專業閒聊,有問有答心得滿滿地解密百老匯除了有RAY今年「初登場」就榮獲東尼獎、戲劇桌獎入圍肯定的驚奇過程,還有這個劇場之都商業經營與運作的幕後種種藉著文字,也讓讀者沉浸感受「劇場產業」是怎麼一回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小粒訪RAY—關於百老匯的五四三(3)
商業票房決定作品存續 好萊塢明星也齊聚百老匯
「小粒」是台灣編劇簡莉穎,「RAY」是旅美影像設計孫瑞鴻,兩人透過一場老友間的專業閒聊,有問有答心得滿滿地解密百老匯除了有RAY今年「初登場」就榮獲東尼獎、戲劇桌獎入圍肯定的驚奇過程,還有這個劇場之都商業經營與運作的幕後種種藉著文字,也讓讀者沉浸感受「劇場產業」是怎麼一回事。
-
北京
港製音樂劇《大狀王》受肯定 映照出中國音樂劇發展困境
由香港西九文化區委託,香港話劇團創作、製作及演出的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7月11日至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11場,座無虛席,讚美之聲漫天而來,甚至眾口同聲地認為這是華語音樂劇的天花板之作。《大狀王》藉清朝判官的原型,講述著現代人對人生的夢想與挑戰,以及對於善惡的價值觀。自2015年開始構思,2019年試演,經過多方修改,2022年正式公演之後又做了不少調整,2023年的版本演出之後,大獲成功,短短數年間不但拿了超過20個舞台劇的獎項,也獲得絕大多數觀眾的喜愛,甚至被譽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好的音樂劇。 然而,一部由話劇演員演唱的音樂劇竟然會被認為是中國音樂劇發展了數十年之後的極致之作?這對目前繁榮的中國音樂劇市場與當紅的音樂劇明星來說,情何以堪? 在對《大狀王》的一片讚揚聲中,劇評人北小京倒是看到了一部分的真相:「香港話劇團所做的鐵杵磨針般的努力,不過是嚴謹的專業精神,也是藝術工作者本應該具有的品質,被這樣拿出來大加讚賞,只能更加說明我們的戲劇行業裡有多少急功近利、被粗糙炮製的作品在占據舞台。」「急功近利」、「粗糙炮製」確實是目前中國音樂劇發展困境的癥結所在。 如果問DeepSeek目前中國音樂劇發展的困境,它會從劇本、音樂、人才、產業生態與市場機制等方面系統性地展示中國目前的情況,然而,如果DeepSeek所根據的是目前中國音樂劇發展至今所有論述與批評文獻的大數據,這種結論只能說明中國內地音樂劇圈的自省與自覺完全不著邊際,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繁榮卻並不健康的音樂劇市場的現象描述,問題的源頭還是得回溯到根本的思維。 音樂劇是唯一一種能夠完全由市場機制生存下來的表演藝術品類,所憑藉的是它特殊的產出機制與商業模式,這在倫敦西區和百老匯被證明是有效的。然而在中國,中國特色的「國情不同」這個藉口的背後紮實地站著做生意─投資,只關注短期收益的思維,當劇本缺乏戲劇邏輯、音樂與表演不匹配、導演調度不合理、演員忘詞這些情況一再發生,日復一日,只能以明星效應和商業手段(如同時扮演著被操弄與反噬角色的粉絲經濟)凌駕於專業,最終讓人懷疑幾度浪淘沙之後到底能留下多少值得再看的作品,當觀眾由期待轉向失望甚至絕望後,市場的泡沫化也就可以預期了。 人才、資源(資金與設備完善的劇院)與市場規模都是中國發展音樂
-
音樂 迎向團隊40周年慶
擊樂劇場《泥巴》大幅改版上演 朱團為自己說聲生日快樂!
為迎接明年朱宗慶打擊樂團40周年的到來,樂團將於9月起推出擊樂劇場《泥巴》全新版本。本作原為2019年、2021年推出的第2號擊樂劇場,描述「瓷林」創辦人林光清從苗栗蘆竹湳鄉間走向國際品牌的故事,在樂團40周年前夕的2025年,朱團再度重演《泥巴》,並以樂團4個世代的人脈,重新打造一個「徹底歸零、再出發」的版本。 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2022年底的倉庫火災,把前一版所有布景、道具和部分樂器都燒光了,讓我們這次一定得重新製作。再次檢視的同時,發現《泥巴》其實不只是林光清先生的故事,也很像是樂團即將邁入40周年『再燃鬥志』的心境。」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小粒訪RAY—關於百老匯的五四三(2)
登上戲劇桌獎與東尼獎典禮舞台 近身體驗紐約劇場盛事
「小粒」是台灣編劇簡莉穎,「RAY」是旅美影像設計孫瑞鴻,兩人透過一場老友間的專業閒聊,有問有答心得滿滿地解密百老匯除了有RAY今年「初登場」就榮獲東尼獎、戲劇桌獎入圍肯定的驚奇過程,還有這個劇場之都商業經營與運作的幕後種種藉著文字,也讓讀者沉浸感受「劇場產業」是怎麼一回事。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小粒訪RAY—關於百老匯的五四三(1)
東尼獎、戲劇桌獎雙入圍 孫瑞鴻的百老匯驚奇之旅
「小粒」是台灣編劇簡莉穎,「RAY」是旅美影像設計孫瑞鴻,兩人透過一場老友間的專業閒聊,有問有答心得滿滿地解密百老匯除了有RAY今年「初登場」就榮獲東尼獎、戲劇桌獎入圍肯定的驚奇過程,還有這個劇場之都商業經營與運作的幕後種種藉著文字,也讓讀者沉浸感受「劇場產業」是怎麼一回事。
-
音樂 睽違7年的再臨
佩特連科首度領軍訪台 柏林愛樂帶來3晚音樂盛宴
睽違7年,柏林愛樂管絃樂團將重返台北,由首席指揮基利爾.佩特連科(Kirill Petrenko)首度率團來台,在國家音樂廳帶來3場演出。這不僅是柏林愛樂第6度訪台,更是佩特連科上任以來首次領軍登上台灣舞台。 柏林愛樂與台灣的20年情誼 自2005年首度來台,柏林愛樂便與台灣樂迷建立深厚連結。當年兩廳院廣場聚集逾3萬人觀賞戶外轉播,轟動的場景促成了「數位音樂廳」的誕生。牛耳藝術行銷總監張懿之回憶:「2005年兩天晚上舉辦戶外轉播,第一次迎接柏林愛樂到來,當音樂會結束我走出音樂廳,看到廣場滿坑滿谷的人,他們發自內心的激動與吶喊的情景是我一輩子忘不了。也因為當下強烈感染力,讓拉圖爵士還有樂團覺得感動而催生了『數位音樂廳』。」 台灣蹦藝術協會理事長林仁斌則形容:「照武俠小說的說法,江湖上如果柏林愛樂謙稱自己是第二的話,那沒有什麼樂團可以擺第一位。在我的心中,他是全世界唯一首席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