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Surprise Delivery和合快遞》用驚喜與藝術對抗疫情
明日和合製作所的「藝術行動主義」
長於非典型劇場製作的明日和合製作所,在5月本土疫情升溫、所有演出被迫取消之時,拿出去年投案文化部藝文紓困作品的2.0版《Surprise! Delivery 和合快遞》,匯集25名各領域藝術家參與,透過線上的藝術行動,以創作者與觀眾一對一或少量的形式,為藝術家微微紓困,也為觀眾帶來療癒。雖然線上演出各個環節仍在摸索中,但是要將此「藝術行動」更為「作品化」,或是發展新的行動,「我們都沒有抗拒這兩種可能性。」明日和合製作所的主創者如是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這個Moment,讓我們線上演出!
Covid-19自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首次被發現後,於2020年初迅速擴散,全世界目前已有超過一億人確診。而在整個產業鏈裡,藝文產業往往被視為「非必要工作」,且在禁止群聚、社交距離等要件下,導致劇院關閉、演出暫停,讓表演藝術產業瞬間停擺,慘淡之景,首當其衝。直至近期,部分國家疫情有趨緩之勢,陸續將劇場開放;但維持將近一年穩定生活與劇場演出的台灣,卻在5月初急轉直下,確診數拉升,加零的變成是劇場演出,取消、延期成為節目表的唯二字樣此時,不管是停擺、或是緩步復甦,線上演出作為疫情下的權宜之計,似乎正開放了劇場的空間限制。本次的特別企畫將以台灣、香港與新加坡的線上演出案例,讓我們一起在線上群聚,找下一次相會於劇場的契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放下劇場包袱 在線上創造觀劇新體驗
新加坡實踐劇場《她門的秘密》
面對疫情的捲土重來,新加坡實踐劇場將原本線上與實地並進的懸疑作品《她門的秘密》,全面轉為線上,除加入更多技術打造臨場感,更吸引不少海外觀眾參與,並且善用線上展演不受限於時空的特性,讓觀眾可以用更多時間參與與交流。導演郭踐紅樂觀表示,在線上做劇場不是取代劇場,創作者放下對劇場的包袱,從中學習、創作,而團隊也在新形態的展演中,跟觀眾一起找到參與的方式。
-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當我,作為一名觀眾
當我是一名劇場導演被邀請去觀看電影首映試片或live band演出;當我是贊助人出資人在看我的錢花得怎麼樣;當我是一名消費者或是劇組親友,是買早鳥或是當天才搶到釋出的票;當我是指導老師在觀看成果發表;當我也身在利益結構中看著一齣並不為慕名而來的觀眾而服務的演出;當我為了學分要交看戲報告;當我是觀光客、同學、粉絲、仰慕者、前劇組成員、首演的卡司;當我正在熱戀或消沉當中;當我拿著公關票入場但演出才沒半小時就想逃離劇場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告別扮黃臉——反思芭蕾中的刻板印象(上)
時代變遷與人權正義的發展,浮現出許多藝術經典的內容中,過時的種族偏見、性別歧視、殖民主義、奴隸制度等問題。繼歌劇《奧賽羅》、《阿依達》扮黑臉,喜歌劇《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黃臉等相繼成為爭議的話題後,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湧現。傳統每逢耶誕節上演的芭蕾舞劇《胡桃鉗》,第二幕甜點王國中登場的象徵「茶」的「中國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亞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來美國的「告別扮黃臉」(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計畫,積極推廣消弭芭蕾中的種族偏見。發起人陳肇中(Phil Chan)接受筆者視訊專訪,談論如何將古典芭蕾中不當的文化挪用,轉化為多元包容的變革契機,並期待為亞洲舞者爭取表現空間,豐富當代芭蕾的創新能量。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告別扮黃臉——反思芭蕾中的刻板印象(下)
時代變遷與人權正義的發展,浮現出許多藝術經典的內容中,過時的種族偏見、性別歧視、殖民主義、奴隸制度等問題。繼歌劇《奧賽羅》、《阿依達》扮黑臉,喜歌劇《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黃臉等相繼成為爭議的話題後,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湧現。傳統每逢耶誕節上演的芭蕾舞劇《胡桃鉗》,第二幕甜點王國中登場的象徵「茶」的「中國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亞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來美國的「告別扮黃臉」(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計畫,積極推廣消弭芭蕾中的種族偏見。發起人陳肇中(Phil Chan)接受筆者視訊專訪,談論如何將古典芭蕾中不當的文化挪用,轉化為多元包容的變革契機,並期待為亞洲舞者爭取表現空間,豐富當代芭蕾的創新能量。
-
挑戰邊界
你覺得這部戲怎麼樣?
你討厭這場演出,你認為它浪費了你的時間和金錢。但在沒有任何逼迫的情況下,你盛讚了這場表演,使得導演認為這個製作相當成功。並且,基於你和其他朋友的讚譽,這位導演往後會一遍又一遍地製作類似的作品。 想當然耳,比起告訴導演我們真正的想法,說些他想聽的,對我們來說更容易避免尷尬。我的意思是,如果我們說出了真相,會發生什麼呢?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編導
周翊誠 這個時代,更要找到觀眾為何進劇場的意義
雖然念戲劇系但沒修過一堂導演課,周翊誠還是因緣際會地走上了劇場編導的道路,但也走出一條與在地連結、貼合社會歷史脈絡、玩轉非典型劇場形式的殊異之路。一如許多創作者的焦慮,「為什麼要做舞台劇?」、「為什麼觀眾要在串流興起的現在踏進劇場?」同樣困擾著周翊誠,但憑藉在環境劇場中的歷練,他嘗試以關注「觀眾體驗」來面對這份心急,也相信加入更多新元素,才能支撐劇場繼續留下來。
-
看戲不忘電影
一生傳奇,卻小看了電影人的力量
1968年2月,馬樂侯突然開除電影圖書館館長昂利.朗瓦。朗瓦從二戰期間廣收拷貝,建立保存修復與獨特放映方式,奠定日後電影圖書館規模的先驅,受到年輕學生與新浪潮導演愛戴,所以馬樂侯此舉引發學生抗議,希區考克、黑澤明、費里尼等大導演也聲援,間接點燃1968年5月學潮的罷課罷工潮馬樂侯承襲了戴高樂主義的霸氣,叱吒風雲一生,竟在電影界踢到鐵板
-
思想不短路
停電迷思:傳統不斷電
日前看到一位瑞士傳產業總裁的訪談,提到隨著新世代客群的投入,市場不斷在演化。產品若永遠走傳統路線就唯有死路一條。「我只能擷取傳統和未來的精華,看看它們是否契合,進而製造出一件優美的作品。唯獨當事人可以拿捏這種作法的界線。」 電終於來了!但我更懂得珍惜不需插電的事物。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拯救未來,還是投資未來?
兩廳院「好哲凳」系列講座今年第三場「誰該為地球的未來負責」,選在「世界地球日」前兩日於戲劇院大廳舉辦,邀請台大哲學博士講師周詠盛與主持人朱家安共同主講,開放廳院青與高中學子限額報名,並在現場應景設置「世界地球日」活動小卡,與聽眾一起以集思討論的方式,面對刻不容緩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科技開發議題。
-
戲曲
人性揭露,與真相選擇
全劇真正的尾聲不是最後老靜善與老韋后的對話,而是前一場戲中,柔福說出:「為了宋金議和,死了一個真將軍、一個假公主。岳將軍!你的是非曲直不出百年必定會還你清白,而本宮,恐怕千秋萬世都要背負著罪名了。」而後兩人在運命的辯證裡一同離開人世。此處的編寫已顯現出《當時月有淚》的思維所謂真相任人去說,並無真正的真偽,只是被選擇的。
-
焦點專題(三) Focus
劉柏欣 心動之後,以燈光把戲照亮
看完排練,劉柏欣會對導演提出各式各樣的疑問,以確認團隊前行的方向是一致的,「我也有碰過某些導演會驚訝我怎麼問題這麼多。」但她不能只是服膺導演、成為一個把燈打開的人而已,她的燈光畫面也包含故事、情感,有時甚至像是預言,暗示接下來將發生的事。「有些導演會說,你就幫我打出漂漂亮亮的燈就好了。」劉柏欣說,她不是無法理解導演對於美的追求,但也執拗地相信,美不是空洞的表象,必須言之有物,並禁得起觀眾抽絲剝繭。
-
焦點專題(三) Focus
王天宏 神的僕人,獻祭給光
燈光設計作品從劇場到商業場的記者會、產品發表會,能力頗受肯定的王天宏曾被開玩笑地說他是「燈神」,但勤懇的他卻說自己「不是燈神,是神的僕人。光線只是藉由我的手所展現出來。」非劇場科班出身,他透過勤問勤看排去理解創作,參透各種細節,進而在舞台上使出光的魔法,他堅信,如果把細節記得愈清楚,「進劇場的時候就會有小天使出現幫助你了。」
-
焦點專題(三) Focus
吳峽寧 只要到得了現場,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入行有碰過最害怕的事嗎?」吳峽寧立刻說:「睡過頭。」旋即解釋:「我是那種鬧鐘響了卻完全聽不到的人。有次要幫吳子敬做考試的呈現,結果大遲到,還是朋友直接衝到我家,把我從床上拉起來才趕過去的。那次真的好險。」說到這,忍不住讓人又想皺眉,覺得果真是個出初茅廬的新人。只是百轉千迴,再聽他接下來的那句話:「我只要起得來就沒事了!到了現場,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那神采與自信,又那麼令人懾服。
-
新銳藝評 Review
致那些在時間裡褪色,復興無望的「芭樂」
導演與劇作家雖然正視愛情故事與華語情歌的淺薄和庸俗,高度後設地將庸俗內容加以串起,試圖借助情歌的音符使其流動。但本戲場面調度對大劇場的適應不良,加上劇本中的流行情歌只能存在於特定時代同輩⼈的集體記憶裡,使得創作者試圖在「芭樂」中尋找光影、增添厚度的努力顯得徒勞。
-
新銳藝評 Review
走不出的魏海敏迷宮
我們並沒有看到魏海敏在每一個人生選擇背後所負載的歷史限制、所獲賜的獨立自主,我們也不能鳥瞰迷宮的全貌,或是找到通往此刻社會的迷宮出口。這樣一座困鎖觀眾的敘事空間,不正是戒嚴體制本身的重製嗎?終場耀眼地刺向觀眾席的熾白色燈光中,並沒有讓我感覺自己成為魏海敏版台灣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卻是錯愕地想起:這部劇不是要讓魏海敏演活自己嗎?縱使在劇中把誰都活過了,但是,她自己又被演到哪裡去了呢?
-
新銳藝評 Review
海邊的孩子,巴卡路耐
當一開始的巴卡路耐依序聽從叫喚而來,傳統舞的步伐踩踏在投影的沙灘上進行訓練,大量重複的吟唱與低重心如同拓荒的肢體就此展開,布拉瑞揚用這樣的方式,呈現了巴卡路耐在海上抓溪蝦、捕月光螺的光景,而這般樸實的文化傳承隨時間的推演,舞者消耗的體力也逐漸反映在他們的歌聲之中,在每一個人都身心俱疲的前提下,群體中彼此聲音的包容與支援,至此,或許我們看見了「沒有害怕」的根源,自我突破的勇氣與互相聲援的愛。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胖子有問題,或是社會有問題?
國家兩廳院打開與青年的對話,讓劇場不只是表演藝術的展演平台,重探劇場的公共性,從青年的生活經驗出發,成為促進哲學思辨的場所。今年第二場「好哲凳」系列講座由哲學作家朱家安主持,邀請林昱君(Amy)、謝莉君(馬力)以「這世界對胖子公平嗎?」為命題,於2021年4月16日在南港高中展開討論。
-
☆<コ:彡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新耳機
最近新買了一些東西,其實也不是最近很多都已經一陣子了:新耳機、新褲子、新音響也看了一些新戲,或之前是舊戲現在做成新戲再演在新的售票系統上買的票;認識了一些新朋友,帶我去一些就在我家附近但我從沒去過的地方常吃的店家換了新的裝潢常在想有沒有可能搬個新的地方也常常被問說什麼時候要做新戲啊新人新視野是不是也是最近還有一些新買的其他東西,之後有機會也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