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台前幕後
來自高山與平地原住民的音樂對話
今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特地針對台灣原住民的音樂藝術保存計畫,委託國立藝術學院將這些冰冷的原住民音樂硏究轉化成「栩栩如生」的文化經驗,透過有系統的族群現場演出,希望讓大家認識台灣族群音樂並不是僵化了的同質性文化,而是共容共生的「並行文化」(cultural parallelism)。
-
台前幕後
七字調的「歌劇魅影」
爲了要替個人演出的角色「開創不一樣的局面」,也爲了進行歌仔戲的創新,名小生唐美雲自組了「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將在三月中推出取材自西方經典《歌劇魅影》的創團作《梨園天神》,試圖同時吸引老戲迷與年輕觀衆的目光。
-
台前幕後
春暖戲狂
自「國立藝專」改制爲「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迄今已經五年了,期間有了些什麼新的自我期許與轉變,一直是許多人關心的重點。今年春天,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戲劇系即將推出日夜間部的春季公演及畢業製作,値得大家拭目以待。
-
特別企畫 Feature
人性,季里安回歸的荒原
季里安跨越了邊境,嘗試超越國家種族和藝術的藩離,他完全不在乎古典與現代的界限,因此他成爲一種典型,他所發現的解放,創造了新的開始,而他的名字已經是二十世紀舞蹈史上的一個無法磨滅的印記。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宏偉莊嚴到輕鬆簡約
《遊戲不再》、《情之所至》和《落凡天使》是季里安近期的作品,都是他「黑白系列」時期創作出的舞蹈,偏好採用突兀、尖銳,源自於日常生活動作的語彙入舞。他放下慣用的新浪漫派和維也納樂派樂曲,改用前衛作曲家的音樂編作舞蹈。
-
特別企畫 Feature
歐洲舞壇巨擘
藝術中有三種是運用人體作爲表達的工具,那就是舞蹈、唱歌和演戲,但只有舞蹈完全以肢體表現。我也視舞蹈爲接受自己的過程,當我跳舞,我就是藝術的世界,因爲我跳舞,我呈現自己,我自己就是藝術的世界。如果你能接受自己,那麼你就可以接受別人,因此聯結的過程就更簡單。──季里安
-
柏林
劇院舞團生存在柏林
以前柏林是一個舞蹈的重鎭,極有可爲性。現在的問題出於,劇院或舞團裡的總監與編舞家,在文化政策上卻無一席之地。尤其是財政危機時,每家裁員的結果是「非魚、也非肉」的窘狀,旣無法演舊作更遑論建立新劇目。
-
日本
動靜表裡間的身體說
在衆多「舞蹈+服裝」的藝壇佳話裡,康寧漢與川久保玲的友情作《本事》成爲全球舞壇焦點,《本事》不但嘗試重新定義身體和服裝的關係,更進一步加深舞蹈與服裝間難以分割的親密連結。
-
藝術之旅
阿帕拉契之音 美國南方傳統的再現
對民間藝術,尤其音樂的愛好者來說,阿帕拉契博物館的最大誘惑是一年一度的田納西秋季團圓節,除了一百多個手工藝品攤位和一些早年南方歷史再現的帳棚之外,整個農場幾乎是遍地音樂,有如蜂窩,各地英雄好漢全都齊集到這裡會師奏樂。
-
戲劇
虛擬緋聞與美學距離
庫尼取材於政治意味特濃的緋聞,未必有所影射,重要的是有賣點。然而,如果沒有圓熟的編劇技巧,賣點不可能成爲賣場。活用傳統浪漫喜劇諸元素就是庫尼展現的編劇技巧。
-
戲劇
聖潔化的台灣歷史
洋溢《鄭成功與台灣》全劇的光明色彩,劇中不時出現「革命者」握拳仰視前途的畫面,如此單純信念是全體創作者的選擇;但「思想起」這素樸的聲音,與偉人聖潔化事蹟之間,連繫的是什麼?
-
舞蹈
迷路的夢遊事件
或許是想轉型,或許只是嘗新,該團本季邀請自英返國的黎美光,編作三支口味淡雅的赤足小品,然而實際呈現於舞台的光景,卻未能如預期夢想般綺麗,甚或有些淒淸。
-
回想與回響 Echo
巴洛克時期的演奏美學
自古以來,不論中外,人們爲藝術最高的境界定下了一個標準──眞、善、美。柏林愛樂首席獨奏家室內樂團首次來台的兩場演出,相信爲熱愛古典音樂的人們,對眞、善、美帶來新的省思。
-
名家訪談
浮世繪中任「憂」遊
在中學時夢想成爲建築師,但是當看過費里尼的電影《阿德瑪訶》後,電影導演便是他至今仍未完的夢。大學主修社會學,現在又是身兼劇場導演、敎師、藝術總監的小池博史,在他《春季》作品演出結束後離台前的早上, 談到他自己對創作、敎育的想法。
-
網路藝文列車
網「戲」網路,繼往開來
由於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 使得原來「稍縱即逝」的表演藝術有了保存 扎根以及多元發展的可能
-
聲響實驗室
由精神病患引發的靈感
SPK將大量電波噪音、訊號 無線電通話聲或者冷血的電子聲響 交錯營造成情報、訊息超戴 而無法溝通的疏離困境
-
里程碑 Milestone
感謝您,葛羅托斯基先生
優劇場藝術總監劉靜敏曾於八〇年代參與葛羅托斯基在美國加州大學校區爾宛(UC Irvine)所舉辦的客觀戲劇(Objective Drama)階段工作坊, 並將葛氏理論與訓練方法引介至台灣,影響八〇年末台灣小劇場訓練方法甚鉅。 本刊特地邀請她談談葛氏對她的影響,以及面對葛氏去世的心情感受。
-
里程碑 Milestone
你我「相遇」是種緣份,但是……(上)
棺雖已蓋,論定尙遠。然而,無論如何,葛羅托斯基留給後世最大的資產至少有以下兩者:一、貧窮劇場;二、走出劇場,直指生命/創作。
-
南部劇場
劇場薪火如何相傳?
中、南、東部等地的劇團過去皆曾仰賴北部人才以疏困;但因行事風格的差異與理解創作人才扎根的必要性,早已使他們認知到培養屬於自己的創作人才方是延續與活絡當地劇場生態的重要命脈。
-
藝術節 Festival
讓人笑得開心的反諷藝術
歐洲戲劇協會與瑞典皇家劇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歐洲戲劇節」至今已邁入第七個年頭。今年更有來自歐盟、蘇聯各國共計十多個演出團體共襄盛舉,演出戲目從希臘戰爭到共產主義包羅萬象,但內容與形式上的「戲劇性反諷」似乎是演出團體的共同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