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術行政
讓專業管理爲藝術市場開創第二春 藝術管理在台灣
民國七十六年,國家音樂廳與劇院成立並開始營運後,雖然曾一度使台灣的表演藝術蓬勃發展,但是沒有幾年的繁盛期,旋即因爲經紀公司與表演團體日益增加,家庭娛樂設備的不斷創新與藝術節目製做成本的日益高漲等因素,表演藝術市場逐漸萎縮,也越來越難經營。我們以不到十年的業餘管理經驗,卻面臨著別人發展了二十年後才開始面對的問題。
-
專欄 Columns
成功的融合了傳統與現代
雲門得到國內外廣泛支持的一大原因,正是林懷民努力以現代的技巧,表現了中國傳統的精神。雲門表演之成敗已有定論,我非專家,不敢置啄。但是我此次看到他們在舞台上那麼自然而自由的結合了現代西方與傳統中國的語彙,就感到欣慕不已,我相信外國的觀衆也會因此而感動吧!
-
專欄 Columns
實驗劇的道路
實驗劇,有時使看戲的人知道他們實驗的是什麼,有時不知道,因爲製作人多半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有一點似乎看戲的人和製作者都領略到,就是企圖打破旣有的戲劇形式和成規的居心。這種只破不立的實驗劇應該叫做否定的實驗劇。
-
專欄 Columns
裸足在公園裡 從吳興國的脚說起
吳興國露出赤脚的一幕是有力的轉折,蒼白的肌膚讓我們一時覺得突兀,却又驚動無比:阿卡曼儂在觀衆眼前突然變得眞實無比。
-
即將上場
表演工作坊「意外」登場
表演工作坊新作《意外死亡(非常意外!)》由金士傑執導,結合創意總監賴聲川聯手編劇,趙自強、丁乃箏、馮翊綱等擔綱演出。 經過許多「意外」改編過程,《意外死亡(非常意外!)》將《一夫二主》式的義大利藝術喜劇現代化,與當代時局巧妙融合,拼湊出極具創意的表演形式。全劇敍述一個看似神經病,但自稱是「生活中扮演各種角色」的無厘頭演員,在一次奇襲中被警察逮捕後,便趁機假扮成各種人物大鬧警局,在警局跳樓自殺「意外死亡」。主角千變萬化的造型,配合上機智逗趣的對白與肢體,穿梭在各種羅生門式的假設情境中,在快速瘋狂的喜劇情境中,抽絲剝繭,一步一步逼出了社會的現實眞相。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樂壇新秀與創作甄選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爲提供國內樂界新秀表演的機會,擬定甄選計畫,凡是曾於國際性音樂比賽得獎,或舉辦過個人演奏會、作品發表會者,器樂演奏者在三十歲以下,聲樂及作曲者在三十二歲以下,皆可向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企劃組索取簡章報名。報名截止日期爲八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評選通過者將在八十六年上半年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演出。 另由文建會主辦的「音樂台北──音樂創作比賽」,以鼓勵國人創作優秀音樂作品爲宗旨,公開徵求中、西樂創作,十二月一日至三十一日爲收件日期。預定初賽結果於二月初公佈,四月十三日於國家音樂廳演奏廳舉行決賽,並於當天公佈結果與頒發獎金、獎牌。洽詢電話:(02)3431635 國立文化中心企劃組。 (編輯室) 東海藝術月徵表演節目 由東海大學主辦的「表演藝術月」定於每年五月舉行,明年即將邁入第三屆。籌備中的「第三屆表演藝術月」有動態表演和靜態講座與展覽,結合音樂、戲劇、舞蹈與文化關懷。此活動預估經費約一百七十萬,主辦單位正積極募款中,並徵求表演工作者加入,共同推廣表演藝術,有興趣者可洽詢東海藝術月召集人黃溫婷(04)3590491。 (編輯室) 市交、省交音樂季同時上場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承辦的「一九九五台北市音樂季」自九月開鑼,將持續至明年四月。秋季已陸續演出史特拉汶斯基、貝多芬、李斯特、布拉姆斯及江文也的作品,接下來兩場大型聯合演出威爾第四幕歌劇《阿依達》(84年12/11-16),由北市交附設合唱團與北市交聯合演出;以及舞作《春之祭》(85年4/18-21),由雲門舞集演出黎海寧和林懷民的作品,結合音樂與舞蹈藝術。這場聯演將在國家戲劇院呈現。 在市交音樂季的同時,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企劃了「第四屆音樂藝術季」巡演活動。十一個系列分別爲:開鑼音樂會(84年10月)、歌劇選粹(84年11-12月)、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快樂頌》(84年12月)、談龍建三弦新韻(85年1月)、中華民
-
焦點
用腦袋去思考舞台上的美術 專訪《夢土》燈光設計林克華
《夢土》舞台燈光的設計、幻燈片的安排,都異常的複雜。今天的《夢土》和十年前的《夢土》差別在哪裡呢?
-
焦點
美「夢」成眞 林懷民充滿對比的《夢土》
孔雀、敦煌壁畫、朱紅大門、及木乃伊睜開眼睛一看,才發現那些全是因爲要到八里雲門排練場,坐在三重客運上昏睡過去時,浮現出對《夢土》從先前的圖片、文字資料所得到的印象,與當時印入眼簾的關渡紅拱橋及高矗的住宅大樓產生強烈的古/今、東/西對比。而透過意識流所產生的時空交錯,正是林懷民編排舞作《夢土》時的出發點。 這支將近兩小時的作品,在序之後,共分成二十一個小段落:紅巾I、黑衣I、社會版I、黑衣II,天女散花I、Ⅱ、Ⅲ等。服裝則有畫著國劇臉譜又穿現代服的女舞者,以及只戴安全帽和穿小內褲的靑少年與敦煌壁畫跳出來似的沈靜仙女同時出現的場面。東西合璧的動作更可顯現出存在於許多現代中國人的雙重性格,如黑衣人跳的芭蕾vs.〈星宿〉一段精采的中國武術;白衣人跳著近似保羅.泰勒的現代舞《光環》(註)vs.披著紅巾跳著中國典型民族舞動作的「天女」。甚至在台上自然漫步的孔雀也與這群企圖以設計過的動作傳達特定意涵的舞者,產生強烈的對比。尤其當一位剛褪去全身繃帶的男舞者抱著一隻孔雀在懷裡,邊走邊撫摸著這原本在台上隨地留下「紀念品」的動物時,確實帶給觀衆一種極爲「倒置」的感受,更不用提當這位舞者刹那間將安祥的孔雀用力甩出空中的「暴力」動作。 離奇的是,爲什麼含有如此粗暴場面的舞,在十年前看過的許多觀衆腦海裡,竟然存留著「美」的印象? 十年前當許博允邀請林懷民再度跟他合作時,由於只有三個月的時間,因此林懷民也僅以當時著迷的西藏大廟門、敦煌壁畫及孔雀爲出發點,讓自己的潛意識主導這次創作。自然而然,許多熟悉的林懷民舊作也一一出籠,《寒食》、《星宿》、《一九八四夏.台北》以及他愛不釋手的大塊布與報紙。 十年後,雖然經過大幅的修改,並且加入了一段如瑪麗蓮.夢露遮掩飛裙的動作,和目前靑少年著迷的《灌籃高手》等漫畫幻燈,然而其基本理念仍不變,即呈現一位敏感的藝術家對生活在現代化都市,對中國傳統包袱的愛與恨。而其中所呈現的「美」,除了壯麗的美及祥和的美之外,更大部分的是一種狂華的美,頹廢、脆弱的美。 (本刊編輯 林亞婷) 註:雲門舞集於一九九二年取得版權,
-
焦點
關於波哥雷里奇的二、三事
一九八〇年,於波蘭舉辦的第一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被一個來自南斯拉夫的年輕人掀起軒然大波,成爲該項比賽有始以來最具爭議性的參賽者。話說此人在初賽獲得入圍後即引發評審之一的路易斯.肯特納(Louis Kentner)認爲此年輕人指法怪異居然能入圍,加上肯特納的四個學生慘遭落選,因而認爲評審不公平,憤而退出評審;而在進入決賽時,此年輕人未獲通過,不能參與最後決賽,又引發一九六五年得主阿根廷籍評審阿格麗希抗議,認爲此項比賽的市場導向讓傳統與保守主義者讓這種「渾然天成的鋼琴家」被排除在決賽之外,憤而退出評審席。這位以獨特觀點詮釋蕭邦作品而得到二極評價的人正是波哥雷里奇。 一九五八年生於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勒的波哥雷里奇,七歲即在父親啓蒙下開始音樂敎育,十二歲進入莫斯科中央音樂院,五年後,進入柴可夫斯基音樂院,隨Vera Gornostaev和Malinin學習,但直至一九七七年,在李斯特音樂院的愛麗絲(Alice Kezeradze)指導下,波哥雷里奇的鋼琴才有了較全面性改變,這位對他影響至鉅的老師,日後也成了他的太太。 波哥雷里奇在國際比賽中獲奬無數,一九七八年參加於義大利Treni舉辦的Alessandro Cassagrande國際鋼琴大賽獲得首奬,一九八〇年再獲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音樂大賽首奬,但眞正使他聞名於世的,卻是一九八〇年華沙國際蕭邦大賽中遭除名於總決賽外的爭議風波。此事件雖打碎了他可能在同一年連奪二項鋼琴比賽大奬的希望,卻使波哥雷里奇迅速竄起樂壇,成爲各方急欲邀約的鋼琴家。 波哥雷里奇對音樂的詮釋至今仍時有爭議,但他依然故我不爲所動,此舉雖遭許多衛道人士的極力批評,但也引來了許多死忠派樂迷,使得波哥雷里奇每張CD皆有令人眼紅的銷售成績。但波哥里奇並不因此而自滿,相反地,他對每一次的錄音都相當謹愼,沒把握時絕不輕易錄製新曲,所錄曲目必再三硏究,直到認爲成熟了,才呈現於樂迷耳中,也因此,波哥雷里奇的CD在市場上一直有著不錯的評價。此次來台演出,熱情的「波」迷將可一飽耳福,而尙未見識其琴藝的聽衆亦可藉機一窺這位當年被阿格麗希喩爲天才、並爲其退出評審席抗議的鋼琴怪傑指下風采。 (本刊編輯 錢麗安)
-
焦點
在衝突中達成交流 跨文化表演的美學困境
《亞洲的吶喊》一劇,在作品成型的模塑過程中,雖然免除了西方表演藝術與亞洲劇場在交滙時的矛盾,卻也無法迴避亞洲內部不同表演美學的衝擊。
-
焦點
在工作坊中集體創作
讓觀衆成爲主體性的角色,貫穿在舞台表演的過程中,一直是民衆劇場爲實踐布萊希特式的劇場論述所作的努力。然而,如何讓這樣的一種思惟具體落實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百變打擊樂
敲擊,一種最原始的情感表露,最貼近民間生活的演出形式;從廟口到殿堂、稚子到鶴髮,傳統到現代、學術到即興,以多采繽紛之貌隨處展姿。開放交流後的兩岸擊樂發展,在幾經互訪、碰撞後,逐漸汲取大陸的傳統與台灣的現代,敲打出一片更廣濶的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朱宗慶眼中的大陸打擊樂
「大陸的傳統打擊樂發展眞是太精采了」,朱宗慶表示,今年年初的上海、北京、西安之行,不但與當地的打擊樂團體相互交流,更體會出打擊樂與當地人民生活的緊密關係。 「像這次到西安的某個村落交流,他們居然出動一萬人來迎接我們,其中負責打鼓的就有幾千人,場面壯觀感人是一回事,眞正令我感動的無法自己的是對那些鼓聲的震撼。他們以邊走邊跳的型式演出,在行進間強烈節奏下流動的生命力,舉手投足間的肢體語言讓我覺得他們是眞的熱烈歡迎我們,那種感覺很好、很特別。他們表演完一曲後便輪到我們演出,就這麼輪番上陣、中西合壁、熱熱鬧鬧的演到他們村子裡。」 藝術即生活 「對當地居民而言,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不但是休閒活動之一,更是高生活品質的象徵。陝西打擊樂學會會長安志順吿訴我說,有些打擊樂協會的入會除技術要求外,還要求身家淸白,若是女子入會,還須能與家人、婆媳關係良好的才可入會,對我們而言眞有點不可思議;但按他們的說法是,一個和家人無法和睦相處的人,就沒有資格進入打擊樂協會,而一旦獲准加入,全村都當成大拜拜般,連做好幾天的戲,然後再授旗成爲正式會員,是一種絕對光榮的象徵。」而這股對打擊樂的狂熱與生命力,也促使朱宗慶邀請陝西安志順打擊樂團來台灣演出。「要不是限於經費和場地問題,」朱宗慶表示,「我眞想把他們都請來,讓台灣民衆能感受到那種壯觀、懾人的打擊樂撼人之美。」 而在上海、北京的交流中,朱宗慶認爲其精髓仍在中國傳統打擊樂的發展,西方打擊樂的發展比較慢,「因爲大陸的設備、空間、樂器,乃至於資訊的吸收都不像台灣這麼快速、直接,但傳統的就保存發展的很好,他們內部常講一句話『搶救』,搶救樂器、樂種、樂人,反觀台灣的藝術常是面臨絕種才稍微意識到,但藝術傳承不是三兩天便可完成,很多珍貴藝術就因而失傳了,十分可惜。我們基金會成立『傳統打擊樂中心』目的即希望能開始和大陸共同合作,將中國傳統打擊樂加以整理、保存,以免又將重蹈空留遺憾的覆轍。」 除體會到大陸資源精采,朱宗慶表示大陸民衆對打擊樂的熱情及表達方式亦讓他深刻難忘,「一般在台灣,觀衆通常都在一曲結束後才鼓掌,大陸則比較像去看京劇,見好就叫好、鼓掌,剛開始時很不能接受,覺得整體氣氛被破壞了,幾次過後,反而有點欣賞他們這種率直、熱情的表達方式,
-
台灣行脚
文化的桃源宜蘭
在現代工業文明的衝擊下,宜蘭地方文化意識呈現相對抗衡的強度;從冬山河的整治,即看出宜蘭人捍衛本土自然、人文環境景觀的實力。此番宜蘭之行,我們點點滴滴地採擷宜蘭人的文化作爲,以及戲曲之鄕力挽式微的傳薪火力,政府與民間難得這般知行合一,文化的桃源之境,在宜蘭。
-
光復50周年
他(她)的故事我們的歷史4
戲劇:金士傑 戲曲:劉玉麟 音樂:蔡小月 舞蹈:蔡麗華、黃麗薰、李巧
-
人物點描
側記劉玉麟
「巧耍令旗」是劉玉麟的一絕,他耍的不是只有武生力道才能操持的大旗,對於耍弄方形小令旗要能於準確中兼具輕巧之美與飄逸之姿,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劉玉麟的〈雅觀樓〉便展現了這項絕活。一方令旗在手中靈活流轉,李存孝這個人物所兼備的陽剛陰柔之美,便氣象生動的呈現出來了。民國七十二年的競賽戲,海光以《楊金花》參賽,魏海敏在一句南梆子倒板出場亮相後,隨即配合過門舞弄了一陣令旗,這個身段的安排,具現了人物的颯颯英姿,據說魏海敏這手功夫便是劉玉麟傳授的。 六〇、七〇年代,《紅梅閣》(即《李慧娘》)一劇在台灣大爲走紅,當時有兩種版本,一是大鵬徐露、鈕方雨(反串小生)所根據的趙燕俠本,另一是戴綺霞所走的筱翠花路子,戴的小生搭檔即爲劉玉麟。大鵬本子以意境哀怨取勝,戴綺霞則火熾奔放。鬼路和救裴時,持陰陽扇、紮鬼髮踩嬌翻滾,和劉玉麟在身段上有嚴密的配合,眼波流轉四目相對時則十分「熱辣」,筆者當時雖猶在稚齡,但至今仍記得劉玉麟在戴女士火艷眼神逼視下所閃露的一絲羞赧。 劉玉麟的女兒復雯,在復興劇校本工武旦,畢業加盟海光後,卻展現了花衫甚至靑衣的唱唸才華,推出〈三堂會審〉時,飾玉堂春情郞的正是其父劉玉麟,當即形成一幅父親審問女兒與「自己」一段愛情史的有趣畫面,觀衆無不大樂。 劉復雯後來走紅電影圈,成爲武俠影后嘉凌,逐漸脫離京劇舞台。某年自美返國,特別到海光客串〈紅娘〉,俏丫頭傳書遞柬,爲劉玉麟飾的張生撮合了一段美姻緣,海光小花臉張劍秋所飾的琴童當場抓了這個「哏」:「好妳個嘉凌,千里迢迢從美國回來,就爲了給妳爸爸拉皮條?!」舉座絕倒。 文字|王安祈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
即將上場
王正平琵琶獨奏會
王正平出生於中國杭州,中學時在香港隨琵琶名家呂培原習藝,一九六八年獲全台灣音樂比賽琵琶獨奏成人組冠軍,畢業後隨家人移民巴西,在當地舉行獨奏會,獲得極高的評價。返台後,歷任中廣國樂團指揮及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於一九八九年獲得英國國家音樂博士,成爲中國傳統音樂的第一位博士。 做爲一位中國傳統樂器的傳人,王正平除了彈遍所有能夠找到的琵琶古曲,熟練南北各派的技巧,致力於保存中國古代資源外,並且以古樂器融會現代技法,試圖從中國的音樂哲學中,重塑中國音樂的美學風格。他秉持「以新樂回到傳統,使古樂獲得創新」的理念,認爲中國的音樂不僅是提供給某一部分的中國人欣賞,而是要面對全世界的音樂潮流,以開拓現代中國音樂的這片荒原。在這一次的獨奏會中,王正平演奏的曲目涵蓋了古曲、民初創作曲及近代創作曲,還有數首王正平自己的創作,分別爲《泰山觀日》、《龍舟》、《蠶》、《上花轎》、《春思》、《十面埋伏》、《眼兒媚》、《水調歌頭》及《琵琶行》。
-
即將上場
B-Side另類表演
「B-Side」爲一個企圖結合身體表演與另類音樂的新生場域,十一月份的兩場演出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實驗性電子音樂團體ENDOXAN,結合音樂、影像和舞蹈,呈現前衞作品Researching My Soul。《色情酒店》則由華湘如編導,改編自史特林堡《強人》的實驗性作品,打破表演者與觀衆的距離,以音樂串連流動的表演。
-
即將上場
法國綠憶古典弦樂四重奏
「綠憶」爲Ludwig的譯音,而Ludwig則是貝多芬的名字,因爲法國綠憶古典弦樂四重奏樂團相當喜愛貝多芬的作品,故取此名。此次法國綠憶古典樂團來台演出的曲目中亦包含了貝多芬的作品。 「法國綠憶」自了一九八五年出道,便致力於弦樂四重奏,一九八六年於佛羅倫斯國際音樂會比賽及莫里恩基金會中得獎,且在普茲茅斯的國際比賽中以亨利.迪蒂耶的作品《這樣的夜晚》贏得特別獎。爾後,他們所灌錄之唱片得到抒情唱片之大獎、法國唱片協會大獎及夏爾克洛唱片協會國際性大獎。該團足跡遍及美國、加拿大、中國、非洲、印度洋國家、中東及中歐等地。此次來台演出曲目爲貝多芬《弦樂四重奏曲》(作品18第2號)、蓋希文《夏日》及數首弦樂四重奏小品、喬普林《表演藝人》、浦契尼《菊花》、拉威爾《F大調弦樂四重奏曲》。
-
即將上場
艾隆克.史坦小提琴獨奏
已逾七十的小提琴家艾隆克.史坦(Isaac Stern)一九二〇年出生於蘇俄,隨即移民美國舊金山。八歲開始學琴,十三歲公開演出第一場音樂會,爾後展開史坦忙碌的演奏行程,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五十多年職業音樂生涯中,錄製了超過一百張唱片,包括有六十多位不同作曲家的兩百多首曲子。他的事業也成就在電影及電視方面,電影《從毛澤東到莫札特──艾薩克.史坦在中國》贏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並灌錄《屋頂上的提琴手》電影原聲帶。 艾薩克.史坦是「全國藝術基金會」的創始會員,現任「美國─以色列文化基金會」主席及「耶路撒冷音樂中心」主任。任卡內基廳總監三十餘年,曾致力挽救卡內基廳在一九六〇年被折除的命運,並在一九八六年重新整修。 史坦即將來台演出的曲目爲貝多芬《A大調第一號奏鳴曲》(作品12)、布拉姆斯《D小調第三號奏鳴》(作品108)、巴爾托克《第一號狂想曲》、德弗札克《小奏鳴曲》、克萊斯勒《西西里舞曲》、《利高東舞曲》及《前奏曲與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