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電影/劇場特輯
通往古老心靈的新視窗
戲劇,是最古老的藝術之一。可以說,從人類有心靈活動以來,戲劇就出現了。電影則是誕生於二十世紀科技時代的新生兒,開啓了我們朝向自身窺探的另一扇新視窗。但不論最古老的舞台,或是最新潮的鏡頭,所力求表現的,卻永遠是同樣的三個字:「戲劇性」。在此次的電影/劇場特輯中,本刊希望介紹戲劇與電影種種錯綜複雜,彼此影響的層面,如莎士比亞劇本如何被搬上銀幕;兼治劇場及電影的日本怪才導演寺山修司;追憶西方名導演與明星如何悠遊於舞台與銀幕之間;美國奧斯卡與普立茲獎的交互輝映;最後再訪問國內影、劇二棲的導演及演員,談談他們的心得。
-
中國歌劇特輯
中國歌劇七十詠嘆
七十如果是人生的開始,中國歌劇自二〇年代至今也悠悠走過七十載。從最初的單線發展,經過三路的埋首耕耘,最後在九〇年代碰頭。 中國歌劇在兩岸三地,不管是吸納各自地方的傳統曲藝,或是融合西方的素材,早已非昔日模樣。 八月二日中廣公司紀念創建六十六周年的「廿世紀中國精選歌劇大滙唱」音樂會,將結合三地音樂家,回顧這一頁歷史,我們也藉此機會,邀得三地的音樂工作者,在七十里程的開始,反思、展望中國歌劇的發展。
-
即將上場
洛杉磯吉他四重奏
由汎美藝術公司主辦的1994台北國際吉他藝術節已於六月由日本的福田進一揭開序幕,這個月則由美國的洛杉磯四重奏接棒上場。 洛杉磯吉他四重奏由四位年輕的吉他高手所組成,各有所擅,合奏默契更佳,此次帶來兩套曲目分享北部及中部的台灣樂迷。在台中的演出曲目是羅西尼的《塞爾維亞的理髮師》序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組曲、佛瑞的《孔雀舞曲》及法雅的《愛情魔術師》。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出曲目有鮑凱利尼的〈序奏與方當果舞曲〉、克勞爾〈雨中古巴風情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西班牙綺想曲〉等。
-
即將上場
英國浦氏木偶劇團《尼斯湖水怪》
漫漫暑假中,帶著孩子來看戲吧! 本月除了九歌兒童劇團的1994藝術節有三齣有趣的兒童劇外(詳見「節目掃描」),第三屆牛耳國際藝術節也於月中推出《尼斯湖水怪》,這是由來自蘇格蘭的浦氏木偶劇團所帶來的,演出中還穿揷多首蘇格蘭民謠,而劇中人物都講國語更有助於小朋友欣賞。 特別値得一提的是,首場演出的門票收入將全數捐贈給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作爲顱顏及唇顎裂兒童的醫療基金。
-
即將上場
九歌兒童藝術節
-
中國歌劇特輯
從傳統吸取養分向民間扎根發展 文革前的三階段
一九四五年九月太平洋戰爭結束,抗戰勝利後,政治局面再度陷於動盪不安,音樂工作者分三路撤退,一部分避居香港及海外,一部分撤往台灣發展,一部分則往中共治理的延安區。直至一九四九年,中共佔領大陸後,由於政治及文藝政策的迥異,中國歌劇的創作及演出,也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
-
中國歌劇特輯
「實驗風」蕭蕭創作見樹未見林
一九四五年十月廿五日,台灣結束了五十年的日據時代,正式光復。經歷了戰後的社會混亂,到一九四九年的大陸變色,國民政府遷台,台灣回歸祖國,才逐漸開始接受中國近代音樂文化的薰陶。
-
中國歌劇特輯
環境受限歌劇成了「獨角戲」
一九五〇年至六〇年代的香港,音樂活動以合唱及獨唱音樂會較多,踏入七〇年代,隨著一系列音樂機構的成立及樂團轉爲職業化,音樂活動開始發展,絕無僅有的「民族歌劇」《易水送別》(韋瀚章編劇,林聲翕作曲,一九八一年)即爲應香港中樂團委約創作,於當年十二月廿三日至廿七日演出四場。
-
中國歌劇特輯
九十九彎後的坦蕩大道 淺議中國歌劇發展方向
西方歌劇發展至今約四百年,中國歌劇則僅歷時七十年。固然,時代、社會等歷史條件各不相同,我們無須亦步亦趨西方四百年;但要達到中國歌劇全面的繁榮與成熟,仍需花上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
舞踏特輯
死海 維也納華爾滋及鬼魂
懷愛死者的腳步 尋愛死者的迷亂
-
舞踏特輯
花的美麗,就是生命的美麗 大野一雄的舞踏世界
上個月,舞踏大師大野一雄和其次子大野慶人翩然抵達台灣,爲我們帶來兩套舞碼《睡蓮》、《死海》,和三場極爲動人的演出。此外,他們在藝術學院舉辦了一場舞蹈講座,在敎室中領著學員婆娑起舞,給學員許多啓發。我們更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邀請雲門舞集的林懷民、藝術學院客席敎授薩爾.穆吉揚托和大野父子進行了一場精采的對談。
-
舞踏特輯
光明與闇暗間的色潤美學 我所知道的大野一雄
事實上,對我而言,經由先夫土方巽而與大野一雄先生相知、熟識,也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大野先生和先夫土方巽間有男人相對的狂狷之氣和狂放縱情的情誼,一直互相提攜,爲前衛藝術奉獻心力。
-
舞踏特輯
那位大野一雄的學徒 溝端俊夫
那年輕日本人很禮貌的看了我一眼,我敏銳地察覺到,在他謙和的眼神背裡,有一種宗敎般狂熱、却溫和的信仰魔火。
-
舞踏特輯
睡蓮
舞踏〈睡蓮〉的誕生 我正徘徊於歌劇《托斯卡》的場景──一座老舊的羅馬城堡周圍。在享受了圍繞城牆的花園美景後,彷彿有人說,「該是你離去的時候了 !」我很高興我來了,雖然當我走過面前的橋時,遺憾之意纏繞於心。在那兒我是第一次看到羅馬的河流,即使在羅馬也有河流!在此之前,我已看過無數的建築,但是不知何故,我從未注意到任何的河流。 水草輕柔地在橋底緩緩漩流的水中搖擺。橋的扶欄似乎是用大理石做的,手扶著其上,拾級而下,我緩緩地靠近河邊。《托斯卡》的音樂在耳邊迴響著,在我內心深處,我能聽見那已屆遲暮的前歌劇演唱家的嗓音。我記起了在丹尼爾.史密特的電影《托斯卡之吻》中,她是如何突然地在維瓦第的迴廊上即席高歌。在那一刻,我決定以莫內的〈睡蓮〉爲主題來創作舞踏。 莫內曾寫道:「在池底搖曳的水草景象實在是太美妙了,但當我試著摹畫它們,卻令我感到挫敗。我蒼老的手指不再能駕馭景象。然而我仍瘋狂地渴望能找到方法淸晰地表達我感受到的生命力。」 莫內畫一系列蓮花池的習作時,視力微弱。這些畫是他企圖克服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挑戰之存證。受到莫內的鼓舞,我決定以我所有的經驗作爲草稿,創造一個從美之中浮現的透明、眞實與虛幻的世界。 藉著莫內的幫助,我將從模型中解放出來,而且找到位於地球與宇宙的所在地的,那是睡蓮。 第一幕:飄浮在哈雷慧星裡的女人 一個女人正飄浮在哈雷彗星裡,悠遊於無際的宇宙中。出現於天與地之間的這個女人,一定是聖母瑪麗亞。負載著死者迷惑的船隻,似乎以懷有愛的死者之速度移動。聖母頌:「爲來自羅恩家族的聖母瑪麗亞哀悼吧!」瑪麗亞的手永遠渴望著倒在血泊中瘦弱的基督。瑪麗亞的淚痕已褪,她的手臂了無生氣地垂下。超現實和眞實的世界相重疊。眞實與表象的世界是合一的嗎?我相信哈雷彗星一定是約瑟夫──瑪麗亞的丈夫。我瞥見,半人半馬獸在空中漫遊。 音樂 舒伯特:小夜曲──男高音 彼得.許萊亞 聖母頌──女高音 蓮登.普萊斯 第二幕:花朶是嬰兒,靑年,還是老人? 花朶是嬰兒,靑年還是老
-
舞踏特輯
枝恋花/痴の花
六月四日晚上,在藝術學院,大野一雄父子爲「關渡藝術季」演出舞踏〈睡蓮〉。長久以來,大野一雄對莫內的〈睡蓮〉之著迷,一如當年莫內對睡蓮之著迷。莫內和大野,在痴愛睡蓮之外,都「企圖克服一個幾乎不可能的挑戰」(註)一個用畫筆,一個用舞踏,用他們已經磨練了一輩子的工具,來祝福睡蓮,和同樣對睡蓮、對莫內、對大野著迷的朋友。八十八歲的大野一雄在一個小時的〈睡蓮〉之後,又配著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增加演出一段單人的舞踏〈野玫瑰〉。在蓮花池邊冥想的老人,和荒野中摘玫瑰的頑童,原來是同一個靈魂。(註)大野一雄:舞踏〈睡蓮〉的誕生(引言)
-
電影/劇場特輯
莎士比亞演電影
「劇本中心主義」一向是劇場主流。而在發展初期深受劇場影響的電影,亦視劇本爲靈魂。於此情形下,不足爲怪的,莎士比亞的幽影從舞台飄上銀幕,成爲二種藝術最初也是最後的橋樑。雖然莎士比亞的戲劇震鑠古今,但由莎劇改編而成的電影似乎卻就黯然失色許多。是劇本在本質上就和電影扞格不入?或是改編者力有未逮?不管如何,許多電影大導演仍視拍攝莎劇爲一唐吉軻德式的挑戰,紛紛前仆後繼,樂此不疲。
-
電影/劇場特輯
人力飛行機 寺山修司的藝術世界
相對於劇本的偏重,二十世紀中葉後劇場最重要的發展是導演取代了劇作家的發言權,而世紀末的電影更是導演至上。爲此,本特輯第二篇文介紹日本怪才導演寺山修司,看看一個導演是如何以他自身的生活與美學成就其個人的作者論,並將之實踐於劇場及電影之中。
-
電影/劇場特輯
巨星熠熠,無處不光明
在這篇舞台劇/電影的文章中,第一部分介紹銀幕前大紅大紫的電影巨星他們的舞台劇經驗,第二部分則是劇場表演人才的電影演出,第三部分介紹橫跨舞台劇、電影兩個領域的傑出導演。無論是現今已損落的巨星、導演或當下仍走紅的表演藝術人才,在以下的書頁裡,都將重新粉墨登場。
-
電影/劇場特輯
當奧斯卡碰上普立茲 談美國通俗/經典影劇
「通俗流行文化/藝術經典名著」乍聽之下,截然不同。然而就「後現代論述」(以商業經濟利益導向,擁抱多元通俗文化、挪用多媒體視覺藝術、科技、文藝互動整合),通俗/經典就可渾爲一體;將大衆通俗文化納入小衆(甚至專家一人)嚴肅的學術殿堂。美國好萊塢的影片、百老匯的劇場(尤其是獲獎經典鉅著)均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高科技水準又兼具商業價値,抓住中產階級的心靈又符合普羅大衆的口味,呈現當代美國表演藝術圈的後現代。
-
電影/劇場特輯
他是魚,我是魚,你是魚 賴聲川、蔡明亮、王小棣談電影/劇場導演工作
三個專業的電影/劇場導演,談他們在面對不同媒介時所採取的創作態度與創作方法。不同的創作經驗,可以彼此互補,甚至在潛意識深層相互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