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電影演員
莫子儀 我的演化就是因為拒絕進化
在喘不過氣的年末,提醒著自己要珍惜一切,也希望自己不要輕易妥協;適者生存的僥倖也許只是殘忍無情的暴烈,滅絕的道路或許只是無謂的浪漫,也有可能是黑暗中的一抹微光。
-
焦點專題 Focus 舞蹈家
葉名樺 告別會讓我輕輕卡住的年少心
生命有喜有悲,顯然我把選擇性遺忘當作生存機制。可面對二○二○世界的動盪,我倒不想遺忘;它比真實還要真實、殘忍卻更能有機會檢視未曾見到或已經遺忘的細節。
-
焦點專題 Focus 小提琴家
陳銳 台灣已是家 爸媽一起來台跨年
送走二○二○年,我會更珍惜人與人的情感,等疫情過後,我就又得開始飛了,不過我想到時會有點改變,因為我發現台灣已經變得很像我可以回來的一個家了!
-
焦點專題 Focus
告別庚子年 與表演一起甩開陰霾
在這變化迭起、災厄連連的一年,讓人特別感到與「世界末日」是如此地接近,人們透過封鎖與隔離,暫時守住生與死、陰性與陽性的距離,如常,成了奢望。在台灣的我們幸運地走進世界少有的「後疫情時代」,表演可以繼續,在這個美好的泡泡裡,讓我們走進劇場,透過跨年演出,送走災厄、沉澱反思,也把手同歡,迎接並期盼未來的平安
-
戲劇
古調舊情,傳唱現代
大多時候,歌曲調性並未刻意哀傷,而是顯得恬淡自然;藝師們的彈唱並沒有多餘的裝飾或高超的技巧,嗓音渾厚且純粹,散發出一股平實且堅毅的日常感,在在強化了劇中的、這群人的也是時代的生活感,彷彿訴說著在這半島上每人的常態,泰然中帶有滄桑。因此,當傷感時刻一出現,表面上情緒隔了一層,卻讓感嘆走得更加深入人心。
-
戲曲
作者的陽謀
「作者於創作裡的位置」成為理解《光華之君》的方式。 因為,連將其他人物當作道具的光華君也不過是藤夫人的筆下人物,用以排解無處宣洩的依戀,以及與源將軍無解的關係。可惜的是,編導雖時不時安排藤夫人出入情節,卻未改變全劇編寫比例與調性,也未能有效深究藤夫人的內心。她與光華君的對話──「為什麼要創造我?」、「大概是因為寂寞吧。」縱然精采卻流於收尾的權宜。
-
新銳藝評 Review
後疫情時代的「劇場─電影」 跟著《安娜與蘇珊》反思媒介形式
有趣的是,觀眾在網路上和窮劇場位址「壹玖」現場的(投影)螢幕前,都只能觀賞作品一次,準時開演,同場次不重播。暫不論影像鏡框的存在,若只看一次,似乎頗得劇場「不可重複性」之要領;若參與其他場次,又會因為影像重複而感受到錄像「可重複性」之本質。看戲也是觀影。
-
新銳藝評 Review
IP轉譯劇場的科技迷思
在觀賞多場次的演出後,再比較各場「觀眾抉擇」的劇情走向,其實劇情似是大同小異。因而觀眾可能會想問,究竟是「我們決定了什麼?」還是「我們已經先被決定?」在舞台境域裡,作為全知視野的編導,最終才是真正掌握劇情走向的主宰。
-
新銳藝評 Review
可惜這一屋子的精緻
令我無法忘卻的,是劇中刻畫的光華歷盡佛經所云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人生至苦之後,手棒嬰兒時掉下的眼淚,它是如此難能可貴、超出作者的掌握。因此滕夫人以筆輕觸他眼角的那一瞬的驚訝無比動人,也帶來唯一一線人性救贖的可能。可最後,卻出現畫面與違和感都極其強烈的和尚大隊,強行將主角回收進一道法喜充滿的白光中。似乎也將世間一切真情苦難歷劫重生,囫圇吞棗地收進佛法無量的教義裡。
-
ARTalks
回應百年挑戰的隨想曲
隨想曲風的改變,遊走於不同戲劇類型,何不也遊走不同劇本?開始當帶位員手提老式油燈,引領觀眾從廣場進入劇場,不見劇中號稱的台灣三合院舞台,倒是觀眾在帶位員提燈提示下,自由遊走圓形的表演空間,更像是《神曲》的魏吉爾領但丁神遊地獄,觀看九層地獄圈(circles of hell)。始以古希臘觀看之所(thatron)的劇場,無論地獄或人間,皆鏡花水月;終以回歸普羅大眾的廣場(agora),卻是一躍而入幻想隨想之境,回歸此改編自由隨興之所在。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鋼琴家暨作曲家
周善祥 「融」的靈魂 讓世界一切納入己身
從小被視為神童的鋼琴家周善祥,當年引領他踏入古典樂世界的正是音樂神童莫札特,莫札特的創作風格融匯多元,周善祥也在創作中仿效偶像,他說:「生活在現在這個世界,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不曾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自由,人類可以同時聽到橫跨千里、橫跨千年的音樂,這個時代特質是我想放進來的。」對古典樂的熱愛,讓他更積極於與世人分享古典樂的美好,周善祥讓世界的一切納入己身,像莫札特那樣輸出開展,所有人便都在他的影響下,被凝聚了起來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十分鐘的舞蹈,雖然有一點短暫
從新竹跳到樹林的跳島舞蹈節,公開徵選設籍新北市的十至十八歲青少年,舉辦為期四週的身體編創工作坊,開啟對於身體的多元想像,並於十一月廿一日在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正式演出《換我編舞》。參與的六位少女學員在余彥芳與林祐如兩位編舞家帶領下,打開身體感知,重新觀察並體驗看似平凡且日復一日的生活,再以身體語彙表現。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聖彼得堡愛樂 疫下開展百年樂季
創立於一八八二年的俄國天團聖彼得堡愛樂,在疫情下為該團的第一百個樂季揭幕,九月廿五日的開幕音樂會也因此安排了線上直播,讓全球樂迷觀看,在副藝術總監阿雷席夫的指揮下,呈現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與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一號交響曲。在白色與棗紅色為基調、貴氣典雅的聖彼得堡愛樂協會大廳中,座無虛席,觀眾戴著口罩欣賞,興奮之中,也微露些許傷感
-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被科技養成的一代,如何不茫然?
《茫然先生》二○一八年於香港首演時,在18乘13公尺的巨大舞台周遭布滿攝影機,觀眾可自由選擇觀看的角度,造成在同時間看了同一舞作、卻能看見全然不同的作品一般。在疫情肆虐的這一年,本作再次登台,改為鏡框式的舞台,同樣結合影像,討論人與社會、及其監控與被監控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疫情肆虐的這一年重演,讓原先受科技監控的抽象之感,進一步變得具體接受採訪時,桑吉加正待在香港酒店裡,進行為期十四天的防疫隔離(監控),透過線上會議排舞,他漸漸找到重演的另一種詮釋方式。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悼念一代舞台宗師——李名覺
二○○○年趁著雲門《水月》赴紐約參加下一波藝術節,我和林老師、蔣勳老師一起去位於紐約五十八街的老公寓拜會Ming(李名覺)。當時他正為不得不去白宮接受總統文藝獎章頒獎,十分生氣。那是民間人士所頒授的最高榮譽表揚,但他卻對小布希在中東發動不名譽、不人道的戰爭十分不認同。我記得我曾翻譯過Ming的傳記一書《劇場名朝》中,他不斷地強調藝術家要有憤怒,對政府要有批評的勇氣,誠哉斯言,Ming一生至死都在致力實踐。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我的老師──李名覺
Ming(李名覺)天生具有幽默感,常常說出饒富哲理和幽默的話,這些話都被歷屆的學生貼在碩一工作室的牆上和天花板上。 他曾指定我將易卜生的劇本《海達.蓋伯樂》的場景改編為台灣,那卻是我最失敗的一份設計作業。因為這個作業,我發現我對台灣歷史和文化知識的匱乏到讓自己汗顏。Ming就是有辦法讓你掉入陷阱而反思。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與廣達電腦攜手打造,OPENTIX售票啟動試營運
【台灣】 兩廳院與廣達電腦攜手打造,OPENTIX售票啟動試營運 由國家兩廳院與廣達電腦、廣達研究院共同打造的全新售票平台「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即將上線。上線營運分為兩個階段,於11月20日啟動試營運,2021年4月則將全面接棒已服役16年的「兩廳院售票系統」,以全新品牌與格局迎向未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表示,「OPENTIX」的開發是國表藝重要的政策之⼀,目標是打造亞洲領先的全新售票平台,最大的願景是:開創表演藝術發展新契機,為社會大眾帶來更豐富而美好的文化生活體驗,為表演團隊提供更完善的售票服務、更多元的節目推廣助力。期待藉由新系統,除了觀眾購票方便、團隊快速得到票房動態及智能分析數據外,更能透過國人文化消費數據,深入解析藝文消費樣貌。 「兩廳院售票」可說是台灣最主要的藝文售票平台,16年的經驗與累積,階段性任務完成。2018年,隨著行動手機的發展,大幅改變世界的面貌,營運團隊重新想像系統的改變與創新,使服務升級的大躍進,決定打造新售票系統。OPENTIX建置成本由兩廳院與廣達電腦共同合作與分擔,由雙方超過60人組成開發團隊,歷時一年半共同打造。兩廳院強調,「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與「兩廳院售票系統」是兩個不同的系統,因此,從試營運開始,原售票系統會員與新會員皆需至OPENTIX註冊新帳號,如已持有各單位會員者,還可搶先綁定國表藝各場館與戲曲中心的會員,購票時即可享有該單位會員優惠。同時加入個人電子發票載具功能,未來使用將更方便快速。隨著OPENTIX啟動試營運,銷售內容將逐步擴大至表演、視覺、電影、文創等不同領域,各項功能將分階段完成,並持續提供更多服務。 新科人間國寶出爐,王慶芳、彭繡靜、陳英獲認定 文化部日前公告,登錄「剪黏」、「泥塑」與「玉雕」等三項重要傳統工藝,並新增認定8位國寶級藝師。其中表演藝術類部分,「亂彈戲」增列認定保存者王慶芳與彭繡靜、「恆春民謠」增列認定保存者陳英。 王慶芳藝師為亂彈戲童伶班出身,從藝超過一甲子,經歷慶桂春陞、南華陞、新全陞、老新興、
-
藝@書
提煉生活的戲劇性,讓真實闖入劇場
成立廿年,里米尼紀錄劇團可謂德國當代不可不提及的創作體,如果說當代劇場的特色是尋找戲劇的新形式,反映現實而非建立幻覺,且試圖從根本上去處理現實,閱讀《日常專家:你不知道的里米尼紀錄劇團》一書便可發現劇團於此嘗試上的不遺餘力與不可化約,透過各種的「日常專家」,呈現出世界的複雜度,也重新建構了觀演距離,讓真實與虛構不斷重新對照。
-
藝@展覽
禽獸入展場 藝術也勸世
今年的「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由藝術家姚瑞中策展,以「禽獸不如」為展題,是一次對台灣當代藝術創作中,與動物生態議題相關者的面向式梳理,共展出四十九位(組)藝術家逾兩百件作品,參展藝術家均為首次參加台灣美術雙年展,當中九成是年輕創作者。遊走展場猶如置身動物園,藝術家們以貼近在地文化的方式回應普世的生態議題。
-
藝@電影
傳奇的人生 透過銀幕開放參與
真人傳奇搬上銀幕,不管是劇情片或紀錄片,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面向或是切入的角度,讓我們深刻進入主角的世界。十二月有三部人物傳記片:《生為女人》描繪傳奇女歌手海倫.瑞蒂的奮鬥故事;《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描述廿九歲英才早逝的波蘭天才盲琴師米提克.柯許狂野傳奇的一生;《情攝大師》以紀錄片形式觀看情色時尚攝影大師漢姆特.紐頓的創作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