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
-
特別企畫 Feature
為改造而藝術 為自由而劇場
劇場的本性就隱含著強烈的政治面,因為這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向另一群人展現他們對歷史或社會的看法。不過另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劇場與政治的關係,不是去看劇場背後的政治面,而是將演出當作一種政治工具,藉以影響台下的觀眾。如今劇場與政治的關係是一種介入式的,一種將劇場視為行動的策略觀點,介入式劇場更強調在過程;與其說要透過看戲來改造觀眾,不如說透過演戲的過程來改變個人與群體。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象和幻象、真實與虛擬的多重辯證
科技+劇場=表演藝術的實驗進行式
將科技藝術放在表演藝術的脈絡上討論,不是去談誰比較「高科技」,應該將焦點放在當代劇場中,創作者運用科技的創意與互動性。再前衛的東西都會老舊,藝術跟著環境與思想而進展,在數位時代,所有的改變都與科技有關,創作者的思維也是;一個好的跨領域創作,一方面要讓人感受到科技性,另一方面回歸到劇場本質的表現,展現藝術的內涵。
-
特別企畫 Feature 數位科技vs.劇場
數位DNA 為劇場鋪陳進化之路
結合數位科技的結果,使得劇場從以往對情節與角色的著重,往提升與擴大觀眾感官涉入的方向前進。不過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數位科技對劇場敘事或劇作的影響。如同電影的出現,讓二十世紀劇作出現類似蒙太奇甚至倒敘的寫作技巧。完全成長於網路世代的下一代劇作家,他們的語言表達與創作思維,自然會帶上數位時代的經驗。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對抗景氣冷颼颼 劇院聯手促銷求活
金融海嘯威力驚人,倫敦劇場界也難逃淹沒厄運!不少製作因賣座冷清被迫停演,再好的卡司也無法引客上門,為了求生存,各家劇院只好從「票價」下手,大幅降價刺激買氣,不但有四十五齣節目聯手推出優惠,票價十五鎊起跳,連《歌劇魅影》金牌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也破天荒推出家庭套票,讓一家四口進劇院一人只要六百多元台幣。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節 帶你進入想像的時空
藝術節的根本精神,在於讓人在「時間之外的時間」裡, 感受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經驗,人們因而充滿想像與期待。 讓人舒服的藝術節,更在節目「時間」跟「空間」裡,大大揮灑創意
-
藝@書
「劇本」少了,「粗口」多了!
在戲劇市場化越發將戲劇變成「消費品」之時,劇場詩意性、文學性日漸消淡,舞台「粗口」成風,喜劇鬧劇充斥,在官能性、娛樂性掛帥的情況下,如何去增加香港劇場的多元化?如何去讓詩意性、文學性的戲劇繼續存活?甚至應該去探討消費性、市場化的戲劇製作,是否可以同樣保留戲劇的詩意性、文學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們,在劇場關心什麼?
女人進入劇場的時間不算長,真正為自己發聲,也不過是近五十年間的事。但女人做劇場,關心的事卻是無所不包,凡是當今女人生活上會碰到的事,全可以寫進劇本、搬上舞台;而且永遠不會是頌揚父權體制的完整無缺,而是更深層生命的挖掘,更豐沛多樣的製造。
-
特別企畫 Feature
柏格曼 影劇雙抱的編導大師
認識劇作家 柏格曼影劇雙抱的編導大師 聲 稱「劇場是妻子,電影是情婦」的瑞典大導演英瑪.柏格曼,一生拍過六十二部電影,導演過一百七十多齣戲劇及歌劇。世人最熟悉的是他的電影,幾乎就是「藝術 電影」的代名詞;妙的是,編劇出身的他,拍電影時編劇從不假他人之手,但在劇場裡就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導別人的劇本,唯一的例外就是《婚姻場景》還是從電影 劇本改編而來,可以說是他電影與劇場導演生涯的難得「副產品」。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童話.詩.劇場
魔法從童話逃離 意象從詩行出走 在劇場裡尋找遺留的靈魂 看這群黑盒子裡的導演 讓詩意在劇場汨汨流出 讓童話在劇場點石成金 關於童話、詩與劇場 原本就像涇渭分明的兩回事 如今卻像秘密結社般地混在一起 原來它們都是發現宇宙的方法 你再次反覆思慮 記起詩人夏宇說曾對一名劇場導演說: 我們都在夢裡 穿越了天堂 醒來有一束花 作為證據 然而只要有一個人沒有醒來 大家就都活在他的夢裡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童話,如幹細胞在劇場裡繁殖開來……
二○○四年酷熱夏天,很想把一塊薄荷軟糖,拉長切割成四段舞蹈枕頭、布偶枕頭、音樂枕頭、話劇枕頭。誰知道童話幹細胞的臍帶血,會溫馴遺傳還是凶猛突變,衍生出麗如豔陽的四朵向日葵,抑或絕望疲憊棄我們而去的四隻蝴蝶?
-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詩人,藏在黑盒子裡
詩人把詩意帶到黑盒子裡,一個個丟出來:丟在演員的動作上、丟在演員的走位上、丟到舞台上的音樂、燈光上然後經過反覆推敲或即興排列組合,組成一首有別於以往、有別於想像,用三度空間構成的詩。
-
特別企畫 Feature
柏林輕鬆逛,表演就在街頭!
人家都說德國人嚴肅,說到柏林更是有柏林圍牆的歷史陰影在心, 很難不把這裡想成是個陰沈多雲的城市,我們的駐歐特派員林育立,以他多年的柏林生活經驗告訴你:你錯了!柏林不但是平日就表演多到爆的藝術之都,到了夏天,室內表演雖少,街頭戶外的表演也精采可期,何不放鬆一逛?
-
專欄 Columns
SARS,劇場關燈之後
劇場界的朋友,現在除了苦撐待變,盡一個公民所應做的抗SARS的舉措,更重要的在這低壓沉靜之中,也要思考未來,預想如何使劇場藝術,在一味追求成為創意產業提昇產值之外,也該多想想更高的人文價值,它畢竟不是單純的「商品」而已。
-
經典解剖室
經典誕生,純屬意外
一位對小說、電影情有獨衷、對劇場難以接受的作家怎麼踏上劇創之途?這是一次美麗的錯誤。一九四八年,尚未成名的伊歐涅斯柯三十六歲,決定修習英文。教科書裡有一對夫妻──姓史密斯(Smith),即是《禿頭女高音》的男女主角──史密斯太太居然告知她先生,他們有多少小孩,住在倫敦近郊,而且他們的姓氏就是史密斯(Smith)。面對如此荒謬的文本,伊歐涅斯柯以開玩笑的心情開始著手編寫一部有關喜劇的喜劇,一部反戲劇的諧擬之作。
-
舞台之外
越過劇場界線的明媚風光
在劇場的虛幻裡,「伊甸園」的外在設計配合了内在哲理槪念,構成一個精密敘事整體。透過時刻不斷生長的植物,和職員的說唱、對談等劇場表達手法,觀者從抽離的「觀賞」投入置身其中的現場「參與」,不自覺地走進的一個大自然裡的「角色」,在植物、裝置及員工等營造的多重「情節」裡,親身體驗人類與大自然共存的「活」能量,從而達成環境教育的目的。
-
專欄 Columns
誰來決定劇場建築形式與設施內容?
很多國家,都是歷經了許多建築劇場的風景,終於認清劇場是用來作演出、觀賞表演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是為了這項目的而服務。難怪當今有國際一流建築師,在完成一座美好劇場或音樂廳的時候,會說技術劇場專業諮詢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
專欄 Columns
改善,怎麼改善?
在一個社區,或一個城市,一個具規模的劇場,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體。它的任何舉措都關係著社區、城市的整體文化。這樣說,改善劇場也該關注到它的未來,我們需要看一看,未來要怎麼樣使用它。
-
舞台入門
劇場空間與表演藝術之互動
「我們不強調任何藝術的唯一性,而是綜合所有藝術性的原則,去創造及表達劇場藝術的理念,因爲舞台是屬於導演、設計師們共同創造出的劇場空間與風格。」──捷克著名的舞台視覺設計大師Josef Svoboda如是說。
-
舞台入門
劇場的符號 劇場沿革與戲劇發展的關聯
從早期祭典儀式的表演到今天各類型式的演出,不妨由歷史發展的觀點來審視表演場地、表演型式與表演內容彼此之間鬆緊環結的關係,不難發現劇場建築結構的再變化與舞台視覺設計的再創新,每一世紀的「新」可以說是一種歷史演變的現象,從過去到現在形形色色,未來更是有不可預期的展望。
-
倫敦
倫敦劇場的小鑽石
散居於大倫敦市(The Greater London)三十二個地方行政區域的各式小劇場與地方藝術中心,其節目製作的嚴謹與水準,並不下於倫敦戲劇集散地「西區」(West End)的大型劇院。暑期將至,計劃赴英旅遊的國人,不妨也一睹這些小鑽的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