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
-
舞蹈
舞活空間的肉身行草
從書法領略舞蹈,林懷民對身體與空間的虛/實關係之探究,在上半場結尾的男性群舞一幕裡達到高潮。黑底金字的碑文透過投影在舞台上漫天蓋下,佈滿背幕、側翼、地板、以及舞者們赤裸的身體。融入這鋪天蓋地的文字迷陣裡,舞者的軀體彷彿幽靈般,透明而虛無。而擁有實體的反而是那佔滿舞台的黑暗空間。
-
專欄 Columns
跳出「文化的不朽」或跳出「我的身體」?
假若現代舞不是為了跟特定時代之下的「我」對話,我的身體在幌動中想要激起什麼波瀾呢?當我們借喻太極或拳腳功夫來詮釋動作的可能性時,到底是為了建構動作的新邏輯?或是為了顛覆約定身體的俗成性?
-
專題
乘著銀幕飛毯而來的新舞伴
台灣舞蹈運用多媒體的製作多出現在九〇年代後期,進入二十一世紀更見蓬勃,儼然成為一股新的趨勢。從雲門舞集、台北藝術推廣協會、古名伸舞團到新古典舞團,不管在經驗、創意的執行上,皆對多媒體的運用付出相當大的心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傳統當代.禮尚往來
現代舞蹈在台灣發展蓬勃,相較於大陸堅守芭蕾及民間民族舞蹈類型而言,台灣表演現代舞蹈類型的團體有赴大陸發展的利基。因此,在奮力爭取歐美國際舞台表演機會的同時,西進大陸一方面算是藝術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尋找市場。
-
舞蹈
一樣竹林、百種夢想
在後現代舞蹈時期,堅持浪漫主義中國風與現代主義西方肢體訓練的雲門舞集顯得有些痴騃,好比一群信徒用淬鍊後的身體,神聖地守護著這近似信仰的傳統。
-
回想與回響 Echo
竹林傳來夢中的哭聲
《竹夢》的演出深深攪動了台灣人身分認同深層結構的文化記憶,不管中國人,還是台灣人,永遠都要在「傳統」與「現代」的兩個幽靈之間, 找到自己身分認同的基盤,雲門舞集大槪可說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
台前幕後
修竹林立、霧氣迷濛
排練場上插滿了高低錯落的綠竹,舞者在其間做出頹勢、奮力撐張等生命態勢;伸出的手足構成極優美的線條,短短一段舞充滿了躍背、迴旋、捲起、拉鋸,只能用「美呆了」來形容!
-
特別企畫 Feature
研討會論文摘記
〈身體意象群-浮現於認知現象與哲學基礎的交織中〉 廖抱一目前為英國拉邦中心舞蹈研究所(Laban Dance Research)博士班學生,在這篇論文中,他企圖提出一個關於身體的系統架構(Homologous system),在此架構中不同的身體理論將可在一定的條件下結合,不同的身體類型亦同時在這個系統内並存,呈現出有關身體的多元現象。這篇論文中所指的「身體」是作為一種「舞蹈元素的身體」,非作為一種「舞蹈風格的身體」。 把身體當作一種元素,在至今的研究中,有五個主要的檢視切入角度,包括:生理學、神經生理學、社會學、現象學、符號學等。這篇論文便在探討將如何此五種不同視角的身體理論歸置於三個不同的類別領域中:動機(motive)、直接認知(originator)與混合認知(originated)。而藉此歸置,及三個領域間的假設關係,獲得不同的身體理論間的相互關係。從這些分析的切入觀點所獲得的身體的多元現象,即成為編舞、表演或舞蹈分析時,可資應用的身體元素,與貝他舞蹈元素,如動作、空間、聲音等交織,隨即在因而形成的不同風格中表達出意涵。 (本刊編輯陳品秀整理) 〈從「氣-身體」的修煉而臻舞蹈精神之體現〉 吳文琪目前為美國天普大學舞蹈學博士班學生。這篇論文採用「比較文學」的方式,來探討中國人和西方人對身體觀和身體體現的根本差異。經由道家莊子和現象學家梅洛-龎蒂(Maurice Merleau Ponty)在身心主體的比較研究下,得出具有「氣化」、「物化」等轉化特質的「氣-身體」槪念,因其與人性相通,最適合人類乃至於藝術家們的修煉與發展。 至今從哲學的角度來探究氣與舞蹈之關聯性及其意義之論述,幾乎付之闕如。這篇論文在於從根本上探討氣之於舞蹈的意義與其所能體現出的具體力量。其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於提昇舞者與其舞蹈之生命力。意圖闡明舞者怎樣才能夠恢復和強化其内在的真氣,以達身心之健康,進而能夠跳出個人内在精神之舞。 「氣-舞蹈」意指舞蹈是一門體現氣的經驗與表達氣的思想之藝術,有別於現今一般的舞蹈訓練重視身、心方面的發展。
-
柏林
世界劇場群英會
「劇場世界」是第五十屆柏林藝術週的重頭戲之一,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十個表演團體,演出十四個戲劇及舞蹈節目。作者除了槪述本屆「劇場世界」的活動盛況之外,並詳細介紹其中三齣精采的劇碼,包括歐洲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與加拿大名導演羅伯.勒帕許的作品,以及改編自小說《惡童日記》的智利戲劇《雙胞胎》。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舞蹈被書寫化後
舞蹈評論是否應該從藝術評論中抽離出來,而成為一種特定的、分類的評論?「就舞論舞」可以成為一種評論嗎?舞蹈到底應該怎樣被書寫化呢?要談它的文化現象,還是它的本質?
-
雪梨
人我裡外,各抒心境
除了DV8與澳洲火種舞團的作品是由藝術節委託編排,其他多為各舞團這兩年的巡迴作品,就節目的新鮮與創意度而言,實在有點炒大鍋菜的感覺。不過,能夠讓舞迷在一週内觀賞歐、亞、美、澳四大家的風格,也算是功德一樁。
-
回想與回響 Echo
「年輕」是新台灣人的身體像嗎?
積澱一層又一層的身體觀,形塑了所謂的大師風格,而歷史與風格之間相互依附則形成大師風格的意義;在慶幸台灣社會還能支持得住雲門這樣的大型舞團之餘,舞蹈評論,包括新聞記者的報導式評論,到底為雲門,或為林懷民記錄下什麼樣的歷史,卻是不能不深切探討的問題。
-
舞蹈
風格迥異.樣態多元
雲門舞集千禧年的演出舞目,以十八年前於巴黎龐畢度中心首演的《涅槃》,搭配二〇〇〇年在花蓮首演的《年輕》新作,對比出雲門的轉變與成長,也流露出林懷民的圓熟與自信。
-
異人館
爲「雲門」變幻「宇宙光」
燈光是舞台要角,卻不是主角;個性敦厚的他,設計風格一如其人,幾個作品的燈光都秉持輔助舞蹈表演的立場。他不喜歡在台上顯耀自己,卻熱愛燈光設計的舞台表現,隨舞變化「光」景。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年輕 ──雲門舞集
-
慕尼黑
搭起世界的橋樑?
今年三月於德國的巴伐利亞區舉行的第七屆慕尼黑國際舞蹈節,以「世界之間」為主題,聚集了來自十一個國家的當代舞團,這些受邀團體的美學大多源自非西方傳統卻融入獨特現代感。大會精心安排的「肢體文化/肢體 言語」研討會,更廣泛探討當代舞蹈面臨的各項議題。
-
即將上場
雲門舞集演出林懷民新作《年輕》
可曾觀察過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樣子有什麼特色?在林懷民二〇〇〇年新作《年輕》中,將可以感受到雲門舞者的自在、輕鬆、活力、炫目與震撼,他們高躍,急轉,快跑呈現屬於新世紀的活力。《年輕》充滿通俗性與娛樂性,是一種高明度的色彩體驗。
-
舞蹈
西方,別為我泣哭
感動不見得與濫情劃上等號,但是感動也絕對不是一種感情表現的圖騰;過度強調感動的藝術鑑賞論的結果,不只化約了藝術鑑賞的複雜性,也容易一不小心就淪落成爲濫情。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太極導引遇上表演藝術
表演團體從雲門舞集、優劇場到金枝演社,一時紛紛拜在「太極導引」之下練身修心,這門武術無意間闖入台灣表演藝術的舞台,成爲戲劇、舞蹈界探尋新東方肢體的代名詞。
-
焦點
擊石焚松以祈天
「焚松」原本是藏人的祝禱儀式,《焚松》則從中淬取了火的滌淨和紅的莊嚴,舞者們以內視而專注的神情,與石共舞,表達著對自然的敬仰之心。